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癃閉門(小便不通)

2. 獨陽不化

都昌舟子,大小便秘,腰屈不伸,少腹脹痛,倩人扶持來寓求救,狼狽之狀,勢甚可駭。細視之,面色正赤,鼻準微黃,額汗如珠,舌苔中黃。詰之曰:小便秘乎?其倩人曰:二日一夜,並無半瀝,大便亦閉。余知鼻黃者,多患淋秘,淋秘鼻黃者,勢必危。仲景云:無尿額汗者死。

因謂之曰:事急矣,恐難治也。病者聞言大哭,余為之惻然,姑為診之。尺寸沉小,幸勁指有力,復慰之曰:此症雖危,吾可以法求之。意仿無陰則陽不化之旨,欲舉東垣滋腎之法。病者忽云:服車前草及六一散大黃藥一劑,愈加脹痛難忍。此又涼寒不服,意者,冷結關元乎?然脈象症候,固非無陽,且似有火,乃寒之而反重者何耶?因思《內經》有云: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所謂求其屬也。

遂訂六味地黃合滋腎作湯,大劑以進,滋陰以化氣,外用搗蔥合鹽炒熱,布包熨臍,通中以軟堅。自午至戌,內外按法不輟,俾得關通,二便頓解。此症生死反掌,讀仲景書者方知。

滋腎丸,方見卷二痿證門陽縮不伸。

六味地黃丸,方見卷二痿證門陽痿不起。

白話文:

在都昌有一個船伕,他同時遭受大小便不通的困擾,腰部彎曲無法伸直,下腹部更是脹痛不已。在朋友的攙扶下,他狼狽不堪地來到我的住處尋求幫助,那種慘狀令人驚訝。仔細觀察他的臉色紅得不正常,鼻子微微泛黃,額頭上汗珠密佈,舌苔中間呈現黃色。我問他:小便是否排不出?他的朋友回答說:已經兩天一夜完全沒有尿意,大便也排不出。我明白鼻子呈現黃色的人,多半會有小便困難和便祕的問題,而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情況就非常危險。醫聖張仲景曾說過,如果病人沒有尿意且額頭冒汗,這是一個死亡的徵兆。

我告訴他:情勢危急,恐怕很難治療了。病人聽到這番話後大聲哭泣,我感到十分不忍,於是決定為他診斷。他的脈象顯示尺部和寸部脈象都顯現沉小,但幸運的是脈搏有力。我再次安慰他說:雖然病情危急,但我可以找到方法來治療。我打算模仿“無陰則陽不化”的理念,試圖採用東垣滋腎的方法。然而,病人突然告訴我:他之前服用過車前草以及六一散和大黃藥,結果反而讓他的脹痛感更加嚴重。看來他是對寒涼藥物不適應,難道是因為寒冷導致下焦瘀滯嗎?然而從脈象和症狀來看,他並非完全缺乏陽氣,反而像是有火熱之象,那麼為什麼使用寒涼藥物反而病情加重呢?我想起了《黃帝內經》中的一句話:“對於那些用寒涼藥物治療卻出現熱象的病人,應該採用滋陰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求其屬’。”

因此,我決定開立六味地黃丸加上滋腎湯,用大劑量來治療,通過滋養陰液來促進氣機運行,同時在外部使用搗碎的蔥與鹽炒熱,用布包裹著熱敷肚臍,以通暢中焦,軟化堅硬的結塊。從中午到傍晚,我們持續進行內外兼施的治療,讓他得以順利排便,病情隨即得到緩解。這個病例就像生死只在一線之間,只有真正理解張仲景醫學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

滋腎丸的配方可以在第二卷痿證門的“陽縮不伸”部分找到。 六味地黃丸的配方同樣可以在第二卷痿證門的“陽痿不起”部分找到。

3. 濕熱內阻(二條)

王輔粥,初起腹鼓腳浮,小水短少,大便甚艱,氣逆上衝,醫用五苓八正諸方,愈加腹鼓,小水涓瀝不通,按脈洪大,神彩尚存,足徵稟賦甚厚,方可耐此重症。診畢謂曰:此乃濕熱內蓄,恐成單脹,膀胱氣壅不行,以致小水悉閉。今欲治此,須通小水為急,但通小水,非氣化不出。

因問欲湯水否,曰:極不口渴。乃知確由下焦濕熱所致,與李東垣先生治王善夫一案大同,遂以黃柏、知母之苦寒以瀉內蓄濕熱,肉桂之辛熱以化膀胱之氣。才下咽,腹中甚痛,小水遂行,脹滿亦消,後以八味地黃丸,數服而痊。

