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肺竅壅塞

陳調元之子五歲,忽然昏倒,目瞪鼻扇,咽喉氣壅,兩手握拳,舉家大哭,時已傍晚,同輩環視,莫敢用藥。余用通關散,吹入鼻中,連搐二管,始得一嚏,又搐一管,連得二嚏。復用紅棉散,蔥湯調服一錢,令其裹取微汗,立時即瘥。此幼稚肺氣嬌薄,腠理不固,感陰物惡毒之氣,阻塞肺竅。清道壅而不宣者,取其嚏,發其汗,則塞者開而壅者通矣。

紅棉散

白礬(二錢),胭脂(一錢,燒灰存性)

通關散

細辛,皂角(等分)

白話文:

陳調元之子五歲,突然昏倒,眼睛睜得大大的,鼻子呼呼地喘氣,喉嚨裡好像有東西堵住,呼吸不順暢,兩隻手緊緊地握成拳頭,全家人都驚慌失措,哭喊著。當時已經傍晚,鄰居們圍觀著,卻沒人敢給孩子用藥。

我用通關散,吹進孩子的鼻孔裡,連續吹了兩管,孩子才打了一個噴嚏,又吹了一管,孩子又連續打了兩個噴嚏。接著,我又用紅棉散,用蔥湯調和,給孩子服用了一錢,並讓孩子穿衣服捂住,微微出汗。孩子很快就恢復了健康。

這個孩子年紀小,肺氣虛弱,身體抵抗力差,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陰邪之氣侵入身體,阻塞了肺部的氣道,導致孩子昏迷不醒。我用通關散幫助孩子打噴嚏,用紅棉散讓孩子發汗,把堵塞的氣道疏通,就讓孩子恢復了健康。

2. 風熱內蘊(七條)

許靜常乃郎,素稟陽臟,形骸骨立,暑月焦哭不安,漸至煩渴,因而吐瀉。醫不察其吐瀉由煩渴而來,並不察其煩渴為陽臟所生,誤以藿砂燥胃,參朮補脾,乃至手足搐搦,角弓反張。余視其頭毛作穗,獨左腦側隱隱覺高,知為火毒內攻,熱盛生風之候。所喜危迫之際,其腫色隱隱尚紅,許以可治。

時有同道在旁,私議余之張大其詞也。疏方以石斛為君,合麥冬、知母、桑葉、枇杷葉、丹皮、薄荷、荊芥之藥,服下而風痙大緩,吐瀉頓止。隨加生黃耆、金銀花,再劑其左腦側,果然高腫聳突,神識清爽,乳食寤寐如常。尚有微熱微渴。更以清胃疏風排膿托毒之藥,服至十餘日外,膿出而安。

白話文:

許靜常先生原本體質偏陽,身形瘦削,到了夏季酷暑時,焦躁不安,哭鬧不止,逐漸出現口渴煩躁,並伴隨嘔吐腹瀉。當時的醫生沒有診斷出他的嘔吐腹瀉是因煩渴所致,也沒有察覺到煩渴是因陽氣過盛而引起,便錯誤地使用藿香、砂仁等燥胃藥物,以及人參、白朮等補脾藥物。結果反而導致許先生出現手腳抽搐、角弓反張的症狀。

我看到許先生的頭髮像麥穗一樣豎立,而且左邊頭顱隱約感覺高聳,知道這是火毒內攻,熱盛生風的徵兆。好在病情危急之時,他的腫塊顏色還隱約泛紅,因此判定有治癒的可能。

當時,有同行在旁,私下議論我誇大其詞。我開出的方子以石斛為主要藥材,搭配麥冬、知母、桑葉、枇杷葉、丹皮、薄荷、荊芥等藥物。服下後,風痙症狀明顯緩解,嘔吐腹瀉也立即停止。隨後,我加入生黃芪、金銀花,再服藥一劑,他的左邊頭顱果然高腫突出,神志清醒,飲食睡眠恢復正常,只不過還伴有輕微的發熱和口渴。我又用清胃疏風、排膿解毒的藥物,服用十多天後,膿液排出,病情痊癒。

五弟啟明問曰:煩渴吐瀉之病,本屬夏月霍亂之症,詳考幼科諸書,並無此等治法,其中原委,請明示之。答曰:此症蓋察其陽臟為患,而陽臟多火,與焦哭之症相合,漸至煩渴吐瀉,較之陰臟猝然吐瀉者,大不侔也。經云暴病非陽,久病非陰是已。且小兒風火內伏之症,吾嘗悟出治法,成效可紀,蓋仿仲景熱邪下陷,嘉言逆流挽舟之法而變通也。須知一病當前,縱然變態千般,必有所以致病之情,既得其情,病斯起矣。

