卧雲山人

《孤鶴醫案》~ 十七、瘧疾 (1)

回本書目錄

十七、瘧疾 (1)

1. 十七、瘧疾

(案1)脾陽中虛,氣弱則寒,土不生金,肺氣亦弱,向患喘咳,痰滯上膈,本症如此。春夏以來,感受外邪,曾發寒熱,元虛未復,餘邪歸於三陰,從少陽發,起患陰瘧,驟不能止,色青略瘦,邪不甚重,正氣已虛,脈澀略弦,右部未和,胃氣漸復。此方補氣和營,參以辛溫。另開方專治瘧。

人參(一錢),生綿耆(二錢),法半夏(一錢半),炒於術(一錢半),酒炒白芍(一錢半),茯神(三錢),酒當歸(二錢),細桂枝(五分),新會皮(一錢),川貝母(一錢半),制香附(七分),生薑(二片),棗(四枚)

白話文:

病人脾胃虛弱,陽氣不足,導致寒氣入侵,脾土不能生金,肺氣也虛弱,經常咳嗽喘息,痰液積聚在胸口。春季以來,病人受到外邪侵襲,曾經發燒,體力尚未恢復,餘邪入侵三陰經,從少陽經發病,導致寒熱交替,反覆發作,難以控制,面色蒼白略顯瘦弱,病邪不重,但正氣虛弱,脈象沉澀略微弦細,右邊身體氣血不通暢,胃氣漸漸恢復。這個藥方用來補氣養血,並佐以辛溫之品來驅寒。另外再開一個藥方專門治療瘧疾。

又方,風寒外感,深入陰分,寒熱發瘧,從少陽出,營衛不和,現已深秋,陰氣漸旺,驟不能止。此方和解,參小柴胡法。

人參(一錢),制川樸(一錢),法半夏(一錢半),煨草果(六分),炒柴胡(八分),茯苓(三錢),酒炒當歸(二錢),細桂枝(四分),新會皮(一錢),川貝母(二錢),炒枳殼(一錢半),生薑(二片),棗(四枚)

(案2)陰瘧,寒熱已不準期,營氣並虧,驟不能復,面黃體軟,舌乾少液,納減時嘔,脈形濡弱。當用培補。

白話文:

又一方,風寒外感,深入陰分,寒熱發瘧,從少陽出,營衛不和,現已深秋,陰氣漸旺,驟不能止。此方和解,參小柴胡法。

這是一個針對風寒外感,深入陰經,出現寒熱瘧疾,並且從少陽經發病,營氣和衛氣失調,在深秋陰氣漸盛的情況下,難以控制的方子。這個方子採用參小柴胡法的和解方式。

人參(一錢),制川樸(一錢),法半夏(一錢半),煨草果(六分),炒柴胡(八分),茯苓(三錢),酒炒當歸(二錢),細桂枝(四分),新會皮(一錢),川貝母(二錢),炒枳殼(一錢半),生薑(二片),棗(四枚)

方藥組成:人參一錢、制川樸一錢、法半夏一錢半、煨草果六分、炒柴胡八分、茯苓三錢、酒炒當歸二錢、細桂枝四分、新會皮一錢、川貝母二錢、炒枳殼一錢半、生薑二片、大棗四枚。

(案2)陰瘧,寒熱已不準期,營氣並虧,驟不能復,面黃體軟,舌乾少液,納減時嘔,脈形濡弱。當用培補。

另外,對於陰瘧患者,其寒熱發作已經不準時,營氣也耗損嚴重,無法快速恢復,表現為面色發黃,身體虛軟,舌頭乾燥少津液,食慾減退並伴隨嘔吐,脈象濡弱。這種情況應當用補益的藥物進行治療。

生綿耆(二錢),炒於術(一錢半),制香附(七分),炒枳殼(一錢半),乾薑(五分),茯苓(三錢),酒炒當歸(二錢),煨草果(六分),焦白芍(一錢半),大腹皮(一錢半),新會(一錢),大棗(四枚)

