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三 (20)
卷三 (20)
1. 淫氣痹肺(三條)
王云周之子,秋間患瘧,其瘧二日一發,以其邪氣內藏於風府,其道遠,其氣深故也。然病經兩月,而神不衰,惟發時心中寒,寒久熱甚,多驚,一日偶觸外風,以致寒不成寒,熱不成熱,四肢僵硬,醫者不知內風召外風之理,猶以歸附燥血,羌防升氣,乃至氣急上衝,兩人挾坐,不能著枕。危急之頃,始延余治。
診得便秘脈浮,許以一劑可愈,遂疏桂枝、桔梗、蔞皮、蘇子、杏仁、紫菀、把葉之藥,果得便通氣平,諸症皆安。五弟啟明,未識此中妙義,問曰:此症之最急處,似在氣逆上衝。但氣逆便阻,惟有虛實兩途,一則收攝溫通,一則破氣攻利,今不治氣而氣得平,不攻便而便得通,且藥味平淡,而取效甚捷,何也?答曰:此病見症雖多,無非全在於肺。察其瘧時,心中寒,多驚,嘗考《內經》論病,惟瘧最詳。
有云肺瘧者,令人心寒。注云:肺為心蓋也。又云:熱間善驚。注云:肝主驚,有金剋木之象也。夫內風召外風,最易成痹,然外風既入,內風必亂,故寒不成寒,熱不成熱。夫肺主皮毛。經云:皮痹不已,復感外邪,內舍於肺,因而營衛行澀,故四肢僵硬也。至於氣逆上衝,能坐不能臥者,正《內經》淫氣喘息,痹聚在肺也。
蓋人身之氣,全賴肺以運之,今肺氣痹矣,機關必窒,是以肢僵,便秘氣逆,諸症叢集。方中惟桂枝、桔梗二味,領風邪外出,余皆輕清疏降之藥。且桔梗能通天氣於地道,觀其有升無降,但得天氣下降,而地道自通也,肺氣通調,而百體自舒也。至於取效甚捷之義,原《內經》所謂風氣勝者。
尋其治病易已也。五弟退而專功《內經》。
劉正魁患瘧症,先寒後熱,發時胸旁氣閉,喘咳不伸,熱甚口渴,自午至酉大熱,直至徹曉,微汗乃解,間日依然,屢治弗效。余以胸痹喘急之兼症,悟出《內經》肺瘧之例,而取法治之。夫人身營衛,晝夜流行不息,今肺素有熱,復感外風,則肺氣窒痹,毛竅不舒,經絡乃阻,故發為寒熱,日晡金旺之時,故發熱尤甚。胸膈之旁,乃肺位之道,淫氣痹聚,則喘咳不伸。
法當疏利肺氣,使淫氣盡達於表,則內可宣通,庶幾其瘧不治自愈耳。與紫菀、杏仁、知母、桔梗、半夏,加入桂枝湯中,除薑棗,一劑而安,孰謂不循古而敢自用哉?
附,:王衍堂之孫,年三十,初起咳嗽,腹中覺熱,命妻煮雞子食之,便覺寒凜,胸緊,氣急,四肢發痹,若作風痙之狀。以後但熱不寒,大便閉塞,小水亦短,諸醫發表攻裡,作痙愈形,此乃表寒束其內熱,亦是《內經》淫氣喘急,痹聚在肺之症。仍以此方取用,因未得汗,不取芍藥之酸收,大腸氣閉,更加蘇子、杷葉以宣肺,兼入竹瀝、薑汁,疏導經絡,以通四肢之痹。一劑症減六七,再劑全愈。按此二症,當與前治王云周之子一案參看。
白話文:
王雲周的兒子,在秋季時患上瘧疾,他的瘧疾每兩天發作一次,這是因為邪氣藏在風府之處,位置較深,所以才會如此。然而,雖然病情持續了兩個月,但他精神狀態並沒有衰弱,只是在發作的時候會覺得心中寒冷,寒冷持續久了就會感到極度的熱,而且容易驚嚇。有一天,他不小心接觸到外部的風邪,導致他原本的寒冷和熱症都變得不那麼明顯,四肢變得僵硬。醫生們不明白內風引來外風的道理,仍然用歸附燥血,羌防升氣的方法治療,結果導致他呼吸急促,氣往上衝,需要兩個人夾著他坐著,無法躺下枕頭。
在危急的時刻,他們請我來治療。
經過診斷,發現他有便祕的情況,脈搏浮動,我告訴他一劑藥就可以痊癒,於是開了桂枝、桔梗、蔞皮、蘇子、杏仁、紫菀、杷葉等藥物,果然,服藥後他排便順暢,氣息平穩,所有的症狀都得到了緩解。我的五弟啟明,對這個療法中的微妙道理不太明白,他問我:這個病症最緊急的地方,似乎是氣逆上衝。但是氣逆便阻,只有虛實兩種情況,一種是收攝溫通,另一種是破氣攻利,現在不治氣卻氣得到平,不攻便卻便得到通,而且藥材的味道都很平淡,但效果卻非常快,這是為什麼呢?
