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六 (5)
卷六 (5)
1. 春傷於風
傅彩鳳之子三歲,自春至夏,肌膚熇熱,形體瘦極,慘慘不樂,大便泄瀉,每多鮮紅,諸醫用涼血之劑,泄瀉愈頻,又與四君子湯,潮熱愈大,口愈渴。余視其慘慘不樂,似屬陽氣不舒,且潮熱無汗,面雖白而帶青,舌雖淡而頗紅,再視所泄之糞,逾時變青,此必風邪鬱於土中,正春傷於風,夏生飧泄之症。因風邪內擾,則營衛不固,而血液迸流,致陽氣愈陷矣。
仿經旨下者舉之之義,與升陽益胃湯,數服而安。
升陽益胃湯(東垣),方見卷三腫脹門陽氣不升。
白話文:
【春季受風寒影響】
傅彩鳳的兒子三歲,從春天到夏天,皮膚一直高溫,身體極度消瘦,情緒低落,大便頻繁且呈現鮮紅色,許多醫生使用了冷卻血液的藥物,但他的腹瀉反而更加頻繁,後來又給予他四君子湯,但他的發燒更加嚴重,口渴的情況也更為明顯。我看他情緒低落,似乎屬於陽氣無法舒展的情況,並且他雖然有發燒但無汗,臉色雖白但帶有青色,舌頭雖淡但頗為紅潤,再看他的排泄物,過了一段時間後變成了青色,這肯定是風邪在體內鬱積,正是典型的春季受到風邪影響,夏季出現餐後即瀉的病症。因為風邪在體內擾亂,導致營養和防禦系統無法穩定,血液流動異常,致使陽氣更加被壓制。
我依照古經典的治療原則,選擇提升陽氣,使用了升陽益胃湯,服用幾次後病情就得到了改善。
升陽益胃湯(東垣),此方可在第三卷腫脹門陽氣不升的章節找到,主要針對陽氣無法上升的問題。
2. 冷熱互傷
黃錦階先生乃孫,飲食未節,又誤啜冷水,因而吐瀉交作,發熱口渴。前醫已進藿香正氣散,服後躁擾不安,揚手擲足,號哭不已,稍靜則氣急目閉,轉瞬間仍嘔渴交作,躁擾之極。深夜邀視,細看苗竅顏色,尚非虛象,然而情形張惶,躁擾可畏。竊思此症,內傷飲食之寒熱,外感不正之邪氣,阻遏中焦,寒熱交迸,上下奔迫,腹中絞痛不安,故爾躁擾號叫,方書稱為濕霍亂,俗名絞腸痧是也。
以寒熱邪氣交迫,藥當寒熱解散互用,於是取胡椒二十粒,綠豆四十粒,一寒一熱,搗碎煎水一甌,用以和其陰陽,另以棉紗一紮,取其一轉一旋,足解其絞結。煎水一鷗,二湯和勻,原口渴不知所辣,下咽亦受,啜盡乃安。次早復視,面色淡白,舌苔浮黃,尚有微熱微泄,知脾胃雖傷,而虛中挾火,當用清補無疑,與六君加石斛、桑葉而愈。按此症急時不得其藥,而竟撿俗方用者,所謂禮失而求諸野也。
白話文:
[冷熱互傷]
黃錦階先生的兒子,因為飲食沒有節制,又不慎喝了冷水,結果導致他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的症狀,並且還伴隨發燒和口渴。先前的醫生已經讓他服用藿香正氣散,但服用後,他反而變得更加焦躁不安,手腳亂動,不停地哭泣,稍微平靜一點就喘不過氣來,眼睛閉著,但是很快又開始嘔吐和口渴,情況極度焦躁。在深夜被請來看診,仔細觀察他的臉色和病態,雖然看起來並非虛弱,但是病情急遽,焦躁的情況讓人害怕。我思考這個病症,是由於飲食中冷熱失調,加上受到不正常的外邪侵襲,導致中焦部位的運行受阻,冷熱兩種力量互相衝突,身體上下都感受到強烈的壓力,腹部劇烈疼痛,因此才會如此焦躁和號叫,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濕霍亂,民間俗稱為絞腸痧。