(案3)始由暑濕鬱蒸,寒熱發疹,以致結毒潰膿,真元已虧,自後連次發瘧,至今未止。瘧歸少陽,而寒熱則由營衛,日久脾虛,色黃而浮。肢節痠麻,汗出不禁,嘈雜能食,脈隨寒熱為緊數,總之虛弦而促。氣弱而營液亦耗,有虛無實,急宜培補。

白話文:

患者最初是因為暑熱濕氣郁積在體內,導致發熱出疹,之後化膿,身體元氣消耗嚴重。此後一直反覆發燒,至今未好。這種病症屬於少陽病,寒熱交替是因為氣血運行失調。長期患病,脾胃功能虛弱,導致面色發黃,身體浮腫。四肢酸麻,容易出汗,食慾不好,脈象隨着寒熱變化而快而緊,整體表現為身體虛弱,需要及時補充元氣。

人參(一錢),於術(一錢半),生耆(二錢),炙草(五分),茯苓(三錢),歸身(二錢),桂枝(五分),棗仁(二錢),新會(一錢),大棗(四枚)

(案4)向患咳嗆,去秋由寒熱轉陰瘧,至今未止。冬春感寒,嗆亦加劇。入夏來,諸恙略減,胃氣能納,即發熱時亦不疲乏。惟金不生水,腎陰先虧,水不生木,肝陰亦弱。瘧為少陽之邪,與厥陰同部,久瘧必虛,勢不可散,惟有和理營衛而已。再將柔潤之品滋養金水,待其自復,脈形濡細,左部略數,並無虛急之象。總之,宜補不宜攻。

參本體以合見症,不能執古也。

熟地(五分),川貝(一錢),生耆(二錢),當歸(二錢),丹皮(二錢),茯神(三錢),麥冬(二錢),鱉甲(四錢),桂枝(四分),橘紅(一錢),荷葉(一角),枇杷葉(二片)

白話文:

人參一錢,於術一錢半,生耆二錢,炙草五分,茯苓三錢,歸身二錢,桂枝五分,棗仁二錢,新會一錢,大棗四枚。

(案4)病人咳嗽嗆咳,從秋天由寒熱轉為陰瘧,至今沒有停止。冬天春天受寒,嗆咳更加嚴重。進入夏天後,各種病症略微減輕,胃氣能進食,即使發熱時也不疲乏。但是金不生水,腎陰先虧損,水不生木,肝陰也虛弱。瘧疾是少陽之邪,與厥陰同部,久瘧必虛,勢不可散,只有調和營衛而已。再用柔潤的藥物滋養金水,等待它自行恢復,脈象濡細,左手略微數,並沒有虛急的現象。總而言之,宜補不宜攻。

參照藥材的本性,結合病人症狀,不能一味地遵循古方。

熟地五分,川貝一錢,生耆二錢,當歸二錢,丹皮二錢,茯神三錢,麥冬二錢,鱉甲四錢,桂枝四分,橘紅一錢,荷葉一角,枇杷葉二片。

(案5)少陽瘧邪,因腠理致密,汗不得泄,失表內陷,寒熱每日遞遲,發則煩躁,胃不納穀,延至二十餘日,伏邪漸深,胃中津液被爍,舌苔乾紅脫液,邪未出而正先傷矣。汗下二法既不能施,又無實熱可清,擬先補氣生陰,進生脈法。雖尚未平安,而舌苔不化,瘧亦不減,診脈左關尺微弦,右關見弱,穀氣太少。

方書云:有胃氣則生。目前惟以養胃為主,有胃氣,然後能生津液,亦可攻邪。擬方候高明酌用。

人參(一錢),桂枝(四分),麥冬(二錢),鮮斛(三錢),茯苓(三錢),白芍(一錢半),柴胡(六分),甘草(五分),橘白(一錢)

白話文:

