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腹痛自汗

吳應新內人,產後寒熱腹痛,諸醫以芎歸加入行瘀之藥,兩投愈痛,人事困頓。余以血虛腹痛,當溫養血液,疏以理陰煎,畏而弗服。明是血虛發熱,氣虛生寒之症,誤以時行瘧症之治,以致大汗如洗,衣被皆透。舉室慌亂,復延余至。原知產後津脫之症,未敢輕許可治,所喜脈無躁擾,神明未亂,亟以大劑人參養榮湯,疊進三劑,外以五倍末,津調敷臍,其汗稍收,而寒熱乃除。

惟腹痛既非瘀血,必是內寒無疑,但血去液傷,辛溫難進,爰擬交骨未縫,寒入陰中,仿仲景產後腹中㽲痛屬寒疝之例,與當歸生薑羊肉湯,服下腹痛果除。後數日,又因換衣觸寒,寒熱復起,舌心灰黑,與理陰煎加附子一劑,寒熱雖熄,而大汗仍來,重進養榮湯,三劑不應,外以蕎麥粉撲之,汗亦不止。

余甚躊躇,其家以為屍汗,咸稱不治,余曰:藥雖未效,症尚未變,且脈亦甚微,亦屬吉象。仍將原訂養榮湯,用五味子八錢,外以龍骨牡蠣粉撲之,其汗稍息。復將原方晝夜三劑,其汗始收,舌黑始退。自云:心多驚怖,猶是血去液傷。重進歸脾養心,數十劑始健。

養心湯

黃耆,茯苓,茯神,當歸,川芎,半夏,柏仁,甘草,棗仁,遠志,五味,人參,肉桂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見前本門(少腹絞痛)。

白話文:

[腹痛自汗]

吳應新的妻子,在生產後出現了冷熱交錯及腹痛的症狀,眾多醫生認為這是因為血塊阻塞,於是開立含有芎歸的藥物,希望幫助排除瘀血,然而服用後腹痛情形卻更嚴重,人也變得極度疲憊。

我認為她的腹痛是由於血虛導致,應該要溫補血液,我建議服用理陰煎,但她害怕而不敢服用。顯然地,這是一種由血虛發熱、氣虛生寒的症狀,卻被誤認為是流行性瘧疾,導致她大汗淋漓,衣服和被褥都被汗水濕透,全家陷入恐慌,再度請我去診治。

我明白產後失血過多的症狀,不敢輕易承諾可以治療,但幸運的是,她的脈搏並無異常,精神狀態也未顯現混亂。我立刻讓她服用大劑量的人參養榮湯,並外用五倍子粉末塗抹在肚臍上,終於汗漸止住,冷熱交錯的症狀也消除了。

然而,腹痛若不是由於瘀血,那必定是內部寒冷無疑。但是,血虧液損,無法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我考慮到產後寒邪入體的情況,模仿張仲景對產後腹部劇烈疼痛屬於寒疝的例子,開立了當歸生薑羊肉湯,服用後腹痛果然消失。

幾天後,她在換衣服時受涼,冷熱交錯的症狀再次出現,舌頭中心呈現灰黑色。我讓她服用理陰煎加上附子,雖然冷熱交錯的症狀停止了,但大汗淋漓的情況仍然持續,我再開立養榮湯,但三劑下去並無效應,即使外用蕎麥粉也無法止汗。

我感到非常為難,她的家人認為這是死亡前的出汗,都說無法救治。我說:「雖然藥物還沒有見效,但病情也沒有惡化,而且脈搏微弱,這其實是好的跡象。」我還是按照原本的養榮湯,加大五味子的份量至八錢,並外用龍骨牡蠣粉,她的汗漸漸停了。我繼續讓她服用原本的藥方,白天三次,她的汗終於止住了,舌頭的黑色也開始褪去。

她自述經常感到驚恐,這依舊是血虧液損的後遺症。我開立了歸脾養心的藥物,經過數十次的服用,她的身體才逐漸康復。

養心湯 成分包括黃耆、茯苓、茯神、當歸、川芎、半夏、柏仁、甘草、棗仁、遠志、五味、人參、肉桂。

當歸生薑羊肉湯,此方可在前文(少腹絞痛)中找到。

2. 口渴自汗

吳鶴皋乃室,是臨川陳祥光之女,產後兩旬,忽然汗出二日,醫治數日,身熱煩擾,口乾發渴。祥光因鑑媳婦之誤命也,請診而任其治焉。視其舌光如鏡,邊刺紅燥,身熱烙指,汗出黏手,口雖渴而熱渴不畏,脈雖洪而重按無力,可知汗血同源,內液枯涸之故,非收神斂液,勢必神喪而亡。急用黃耆、桑葉、麥冬、五味,四味同煎,不雜他味者,蓋仿血生於氣,水生於金之意也。