由於冷熱兩種邪氣互相交迫,治療上應該同時使用冷熱兩種性質的藥物來平衡。於是選取了二十粒胡椒和四十粒綠豆,一冷一熱,研磨後煎煮成一碗水,用以調和體內的陰陽失調,另外,用一束棉紗,藉由其纏繞和扭轉的特性,可以幫助解除腹部的絞結。將煎煮好的水和棉紗一起用,原本口渴不知道辣味,但他吞下後,喝完整碗水後就感到安穩。第二天早上再檢查,他臉色略顯蒼白,舌頭上有淡黃的舌苔,還有輕微的發燒和腹瀉,知道脾胃雖然受損,但體內夾雜著虛火,毫無疑問應該使用清熱滋補的藥物,給予六君子湯加上石斛和桑葉,最終痊癒。對於這種病症,在緊急情況下找不到合適的藥物,卻能從民間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這正是所謂的「禮失而求諸野」的道理。
3. 三焦鬱火
胡永隆之子三歲,其弟久隆之子四歲,時當夏季,患煩渴吐瀉之症,俱付幼科醫治,病勢轉劇,惟永隆求治於余。視其汗出煩躁,飲水即吐,泄瀉迸迫,小水短赤,舌乾芒刺,中心黃苔甚厚,時時將舌吐出(因干刺故也)。細為思之,與仲景所謂太陽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症,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治與五苓散者相符。
但此症,煩熱蓄盛,三焦有火,宜加苦寒之味,引之屈曲下行,妙在劑中之桂,為膀胱積熱化氣之上品,又合熱因寒用之旨,庶幾小便通而水道分清矣。以豬苓、茯苓、澤瀉、白朮、肉桂、黃連、梔仁,二劑而愈。
附脾胃困憊,久隆見余治效之速,始投余治,抱出一視,大為驚駭,面現五色,惟目中神彩尚存,生機只在於此。謂曰:此症全因克伐,過傷脾胃,中土困憊。其唇紅口圈青黑者,即脾胃敗也。鼻準黃而兩顴獨白者,肺氣敗也。
敗症叢生,本屬不治,幸得五色之中,尚有潤澤,真臟尚未枯槁,兼之目中精光了然,雖有嘔吐,猶時可納粥,即有泄瀉,尚未至於雞口牛後,通盤揆之,猶在方敗未絕之界,所以許為可治。但非參朮疊進,固不能起。久隆問曰:昨舍侄之病,苦幹煩渴吐瀉,小水不通,而先生乃用梔子、黃連涼之。
今小兒之症,歷歷皆然,而先生乃稱重用參朮者,何相反若是?曰:令侄之病,全因胃中伏火,勢如燔燎,焰擾諸經,為之揮霍撩亂,故用苦寒之藥,直清其腸胃之火,使由小便而出,而諸經自安,是以煩渴吐瀉立止。今令郎之症,相隔天淵,先天之體質不足,後天之脾胃更虛,乃因飢飽乳食致傷,復因藥餌攻伐,是虛上加虛矣。
脾胃一虛,便失其傳運之職,關門失禁,所入水穀,迸走肛門而出,遂使津液下陷,不能上升,所以口乾煩渴。脾失傳運,肺亦言傷,失其治節下輸之道,而小水無矣。此與虛陽發外之症,同類並稱。值此之際,亟宜大固中州,兼以保肺生津,庶中土安而諸經健運有常,此必然之理也。
倘誤認為火,妄用苦寒,定然神機寂滅,成慢脾厥逆不治之症。渠竟不信,遂曰:姑看晚間何如,明早再請先生可也。余曰:醫有好生之心,吾不忍其觳觫,疏與四君子加附子,合生脈散一方,並囑勿復疑遲。及余回寓,旋延二醫,或曰寒,或曰火,商進一派辛散寒涼之藥,至以參朮為不可服,同聲而和之。迨雞鳴陰陽交界之時果變厥逆,至黎明木旺之時,中土告盡木剋土也,忽變角弓反張而殞。
