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聶義遠之妻,病始畏寒發熱,兩足僵硬,微腫疼痛,步立不能,醫者不知為腳氣之病,誤與發表,漸至氣急上衝,腨皮紅赤,熱痛難耐。又疑為毒氣所致,遂付瘍科醫治,而氣衝熱痛,愈覺不支。急迫之間,求治於余,診得右脈洪而無力,左脈伏而不見,形羸唇白,聲微舌潤。

詢其體格,又屬素虛,理直調補氣血,但氣衝,便秘,足腨紅腫熱痛之極,此屬氣實明徵。且腳氣古稱壅疾,是又不可遽補,從此酌量先後緩急諸法,當先治其標,而後其本也。緣按症以氣血雖虛,而經絡必滯,宜先與疏通經絡,而後調補氣血,方為合法。於是將古方雞鳴散除蘇葉,恐再散也,加生耆,以固表也,入桑皮,以下氣也,減桔梗,恐載濁也。面囑只服一劑,次日當視症定方,服後大便亦通,腫痛少除,氣衝大減,寒熱悉瘥。

白話文:

聶義遠的妻子,一開始是畏寒發熱,兩隻腳僵硬,微腫疼痛,無法行走,醫生不知道是腳氣病,誤用發散藥物治療,病情逐漸加重,出現氣喘上衝,小腿皮膚紅赤,熱痛難忍。又懷疑是毒氣所致,便轉交給外科醫生治療,但氣衝熱痛的症狀更加嚴重,體力越來越差。

在緊急情況下,她來求我診治。我診斷出她右脈洪大而無力,左脈沉伏不見,身形消瘦,嘴唇蒼白,聲音微弱,舌頭濕潤。

詢問她的身體狀況,得知她原本體質就虛弱。理應直接調補氣血,但氣衝、便秘、足部紅腫熱痛的症狀非常嚴重,這是氣實的明顯徵兆。而且腳氣古稱壅疾,也不能立即補益。因此,我根據病情輕重緩急,決定先治標再治本。

根據病症判斷,雖然氣血虛弱,但經絡肯定不通暢,應該先疏通經絡,再調補氣血,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於是,我根據古方雞鳴散,去除蘇葉,避免再散發;加入生芪,以固表止汗;加入桑皮,以降低氣衝;減少桔梗,避免帶濁。

我囑咐她只服用一劑,第二天再視情況調整方藥。服用後,大便通暢,腫痛減輕,氣衝明顯減弱,寒熱症狀也消失。

其家見藥已效,更進一劑,亦覺相安。越日瘍醫適至,意在僥圖詐取,謬謂毒氣未化,當用敷藥,更仿余方加防己、蒼朮,內服外敷。是夜寒熱頓起,汗出衣發俱濕,神魂飄蕩,氣上衝心。余復視時,張口瞑目,危險至極,急進十全大補湯,二劑始得稍安,又數十劑方全安。

原此症《內經》所言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壞。只因氣衝便秘,訂一劑之方者,勢不得已也。乃病家輕命圖便,違囑投藥,而瘍醫復貪功射利,罔識忌諱。嗟嗟!此當世通弊,獨聶氏哉?

白話文:

這戶人家看到藥物已經見效,便又進了一劑,也覺得相安無事。隔天,瘍醫剛好來到,想要趁機騙取錢財,便胡說八道,說毒氣還沒化解,應該要敷藥,還仿效我的藥方,加了防己、蒼朮,內服外敷。當天晚上,病人突然發冷發熱,汗出得衣服和頭髮都濕透了,神志恍惚,氣往上衝,直衝心口。我趕緊再去看他,發現他張嘴閉眼,情況十分危急,緊急給他喝了十全大補湯,喝了兩劑才稍微穩定下來,又喝了十幾劑才完全恢復。

這病症,其實是《內經》裡提到的「因於氣為腫」,四肢循環互相影響,陽氣因此受損。當時我之所以開了一劑藥方,只是迫不得已的應急之策,因為病人氣衝便秘,情況緊急。沒想到病人家屬輕視性命,急於求醫,違背我的囑咐亂投藥,而瘍醫又為了功名利祿,不顧忌諱亂開藥方。唉!這真是當今醫界的通病,難道只有聶氏這樣嗎?

十全大補湯,方見卷一傷寒門(同病異治)。

雞鳴散

蘇葉,吳萸,桔梗,木瓜,橘紅,檳榔,生薑

雞鳴時冷服。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方劑收錄在卷一傷寒門(同病異治)中。

雞鳴散

配方:蘇葉、吳萸、桔梗、木瓜、橘紅、檳榔、生薑

用法:雞鳴時服用,藥性偏寒。

2.

文定輝,病苦少腹脹滿,肛門重墜,欲解不解,時下膿血,諸醫咸稱休息痢,百治不愈,淹纏半載,延余施治。視其神色不衰,少腹按之愈痛,所下或盡是白膿,然亦有時汙血,診脈舉按皆滑,沉候略帶微數。疏方與黃耆、防風、銀花、山甲、丹皮、瓜蔞、連翹、白芷、甘草,一劑下白膿帶黑汙而出腥穢不堪者一勺,少腹始舒,後重乃除。再劑除瓜簍,加薏苡而痊。

此腸癰之症,因用排膿之藥也。

白話文:

文定輝得了疾病,痛苦地感到小腹部腫脅,肛門沈重,想要大便又無法排出,偶爾會拉出膿和血液,所有醫生都認為他是患了休息痢疾,治療了一段時間仍然沒有好轉,拖了半年才來找我看病。我看他的氣色並未衰退,小腹部摸上去越壓越疼,他拉出來的是白色膿液或是污血,把脈發現浮部和裡部都是滑脈,深處稍微有些快。開了藥方,用了黃芪、防風、金銀花、穿山甲、牡丹皮、栝樓、連翹、白芷、甘草等藥物治療,服藥後拉出了帶黑色污物的一勺膿水,小腹部開始緩解,肛門墜脹感消失。再次服用時去掉了栝樓,並加入了薏米,病情就完全好了。這是腸癰的症狀,需要用排除膿液的藥物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