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三 (6)
卷三 (6)
1. 述治(二條)
小水不通,《內經》稱為淋秘癃閉,最當詳審。夫小水之源出於肺,故經曰水出高源也。其道由於三焦,故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其藏在於膀胱,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乃出。可見小便之通與不通,全在氣之化與不化,然而氣化二字難言之矣。有因濕熱鬱閉而氣不化者,用五苓、八正、禹功、舟車之劑,清熱導濕而化之。
有因上竅吸而下竅之氣不化者,用搐鼻法、探吐法,是求北風開南牖之義,通其上竅而化之。有有陰無陽而陰不生者,用八味丸、腎氣湯,引入腎命,熏蒸而化之。有因無陰而陽無以化者,用六味丸、滋腎丸,壯水制陽光而化之。有因中氣下陷而氣虛不化,補中益氣,升舉而化之。
有因冷結關元而氣凝不化,真武湯、苓薑朮桂之類,開冰解凍,通陽泄濁而化之。有因脾虛而九竅不和者,理中湯、七味白朮散之類,挾土製水而化之。古法森立,難以枚舉,總之治病必求其本。奈何近時業醫者日益眾,而古法日益荒,每遇小水閉塞之症,不究其本,執用車前、木通、苓澤,沉寒淡滲之藥,以為知醫,幸遇濕熱聚蓄內結,僥倖得功,以為能事。
倘遭一切陽虛之症,而用淡滲沉寒之藥,其陽愈虛而陰愈盛,陰愈盛而便愈不利,勢必腹脹。仍執檳榔牽牛之藥,而陽愈損,其氣愈亂,轉輸無由,勢必上奔,而為喘急無救矣。仲景云:小水不利,腹脹喘急者死,正因陽亡氣散故也。吾先君深知此理,曾有治詹姓冷結關元一案,足為承先啟後之資。
今秋盡冬初時,有字春和者,體肥面白,一日二更時,忽然腹痛,敲門邀視,余念鄰誼披衣而往,見其腰屈不伸,自以兩手撫按,小腹膨脹,腹中甚痛,面唇俱白,十指稍冷,小水緊迫欲解不出,脈來沉遲。內外一探,陽氣大虛,因問曰:日間曾服物否?應曰:清晨無病,上午小便時,身中忽然戰慄,尚有一半未能解出,以後微覺小腹帶墜,服六一散一文,愈覺腹脹,腹中大痛。
余曰:起先小便時寒戰,足見身之陽虛,再進滑石沉寒之物,凝而不化,是猶雪上加霜,自然關元冷結。時值二鼓,正陰氣充盛之時,陽愈不耐,故病見劇,法宜助陽開結,暖其水而冰自解,冰解而水自流,水流而壅塞自開,塞開而脹痛自消矣。疏方以附子為君,薑桂為臣,茯苓、甘草為佐,沉香為使。
意用姜附桂以消陰也,茯草以泄滿也,沉香以鼓升下焦氤氳之氣也。藥味精專,絲毫不雜,因病勢已極,重劑與之。恐其陰盛亡陽,彼疑藥之燥,分之重,竟不敢服,再四叮嚀,勉強服之。
余回寓,藥下未半刻,彼見病雖未加,而痛尚未減,即更他醫,至則大罪吾藥,幸彼亦僅用豬苓、澤瀉、車前、茯苓、陳皮、桔梗之輕劑,藥一下咽,小水長行,立時而痛脹俱失,豈知余劑為之嚮導哉!次日醫者病者皆曰:昨非後劑,幾被薑桂閉死矣。嗟乎!彼居無功之功,我得無罪之罪,安得同道高明之士,為我一正之。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現代中文是:“治療論述(兩條)”。
小便不通,在《內經》中稱爲淋祕癃閉,必須詳細診斷。小便的源頭在於肺,所以經書上說“水出自高處”。其通道在於三焦,所以經書上說:“三焦是決瀆的器官,水道由此而出。”其儲存部位在於膀胱,膀胱是州都的器官,儲存津液,氣化才能排出。可以看出,小便是否暢通,完全取決於氣是否能化生,然而“氣化”二字難以解釋。有的是因爲溼熱鬱閉導致氣不能化生,使用五苓、八正、禹功、舟車等藥劑,清除溼熱並導溼而化生。
有的是因爲上竅吸而下竅的氣不化生,使用搐鼻法、探吐法,這是尋求北風開南窗的道理,通其上竅而化生。有的是因爲只有陰而無陽,導致陰不能生,使用八味丸、腎氣湯,引入腎命,燻蒸而化生。有的是因爲沒有陰,陽無法化生,使用六味丸、滋腎丸,壯水制陽光而化生。有的是因爲中氣下陷而氣虛不能化生,使用補中益氣,升舉而化生。