試觀小兒夏月之病雖多,然有瘡癤者少病,無瘡癤者多病。況瘡癤出則吉,不出則凶乎。夫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惟在後人神而明之。

白話文:

五弟啟明問曰:煩渴吐瀉之病,本屬夏月霍亂之症,詳考幼科諸書,並無此等治法,其中原委,請明示之。

五弟啟明问道:烦渴吐泻的病症,本属于夏季霍乱的症状,详细查阅儿科书籍,却并没有这种治疗方法,其中的缘由,请您明示。

答曰:此症蓋察其陽臟為患,而陽臟多火,與焦哭之症相合,漸至煩渴吐瀉,較之陰臟猝然吐瀉者,大不侔也。經云暴病非陽,久病非陰是已。且小兒風火內伏之症,吾嘗悟出治法,成效可紀,蓋仿仲景熱邪下陷,嘉言逆流挽舟之法而變通也。須知一病當前,縱然變態千般,必有所以致病之情,既得其情,病斯起矣。

答曰:这病症需观察其阳脏患病,而阳脏多火,与焦哭的症候相符,逐渐导致烦渴吐泻,比起阴脏突然吐泻的症状,大不相同。经书说,急病非阳,久病非阴,正是这个道理。而且小儿风火内伏的病症,我曾经悟出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是效仿仲景热邪下陷,嘉言逆流挽舟之法而变通的。要知道,一种疾病出现,即使症状千变万化,必然有导致疾病的原因,一旦找到原因,病症就会显现。

試觀小兒夏月之病雖多,然有瘡癤者少病,無瘡癤者多病。況瘡癤出則吉,不出則凶乎。夫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惟在後人神而明之。

试观察小儿夏季的病症虽然多,但是有疮疖者少生病,没有疮疖者多生病。况且疮疖出来是吉兆,不出来就是凶兆呢?古书不能尽言,言语不能尽意,唯有后人用心体会才能明白。

許先廷之孫,暑月吐瀉發熱,肢冷,躁擾,口渴,諸醫以藿砂陳半烏梅扁豆之屬,不知辛溫之藥,已為揚湯止沸,再加烏梅扁豆,固澀鬱火,迨至反張直視,已無生機。余細視面色,既非虛寒,亦非實熱,無從逆挽,只得辭治。其家堅留,察其滿頭癤毒,概已靨陷,惟左腦後大癤,尚隱隱若紅,且腦側及項漫腫頗闊(主腦在此),余謂此子生機或在於此。

蓋風熱內蘊,未得外達,勢必內陷,擾亂腸胃,以致吐瀉交作,而為霍亂之症也,醫者不知風為陽邪,寒為陰邪之理,概以風寒稱之;更不究辛涼辛溫之別,風火之病,誤以辛溫治寒之藥,邪火內迫,筋膜乾急,則反張抽掣。近世不察者多,更治以抱龍牛黃等丸,勢不竭絕不止,疏方與連翹、乾葛、防風、薄荷、知母、丹皮、木通、山梔、燈芯、甘草、灶土與服。乃孫不知藥苦(口渴之故),立時服畢,頃刻安睡,吐瀉漸稀,風痙亦息。

白話文:

許先廷的孫子,在夏季酷暑時突然出現嘔吐、腹瀉、發燒,四肢冰冷,躁動不安,口渴。許多醫生都使用藿香、砂仁、陳皮、烏梅、扁豆等藥物治療,卻不知道辛溫藥物的功效,只像是在沸水中加湯一樣,治標不治本。而且,他們又繼續添加烏梅和扁豆,造成收斂鬱結,導致病情加重,孩子出現反張、直視,生命垂危。

我仔細觀察孩子的面色,發現他既不是虛寒,也不是實熱,已經無力回天,想要救治也無能為力。孩子家屬堅決要求我繼續治療,我察覺到他的頭上佈滿了膿瘡,大部分都已經凹陷下去,只有左邊腦後一個大膿瘡還隱隱泛紅,而且腦側和頸部腫脹範圍很廣(主要問題在腦部)。我認為孩子的生機可能就在這個大膿瘡上。