這位病人患的是少陽瘧疾,因為體表腠理緊密,汗液無法排出,導致外邪入侵內部,出現寒熱交替,且每日發作時間逐漸推遲的症狀。病人還伴隨煩躁、胃口不好等情況,病程已持續二十多天,邪氣深入體內,胃中津液被灼傷,舌苔乾燥發紅,呈現脫水的狀態。由於邪氣尚未排出,正氣已受損,因此汗法和清熱法都無法使用。考慮到病人需要補氣生陰,便採用生脈法治療。雖然病情尚未穩定,舌苔沒有好轉,瘧疾也沒有減輕,但脈象左關尺微弦,右關脈搏微弱,顯示胃氣不足。

古籍記載,有胃氣才能生長。目前治療應以養胃為主,待胃氣恢復後才能生津液,進而驅除邪氣。根據病人情況,可考慮使用以下藥方:人參、桂枝、麥冬、鮮斛、茯苓、白芍、柴胡、甘草、橘白。

荷葉露、藿香露和河水煎八分服。

又方,瘧後營氣二虧,心、肝、脾三臟失養,浮陽上升,清濁倒置,症見心煩健忘,頭痛耳鳴,左脈虛弦,右關較大。心藏神,肝藏魂,虛則神魂不安,擬以養心為主。

人參(一錢),遠志(一錢),川連炒丹參,鹽水炒懷膝,桂心,棗仁(三錢),橘紅(一錢),辰砂拌麥冬炒黑歸身,龍眼

另服珠粉五分,琥珀屑五分。

(案6)暑濕外感,寒熱發瘧,初起間日,後轉三陰,現在外象已輕,神倦色黃,舌光脫液,痰隨氣湧,胃不思納,右脈少衝和之氣,左更濡弱。正氣先虧,久而津液亦耗。濕傷脾,暑傷氣。古人於暑症皆用生脈,即治濕亦用健脾升陽。姑擬數味,高年虛乏過甚,恐難為力耳。

白話文:

服用荷葉露、藿香露和河水煎成的藥,服八分。

另外一種方法,是針對瘧疾後氣虛體弱,心、肝、脾三臟虧損,陽氣上升,氣血運行失調的狀況。患者出現心煩健忘、頭痛耳鳴、左脈虛弦、右關脈較大的症狀。由於心藏神,肝藏魂,心肝虛弱則神魂不安,因此要以養心為主。

處方:人參、遠志、川連炒丹參、鹽水炒懷膝、桂心、棗仁、橘紅、辰砂拌麥冬炒黑歸身、龍眼。

另服珠粉五分、琥珀屑五分。

(案例六)患者因暑濕外感,出現寒熱發瘧,最初間日發作,後來轉為三陰發作,現在外在症狀已輕,但精神倦怠、面色發黃、舌苔光滑乾燥、痰隨氣湧、胃口不好、右脈細弱、左脈更虛弱。這是由於正氣先虧,久病導致津液耗損。濕氣傷脾,暑氣傷氣。古人治療暑症多用生脈,治療濕邪也用健脾升陽之法。我暫擬用一些藥物,但患者年老體虛,恐怕效果有限。

人參(一錢),生綿耆(二錢),橘紅(一錢),炒懷膝(一錢半),麥冬(二錢),五味子(三分),茯神(三錢),沉香片(三分)

(案7)陰瘧寒熱,肝陰內傷,絡熱動血,脈弦而數。參一柴胡法。

生地(四錢),小樸(一錢),柴胡(六分),羚角(一錢半),茯神(三錢),當歸(二錢),黃芩(一錢半),新會(一錢),丹皮(二錢),荷葉(一角),茅根

(案8)久瘧傷脾,色黃而脈虛弦,陽弱則陰無所附。擬用溫補,不心專治少陽。

白話文:

