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鶴醫案》~ 十六、痰飲
十六、痰飲
1. 十六、痰飲
(案1)痰飲上泛,納食艱運,中下焦陽微也。脈象沉弱不揚。治以通陽滌飲法。
炒毛術(一錢半),淡乾薑(五分),茯苓(三錢),製半夏(一錢半),益智仁(一錢)
接方:
黨參(一錢半),毛術(一錢半),乾薑(五分),橘紅(一錢),茯苓(三錢),白朮(一錢半),川烏(八分),半夏(一錢半),澤瀉(一錢半)
白話文:
患者出現痰飲上涌,吃東西難以消化,中焦和下焦的陽氣虛弱。脈象沉細微弱,不浮揚。治療方法採用通陽滌飲法。
主方
- 炒毛術:一錢半
- 淡乾薑:五分
- 茯苓:三錢
- 製半夏:一錢半
- 益智仁:一錢
接方
- 黨參:一錢半
- 毛術:一錢半
- 乾薑:五分
- 橘紅:一錢
- 茯苓:三錢
- 白朮:一錢半
- 川烏:八分
- 半夏:一錢半
- 澤瀉:一錢半
註釋
- 痰飲上泛:指痰飲從胃中上涌至咽喉,造成口苦、噁心等症狀。
- 納食艱運:指吃東西難以消化,胃腸功能減弱。
- 中下焦陽微:指中焦脾胃和下焦腎陽虛弱。
- 脈象沉弱不揚:指脈搏沉細微弱,不浮揚,反映了陽氣不足。
- 通陽滌飲法:指通過溫陽化痰的方法來治療痰飲。
藥物功效
- 毛術:溫陽化痰,健脾利濕。
- 淡乾薑:溫中散寒,化痰止咳。
- 茯苓:健脾利濕,滲濕利水。
- 製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益智仁:溫腎健脾,化痰止咳。
- 黨參:補氣益血,健脾益胃。
- 橘紅:理氣化痰,止咳化痰。
- 白朮:健脾燥濕,利水滲濕。
- 川烏:祛風濕,止痛。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案2)肝屬木,為風,為火,主筋,托根土中,藉血以滋脾土。先虛,起患積飲。土弱則木不榮,藏血少則槁,虛火妄動,筋燥則牽掣,氣升為眩,上盛下虛,脈細澀而濡,右部略弦,積年既久,非尋常草木之力所能速效。木之生也土,須潤澤,而非春氣之溫則不萌,雖生於水,而實藉所藏之營血以養。
故治木之要,不外培土養陰。木能剋土,中陽必虧,故必佐以辛溫,平時更須調飲食,慎喜怒,氣得平。雖不脫根,自可漸復。
砂仁炒熟地(五錢),歸身(一錢半),半夏(一錢半),甘菊(一錢),枸杞(三錢),羌活(一錢半),炙草(五分),杜仲(二錢),西潞黨參(二錢),於術(一錢半),茯神(三錢),木瓜(一錢半),橘紅(一錢),澤瀉(一錢半),乾薑(五分)香附(三錢)
白話文:
肝臟屬木,性喜溫和,又主筋骨,依靠脾土滋養。肝虛則容易積聚水濕,脾土虛弱則肝木無法得到滋養,藏血不足導致筋骨乾燥,虛火妄動,筋脈收縮而疼痛,氣往上衝導致頭昏眼花。上半身充實而下半身虛弱,脈象細小而濡滑,右邊脈略微弦緊。這種情況積累已久,單靠一般的草藥難以快速見效。
治療肝虛的關鍵在於培補脾土,滋養陰液。肝木剋制脾土,導致中陽氣虛,因此必須佐以辛溫藥物。日常生活中還需調養飲食,控制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只要根基還在,就能逐漸恢復健康。
方劑中使用了炒熟地、歸身、半夏、甘菊、枸杞、羌活、炙草、杜仲、西潞黨參、於術、茯神、木瓜、橘紅、澤瀉、乾薑、香附等藥材,以滋補脾腎,溫陽化濕,疏肝理氣,緩解肝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案3)中虛積飲,肝風時動。擬培土養營。
於術(一錢半),半夏(一錢半),乾薑(五分),枳實(一錢),苡仁(三錢),黨參(二錢),新會(一錢),枸杞(三錢),茯神(三錢),蒺藜(三錢)
加秫米(三錢)。
(案4)清晨吐水,乃覺酸,此名懸飲,猶水之瀑布也。胃虛氣弱,濕積不化,按之作水喜,其中有窠,藥難徑達,色白而浮,脈左虛弦,右濡。擬用培補滌飲等法。
黨參(四錢),半夏(一錢半),香附(七分),茯苓(三錢),枳殼(一錢半),豬苓(三錢),於術(一錢半),乾薑(五分),橘紅(一錢),甘遂(五分),炙草(三分),秫米(四錢),佛手(五分)
白話文:
患者體虛積聚水飲,肝風時常發作。應當以滋補脾胃、養護氣血為法。
處方:於術、半夏、乾薑、枳實、苡仁、黨參、新會、枸杞、茯神、蒺藜,加秫米。
患者清晨嘔吐清水,感到酸味,這是懸飲,就像瀑布一樣。由於胃虛氣弱,濕氣積聚不化,按壓腹部會感到有水聲,而且腹部有凹陷,藥物難以直接到達,舌苔白而浮,脈象左邊虛弦,右邊濡弱。應當採取補益脾胃、化解水飲的方法。
處方:黨參、半夏、香附、茯苓、枳殼、豬苓、於術、乾薑、橘紅、甘遂、炙草、秫米、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