因為風熱之邪潛藏在體內,無法向外宣洩,勢必會內陷,擾亂腸胃,導致嘔吐腹瀉,形成霍亂症狀。醫生們不知道風屬陽邪,寒屬陰邪的道理,都把這種病症誤認為風寒;更不明白辛涼和辛溫藥物的區別,把風火之症當成風寒之症用辛溫藥物治療,導致邪火內逼,筋膜乾燥緊縮,才會出現反張抽搐的症狀。近些年來,許多醫生不了解這些道理,繼續用抱龍牛黃等藥丸治療,結果病情更加嚴重,無法控制。

我開了方子,裡面有連翹、乾葛、防風、薄荷、知母、丹皮、木通、山梔、燈芯、甘草、灶土等藥物,讓孩子服用。幸好孩子並不知道藥苦(因為他口渴),立刻就服下了所有藥物,沒過多久就安然入睡,嘔吐腹瀉的症狀也逐漸緩解,風痙也消失了。

次早復視,兩癤悉皆高聳,仍與前藥二劑,小水甚長,吐瀉頓止。其家見頭項愈腫為慮,余曰:兩癤必俟透膿,其腫方消。前方除梔子,加參耆貝母,二服果得大膿,頭項腫處皆消。後以清養胃陰之藥,洋參、石斛、苓薏、桑葉、麥冬、甘棗之屬而痊。

附:家滿春之孫,亦是吐瀉交作,發熱肢冷,醫以藿半辛溫之藥,致發剛痙,察其舌刺唇裂,皮膚隱隱帶紅。余謂此症,風火伏於血分,名為流丹不達,內攻臟腑,告變最急。亦同前意加丹皮、荊芥,果得遍身紅赤,更與疏風涼血而安。

許秀翁之子半歲,時屆大暑,發熱嘔吐,泄瀉色青,口渴飲水,溫涼補瀉雜投,漸次沉困。視之舌時外舐,苔現黃滑,唇紅帶縐,喘急氣促,且通面火光炎炎,時忽驚怖,顯屬熱症,理宜前醫清劑可效,為何不應?更視其瀉色純青,知有風邪夾雜其中,其實熱蘊於表,風陷於裡,所以揮霍撩亂,而為上吐下瀉,理宜從感冒而治,法當使風邪達之於表而出,令熱邪歸之於里而下,則表裡清,而上下和。不治吐而吐自止,不治泄而泄自止,表邪清則熱可退,里邪清則渴可除。

白話文:

隔天早上再去看,兩個膿包都已經高高隆起,仍然給他之前一樣的藥方兩劑,小便變得很多,嘔吐腹瀉也立刻止住。他家人看到頭部和脖子腫得更厲害了,很擔心,我說:兩個膿包一定要等到膿液排出,腫脹才會消退。之前的藥方去除梔子,加入人參、黃耆、貝母,吃了兩劑後果然膿液大量流出,頭部和脖子腫脹的地方也都消退了。之後就用清養胃陰的藥物,西洋參、石斛、茯苓、薏苡仁、桑葉、麥冬、大棗之類,就痊癒了。

另外,家滿春的孫子也出現了嘔吐腹瀉交替發作,發燒手腳冰冷的症狀,醫生給他用了藿香、半夏等辛溫的藥物,結果導致發燒痙攣。觀察他的舌頭,舌尖發紅,嘴唇乾裂,皮膚隱隱泛紅。我認為這個病是風火之邪潛藏在血分,叫做流丹不達,它會侵襲臟腑,病情變化非常快。我用相同的思路,加入丹皮、荊芥,果然他全身都紅了起來,之後再用疏風涼血的藥物來治療,就安定了。

許秀翁的兒子,半歲大,天氣炎熱,發燒嘔吐,腹瀉而且大便呈青色,口渴喝水,醫生給他用溫涼補瀉等各種藥物,病情逐漸變得昏沉。我觀察他,舌頭總是伸出來舔嘴唇,舌苔發黃且光滑,嘴唇紅而且有皺紋,呼吸急促,而且臉色發紅像火一樣,時不時還驚恐不安,顯然是熱症。按理說之前醫生開的清熱藥應該有效,為什麼沒有效果呢?再仔細觀察他,大便呈青色,我知道裡面混雜著風邪。其實是熱邪蘊積在表面,風邪侵襲內里,所以才會神志不清,出現嘔吐腹瀉,應該從感冒的角度來治療,要用藥將風邪引導到表面,讓熱邪歸入內里而排出,這樣裡外都清涼,上下就和諧了。不治療嘔吐,嘔吐就會自己停止,不治療腹瀉,腹瀉就會自己停止,表面風邪消除,熱邪就會退去,內里邪氣消除,口渴就會消失。

