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述治(二條)

記讀,先祖著《醫卜同源論》,末附治驗,有詹姓癃閉一案云:病自腹痛,連日服藥未愈,一日偶用車前草煎服,須臾痛轉加甚,小水緊迫,膨脹不出。延余診時,痛悶於床,呼吸將危,四肢厥冷,脈得寸部浮弦時止,尺部沉遲而疾。潛思陽明實痛,熱結膀胱,痛極必汗,今無汗,知非陽症也。

又初無惡寒頭痛,則於表裡無涉,此必生冷傷臟,是為冷結關元,陽氣不化。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重用附桂,加苓草,佐以枳實,合為逐冷化氣。一劑後,人事稍蘇,小便緊急十餘行,僅得半盞,再劑後,安睡一頃,下榻小水長行,痛止而安。此症因案中引而未發,故特表而出之。

男澍謹識

白話文:

記我的祖先曾著有《醫卜同源論》,書末附有治療驗案,其中記載一位詹姓男子患有尿閉的案例:病人從腹部疼痛開始,連續服藥多日未見好轉,某日偶然服用車前草煎劑,不久疼痛加劇,小便急迫,卻又排出困難,腹部脹痛。我診治時,病人痛苦地躺在床上,呼吸危急,四肢冰冷,脈象在寸部浮而弦,時而停歇,在尺部沉而遲,並且脈象很快。我細細思考,認為這是陽明經實證引起的疼痛,熱邪結聚在膀胱,疼痛極度時應該會出汗,但病人沒有出汗,可知並非陽證。

而且病人起初也沒有惡寒頭痛等症狀,所以與表裡兩層病證無關。這一定是因為食用生冷食物損傷了臟腑,導致寒邪阻塞了關元穴,陽氣不能正常運行。經書上說:「膀胱是貯藏津液的器官,氣化正常才能排尿。」因此我使用了大量的附子、桂枝,加入茯苓,再佐以枳實,組成一個溫經散寒、化氣利水的方劑。服用一劑後,病人狀況略有好轉,小便急迫地排出了十多次,但每次量都只有半杯左右;服用第二劑後,病人安睡了一會兒,起床後小便順利排出,疼痛也消失了。這個病例在原本的案文中沒有詳細記載,所以特別記錄下來。

男孫澍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