直進十餘劑而康。祥媳誤案附虛寒門誤表氣脫。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吳鶴皋的妻子,即臨川陳祥光的女兒,在產後二十天,突然連續兩天大量出汗。經過幾天的治療後,她出現身體發熱,心情煩躁,口乾舌燥且極度口渴的症狀。陳祥光為了避免媳婦病情誤判,便請醫生來診斷並全權負責治療。醫生觀察到她的舌頭光滑如鏡,舌邊有紅色刺點,身體熱得像烙鐵,汗水粘稠,雖然口渴但不怕熱,脈象雖大但重按卻無力,這表明汗水和血液同源,是因為體內津液枯竭所導致,若不立即收斂津液,勢必會導致精神喪失而死亡。因此,醫生緊急使用黃耆、桑葉、麥冬、五味子這四種藥材一起煎煮,不添加其他任何成分,這是借鑒了血液由氣產生,水由金產生的理論。

服用了十多劑後,她恢復了健康。陳祥光媳婦的誤診案例,附在虛寒門誤表氣脫的範疇下。

3. 五更泄瀉

吳樂倫乃室,年近四旬,素患小產,每大便必在五更,服盡歸脾、四神、理中之藥,屢孕屢墮。今春復孕,大便仍在五更,諸醫連進四神丸,不僅解未能移,並且沉困更甚。商治於余,診畢,樂兄問曰:拙荊虛不受補,將如之何?余曰:此乃八脈失調,尾閭不禁,病在奇經,諸醫叢事臟腑腸胃,藥與病全無相涉。嘗讀《內經》骨空論曰: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

又曰:其脈循陰器,合纂間,繞纂後,別繞臀。由是觀之,督脈原司前後二陰,尊閫督脈失權,不司約束,故前墮胎而後晨瀉也。又沖為血海,任主胞治,治之之法,惟有班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穴。但久病腸滑,恐難以盡其神化,當兼遵下焦有病人難會,須用餘糧赤石脂。

如斯處治,絲毫無爽,五更之泄,今已移矣,十月之胎,今已保矣。《內經》一書,可不讀乎?

按:四神丸原為五更火衰泄瀉而設,今施於下虛關滑,宜乎不中肯綮。矧五更為諸陽之會,八脈之聚,非專固奇經,烏乎有濟?而餘糧、石脂二物,人皆泥為重墜傷胎,今反不然者,《內經》所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男澍謹識。

白話文:

吳樂倫的妻子,年近四十,一直有小產的問題,而且每天的大便一定在清晨五點左右,她試過服用許多種藥物,像是歸脾湯、四神湯、理中湯等,但總是懷孕後又流產。今年春天,她再次懷孕,但大便時間仍舊在清晨,許多醫生都開了四神丸給她,但不僅情況沒有改善,反而讓她感到更加疲倦。

吳先生向我求診,他問我:「我的妻子身體虛弱,無法承受補藥,該怎麼辦?」我回答:「這是由於八脈失調,尾閭失去控制能力,病根在奇經,之前的醫生都針對臟腑腸胃進行治療,但藥物和病情完全不對應。根據《內經》的骨空論所述,督脈從下腹部開始,進入女性的生殖器官。

再說,督脈沿著生殖器官,穿過臀部,由此可見,督脈主管前後兩陰。而你的妻子督脈失去控制,不能進行正常的約束,所以才會有前面小產,後面清晨瀉肚的情況。再者,沖脈是血海,任脈主管子宮,要治療這個問題,唯有使用班龍頂上的珍珠,能夠補充玉堂關下的穴位。然而,長期疾病導致腸道滑動,可能難以發揮其神妙的作用,應該同時遵循下焦有病人的原則,必須使用餘糧和赤石脂。

如此處理,毫不差錯,清晨的瀉肚現象已經改善,十個月的胎兒現在也保住了。《內經》這本書,豈能不讀呢?

附註:四神丸原本是為了治療清晨因火衰而引起的瀉肚而設置的,如今用在下焦虛弱、關節滑脫的情況下,當然不會有效果。況且,清晨是所有陽氣聚集的時刻,八脈在此匯聚,如果不專門鞏固奇經,如何能有所幫助?而餘糧、石脂這兩種藥物,人們通常認為會傷害胎兒,但實際上卻不然,《內經》所說的『有故無殞』,就是這個道理。」,這是男澍謹慎的記錄。

4. 陰菌下墜

桂煜堂內人,因取乳服藥,患陰菌下墜,足腹腫滿。又誤治半載,忽變口噤舌縮。諸醫無從措手,延余診脈,六部按之全無,似屬不治,蓋心主血脈,舌為心苗,有內外交絕之象。然呼吸調勻,神明未亂,面無雜色,均非死候。因原其始而求其理,婦人兩乳,乃衝任所關,故乳汁與月水相應,誤投下乳之藥,衝任大傷,以致子宮脫出。又因誤治,腎氣散越而為腫滿。

