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月廬醫案》~ 吐血

回本書目錄

吐血

1. 吐血

(案1)咯血屢發,甚於春分。顯系陰失固守,陽失潛藏。當春厥陰司令,客氣又屬少陽,厥陰少陽同司相火,二火升騰,辛金未免受克,此咯血所由成也。但診脈細弦,右寸關獨見弦大。舌邊尖色絳,中苔膩黃,面色滯而不開。右胸時覺脹悶,知飢納食不調。此肝腎之真陰不足,而肺胃之痰熱未清。

虛在下而實在上,圖治甚難。古人謂:二虛一實,先治其實,因去邪即所以扶正也。據愚見,清理肺胃主治,俾養金即所以制木,和土即所以安木。火不妄動而血自安寧,何患紅痰之不止哉?雖然,病經一載,翻覆再三,有形之精血受傷,藥餌恐難奏效耳。附方,候高明裁之。

霍山石斛,北沙參,瓜蔞仁,川貝,冰糖,石膏,黛蛤散,辰茯神,竹葉,鮮青菊花,紫石英,冬桑葉,橘紅(元水炒),鮮枇杷葉,馬兜鈴,甜杏仁

(案2)肝腎之陰素虧,脾胃之痰素盛。病自秋徂冬,屈指已越三月。形寒形熱,乍往乍來,陰陽交錯,營衛交亂,正氣如何維持?津液如何敷布?君火熾旺,相火熾動,神為不寧,魂為不藏。加以觸受驚恐,遂使神志混淆,寐不安穩,錯語喃喃,手有振動,肢末掣掣,肝膽之風陽走入經絡,脾胃之濕痰擾及清靈。左手脈弦細而勁,右手脈數細而滑。

舌尖燥絳,舌中乾白。風勝則津干,熱勝則液涸。肺失清肅,胃失濡養。現在幸無汗泄,陰陽尚有樞紐。轉瞬冬至大節,恐有一番劇烈,治法甘涼,承津養液,參用介類潛陽育陰法。

大生地(四錢),青龍齒(四錢),左牡蠣(六錢),抱茯神(三錢),川貝母(二錢),莧麥冬(二錢),西洋參(一錢),橘紅(五錢),陳膽星(一錢),淡甘草(四分),真濂珠(研,另吞,一分),真金箔(三張)

臨服入霍山石斛湯送藥。

白話文:

【案例一】患者長期有咯血的情況,尤其在春分後情況更加嚴重。明顯是因為身體陰分失去固守,陽分失去潛藏。春季是肝經當令,而客氣屬於膽經,肝經與膽經同管相火,兩種火氣上升,肺部就容易受到影響,這就是造成咯血的原因。但診脈顯示脈象細且弦,只有右手寸關部位脈象顯得弦大。舌頭邊緣和舌尖顏色偏紅,舌中間有黃膩的舌苔,臉色晦暗無光澤。右胸部偶爾會感到脹悶,雖感覺餓卻食慾不佳。這是肝腎的真陰不足,而肺胃的痰熱尚未清除。

病情下虛上實,治療起來非常困難。古人說:兩處虛弱,一處實證,應先治實證,因為去除病邪就是扶持正氣。根據我的看法,應以清理肺胃為主,養肺可以制肝,調和脾胃可以安定肝臟。若火氣不再肆意,血液自然平靜,何愁咯血不會停止呢?然而,病程已經一年,反覆多次,有形的精血受損,恐怕藥物難以見效。附上藥方,請高明的醫生斟酌使用。

霍山石斛、北沙參、瓜蔞仁、川貝、冰糖、石膏、黛蛤散、辰茯神、竹葉、新鮮青菊花、紫石英、冬桑葉、橘紅(用水炒過)、新鮮枇杷葉、馬兜鈴、甜杏仁

【案例二】患者向來肝腎的陰分不足,脾胃的痰濕旺盛。疾病從秋季到冬季,算算已超過三個月。時冷時熱,陰陽交錯,營衛混亂,正氣如何維持?津液如何滋潤全身?心火旺盛,相火活躍,精神不安,魂魄不穩。再加上受驚恐的影響,導致精神混亂,睡不安穩,說話含糊不清,手部有震顫,四肢末端抽搐,肝膽的風陽進入經絡,脾胃的濕痰影響腦部。左手脈象細且有力,右手脈象快且滑。

舌尖乾燥且偏紅,舌中間乾燥且偏白。風氣過盛則津液乾涸,熱氣過盛則液體枯竭。肺部失去清肅,胃部失去濡養。現在幸運的是還沒有出汗,陰陽尚有平衡。但冬至這個節氣即將來臨,恐怕會有一波劇烈的變化,治療方法應以甘涼為主,滋養津液,並輔以介類潛陽育陰法。

大生地(4錢)、青龍齒(4錢)、左牡蠣(6錢)、抱茯神(3錢)、川貝母(2錢)、莧麥冬(2錢)、西洋參(1錢)、橘紅(5錢)、陳膽星(1錢)、淡甘草(4分)、真濂珠(研磨後另吞,1分)、真金箔(3張)

服用藥物時,用霍山石斛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