我回答說:這個病雖然症狀很多,但其實都是出在肺上。觀察他在瘧疾發作時,會感到心中寒冷,容易驚嚇,我曾經研讀過《內經》中關於疾病的描述,其中對於瘧疾的描述最詳細。
《內經》中有提到,肺瘧會讓人感到心寒。註釋說:肺是心臟的保護罩。又說:在熱病期間容易驚嚇。註釋解釋:肝主驚,這顯示出金剋木的形象。內風召來外風,最容易形成痹症,但是當外風進入身體後,內風一定會混亂,因此他既不會感到寒冷,也不會感到熱。肺主管皮毛,《內經》中說:皮膚的痹症如果沒有得到治療,再受到外部的邪氣影響,就會影響到肺,進而導致營衛運行不暢,所以他的四肢會變得僵硬。至於他氣逆上衝,只能坐不能躺的情況,正是《內經》中描述的淫氣喘息,痹聚在肺的情況。
人體的氣息完全依靠肺來運行,現在肺氣已經被痹住了,機制一定會受到阻礙,因此四肢僵硬,便祕和氣逆等症狀同時出現。在藥方中,只有桂枝和桔梗兩種藥材可以引導風邪從體內排出,其他的藥材都是輕清疏降的藥材。桔梗可以讓天氣的氣息流通到地下的氣息,從它的上升作用可以看出,只要天氣的氣息下降,地下的氣息自然就會流通。肺氣調和,全身的機能自然就會舒適。至於效果快速的原因,就是《內經》中所說的風氣旺盛的情況。
我的五弟回去後專心研究《內經》。
劉正魁患有瘧疾,先是感到寒冷,然後是熱,發作時胸部旁邊的氣息閉塞,喘息不止,熱得很時會口渴,從中午到傍晚都非常熱,一直到天亮,微微出汗後才會好轉,每隔一天還是這樣,多次治療都沒有效果。我根據他胸部閉塞和喘息的併發症,從《內經》中找到肺瘧的例子,並以此方法治療他。人體的營衛氣息日夜不斷地流動,現在肺本來就有熱氣,再加上外風的影響,肺氣就會被阻塞,毛孔不舒適,經絡受阻,因此才會發作寒熱。在下午金氣旺盛的時候,熱症尤其嚴重。胸膈旁邊是肺的位置,淫氣聚積在這裡,就會導致喘息和咳嗽。
治療的方法應該是疏利肺氣,讓淫氣全部排出體外,這樣內部才能宣通,瘧疾纔可能自行痊癒。我給他開了紫菀、杏仁、知母、桔梗、半夏等藥材,加入桂枝湯中,去掉薑棗,只服用了一劑就痊癒了,誰能說我不遵循古人的方法,卻自己創造療法呢?
附錄:
王衍堂的孫子,年紀三十歲,剛開始咳嗽,腹部感覺到熱,他讓妻子煮雞蛋給他吃,之後就覺得非常寒冷,胸口緊繃,氣息急促,四肢發麻,像得了風痙一樣。之後他只有熱而沒有寒冷,大便閉塞,小便也少,許多醫生都試圖讓他發汗和排便,但病情反而更嚴重。這是因為表層的寒冷束縛了內在的熱氣,也是《內經》中描述的淫氣喘息,痹聚在肺的病症。我仍然使用同樣的藥方,因為他沒有出汗,所以沒有使用芍藥的酸收作用,大腸氣閉,所以我增加了蘇子和杷葉來宣肺,同時加入竹瀝和薑汁,疏導經絡,以疏通四肢的痹症。服了一劑後,症狀減輕了六七成,再服一劑就完全痊癒了。對於這兩個病例,應該和之前治療王雲周兒子的案例一起參考。
徐錦窗先生,超過六十歲,患上了流行的瘧疾,病情還沒有完全清楚,醫生用柴葛和大黃等藥材治療他,結果寒冷反而深入體內,變成純粹的熱症,沒有寒冷,口渴喝水,小便完全沒有,常常想要上廁所,但是尿不出來。許多醫生每天都給他四苓芩連等藥材,直到他神志昏迷,舌頭白色乾燥,奄奄一息,無從下手,這時候他們才請我來治療。我說:這個病症最緊急的地方,完全在於小便不通。
小便閉塞雖然屬於下部的疾病,但是有從上部治療的方法,東垣曾說過:口渴但小便不通的人,熱是由於上焦的氣分影響,所以脈搏浮動,舌頭上有白色的刺,口渴想喝水,神志昏迷,難道不是熱邪矇蔽了上焦的氣分嗎?上焦的肺部主管全身的氣息,負責調整身體的機能,現在肺熱被痹住,清竅已經被堵塞,渾濁的竅口自然就會受阻,如果不使用輕清的藥材,怎麼可能解除上焦的阻塞邪氣?上焦的氣息不流通,下降的命令無法執行,怎麼可能期待它排出邪氣呢?我開了萎蕤、石斛、知母、通草、桂枝、杏仁、紫菀、杷葉等輕清的藥材,果然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