按少陰腎臟,位雖居下,然其脈常縈舌本,今氣已墜散,脈道不能上朝,故脈不至而舌本不能縈也。此際收攝之法,有斷然必用者矣,遂處大劑養榮人參湯,重加鹿茸、艾葉,頻進旬日,新舊諸恙,統獲痊安。噫!醫可不求其理哉。

人參養榮湯,方見卷二虛寒門誤表戴陽。

白話文:

【陰道下垂】

桂煜堂的妻子,因為產後哺乳期間不慎服用錯誤的藥物,導致出現陰道下垂的情況,並且腳和腹部都出現了腫脹的症狀。之後,又因為治療方向錯誤持續了半年,突然間病情轉變,出現口閉舌縮的現象。許多醫生對於這種情況都束手無策,於是請我去診脈。當時,她的六脈皆無,似乎已經到了無法治療的地步。然而,心主血脈,舌為心的外在表現,她現在的情況顯示出心與其他臟器的聯繫已經斷絕。但是,她呼吸平穩,精神狀態沒有混亂,臉上也沒有出現任何病危的徵兆。

經過探討病情的起因和研究病理,得知婦女的兩個乳房,與衝脈和任脈有關,因此乳汁的分泌與月經週期相呼應。而因為誤服催乳的藥物,導致衝脈和任脈受到損傷,結果子宮脫垂。再加上治療方向錯誤,導致腎氣散失,引發腫脹和腹脹的問題。

根據少陰腎臟的位置雖然在下方,但它的脈絡通常會連接舌根。現在,因為氣已下墜且散失,脈絡無法向上運行到舌根,所以脈搏無法感受到,舌根也失去了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強烈的收斂方法。因此,我開了一帖大劑量的人參養榮湯,加入大量的鹿茸和艾葉,讓她每天頻繁地服用。經過十天的治療,所有新舊的症狀都得到了改善。

唉!做醫生的怎能不去尋找病因呢?

人參養榮湯的配方,可以參考第二卷虛寒門誤表戴陽的部分。

5.

漏(二條)

丁桂蘭內人,年近五十,得崩漏之病,始則白帶淫溢,繼則經行不止,甚則紅白黃黑各色注下,綿綿不絕。遷延五載,肌膚乾瘦,面浮跗腫,胸脅作脹,穀食難進,所下已有腥穢,自分必死,所喜脈無弦大,可進補劑。然閱前方十全、歸脾之藥,毫無一效,竊思婦人久崩,調補氣血不應,必是衝脈損傷。

考《內經》逆順篇,以沖稱血海。又為五臟六腑之海,又云:衝脈起於胞中,而胞中原屬命門。因推人身自頭至足,腹前背後,無不稟承於命門,以海為百脈之宗,經絡發源之地。然非獨血海為然也,即氣海、髓海、水穀之海,亦皆稟承於命門,與人身氣血之盛衰,大有關係。

再考《內經》於胸脅支滿,妨於食,時時前後血,必因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氣竭肝傷,此症雖非醉犯房勞,必當年產後胞戶未扃,房室不慎,損傷衝脈可知。夫沖既不蓄,則諸脈皆廢不用,有職無權,由是任脈不為之承任,帶脈不為之帶束,督脈不為之統督,陰陽蹺維不為之擁護,故身中之精華,散漫無統,無所稟承,不及變化,所以諸般顏色之物,注於沖路而下,譬之漏卮不竭不已也。

所服參耆歸術,計非不善,但甘溫守補,豈能趨入奇經?仿《內經》血枯血脫方法,特製烏鰂丸,義取鹹味就下,通以濟澀,更以穢濁氣味為之引導,參入填下之品,立成一方,似於奇經八脈,毫無遺義。且令其買閩產墨魚,間日煮服,亦是同氣相求之意。如此調理兩月,按日不輟,五載痼疾,一方告痊。

後黃鼎翁之內悉同此症,但多有少腹下墜,未勞思索,逕取前方加黃耆而痊。

附方

熟地,枸杞,蓯蓉,鹿角霜,故紙,茜草,牡蠣,鎖陽,海螵蛸,桑螵蛸

鮑魚湯煎。

按:《內經》四烏鰂骨一蘆茹丸,《素問》治氣結肝傷,脫血血枯,婦人血枯經閉,丈夫陰痿精傷。

烏鰂骨四兩(即烏賊骨),蘆茹(一兩本草作蘆茹,即茜草)

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飯後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竊憶《內經》之方不多見,除此方外,惟有治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名曰鼓脹之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其方用羯雞矢乾者八合,炒香,以無灰酒三碗煎至一合,濾汁,五更熱飲則腹鳴,辰巳時行黑水二三次,次日覺足面漸有皺紋,又飲一次,漸皺至膝上則愈,及陽氣盛,陽蹺之脈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之半夏湯。