姑筆之,以為擇醫者戒。
白話文:
標題: [三焦鬱火]
內容: 胡永隆的兒子三歲,他弟弟久隆的兒子四歲,正值夏季,兩人同時出現了煩渴與嘔吐腹瀉的症狀,都被送去看兒科醫生,但病情反而加重。只有永隆的兒子來找我治療。觀察他的症狀,他汗流浹背且煩躁不安,喝水就吐,腹瀉嚴重,小便短赤,舌頭乾燥並佈滿芒刺,舌心處有一層厚厚的黃苔,他常常將舌頭伸出(因爲乾燥和芒刺的緣故)。
仔細思考,這和張仲景所說的太陽中風,發熱六七天,沒有緩解反而煩躁,有內外兼症,渴想喝水,但喝水後就吐,稱爲水逆,治療方法與五苓散相符。
但這個病症,熱氣積聚旺盛,三焦有火,應該加入苦寒的藥材,引導火氣曲折下行,其中桂枝的使用很巧妙,它是化解膀胱積熱的上等藥材,又符合熱症用寒藥的原則,這樣小便通暢,水分代謝才能正常。以豬苓、茯苓、澤瀉、白朮、肉桂、黃連、梔子仁爲處方,兩劑後痊癒。
附錄: 脾胃虛弱,久隆看到我治療的效果快速,開始請我治療他的兒子。我一看,大吃一驚,孩子的臉呈現五色,唯有眼中的神采尚存,生機僅存於此。我告訴他:這個病全因過度傷害脾胃,導致中土虛弱。他的嘴脣紅潤,嘴角青黑,就是脾胃功能衰弱的跡象。鼻子黃色而臉頰特別白,是肺氣衰敗的跡象。
各種衰敗的症狀出現,本來是無法治療的,幸好在他的臉色中還有滋潤光澤,說明臟器尚未完全衰竭,加上眼睛裏的光芒清晰可見,雖然有嘔吐,但還能接受粥食,即使有腹瀉,也未到極度嚴重的地步。從整體來看,他還在衰敗未盡的邊緣,因此可以治療。但是如果沒有大量使用人參和白朮,無法治癒。久隆問:昨天侄子的病,燥熱煩渴,嘔吐腹瀉,小便不通,你卻用了黃連和梔子來涼血。
現在我兒子的病,症狀都一樣,你卻說要大量用人參和白朮,爲何如此不同?我說:你的侄子的病,全因胃中有火,如同燃燒的火焰,擾亂各經脈,所以我用苦寒的藥物,直接清除腸胃的火,讓它從小便排出,各經脈自然恢復,所以煩渴和嘔吐腹瀉立即停止。現在你兒子的病,情況完全不同,體質先天不足,後天脾胃更虛,因飲食過飽導致傷害,再加上用藥過度,是虛上加虛。
脾胃一旦虛弱,就無法履行運輸食物的職責,關門失守,食物和水直接通過肛門排出,導致體內津液下沉,無法上升,所以口乾煩渴。脾胃無法正常運輸,肺也會受損,失去控制水分的機能,於是小便無法產生。這與虛陽外發的症狀類似。此時,應大量鞏固中土,同時保護肺部和生津,這樣才能使脾胃安定,各經脈健康運行,這是必然的道理。
如果誤認爲是火,亂用苦寒藥物,一定會導致生命機能消失,成爲慢性脾厥逆,無法治療。他並不相信,說:晚上看看再說,明早再請你也可以。我說:醫者有救人的善心,我不能看着他痛苦,我開了四君子湯加附子,合生脈散的方子,並囑咐不要再遲疑。當我回到住處,他又找了兩個醫生,一個說是寒,一個說是火,他們一致同意用辛散寒涼的藥物,甚至認爲人參和白朮不能服用。到了雞鳴時陰陽交替的時間,果然出現了厥逆,直到黎明木旺的時間,中土已經耗盡,被木剋制,突然變成角弓反張而死亡。
我寫下來,作爲選擇醫生的警示。
4. 脾胃陰虛(二條)
王啟元之子,夏月煩渴吐瀉,唇紅舌赤,尿短煩躁。啟元自知醫理,疏就香薷、扁豆、車前、滑石、黃連一方,未服,商治於余。視其面白神慢,氣急多痰,脈息微細,顯系脾虛,非暑熱之燥。謂曰:分利止泄,解暑除煩,固醫門之法則也,然必因人而授,因證而施。今苗竅脈色,脾胃大虛,與此法全不相涉。
