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月廬醫案》~ 肺癰

回本書目錄

肺癰

1. 肺癰

(案1)肺主五臟之華蓋,出聲音而澤逮皮膚;又為百脈之朝宗,通呼吸而權歸清肅。若元氣自強,皮毛固密,縱有客邪,安能內侵?尤如暗室潛修,陰液早傷於平素;風塵勞瘁,風溫復感於今時。以致肺機不暢,降令失權,釀成肺癰之患。於茲半月有餘,蔑一毫之效,痰涎漉漉,咳嗽頻頻,或膿或血,時穢時腥。

中府時覺隱痛,左臥常嘆不寧。脈右大而左弦,肝火有上升之兆;舌微黃而尖絳,肺津無下降之徵。必須暢彼情懷,濟以藥餌,庶乎漸臻康泰矣。第愚粗諳方書,稍明藥性,命含毫而施治,勉濡筆而撰方,愧拙陋之無能。候尊翁以斧政。

旋覆花,瓜蔞仁,真滁菊,粉丹皮,叭杏仁,川貝,黛蛤散,北沙參,白荷花露,枇杷露,炒蘇子,肥知母

二診,前進肅肺清金兼熄肝陽一法,身熱稍和似有轉機之象,但痰多氣急,金府之右降失權,肋痛頭眩,肝垣之左升太過。脈左弦而右大,邪熱未平;舌邊絳而中黃,陰液暗損。假令胃陽受傷,子母少相生之力,大便溏泄表裡無相助之能。幸而倉廩之令有專權,戊土恰能化育;傳道之官恆固守,庚金尚得升扶。

據云夜寐少寧,此非胃不和而臥不安之理,良由肝陽之未靜,肺火之難清耳。《內經》云:肝熱則魂不歸舍,肺熱則魄不歸藏,即此之謂也。面帶萎黃,濕邪未化。口不燥渴,蓄飲內留。仍清肅太陰以冀餘邪之宣化,加以安舒靜養,可望肝火之漸平。非敢說夢,聊以解嘲。

西洋參,知母,枇杷露,杏仁,瓜蔞仁,旋覆花,玉竹,驢皮膠,麥冬,滁菊花

白話文:

【肺癰】

案例一:肺臟在人體中扮演著保護其他臟腑的角色,它負責發聲並滋潤皮膚;同時也是全身血液循環的主宰,調節呼吸,維持身體的清潔與秩序。如果元氣充足,皮膚毛孔緊密,即使有外來病邪,也難以入侵。然而,就像在暗室中長時間工作,平日裡陰液就已受到傷害;加上風塵僕僕,勞累不堪,此時又感染了風熱之邪。導致肺部運作不順,功能失調,最終形成了肺癰的病症。至今已經超過半個月,治療效果微乎其微,痰液不斷,咳嗽頻繁,時而咳出膿痰,時而出血,味道時而污穢,時而腥臭。

胸部偶爾感覺隱隱作痛,向左側躺臥時常常感到不適。右手脈搏較大,左手脈象偏弦,顯示肝火有上衝的跡象;舌頭微微泛黃,舌尖部分呈現絳紅色,肺部津液缺乏下降的徵兆。必須讓患者心情舒暢,輔以適當的藥物,才能逐步恢復健康。我雖然略懂醫術,對藥物性質稍有了解,但以筆墨施治,勉力開方,實感才疏學淺,愧疚不已。敬請高明的醫者評鑑指正。

處方包括:旋覆花、瓜蔞仁、滁州菊花、牡丹皮、杏仁、川貝、黛蛤散、北沙參、白荷花露、枇杷露、炒蘇子、知母。

第二次診療:先前採用清肅肺氣,清熱降火,兼以抑制肝火的方法,患者體溫稍微下降,似乎出現轉好的跡象,但是痰多氣喘,右側肺部的降氣功能仍然失調,肋骨疼痛,頭暈目眩,左側肝臟的升氣作用過強。左手脈象偏弦,右手脈象較大,顯示邪熱仍未平息;舌頭邊緣呈絳紅色,舌中心泛黃,表明陰液正在悄悄流失。假如胃部陽氣受損,母子之間的生養力量就會減弱,大便溏瀉,身體內外的協同能力下降。幸好脾臟的功能尚能專注行使,土行屬戊,正好能促進生長;腸道一直堅守崗位,金行屬庚,還能得到提升支持。

據說患者夜晚睡眠品質不佳,這並非因為胃部不和導致無法安睡,而是由於肝臟的陽氣未能平靜,肺部的火氣難以清除。根據《內經》記載:肝臟過熱,魂魄難以歸宿;肺部過熱,魄力難以收藏,就是描述這種情況。面色呈現萎黃,顯示濕邪尚未消散。口中不覺乾渴,表示體內水液儲存過多。仍需繼續清肅肺部,以期剩餘的邪氣得以消除,再加上充分休息,希望能使肝火逐漸平息。不敢妄言,僅以此自嘲。

處方:西洋參、知母、枇杷露、杏仁、瓜蔞仁、旋覆花、玉竹、阿膠、麥門冬、滁州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