以千里長流水揚萬遍,取五升,半夏五合,煮為升半,飲一小杯稍益以知為度,覆杯則臥,汗出則已而已一劑知,謂藥病相知,猶言藥與病合,二劑已,謂病已除也。男澍謹識。

白話文:

標題: [崩漏]

內人丁桂蘭,年近五十,患上崩漏之病。起初,她有大量白帶分泌,接著月經出血不停,甚至出現紅、白、黃、黑色的分泌物,持續不斷。這病纏繞了她五年,導致她身體消瘦,面部和腳踝浮腫,胸口脹痛,食慾不振,排泄物開始有異味。她認為自己快要死了,但幸運的是,她的脈象並沒有顯示嚴重的問題,因此可以接受補藥治療。然而,她之前服用過十全大補湯和歸脾湯等藥物,但都沒有任何效果。我們猜測,女性長期崩漏,單純調理氣血可能不夠,可能是衝脈受到了損傷。

根據《黃帝內經》中的「逆順篇」,衝脈被稱為「血海」,也是五臟六腑的血海。衝脈起源於胞宮,而胞宮原本屬於命門。由此推論,從頭到腳,身體的前面和後面,無一不是受到命門的影響。衝脈是所有脈絡的總源,經絡的發源地。不僅僅是血海,氣海、髓海、水穀之海,也都受到命門的影響,與身體氣血的旺盛與衰弱息息相關。

再看《黃帝內經》對於胸脅脹滿,影響飲食,經常性出血的描述,通常都是因為年輕時大出血,或是醉酒後進行性行為,導致氣力耗盡,肝臟受損。雖然丁桂蘭並非因醉酒後性行為導致此症,但她可能在產後未充分休息,房事不慎,導致衝脈損傷。如果衝脈無法正常運作,其他脈絡也會跟著失效,失去控制。這樣一來,任脈無法承受重任,帶脈無法束縛,督脈無法統領,陰陽蹺脈無法保護身體,導致身體的精華無法得到統一管理和支持,無法轉化,所以才會有各種顏色的分泌物流出,就像漏水的瓶子永遠不會停止一樣。

服用的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等補藥,固然不錯,但這些溫和滋補的藥物,如何能夠進入奇經呢?因此,我們參考《黃帝內經》中治療血枯血脫的方法,特別製作了烏賊丸。這種藥丸的味道偏鹹,可以幫助血液流動,並且加入了一些有特殊氣味的成分,以便引導藥效,配合填補下焦的藥物,形成一個完整的處方,對於奇經八脈的治療無遺義。此外,還建議她購買福建產的墨魚,每隔一天煮來食用,以達到同氣相求的效果。經過兩個月的調理,每天堅持服用,五年來的頑固疾病終於得到了治癒。

後來,黃鼎翁的妻子同樣患上了這種疾病,只是多了一個腹部下垂的症狀。我們直接使用之前的處方,加上黃耆,病情很快就好了。

附方

熟地、枸杞、蓯蓉、鹿角霜、故紙、茜草、牡蠣、鎖陽、海螵蛸、桑螵蛸

用鮑魚湯煎煮。

按照《黃帝內經》中的「四烏賊骨一蘆茹丸」,《素問》中提到,此方可用於治療氣結肝傷、脫血血枯,以及婦女血枯經閉,男性陰莖萎縮、精液損傷。

烏賊骨四兩(即烏賊骨)、蘆茹(一兩本草作蘆茹,即茜草)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雀卵(即麻雀蛋)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飯後用鮑魚汁送服,有利於腸胃吸收,同時也能修復肝臟損傷。回想起來,《黃帝內經》中的藥方不多,除了這個方子,還有治療心腹滿、早晨吃飯後無法晚上再吃的「鼓脹」症狀的雞矢醴。第一劑就能見效,第二劑即可痊癒。該方使用乾燥的羯雞糞便八合,炒香後,用無灰酒三碗煎至一碗,過濾掉渣滓,五更時分熱飲,會聽到肚子裡咕嚕咕嚕響,辰巳時分會排出黑水兩三次,第二天會發現腳和臉部逐漸出現皺紋,再喝一次,皺紋逐漸擴展到膝蓋上方,然後就會痊癒。此外,還有治療陽蹺脈不得入陰,導致眼睛無法閉合的半夏湯。

使用千里長流水反覆沖洗萬次,取五升,加入半夏五合,煮至剩下一升半,每次飲一小杯,逐漸增加劑量直到感到適應為止,喝完後躺下,出汗後就可停止。第一劑就能見效,意思是藥物和病症相匹配;第二劑就能痊癒,意味著疾病已經消除。男澍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