人參一錢,生綿耆二錢,橘紅一錢,炒懷膝一錢半,麥冬二錢,五味子三分,茯神三錢,沉香片三分。

陰瘧寒熱,肝陰內傷,絡熱動血,脈弦而數。參一柴胡法。

生地四錢,小樸一錢,柴胡六分,羚角一錢半,茯神三錢,當歸二錢,黃芩一錢半,新會一錢,丹皮二錢,荷葉一角,茅根。

久瘧傷脾,色黃而脈虛弦,陽弱則陰無所附。擬用溫補,不心專治少陽。

熟地(五錢),生耆(二錢),附子(七分),新會(一錢),杜仲(二錢),黨參(二錢),當歸(二錢),桂枝(四分),澤瀉(一錢半),大棗(四枚),胡桃(二枚)

(案9)陰瘧淹久,脈形濡弱。陽衰不能衛外,中氣亦弱。擬用溫理。

黨參(二錢),當歸(二錢),柴胡(八分),半夏(一錢半),枳殼(一錢半),小樸(一錢),桂枝(四分),陳皮(一錢),茯苓(三錢)

白話文:

熟地五錢,生耆二錢,附子七分,新會一錢,杜仲二錢,黨參二錢,當歸二錢,桂枝四分,澤瀉一錢半,大棗四枚,胡桃二枚。

陰瘧久病,脈象虛弱無力,說明陽氣衰敗,無法抵禦外邪,脾胃中氣也虛弱。需用溫補之法調理。

黨參二錢,當歸二錢,柴胡八分,半夏一錢半,枳殼一錢半,小樸一錢,桂枝四分,陳皮一錢,茯苓三錢。

加薑、棗。

(案10)肝陰內虧,瘧久不止,血隨火升,舉動鼻衄,左脈略弦,右濡。擬用填補,不專治瘧。

熟地(五錢),歸身(二錢),鱉血炒柴胡(六分),炒丹參(二錢),小樸(一錢),茯苓(三錢),制首烏(三錢),炒白芍(一錢半),威靈仙(二錢),黃芩(一錢),新會(一錢)荷葉,毛根(四錢)

(案11)陰瘧淹久,現雖截止,而餘邪未清。營液素虧,肝脾失養,瘧後氣弱,而營益耗。舌中脫液,宿痞作痛,甚則嘔逆,肌削色黃,脈形濡細。恐其中滿,培中為主,參用疏達。

白話文:

加薑、棗。

(案10)肝陰虧損已久,瘧疾反覆發作,血隨熱氣上涌,導致流鼻血,左脈略微弦緊,右脈濡弱。打算採用滋補的方法,暫不專門治療瘧疾。

熟地黃(五錢),當歸(二錢),鱉血炒柴胡(六分),炒丹參(二錢),小麥(一錢),茯苓(三錢),制首烏(三錢),炒白芍藥(一錢半),威靈仙(二錢),黃芩(一錢),新會荷葉(一錢),茅根(四錢)

(案11)陰瘧纏綿已久,目前雖已停止,但餘邪未消。氣血津液長期虧虛,肝脾失於滋養,瘧疾後氣虛乏力,營氣更加耗損。舌頭乾燥脫液,腹中積聚疼痛,嚴重時還會嘔吐,肌肉消瘦,面色黃,脈象濡細。擔心脾胃虛弱,以補益脾胃為主要目的,同時加入疏通經絡的藥物。

黨參(二錢),香附(三錢),小樸(一錢),新會(一錢),蜜炙乾姜(五分),歸身(二錢),柴胡(六分),廣藿(二錢),茯神(三錢),穀芽(三錢),刀豆子(二粒)

(案12)陰瘧淹久,肝陰內虧,寒重熱輕,心跳頭痛,脈來弦細。和營兼泄少陽。

高麗(一錢),柴胡(六分),當歸(一錢半),黃芩(一錢半),茯苓(三錢),炒白芍(一錢半),制小樸(一錢),陳皮(一錢),首烏(三錢)