遂疏防風、乾葛、連翹、赤芍、蘇葉、白芷、半夏、黃連、甘草、燈芯、灶土。一劑下咽,遍身發出紅塊,如丹癮甚癢,此名疙瘩風,乃風熱久客,內蘊成毒之驗也。再服二劑,諸症悉痊。然此症若不如此體認,為之解肌清熱,其丹決不能出,必致閉毒而死,雖死不明其故。

記此一案,後之學者,其知所取用焉。

許永茂之子三歲,六月吐瀉,口渴煩躁,醫以藿香正氣之屬,煩熱愈熾,吐瀉愈急可知不受辛溫之藥。余視其面色皮膚俱蒼黑,二便苗竅俱有熱象,而腦後數癤,色晦不紅,已有陷狀,遍身雖熱,而指尖略有厥意此是熱深厥深,唇乾齒燥,揚手擲足熱邪確據。其家以為驚風,欲與抱龍牛黃等丸,強為止之。

白話文:

於是就用防風、乾葛、連翹、赤芍、蘇葉、白芷、半夏、黃連、甘草、燈芯、灶土配成藥方。服用一劑後,全身出現紅色疹子,像丹毒一樣又癢又紅,這就是疙瘩風,是由於風熱長期留在體內,內蘊成毒的表現。又服用兩劑,所有症狀都消失了。但如果沒有認識到這種病症,不採取解肌清熱的治療方法,那些毒素就無法排出,必將導致毒素封閉而死亡,即使死了也不知道原因。

記下這個案例,讓後來的學習者知道如何運用這些藥物。

許永茂的兒子三歲,六月天裡吐瀉不止,口渴煩躁。醫生用藿香正氣之類的藥物治療,結果煩熱更加嚴重,吐瀉更加頻繁,可見他不適合服用辛溫的藥物。我觀察他的面色、皮膚都蒼黑,大小便和身體的孔竅都有熱象,腦後有幾個膿包,顏色暗淡不紅,已經凹陷,全身雖然發熱,但指尖略微有厥冷的跡象。這是熱邪深入,厥冷也深入的表現。嘴唇乾燥,牙齒乾燥,手腳亂動,熱邪確實存在。他家人以為是驚風,想用抱龍牛黃等丸藥強行止住,我極力阻止。

余知為風火擾胃,癤毒因吐瀉內陷,急以辛涼疏風、解表清熱之藥,囑其必有紅丹外出,便是佳兆。服後躁擾不安,復延余至,仍將原方加入生耆、石斛,重用防風、連翹,再劑腦後癤毒,悉皆高突出膿,俾得安睡,再與甘露飲二劑,吐瀉頓止,熱退而安,須知風火內蘊,擾亂胃中,故見吐瀉交作,必使風火外達,庶幾中土安謐,胃氣一清,吐瀉自息。此症頗多,古罕發明,宜留意焉。

,:莊生之子周歲,暑月煩渴吐瀉,醫以柴葛藿半之藥,症變四肢厥逆,角弓反張。余視其滿頭癤痱,已將靨陷,且頸項胸膈,攢發天疱,大如龍眼,小如豆粒,俱皆平陷,知為毒氣內攻,辭不可治。病家再四挽留,惟左耳一癤,尚屬鮮紅,余擬生機僅在於此,疏以參耆荊、防、翹、芷、木通、甘草、燈芯、灶土之劑。藥下四肢漸溫,耳癤出膿,煩渴吐瀉減半。是晚復視,令前方重參耆再進。次早又視,煩渴吐瀉頓止,天疱略起,生氣勃然,許以無憂。蓋風火透於外,腸胃得安也。然肝木尚旺,經絡不舒,故四肢搐掣未息,復將前方除荊芥、白芷,加鉤藤、羚角、米仁、綠豆殼,疏風清熱,囑其再服。其家見霍亂已愈,風痰未息,意謂僅當祛風,自取牛黃抱龍蠟丸與服,天疱一時自破原此二丸俱有麝片,角弓復震,促余再視。昏沉不醒,小蠅叢集,拂之不去,事不可為。嗟嗟,余焦思勞神,功虧一簣,惜哉。

白話文:

