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凡例 (3)
凡例 (3)
1. 凡例
瘧症,案中治寒熱往來,或獨寒無熱,或獨熱無寒,以及陽維為病,病苦寒熱,或元氣不足,脾陽困憊,陰陽不和,亦恆偏寒偏熱,按期而至者,治雖不同,皆可以瘧症統之。更有淫氣喘急,痹聚在肺,見為寒熱往來者,並列焉。
頭痛,考三陽三陰,惟厥陰有頭痛,無身熱,太陰少陰無頭痛,有身熱,若頭痛身熱則屬三陽經矣。陰陽既辨,主治各有所當,古法森然,烏可混施?只以兼挾不同,內因非一,審症用藥,權變在人。案中中虛氣乏,清陽不升者,則仿東垣法以升之。痰火實熱上攻清道者,則仿王隱君滾痰丸,仲景小承氣、大柴胡及竹葉石膏等方,而從經旨上病下取之義。至若陰虛頭痛,水虧火炎,肝木震動者,則用葉氏養肝熄風、滋陰潛陽諸法。要皆頭痛本症,不越內外二因,案僅數症,而治之大旨,盡在中矣。
諸痛,案中凡治各症,惟痛症最繁。如手足肩臂肘膝腰脅心腹,以及疝氣為患者,症皆屬痛,故列諸痛門。其婦人因產患癥瘕等類而痛者,另列入產後。
淋濁,淋濁一症,方書諸罕確論。余於辛酉秋,避亂後,曾患是疾,莖中熱痛,如刀刺剔,溲溺仍清,惟竅端時流白濁,淋瀝不斷,腿縫間有核作痛,或牽引睪丸,溺時艱澀不堪。推原其故,精溺本同門異路,原濁流管中,逗遛其間,溲溺直趨而下,故並道相迫而痛。觀於溺出四射,足為明徵。治之者,若專以利水之劑雜投不已,必至增劇,蓋敗精腐濁,因勞役而成者,十居六七,脾虛下陷,濕熱下注者,十僅三四。主治不越升清、祛濁、清熱、利濕諸法,所謂澄其源、流自清耳。今案中治敗精阻竅者,則仿古人制虎杖湯意虎杖湯牛膝、麝香,用宜通竅隧、逐瘀祛腐之品。其熱結肝經,陰器腫脹,溺則號痛不已者,必下血乃愈,直用龍膽瀉肝之法。昔葉天士,論厥陰內患,少腹繞前陰如刺,小水涓瀝難通,環陰之絡脈皆痹,氣化之機關將息,其症最急,曾引朱南陽法,用歸、桂、金鈴、小茴,通陽泄急,佐入韭白、鼠矢,循經入絡,實發前人未發奧旨,足與是案互相發明,豈執用五苓、八正散者,可同日語哉。
雜症,是門特就案中治上下內外各症列之,與內因七情,外因六氣,不內外因之傷食跌僕,確有區別。如上則目盲不見,因火衰者,以暖命門治之。其精華不注,虛火上炎,則又用甘溫瀉火之法。陰火上衝,咽喉腫痛,則仿喻嘉言偷關之法。下則腹中㽲痛,下利白膿,是為腸癰,故用托裡排膿之法。內則時飢嘈雜,見為胃強脾弱,用扶脾抑胃之法。外則頸項生疽,日久浮爛,由於虛火內灼,遵經旨營氣不行,逆於肉之條理,用歸脾加減法。更有唇口腐爛,則從蟲蝕其肛,用椒梅、理中之類。症難統同,治非一律,故以雜症分門。
白話文:
[凡例]
瘧疾的治療方法雖然不同,但凡是寒熱往來,或是單純發冷無發熱,或是單純發熱無發冷,以及陽維脈受損導致寒熱交替,或元氣不足、脾陽虛弱、陰陽失調,總是偏寒或偏熱,按期發作的疾病,都可以歸類為瘧疾。還有因淫邪之氣導致喘息急促,痹阻肺部,表現為寒熱往來的疾病,也列在此類。