斯疾唇紅舌赤者,津液由吐而上虧也。尿短煩渴者,津液由泄而下虧也。與七味白朮散二劑,煩渴略,減再進六神散加枸杞,十餘劑而安。凡泄瀉脾陰虧者,當仿此,若脾陽虧者,六神加乾薑,為至穩之法,用者詳之。
七味白朮散
人參,白朮,雲苓,木香,藿香,葛根,甘草
六神散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扁豆,甘草
吳某三歲,時值夏月,患煩渴吐瀉,醫以消食利水之劑,愈治愈劇,急延余治。視其面色青白,兩目神陷,初泄迸迫如箭,白沫甚多,四肢虛軟,時忽驚叫,似此寒熱虛實錯見,必須錯雜之藥,仿古香連丸,清火以逐垢,加熟地補腎生水,用白朮健脾燥濕,以早米扶胃生金,有金水相生之妙,脾胃交治之法。服之渴止煩減,神清泄住,人事大清,隨令再進,毋飲茶湯。
次日病減大半,但時乾嘔不止,胃虛發噦何疑!微渴微泄,津液下陷未升之故耳。以前方加入參麥湯,正甘酸生津養胃之品,加竹茹、柿蒂,止嘔清火,二劑全愈,後以六神散,調理勝舊。此症近今頗多,因筆記之。
白話文:
【脾胃陰虛(二條)】
王啟元的兒子,在夏天時出現了煩躁口渴、嘔吐與腹瀉的症狀,並且嘴脣和舌頭呈現紅色,小便量少且心情煩躁。王啟元本身懂得醫學知識,他開了一張包含香薷、扁豆、車前、滑石、黃連的處方,但還沒服用,來找我商量治療方案。我看他臉色蒼白,精神遲鈍,呼吸急促且多痰,脈搏微弱細小,這明顯是脾虛的表現,並非暑熱所導致的乾燥。我告訴他,分利止瀉,解暑除煩,確實是醫學上的原則,然而必須根據不同的人和症狀來施行。現在從他的外貌、面色和脈象來看,脾胃非常虛弱,這和他的治療方法完全不符。
這種疾病的嘴脣和舌頭紅色,是由於津液因嘔吐而導致上部的損耗。小便量少和口渴,是由於津液因腹瀉而導致下部的損耗。我給他開了兩劑七味白朮散,煩躁和口渴有所緩解,之後再進用六神散加上枸杞,十多劑後病情穩定。凡是腹瀉伴隨脾陰虧損的情況,都應當參考這種療法,如果是脾陽虧損,則在六神散基礎上加上乾薑,這是最穩妥的方法,使用者需詳細瞭解。
七味白朮散
人參、白朮、雲苓、木香、藿香、葛根、甘草
六神散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扁豆、甘草
吳某的三歲孩子,在夏天時,患有煩躁口渴、嘔吐和腹瀉的疾病,醫生使用了消食利水的藥物,但病情愈來愈嚴重,於是緊急請我診治。我看他臉色青白,雙眼無神,開始腹瀉時像箭一樣急迫,白沫很多,四肢虛弱無力,偶爾突然驚叫,像這種寒熱虛實混雜的症狀,必須使用複雜的藥物,模仿古時的香連丸,清除火氣以驅除污垢,加上熟地補腎生水,使用白朮健脾去濕,以早米扶助胃氣生金,有金水相生的妙處,脾胃共同治療的法則。服用後口渴停止,煩躁減少,神志清醒,腹瀉停止,生活能力大幅改善,隨即吩咐他再繼續服用,不要喝茶湯。
第二天,病情減輕了大半,但時常乾嘔不止,這是胃虛引起的噁心無疑!微渴微瀉,是由於津液下陷未升的原因。在之前的處方中加入參麥湯,這是甘酸生津養胃的良藥,加上竹茹、柿蒂,止嘔清火,兩劑後完全康復,之後以六神散進行調理,效果比之前更好。這種疾病在近期相當多見,因此我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