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亦仲醫案新編》~ 風水發腫

回本書目錄

風水發腫

1. 風水發腫

魏姓小孩,身面浮腫,寒熱汗多,至夜渴飲心煩,脈乃浮空而數。症屬表陽最虛、風水渙散之候。法與五皮飲治水,荊、防去風,附子溫陽,桂枝實腠。一帖腫消汗止,脈亦調和矣。或疑風乃陽邪,治以附、桂,似跡近冒昧,不知寒熱汗多,衛陽已形不固,非急溫經實腠,恐亡陽漏風之險立至。倘陽實者,附、桂必增其禍也。

或者之疑方釋,且風水為病,觀風水渙之卦而可知焉。即風行水上,披離渙散,不由經道也。果衛陽不虛,水行肌表,陽運有權,何許風與水搏激於經脈肌腠之間,發為腫滿哉。

白話文:

魏姓小孩,身體表面浮腫,有寒熱交替的症狀,並且出汗多,到了晚上口渴難耐,心煩意亂,脈象浮而快。

這種病症屬於表陽氣最虛弱,風水渙散的狀態。治療方法應當以五皮飲來治水,用荊芥、防風來祛風,用附子溫暖陽氣,用桂枝固密腠理。

服用一帖藥後,腫脹消退,汗止,脈象也變得和緩。

有些人可能疑惑,風乃陽邪,為何要用附子、桂枝來治療,似乎有些冒失。其實,寒熱交替,出汗多,正是衛陽氣不足,不能固守體表,如果不趕快溫補經脈,固密腠理,恐怕會出現陽氣衰竭,風邪外泄的危險。假如是陽氣實證,服用附子、桂枝反而會加重病情。

對於這種疑惑,可以這樣解釋:風水之病,觀察風水渙散的卦象就可以明白。風行於水上,散開渙散,不受經脈約束。如果衛陽氣不虛,水氣運行於肌膚表面,陽氣運行正常,怎麼可能風和水在經脈肌膚之間互相搏擊,導致腫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