頭痛的診斷需要考慮三陽經和三陰經。只有厥陰經頭痛不發熱,太陰經和少陰經則發熱不頭痛。如果頭痛伴隨發熱,則屬三陽經。陰陽辨證之後,治療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古代的治療方法非常嚴謹,不能混用。因為兼夾症狀不同,內在原因也不盡相同,所以必須仔細辨證施治,臨機應變。如果患者是中氣虛弱,清陽之氣不能上升,則可以仿效李東垣的升陽方法。如果是痰火實熱上犯清竅,則可以參考王隱君的滾痰丸、張仲景的小承氣湯、大柴胡湯以及竹葉石膏湯等方劑,遵循從上病下取的原則。如果是陰虛頭痛,陰液不足,陽氣亢盛,肝木氣逆,則應採用葉天士養肝熄風、滋陰潛陽等方法。總之,所有頭痛的治療,都不會超出內外兩因的範疇,文中只舉例幾種情況,但治療的大原則都在其中了。
各種疼痛的治療方法在文中是最多的。例如手、足、肩、臂、肘、膝、腰、脅、心、腹等部位的疼痛,以及疝氣疼痛,都屬於疼痛,因此歸入「諸痛」這一類。婦女因生產導致的癥瘕等疼痛,則另列入「產後」一類。
淋濁是一種少有明確論述的疾病。我在辛酉年秋天避難之後,曾患此病,莖部熱痛,如刀刺般,小便仍然清澈,只是尿道口時常流出白色濁液,淋漓不斷,大腿內側有硬結疼痛,有時牽扯到睪丸,排尿困難。推究其原因,精液和小便的通道雖然不同,但都源於濁液在管道中停留,小便直線向下,所以兩者相擠迫而疼痛。從尿液噴射的情況來看,可以證明這一點。治療時,如果單純使用利水藥物,則會加重病情,因為大多數淋濁是由於精液敗壞,勞役過度所致,脾虛下陷,濕熱下注的只佔少數。治療方法主要在於升清、祛濁、清熱、利濕,所謂「澄其源,流自清」也。文中治療精液敗壞,阻塞尿道者,則參考古代的虎杖湯(虎杖、牛膝、麝香等),用以通利竅道,祛除瘀血和腐敗之物。如果是濕熱蘊結肝經,外生殖器腫脹,排尿時疼痛難忍,則必須瀉血才能痊癒,可使用龍膽瀉肝湯。葉天士論述厥陰經內有疾患,少腹部繞陰器疼痛如刺,小便涓涓細流難以排出,環繞陰部的經絡都痺阻,氣化的功能將要停止,此症最為危急,曾引用朱丹溪的方法,用桂枝、肉桂、金鈴子、小茴香通陽泄熱,並佐以韭白、鼠矢,循經絡而行,真正發掘了前人未曾發現的奧妙,與本文的治療方法互相印證,豈能與單純使用五苓散、八正散者同日而語呢?
雜症這一類,是將文中治療上下內外各種疾病的方法歸納在此,與內因七情,外因六氣,以及非內外因的傷食、跌仆等有所區別。例如,眼睛上部的疾病,如目盲,如果是由於腎陽不足,則用溫補腎陽的方法治療。如果是腎精不足,虛火上炎,則使用甘溫瀉火的方法。如果是陰火上炎,咽喉腫痛,則參考喻嘉言的治療方法。下部的疾病,如腹痛,下痢膿血,這是腸癰,則使用托裡排膿的方法。內部的疾病,如時飢嘈雜,這是胃強脾弱,則使用扶脾抑胃的方法。外部的疾病,如頸項生疽,久而浮爛,這是由於虛火內灼,營氣運行不暢,逆亂了肌膚組織的正常狀態,則使用歸脾湯加減的方法。還有唇口潰爛,則是蟲蝕肛門,則使用椒梅、理中湯等藥物。這些症狀難以統一,治療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分門別類列為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