八味地黃丸,方見卷二虛寒門首案。

黃萬順,善飲,素嗜炙食,每患淋秘,醫投以五苓八正散,輒小效,漸至溺必艱澀,少腹覺滿,時平時篤,已半載矣。一日房勞,前症倍盛,仍進五苓八正之屬,服之溺愈不通,涓瀝難出,腹脹腰屈,不可俯仰,匍匐就診。脈得兩尺堅搏,知為素蘊濕熱聚於下焦,膀胱之氣不化,仿東垣法,以知母三錢,黃柏三錢,肉桂一錢,服之半晌,安睡一頃,諸症如失。厥後一月數發,或一年數發,悉以此方必效。

惟其酒色不節,調理不善,宜乎病源不清,濕熱日聚,腎陽日耗,他日腹鼓喘急之患,殆所不免矣。越歲,果患是疾而死。

白話文:

【濕熱內阻】

有個名叫王輔的人,一開始腹部腫脹,雙腳也跟著浮腫,小便量非常少,大便非常困難,而且氣息上沖,醫生使用了五苓散、八正散等藥方治療,結果腹部反而更脹,小便完全不通。檢查他的脈象,發現脈象洪大,但他精神看起來還不錯,由此可證他體質原本就很強壯,所以才能承受這種嚴重的病情。醫生診斷完後說:這是因為體內濕熱積聚,可能要發展成單純性腹脹,膀胱的氣機受阻,導致小便完全無法排出。現在想要治療,必須先讓小便排出來,但是要讓小便排出來,必須要氣機運轉正常纔行。

醫生問他想不想喝水,他回答:完全不覺得口渴。這證明確實是由於下焦濕熱導致的問題,和李東垣先生治療王善夫的案例情況非常相似。於是醫生使用黃柏、知母的苦寒特性來清除體內的濕熱,使用肉桂的辛熱特性來促進膀胱的氣機運轉。藥物一下肚,腹部馬上劇烈疼痛,小便隨即排出,腹部脹滿的情況也跟著消失,之後再服用八味地黃丸,幾次服藥後,病情就完全恢復。

另一個人叫黃萬順,他喜歡喝酒,而且平常特別愛吃烤的食物,經常患有小便頻繁且量少的問題。醫生開了五苓散、八正散給他,病情稍微好轉,但漸漸地,每次小便都變得非常困難,下腹部感覺到滿脹,病情時好時壞,已經持續半年了。有一天,他進行了性行為,之前的症狀加重,再服用五苓散、八正散類的藥物,結果小便更不通暢,只能滴答滴答地排出,腹部脹痛,腰彎不下來,只能爬著來看醫生。檢查他的脈象,發現兩側足部的脈搏很硬,由此可知他長期積聚的濕熱集中在下焦,膀胱的氣機無法運轉。醫生模仿李東垣的方法,使用知母3錢、黃柏3錢、肉桂1錢,服藥半晌後,他安穩地睡了一會兒,所有症狀都消失了。之後一個月內,他又有幾次發作,或者一年內有幾次發作,只要服用這個藥方,病情一定會好轉。

只可惜他沒有節制地喝酒和過度性行為,也沒有好好調理身體,導致病根一直沒有清除,濕熱一天天累積,腎臟的陽氣一天天消耗,未來可能免不了會有腹部脹脹、呼吸困難的問題。過了一年,他果然因為這種疾病去世了。

4. 木鬱不舒

許福生,春月腹痛泄瀉,小水短澀,余門人以五苓散利水止泄,尿愈閉,腹愈痛,痛泄不耐,呼吸將危,急請余診。門人問曰:分利而尿愈閉者曷故?答曰:所謂木斂病耳。《內經》有云:生鬱於下,病名木斂。蓋木者,肝也。斂者,東也。

肝喜疏放,春月木氣當升,今木氣抑鬱斂束,再被滲利沉降之藥,致令生氣愈不得舒,是有秋冬而無春夏,安望其能疏放乎?用六君子湯,加防風、升麻、桑葉,數劑,遂其條達而愈。

白話文:

許福生在春天的時候出現了腹痛和腹瀉的情況,同時小便也變得短少且不暢。我的學生用五苓散這種藥物來幫助他利水並且止瀉,但結果反而讓他的小便更加閉塞,腹部疼痛更為嚴重,腹瀉也無法忍受,甚至呼吸都有危險,因此急忙請我來診治。

我的學生問我:為什麼使用分利法後,小便反而更加閉塞呢?我回答他:這就是所謂的「木鬱不舒」的症狀。根據《內經》記載:生髮之氣鬱結在下部,這種病被稱為「木鬱」。在這裡,「木」指的是肝臟,「鬱」則是東方之意。

肝臟喜歡疏鬆開放的環境,而在春天,木氣應該向上生長。現在,木氣卻受到抑制,變得鬱悶,再加上使用了滲利下沉的藥物,導致生命活力無法得到舒展,這就像是隻有秋冬而沒有春夏,如何期待它能疏鬆開放呢?

所以我使用了六君子湯,並添加了防風、升麻和桑葉等草藥。經過幾次服藥,許福生的病情得到了改善,恢復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