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雲山人

《孤鶴醫案》~ 十六、痰飲

回本書目錄

十六、痰飲

1. 十六、痰飲

(案1)痰飲上泛,納食艱運,中下焦陽微也。脈象沉弱不揚。治以通陽滌飲法。

炒毛術(一錢半),淡乾薑(五分),茯苓(三錢),製半夏(一錢半),益智仁(一錢)

接方:

黨參(一錢半),毛術(一錢半),乾薑(五分),橘紅(一錢),茯苓(三錢),白朮(一錢半),川烏(八分),半夏(一錢半),澤瀉(一錢半)

(案2)肝屬木,為風,為火,主筋,托根土中,藉血以滋脾土。先虛,起患積飲。土弱則木不榮,藏血少則槁,虛火妄動,筋燥則牽掣,氣升為眩,上盛下虛,脈細澀而濡,右部略弦,積年既久,非尋常草木之力所能速效。木之生也土,須潤澤,而非春氣之溫則不萌,雖生於水,而實藉所藏之營血以養。

故治木之要,不外培土養陰。木能剋土,中陽必虧,故必佐以辛溫,平時更須調飲食,慎喜怒,氣得平。雖不脫根,自可漸復。

砂仁炒熟地(五錢),歸身(一錢半),半夏(一錢半),甘菊(一錢),枸杞(三錢),羌活(一錢半),炙草(五分),杜仲(二錢),西潞黨參(二錢),於術(一錢半),茯神(三錢),木瓜(一錢半),橘紅(一錢),澤瀉(一錢半),乾薑(五分)香附(三錢)

(案3)中虛積飲,肝風時動。擬培土養營。

於術(一錢半),半夏(一錢半),乾薑(五分),枳實(一錢),苡仁(三錢),黨參(二錢),新會(一錢),枸杞(三錢),茯神(三錢),蒺藜(三錢)

加秫米(三錢)。

(案4)清晨吐水,乃覺酸,此名懸飲,猶水之瀑布也。胃虛氣弱,濕積不化,按之作水喜,其中有窠,藥難徑達,色白而浮,脈左虛弦,右濡。擬用培補滌飲等法。

黨參(四錢),半夏(一錢半),香附(七分),茯苓(三錢),枳殼(一錢半),豬苓(三錢),於術(一錢半),乾薑(五分),橘紅(一錢),甘遂(五分),炙草(三分),秫米(四錢),佛手(五分)

白話文:

[十六、痰飲]

(案例1) 因痰飲上升,導致消化困難,這是因為中下焦部位的陽氣不足。脈搏呈現出沉弱且無法興奮的現象。治療方式是用通陽和清除痰飲的方法。

炒過的毛術(約4.5克),淡乾薑(約1.5克),茯苓(約9克),製過的半夏(約4.5克),益智仁(約3克)

後續的處方:

黨參(約4.5克),毛術(約4.5克),乾薑(約1.5克),橘紅(約3克),茯苓(約9克),白朮(約4.5克),川烏(約2.4克),半夏(約4.5克),澤瀉(約4.5克)

(案例2) 肝臟屬木,與風和火相關,主要負責筋骨的健康,其功能根基在脾土中,需藉由血液來滋養脾土。若肝臟先虛弱,便容易積累痰飲。脾土弱,則木無法茁壯;若藏血量少,則易枯萎,虛火無端燃起,筋骨乾燥,會導致抽搐,氣血上升造成眩暈,上盛下虛,脈搏細弱且滑,右手脈搏有些許弦象,長期下來,一般草藥的效果有限。木依賴土生存,需水分滋潤,但若沒有春天的溫暖,便無法生長,雖然水能助木生長,但實際上,它需要的是血液中的營養。

因此,治療肝臟的核心,就在於滋養脾土和陰血。肝能剋脾,若中焦的陽氣損失,必須輔以辛辣溫熱的食物。平日應調整飲食,控制情緒,保持氣血平衡。即使病根未除,也能逐漸恢復。

砂仁炒熟地(約15克),歸身(約4.5克),半夏(約4.5克),甘菊(約3克),枸杞(約9克),羌活(約4.5克),炙草(約1.5克),杜仲(約6克),西潞黨參(約6克),於術(約4.5克),茯神(約9克),木瓜(約4.5克),橘紅(約3克),澤瀉(約4.5克),乾薑(約1.5克),香附(約9克)

(案例3) 中焦虛弱,痰飲積累,肝風偶爾發作。擬定方案為滋養脾土和營血。

於術(約4.5克),半夏(約4.5克),乾薑(約1.5克),枳實(約3克),薏仁(約9克),黨參(約6克),新會(約3克),枸杞(約9克),茯神(約9克),蒺藜(約9克)

再加入秫米(約9克)。

(案例4) 早上吐出的液體有酸味,這被稱為懸飲,就像瀑布般的水。胃氣虛弱,濕氣積聚無法化解,按壓會感到有水的感覺,且其中似乎有硬塊,藥物難以直接作用,痰飲呈白色且浮動,左手脈搏虛弱且弦,右手脈搏軟弱。預計使用培補和清除痰飲的方法。

黨參(約12克),半夏(約4.5克),香附(約2.1克),茯苓(約9克),枳殼(約4.5克),豬苓(約9克),於術(約4.5克),乾薑(約1.5克),橘紅(約3克),甘遂(約1.5克),炙草(約0.9克),秫米(約12克),佛手(約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