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月廬醫案》~ 吐血

回本書目錄

吐血

1. 吐血

(案1)咯血屢發,甚於春分。顯系陰失固守,陽失潛藏。當春厥陰司令,客氣又屬少陽,厥陰少陽同司相火,二火升騰,辛金未免受克,此咯血所由成也。但診脈細弦,右寸關獨見弦大。舌邊尖色絳,中苔膩黃,面色滯而不開。右胸時覺脹悶,知飢納食不調。此肝腎之真陰不足,而肺胃之痰熱未清。

虛在下而實在上,圖治甚難。古人謂:二虛一實,先治其實,因去邪即所以扶正也。據愚見,清理肺胃主治,俾養金即所以制木,和土即所以安木。火不妄動而血自安寧,何患紅痰之不止哉?雖然,病經一載,翻覆再三,有形之精血受傷,藥餌恐難奏效耳。附方,候高明裁之。

白話文:

病人經常咳血,尤其在春分時節加重。這是因為陰氣不足,無法固守住身體,陽氣也不再潛藏,導致身體失衡。春季時,厥陰主令,而外氣又屬少陽,厥陰與少陽都掌管著相火,兩者同時升騰,辛金受到克制,這就是咳血的原因。但病人脈象細弦,右寸關脈特別弦大,舌尖邊緣顏色紅潤,舌苔膩黃,面色沉滯,不開朗。右胸時常感到脹悶,食慾不振。這表明肝腎的真陰不足,肺胃的痰熱尚未清除。

虛在下面,實在上,治療起來很困難。古人說:虛實並存,要先治實,因為祛邪就是扶正。依我之見,應該先清理肺胃,養護金氣,可以制住木氣,調和脾土,可以安撫木氣。火氣不妄動,血自然安定,何愁紅痰止不住呢?不過,病人已經病了一年,反覆發作,有形的精血已經受損,藥物可能難以奏效。附上藥方,請高明醫師裁決。

霍山石斛,北沙參,瓜蔞仁,川貝,冰糖,石膏,黛蛤散,辰茯神,竹葉,鮮青菊花,紫石英,冬桑葉,橘紅(元水炒),鮮枇杷葉,馬兜鈴,甜杏仁

白話文:

霍山石斛、北沙參、瓜蔞仁、川貝、冰糖、石膏、黛蛤散、辰茯神、竹葉、鮮青菊花、紫石英、冬桑葉、橘紅(元水炒)、鮮枇杷葉、馬兜鈴、甜杏仁。

(案2)肝腎之陰素虧,脾胃之痰素盛。病自秋徂冬,屈指已越三月。形寒形熱,乍往乍來,陰陽交錯,營衛交亂,正氣如何維持?津液如何敷布?君火熾旺,相火熾動,神為不寧,魂為不藏。加以觸受驚恐,遂使神志混淆,寐不安穩,錯語喃喃,手有振動,肢末掣掣,肝膽之風陽走入經絡,脾胃之濕痰擾及清靈。左手脈弦細而勁,右手脈數細而滑。

舌尖燥絳,舌中乾白。風勝則津干,熱勝則液涸。肺失清肅,胃失濡養。現在幸無汗泄,陰陽尚有樞紐。轉瞬冬至大節,恐有一番劇烈,治法甘涼,承津養液,參用介類潛陽育陰法。

大生地(四錢),青龍齒(四錢),左牡蠣(六錢),抱茯神(三錢),川貝母(二錢),莧麥冬(二錢),西洋參(一錢),橘紅(五錢),陳膽星(一錢),淡甘草(四分),真濂珠(研,另吞,一分),真金箔(三張)

臨服入霍山石斛湯送藥。

白話文:

病人肝腎陰氣不足,脾胃積聚濕痰。病症從秋天延續到冬天,已經超過了三個月。身體忽冷忽熱,陰陽失調,氣血紊亂,正氣難以維持,津液難以正常運行。心火旺盛,相火躁動,精神不安,魂魄不守。再加上受到驚嚇,導致神志不清,睡眠不安,言語錯亂,手腳顫抖,肝膽風氣入侵經絡,脾胃濕痰擾亂心神。左手的脈象細而緊,右手的脈象數而滑。舌尖乾燥發紅,舌苔乾燥發白。風盛則津液枯竭,熱盛則體液乾涸。肺氣失於清肅,胃氣失於滋潤。目前幸好沒有汗出,陰陽還有回旋的餘地。轉眼就要到冬至節氣,恐怕會有一番劇烈變化,治療方法應以甘涼滋陰為主,並配合介類潛陽育陰的方法。

藥方如下:生地四錢,龍齒四錢,牡蠣六錢,茯神三錢,川貝母二錢,麥冬二錢,西洋參一錢,橘紅五錢,膽星一錢,甘草四分,濂珠研末另吞,金箔三張。

服用時加入霍山石斛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