有的是因爲冷結關元而氣凝不能化生,使用真武湯、苓薑朮桂等藥物,開冰解凍,通陽泄濁而化生。有的是因爲脾虛而九竅不和,使用理中湯、七味白朮散等藥物,挾土製水而化生。古法森立,難以一一列舉,總之治病必須求其根本。
然而,近年來從醫的人越來越多,而古法卻日益荒廢,每當遇到小便閉塞的症狀,不追究其根本,堅持使用車前、木通、苓澤等沉寒淡滲的藥物,以爲這就是懂醫術,如果幸運遇到溼熱聚蓄內結的情況,僥倖成功,就以爲自己有能力。
但如果遇到所有陽虛症狀,而使用淡滲沉寒的藥物,那麼陽會更加虛弱而陰會更加旺盛,陰越旺盛小便就越不利,勢必會導致腹部膨脹。仍然堅持使用檳榔牽牛等藥物,而陽會更加損傷,其氣會更加紊亂,無法轉輸,勢必會上奔,導致喘息急促無法救治。張仲景說:“小便不利,腹部膨脹喘息急促的人會死亡”,正是由於陽亡氣散的緣故。我的先父深知這個道理,曾經有過治療詹姓冷結關元的案例,足以作爲後人的借鑑。
今年秋天到冬天初時,有個叫春和的人,體胖面白,一天晚上二更時分,突然感到腹痛,敲門請我去看看,我考慮到鄰里情誼,穿上衣服前往。看到他腰部彎曲不能伸直,雙手捂着小腹,小腹腫脹,腹中非常疼痛,面部和嘴脣都是白色的,手指稍微冰冷,小便緊迫但無法排出,脈搏來得緩慢。內外檢查一遍,發現陽氣大虛,於是問他說:“白天有沒有服用什麼東西?”他回答說:“早上沒有生病,上午小便時,身體突然發抖,還有一半未能排出,之後微微覺得小腹有些墜感,服用了六一散一文,結果感覺腹部更加膨脹,腹中劇痛。”
我說:“起初小便時發抖,足以看出身體的陽虛,再服用滑石沉寒的東西,凝固而不化生,這就像雪上加霜,自然會冷結關元。現在正好是二鼓,正是陰氣充盛的時候,陽氣更加不耐受,所以病情加劇。治療方法應該是幫助陽氣打開結節,溫暖水份,冰自然就會融化,冰融化了水自然就會流動,水流了堵塞自然就會打開,堵塞開了脹痛自然就會消失。”於是開出了附子爲主藥,薑桂爲輔藥,茯苓、甘草爲佐藥,沉香爲使藥的處方。
用薑附桂是爲了消除陰氣,茯草是爲了泄滿,沉香是爲了鼓舞提升下焦氤氳之氣。藥物配方精準專注,絲毫不雜,因爲病情已經很嚴重,所以使用重劑量。擔心他的陰氣旺盛會亡陽,他懷疑藥物過於燥熱,分量過重,最終不敢服用,經過多次叮嚀,勉強服下了。
我回到住處,藥纔下去沒多久,他就覺得雖然病情沒有加重,但是疼痛還沒有減輕,立即找了其他醫生,新來的醫生大罵我的藥,幸好他也只是使用了豬苓、澤瀉、車前、茯苓、陳皮、桔梗等輕劑,藥一下嚥,小便開始暢通,立刻疼痛和脹痛都消失了,誰知道我的藥物起到了引導作用呢!第二天,醫生和病人都說:“昨天如果不是後來的藥物,差點被薑桂封閉致死。”哎呀!他居功自傲,我卻無功受過,真希望能有同行高明人士,爲我正名。
記得讀過先祖寫的《醫卜同源論》,結尾附有治療經驗,其中有一個詹姓癃閉的案例:病從腹痛開始,連續幾天服藥都沒有好轉,有一天偶然用車前草煎服,不久疼痛加劇,小便緊迫,無法排出。我被請去診斷時,他痛苦地躺在牀上,呼吸幾乎停止,四肢冰冷,脈搏在寸部浮弦時停頓,尺部沉遲且快速。我思考這是陽明實痛,熱結在膀胱,痛極必汗,但現在沒有出汗,知道這不是陽症。
又因爲最初沒有惡寒頭痛,所以與表裏無關,這一定是生冷傷髒,是冷結關元,陽氣不能化生。經書上說:“膀胱是州都的器官,儲存津液,氣化才能排出。”因此,我重用附桂,加上苓草,輔以枳實,合併爲逐冷化氣的藥物。一劑後,病人稍微恢復,小便緊急排出了十多次,僅得到半盞,再一劑後,安然入睡了一會兒,下牀小便暢通,疼痛停止,病情穩定。這個病例因爲在案例中被提及但沒有展開,所以特別拿出來講述。
男澍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