加薑、棗。

(案13)瘧久傷陰,膈脹煩渴。

青蒿(一錢),藿香(一錢半),赤苓(三錢),新會(一錢),瓜蔞皮(三錢),鬱金(一錢),白芍(一錢半),山梔(一錢半),通草(一錢),冬瓜子(三錢)

白話文:

黨參兩錢、香附三錢、小樸一錢、新會一錢、蜜炙乾姜五分、歸身兩錢、柴胡六分、廣藿兩錢、茯神三錢、穀芽三錢、刀豆子兩粒。

陰瘧久病,肝陰虧損,寒重熱輕,心跳頭痛,脈象弦細,營氣和血皆泄,少陽經也受損。

高麗參一錢、柴胡六分、當歸一錢半、黃芩一錢半、茯苓三錢、炒白芍一錢半、制小樸一錢、陳皮一錢、首烏三錢,加薑、棗。

瘧疾久治傷陰,導致膈脹、口渴。

青蒿一錢、藿香一錢半、赤苓三錢、新會一錢、瓜蔞皮三錢、鬱金一錢、白芍一錢半、山梔一錢半、通草一錢、冬瓜子三錢。

接方:

青蒿,鱉甲(四錢),新會(一錢),藿梗(一錢半),半夏(一錢半),赤苓(三錢),石斛(三錢),白芍(一錢半),米仁(三錢),桑葉(二錢)

(案14)惡寒內熱,不時自汗。症屬類瘧,培本為要。

生耆(二錢),牡蠣(四錢),煨姜(二片),川石斛(三錢),陳皮(一錢),制烏(三錢),白芍(炒)(一錢半),紅棗(四枚)

(案15)久瘧不已,咳逆盜汗,色脈少神。殊非輕候。

生耆(二錢),牡蠣(四錢),麥冬(二錢),川貝(二錢),茯神(三錢),橘紅(一錢),首烏(三錢),棗仁(三錢),桑葉(一錢半),沙參(二錢),紅棗(四枚)

白話文:

治療方法:

青蒿、鱉甲、新會、藿梗、半夏、赤苓、石斛、白芍、米仁、桑葉。

(案例14)惡寒內熱,經常自汗。症狀屬於類似瘧疾,補益根本為首要。

生耆、牡蠣、煨姜、川石斛、陳皮、制烏、炒白芍、紅棗。

(案例15)久病瘧疾未愈,咳嗽逆氣盜汗,面色蒼白脈弱精神不振。病情十分嚴重。

生耆、牡蠣、麥冬、川貝、茯神、橘紅、首烏、棗仁、桑葉、沙參、紅棗。

(案16)瘧後作瀉,脘痞腹痛,此屬暑濕,穢濁內傷氣分。議與正氣法。

藿香(一錢半),炙草(五分),蘇梗(一錢半),半夏(一錢半),赤苓(三錢),厚朴(一錢),白芍(一錢半),澤瀉(一錢半),廣皮(一錢),佩蘭葉(二片)

(案17)暑濕傷氣,寒熱,腹痛兼脹,脈不條達。太陰瘧也。

藿香(一錢半),大豆卷(四錢),澤瀉(一錢半),米仁(三錢),半夏(一錢半),厚朴(一錢),瓜蔞皮(三錢),赤茯(三錢),陳皮(一錢),六一散(三錢)

白話文:

瘧疾後出現腹瀉、胃脘痞悶、腹痛,這是暑濕侵襲導致穢濁之氣傷及氣分,應該用正氣法治療。

藥方:藿香一錢半、炙草五分、蘇梗一錢半、半夏一錢半、赤苓三錢、厚朴一錢、白芍一錢半、澤瀉一錢半、廣皮一錢、佩蘭葉兩片。

暑濕侵襲,造成氣分受損,出現寒熱、腹痛兼脹,脈象不規則。這是太陰瘧疾。

藥方:藿香一錢半、大豆卷四錢、澤瀉一錢半、米仁三錢、半夏一錢半、厚朴一錢、瓜蔞皮三錢、赤茯三錢、陳皮一錢、六一散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