我知道這是風火擾亂胃部,癤毒是因為吐瀉導致內虛而引起的。我急用辛涼疏風、解表清熱的藥物,囑咐病人一定會有紅丹(瘡瘍中紅色膿血)流出,那就是好兆頭。病人服藥後躁動不安,又請我診治,我便在原方中加入生耆、石斛,重用防風、連翹,再服藥後,頭上的癤毒全部突出膿液,病人得以安睡。我又給他服用兩劑甘露飲,吐瀉頓時止住,發燒退卻,人也安穩了。

要知道,風火內蘊,擾亂胃中,所以才會出現吐瀉交加的症狀,一定要讓風火外達,才能使脾胃安寧,胃氣清爽,吐瀉自然就會停止。這種病症很多,古人很少研究,應該多加留意。

莊子的兒子周歲時,在夏季炎熱的時候出現煩渴吐瀉,醫生給他用柴胡、葛根、藿香等藥物,結果病情加重,四肢厥逆,角弓反張。我看他的頭上佈滿了癤和痱子,已經開始潰爛凹陷,而且頸項、胸膈上也長滿了水泡,大的像龍眼,小的像豆粒,全部都是平陷的,就知道是毒氣內攻,已經無藥可治了。病人家屬再三挽留,我發現只有一隻耳朵上的癤還保持鮮紅,我猜想生機可能就在這裡,就用參、耆、荊芥、防風、連翹、白芷、木通、甘草、燈芯、灶土等藥物來治療。

藥物服下後,四肢漸漸溫暖,耳朵上的癤也流出膿液,煩渴吐瀉減輕了一半。當晚我再次去看望病人,讓他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並加大參和耆的用量。第二天早上我又去看他,發現煩渴吐瀉已經完全停止,水泡也略微隆起,生機勃勃,我便告訴他不用擔心了。這是因為風火已經透出體外,腸胃也得到安寧。但是肝木仍然旺盛,經絡不暢,所以四肢抽搐還沒有停止,我又在之前的藥方中去掉了荊芥、白芷,加入鉤藤、羚羊角、米仁、綠豆殼,繼續疏風清熱,囑咐他再服藥。

他的家人看到霍亂已經痊癒,風痰還沒有消除,就認為只要祛風就可以了,自作主張給他服用牛黃抱龍蠟丸,結果水泡突然破裂。因為這兩丸藥中都含有麝香,角弓又開始抽搐,他們急忙請我再次診治。病人昏沉不醒,小蒼蠅聚集在他身上,揮之不去,已經無藥可救了。唉,我焦慮思慮、勞神費心,最終功虧一簣,真是可惜啊!

楊鴻超乃郎,陽臟多火,煩渴吐瀉,病因乳母冒暑赴席,醫以夾食傷寒治之,乃至大熱躁擾而成危候。蓋暑邪內攻之恙,反以辛散溫胃之藥,而火愈熾耳。視其頭面癤瘍已變平黑,氣急神昏,齘齒咬牙,舌苔黃刺,口渴不止,所泄迸迫如箭,余知為陽熱拂鬱於胃。與甘露飲,日夜頻進二劑,諸病大減,再加黃耆、銀花,遂癤瘍奮起,仍轉紅潤而安。

然癤瘍變色,有陰邪內盛之黑,氣血內衰之黑,其顏色苗竅,與此不同。

甘露飲

生熟地黃,茵陳,黃芩,枳殼,麥冬,枇杷葉,石斛,甘草,天冬

白話文:

楊鴻超的兒子,陽氣過盛,導致心煩口渴,嘔吐腹瀉。病因是孩子的乳母在炎熱的天氣去參加宴席,結果中暑。醫生誤以為是夾食傷寒,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反而加重了暑熱,病情危急。

這是因為暑熱侵入體內,醫生卻用辛辣溫熱的藥物,反而助長了內火的緣故。孩子頭面部的癤瘍已經變成平黑,呼吸急促,神志昏迷,磨牙咬牙,舌苔黃而乾燥,口渴難忍,腹瀉如箭一樣急迫。我判斷這是陽熱鬱結於胃部所致。

於是,我給他服用甘露飲,一天服用兩次,夜裡也繼續服用。服用兩劑後,各種症狀都減輕了。之後,我又加了黃芪和金銀花,癤瘍就開始紅潤起來,病情漸漸穩定。

不過,癤瘍變色,有陰邪內盛而呈現黑色的,也有氣血衰敗而呈現黑色的,這些顏色的變化,與楊鴻超兒子所呈現的顏色,是不同的。

甘露飲配方

生熟地黃,茵陳,黃芩,枳殼,麥冬,枇杷葉,石斛,甘草,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