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月廬醫案》~ 脹痛
脹痛
1. 脹痛
(案1)症起先咳後脹,由肺及脾,脾主運化,脾病則消磨失職,飲聚於中土,虛不能安木。肝木乘隙而侮,中氣欠和,是以腸鳴作瀉脹痛交加,顯系肝脾不和之故。想肝脾為仇讎之藏,風木主令,客氣少陽,厥陰少陽同司相火,相火擾動,內引濁飲上升,營衛留止,厥氣逆上,真邪相攻,此脹痛所由來也。現下常咯濁飲,脹痛仍不能和,甚則痛引腰間,下連少腹。
腎亦未免暗傷,非但脾土失調,肝腎亦為同病。經云:肝脹者,脅下滯而痛引少腹;腎脹者,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骱作痛,症形與經文相符。診脈細弦而近數,舌苔薄而根帶膩白,此脈之數乃系相火擾動,作邪熱之相干,恐其木旺無制上犯陽明,有嘔逆胃呆之虞。拙擬溫脾腎佐以平肝,非敢過投燥熱反動其陽耳。
附方候高明裁之。
猺桂心,江西術,淡吳萸,雲苓,淡乾薑,東白芍,煨肉果,白毛皮,茯神,金鈴子,來復丹,補骨脂,花龍骨,半夏,陽春砂
白話文:
【案例一】病症起初是咳嗽,隨後轉為脹感,這是由肺部影響到脾臟。脾臟負責消化吸收,一旦脾臟生病,消化功能就會失常,導致水濕在身體中聚集,脾虛無法抑制肝氣。肝氣趁機過度活躍,使中焦氣機不調,因此出現腸鳴、腹瀉,脹痛交錯,這明顯是肝脾不協調所致。肝脾兩臟本來就互相制約,春季肝氣旺盛,加上少陽之氣助長,肝火上升,擾亂了體內的平衡,使濁水上升,營衛運行受阻,正氣與邪氣相抗,這是造成脹痛的根本原因。目前經常咯出濁水,脹痛仍然沒有緩解,嚴重時疼痛會延伸到腰部,下至小腹。
腎臟也受到潛在的傷害,不僅脾土失調,肝腎也同時生病。古籍記載:肝脹的特徵是脅下有積滯,且疼痛連至小腹;腎脹的特徵是腹部飽滿,背部有緊繃感,腰部關節疼痛,這些症狀都符合古籍描述。診察脈象細弱帶弦,且略顯急促,舌苔薄,舌根部分有膩白,顯示相火擾動,形成邪熱幹擾,擔心肝氣過盛,沒有得到控制,可能會侵犯到陽明經,有嘔吐、胃呆的風險。我的治療方案是溫補脾腎,輔以平肝,不敢過度使用燥熱藥物,以免反激發體內的陽氣。
附上處方,等待更專業的醫生審核。
肉桂心,白朮,吳茱萸,茯苓,乾薑,白芍,肉豆蔻,白毛皮,茯神,金鈴子,來復丹,補骨脂,龍骨,半夏,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