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少腹脹痛

汪慎余,由蘇州歸,時當酷暑,舟中夢遺,旋因食瓜,繼以膏粱,致患小溲淋痛(此濕熱乘虛入於精道之據)。途次延醫,投利濕清火之藥,淋痛雖減,又加少腹脹急,舟至許灣,左睪丸偏墜,胯脅牽痛,而少腹之脹日益甚,小水清利,大便不通,連延數醫,俱以五苓散合疝氣方,更增車前、木通,顛連兩日,少腹脹不可當,左腎腫大如碗,煩躁悶亂,坐臥不安,急切邀治。脈得沉弦,遂處桃仁承氣湯,重用肉桂,加當歸,一服大便下瘀黑二升而愈。

白話文:

汪慎余從蘇州回來,正值酷暑。他在船上夢遺,隨後吃了西瓜,接著又食用油膩的食物,導致小便淋痛(這說明濕熱趁虛而入,侵犯了精道)。

途中他找大夫看病,醫生給他開了利濕清火的藥方,淋痛雖然減輕了,卻又出現了少腹脹急的症状。船到許灣時,他的左邊睪丸下垂,胯部和脅肋牽痛,而少腹的脹痛越來越嚴重,小便清利,大便不通。他陸續找了幾個醫生,都用五苓散合疝氣方,再加車前子和木通,連續服用兩天,少腹脹痛難以忍受,左腎腫大如碗,心煩意亂,坐立不安,急切地想要治療。

我診脈後發現脈沉弦,便給他開了桃仁承氣湯,重用肉桂,並加了當歸。服用一劑藥後,大便排出黑色瘀血二升,病症痊癒。

夫邪結膀胱、少腹脹急之症,原有便溺蓄血之分、在氣在血之辨,蓋溺澀症,小便不利,大便如常,蓄血症,小便自利,大便黑色,此氣血之辨。古訓昭然。今者少腹脹急,小便自利,則非溺澀氣秘,顯然明矣。獨怪市醫既不究邪之在氣在血,且已知小便自利,反以利水耗氣之藥,其何以操司命之權耶?

此症愈後,繼以後一方連服數劑,以杜其根。

附方

當歸,附子,肉桂,山,甲,元胡,桃仁

按:《傷寒論》云:蓄血症,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大便黑色,桃仁承氣湯主之。水氣症,頭汗出,大便如常,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十棗湯亦主之。燥糞症,腹滿痛,大小便俱不通利,承氣湯主之。男澍謹識。

白話文:

如果膀胱有邪氣積聚,導致少腹脹痛,要先分辨是尿液積血還是氣血瘀滯。如果小便不順暢,大便正常,就是尿液積血;如果小便通暢,大便發黑,就是氣血瘀滯。這是古代醫學的明確訓示。現在這個病人少腹脹痛,但小便通暢,顯然不是尿液積血或氣虛便秘。奇怪的是,一些庸醫不辨邪氣是屬於氣還是血,明明知道小便通暢,卻還用利水耗氣的藥物,他們怎麼能掌控生命呢?

這種病症治好之後,應該再連續服用幾劑藥物,以徹底根治。

方劑:當歸、附子、肉桂、山甲、元胡、桃仁。

根據《傷寒論》,蓄血症會導致少腹硬滿,小便通暢,大便黑色,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治療。水氣症會出現頭汗出,大便正常,小便不順暢,可以用五苓散或十棗湯治療。燥糞症會導致腹滿疼痛,大小便都不通暢,可以用承氣湯治療。男澍謹識。

2. 冷積腹痛

江發祥,得痃癖病,少腹作痛,左脅肋下有筋一條,高突痛楚,上貫胃脘,下連睪丸,痛甚欲死,或嘔或利,稍緩若無,嘔利則痛苦迫切,連宵累日,絕粒不進,或得腹中氣轉,稍覺寬舒。醫人不識,輒以治疝常法,苦辛之味,雜投不已。有以腎氣不藏者,或以衝任不固者,而金匱腎氣、青囊班龍,疊投益甚,誤治兩載,疾已瀕危。視其形瘦骨立,腹脅貼背,知為誤藥減食所致。

按脈滑沉,且覺有力,審病經兩載,形雖瘦而神不衰,擬是肝胃二經痼冷沉寒,積凝膠聚,綢繆糾結,而為痃癖之症。蓋痃者,玄妙莫測之謂,癖者,隱闢難知之稱。察脈審症,非大劑溫通,何以驅陰逐冷?於是以附朮、薑桂、骨脂、葫巴、丁蔻大劑,稍加枳實、金鈴以為嚮導,兼進硫黃丸火精將軍之品,用以破邪歸正,逐滯還清,冀其消陰回陽生魂化魄之力,日夜交斟。

白話文:

江發祥患了痃癖病,下腹部疼痛,左邊肋骨下方有一條筋突出,疼痛難忍,疼痛感向上蔓延至胃脘,向下延伸至睪丸,痛得幾乎要死。有時嘔吐,有時腹瀉,稍微緩解後又像沒事一樣,但一旦嘔吐或腹瀉,痛苦就更加劇烈,持續整夜整日,不吃不喝。偶爾腹中氣機轉動,會感到稍稍輕鬆。

醫生們都不了解病情,一味地用治療疝氣的常規方法,使用辛辣苦寒的藥物,亂投一氣。有人認為是腎氣不藏,有人認為是衝任不固,於是就按照金匱腎氣、青囊班龍等方劑,一味地加重藥力,錯誤治療了两年,病症已經到了危急關頭。

觀察他的形體,瘦骨嶙峋,腹部和肋骨貼著背部,知道是誤服藥物和飲食不足造成的。

診脈時感覺脈象滑沉,但有力,仔細考慮病情,經過兩年的時間,雖然形體消瘦,但精神還算不錯,推測應該是肝胃兩經寒氣積聚,凝結在一起,糾纏成團,形成了痃癖病症。

所謂痃,是指玄妙莫測的病症;所謂癖,是指隱蔽難以察知的病症。根據脈象和症狀來看,必須使用大劑量的溫通藥物,才能驅除陰寒。因此,我用附子、生薑、桂枝、骨脂、胡巴、丁香等藥物,稍加枳實和金鈴引導藥力,並服用硫黃丸這種火精將軍的藥物,用以破除邪氣,回歸正氣,驅除瘀滯,恢復清氣,希望能够消滅陰寒,回陽生魂化魄,日夜不斷地調整藥量。

按治半月,病全不減,再堅持旬日,勢雖稍緩,然亦有時復增,且沉滑著指之脈,仍然不動。因謂之曰:病雖減而積未除,尚非愈也,此症頗頑,姑忍以待之。所喜者,傾心信治,余益躊躇,因思冷積不解,欲與景岳赤金豆攻之,然恐久病體衰,斷難勝任其藥,只得堅守前法。

再進旬日,忽然大便大通,所出盡如魚腦,其痛如失,姑減硫黃丸,仍與前藥,稍加黃柏,每日出魚腦半甌,再經半月,前藥不輟,魚腦方盡,冷積始消,前此腹肋高突之形,泯然無跡。厥後露出皺紋一條,如蛇蛻之狀,乃知先賢人身氣血痰水之積,均有澼巢科臼之說,為有徵矣。

白話文:

治療了半個月,病情絲毫未減,又堅持了十天,雖然病情略微緩解,但有時又會加重,而且脈象依然沉滑,毫無變化。我便告訴他:病雖減輕,但積累的病根尚未消除,還算不上痊癒,這個病症十分頑固,只能忍耐等待。值得慶幸的是,病人十分信任我的治療,我更加猶豫不決,想到寒積不解,想用景岳的赤金豆方攻治,但又擔心久病體弱,難以承受藥力,只能堅守之前的治療方法。

又過了十天,病人突然腹瀉,排泄物如同魚腦,疼痛難忍。我便減少了硫黃丸的用量,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並加入了黃柏,每天排出的魚腦約半碗。又過了半個月,不間斷服用之前的藥物,魚腦終於排盡,寒積也消散了,之前腹部肋骨高突的形狀也消失不見。之後,腹部露出一條皺紋,如同蛇蛻的樣子,這才明白先賢所說人體氣血痰水積聚,都有澼巢科臼的道理,的確有跡可循。

3. 血寒腹痛

蔣振輝乃室,向有腹痛帶下之疾,用通經去瘀之藥獲效,醫者病家,輒稱用藥之妙。詎痛雖暫止,而經水自此失常,迨至旬日一下,又旬日點滴不斷,累延半載,腹痛仍作,痛時少腹有塊,觸之則痛愈增,痛緩則泯然無跡。舊醫猶引舊例,更指拒按為實之條,用盡通瘀之藥,以為通則不痛,而有形無形,置之弗論。

自此脹痛愈增,無有緩時,及加嘔逆不止,大便不通,醫復於桃仁、靈脂藥中,更加大黃、枳實。服下腹中窒塞,氣急上衝咽嗌,四肢冷汗時出,迫切之頃,夤夜邀視,病家絕不怪前藥之誤,尚問巴霜丸,猶可及否?余曰:補之不暇,尚可通乎?況腹中真氣悖亂,愈攻愈散,於是以丁蔻、附桂、小茴、川楝,猛進二劑,所幸少年形體尚旺,俾濁陰迷漫之逆,藉以潛消。後加紫石英、枸杞、當歸、蓯蓉亟進,間以歸脾湯吞滋腎丸,一月方健。

白話文:

蔣振輝先生在家中,原本就患有腹痛帶下(白帶)的毛病。曾經用通經去瘀的藥物治癒,醫者和病人家屬都稱讚藥效神奇。然而,疼痛雖然暫時止住,但經期卻因此變得不正常,有時十天一次,有時十天滴滴不斷,持續了半年,腹痛依然反覆發作。疼痛時,小腹有硬塊,一碰就更痛,疼痛緩解時,硬塊就消失不見。舊醫生仍然沿用老方法,甚至認為拒按(按壓腹部)就是實症,用了許多通瘀的藥物,認為通暢了就不會痛,而忽略了有形無形的病因。

從此,腹脹疼痛更加嚴重,沒有緩解的時候,還伴隨著嘔吐不止、大便不通的症狀。醫生又加用桃仁、靈脂等藥物,還加入了大黃、枳實。服用後,腹中更加阻塞,氣往上衝,直衝咽喉,四肢冷汗不斷冒出,情況危急。深夜緊急請醫生診治,病人家屬絲毫不怪罪之前的錯誤用藥,還詢問巴霜丸是否還有救?我說:「補都來不及,還怎麼通?況且腹中真氣紊亂,越攻越散!」於是,我用丁蔻、附桂、小茴、川楝猛進兩劑,幸好他年輕體壯,藉此藥力,把濁陰迷漫的逆氣潛消。之後,再加用紫石英、枸杞、當歸、蓯蓉急速服用,間或服用歸脾湯、吞服滋腎丸,一個月後才恢復健康。

緣此症多由房勞過度,衝任損傷所致,醫者不知端固奇經,反行破氣耗血,致有此逆。最可恨者,醫與病家,不知定亂反正之功,謂余為偶然之中。且議少年婦女,服此補劑,必難懷孕,嗣後每一臨月,輒用通行之藥,致令果不懷孕,可勝慨哉!

歸脾湯,方見卷二虛寒門誤表亡陽。

滋腎丸,方見卷二痿證門陽痿不舉。

白話文:

此病症多因房勞過度,導致衝任兩脈受損,醫者卻不明其理,反而使用會傷氣耗血的藥物,因此產生了這樣的逆轉結果。醫者和病人皆不明辨正邪、定亂的功效,誤以為這是偶然的結果。更讓人痛心的是,他們認為讓年輕婦女服用補品,必定會影響懷孕的能力,從而經常在每月來臨時,使用一些通調的藥物,結果反而造成不能懷孕的情況,真是令人感慨!

「歸脾湯」,在第二卷的虛寒門中可以看到它對於亡陽的誤解。

「滋腎丸」,在第二卷的痿證門中可以看到對於陽痿不舉的治療。

4. 積熱腹痛

吳嫗,初起心腹間微痛,越二日,痛苦異常,汗大如雨,水米不入,口不作渴,小水清利,神昏懶言,坐難片刻,儼然虛極之象。自云素屬中寒,難以涼劑。診得六脈時伏,內外一探,虛實難決。因思痛症脈多停指,況陽明痛極必汗,若三陰之痛,必面青背曲,何得汗大如雨?勢必內有積熱,所以飲食加痛;病方入里,所以口不作渴;痛難支持,所以神昏懶言。乍觀雖惑,細究無疑。

於是君以芩連、白芍平肝清火,臣以檳榔、厚朴下氣寬中,佐以油歸潤腸,使以澤瀉下行,三劑通利而全愈。蓋此症極多,治不一法,倘大便旬日未解,及壯實之體,宜承氣湯攻之,正所謂痛隨利減,通則不痛之意也。

白話文:

吳老太太,起初感到心腹之間微微作痛,過了兩天,疼痛加劇,汗如雨下,吃不下東西,口不渴,小便清利,神志昏迷,言語懶散,坐也坐不住,像是極度虛弱的樣子。她自己說平時體寒,不能用涼性的藥物。

我診脈時,六脈皆沉伏,內外探查,虛實難辨。我思考,疼痛症狀的脈象通常停留在手指末端,而且陽明經的疼痛到了極點必定出汗。如果是三陰經的疼痛,必然面色青白,背部彎曲,怎麼會汗如雨下呢?這必定是體內積熱,所以飲食後疼痛加劇;病邪深入臟腑,所以口不渴;疼痛難以忍受,所以神志昏迷,言語懶散。乍看之下雖然令人迷惑,但仔細推敲便無疑了。

因此,我用黃芩、黃連、白芍平肝清火,以檳榔、厚朴降氣寬中,佐以油桂潤腸,用澤瀉利水下行,三劑藥後,通利腸胃,吳老太太便痊癒了。

這種病症很常見,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如果大便十天未解,或者體格強壯的病人,可以用承氣湯攻下,這就是所謂「痛隨利減,通則不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