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四 (3)
卷四 (3)
1. 述
治
龔後翁乃內,未診問方,據述咳嗆口苦,咽喉如有物阻,時嘔清涎,臥難安枕,兼之經候愆期,紫黑成塊,余斷以肝火痰飲。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以此觀之,雖經停三月,難斷有孕,前醫所用杏芥枳桔,法非不善,但徒有開金化痰之力,卻無清火伐木之能。茲以病因大旨,兼以經義酌方,大抵此症根原,多由情懷抑鬱,必須怡情開懷,庶可速愈。
附方
當歸,膽草,黃連,赤芍,枳實,蔞仁,茯苓,黃芩,半夏,薑汁
按:此乃小半夏湯合當歸龍薈丸之意,以夏芩積姜,去飲劫涎,以歸芍芩連膽草,入血分而清火,加蔞仁以潤下,庶幾金安木平而愈。男澍謹識。
白話文:
治療龔女士的病情,尚未親自診斷,但她描述的症狀包括咳嗽、口苦,喉嚨感覺有異物堵塞,時常嘔吐清水般的唾液,躺臥時難以安枕,加上她的月經週期異常,經血呈現紫黑色且成塊狀。我判斷她的情況是由肝火旺盛和痰溼引起的。古籍記載:“所有向上逆流的症狀,都與火有關。”由此看來,即使她的月經已停三個月,也不能斷定她懷孕。之前醫生給她開的杏仁、芥子、枳實和桔梗等藥物,方法並非不當,只是這些藥物只有開胃化痰的功效,卻缺乏清除體內火氣和平衡肝氣的作用。現在,根據她的病情主因,結合經典醫理來調整藥方,這個病症的根本原因,大多來自情緒抑鬱,所以她必須保持心情愉快,纔有望快速康復。
附帶藥方如下:
當歸,膽草,黃連,赤芍,枳實,蔞仁,茯苓,黃芩,半夏,薑汁
說明:這是將小半夏湯和當歸龍薈丸的概念結合,以半夏、黃芩、枳實和薑汁來消除體內的痰溼和減少唾液分泌,以當歸、赤芍、黃芩、黃連和膽草,進入血液系統以清火,加上蔞仁來潤腸通便,這樣或許能讓肝肺得到平衡,病情得以痊癒。男澍謹記。
2. 一得集附
3. 中虛氣怯
余啟初,捕魚為業,患呃逆病,醫以丁香柿蒂湯,疊服如故,復就原醫診曰:丁香柿蒂湯為止呃神方,連服數劑,毫不見效,且脈已離根,病在難治,因而辭去,始請余診。診得脈來遲細,重按乃得,滿面浮氣,狀如通草糊成,呃聲甚長,似空器中出。謂曰:此症之可望生者,正得脈之遲細耳。
且細玩有神,毋容懼也。遂用代赭旋覆湯與服。藥方下咽,呃聲即止,繼進二劑,呃聲復起。越日又診,脈症如前,呃則抬肩,聲類牛吼,溯仲景設代赭旋覆湯,原為重以鎮怯立意,今聲如牛吼,中虛可知。故一服呃止者,乃得重鎮之力,再服又呃者,足徵中州之虛,而倉廩空乏,尤恍然悟矣。
因詳詰之,啟曰:始因感冒風寒,來求先生數次未遇,向藥鋪問服一劑,寒已除清,後因胸前不舒,得食身重,復問一劑,不識何藥,只見有花色如檳榔者,服下未久,五臟翻裂,有如刀割腸斷之苦。始知以往之誤,於是以理中加赭石、當歸,鎮中安臟,日進兩劑,呃漸休,脈漸充,按方再服,諸症皆平,惟面部尚浮,以脾虛失統治之而安。按此症,因胸不舒,得食身重,理當健運脾陽,或辛溫助胃,亦可奏效。
夫呃逆,一總名也,有因寒,因熱,因虛,因實者,治以清火、溫寒、降氣、理虛之法,種種不同,敢曰柿蒂一方,遂足以畢斯症之能事乎?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餘啟初,一個以捕魚為生的人,他得了打嗝不止的毛病。醫生最初給他開了丁香柿蒂湯,但即便連續服用多次,病情仍無改善。再次就診時,醫生表示丁香柿蒂湯是治療打嗝的神效方,但連續服用多劑卻毫無效果,且他的脈象顯示根基已離,病情似乎難以治癒,於是選擇辭去治療。
餘啟初轉而尋找其他醫生進行診治。新醫生發現他的脈象細微且需重按纔可感知,臉上浮腫,打嗝的聲音長且空洞,像從空容器中發出。醫生認為這種情況還有希望,因為脈象細微正是病還未到絕望的地步。脈象雖細但仍有神韻,不必過度恐懼。醫生於是開出了代赭旋覆湯讓他服用。
藥物一下嚥,打嗝立即停止,但接下來的兩劑藥後,打嗝再次出現。經過再次診斷,脈象和病症都和之前一樣,打嗝時肩膀會抬高,聲音類似牛吼。根據張仲景的理論,代赭旋覆湯本就是為了鎮定怯弱而設置,現在聲音如牛吼,中焦虛弱可見一斑。一次服藥後打嗝停止,是因為藥物的鎮定作用;再次服藥後打嗝再現,則證明中焦虛弱,倉廩空乏。
進一步詢問後得知,餘啟初最初因風寒感冒,自行去藥店買藥,感冒症狀消失後,因胸部不適及飲食後身體沉重再次買藥,但不知藥物成分,只知道藥中有類似檳榔的成分,服藥不久後,感到內臟劇烈疼痛,如刀割腸斷般的痛苦。這才意識到之前的錯誤治療。因此,醫生在理中湯基礎上加赭石、當歸,用以鎮定中焦,安撫臟腑。每日服用兩劑,打嗝逐漸停止,脈象逐漸充盈,按方再服,所有症狀都得到了緩解,只有面部的浮腫,因脾虛未能統治,需進一步調理。
這個病例說明,對於胸不適,飲食後身體沉重的情況,應當強化脾陽,或使用辛溫藥物幫助胃部,也能達到治療效果。
打嗝,是一個總稱,可能由寒、熱、虛、實等多種原因引起,治療方法包括清火、溫寒、降氣、理虛等,各種情況下的治療方法各異,不能單純認為柿蒂一方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4. 諸痛門(手足肩臂肘膝腰脅心腹)
5. 四肢腫痛
王氏婦年近三十,孀居十載,今春四肢腫痛,手掌足跗尤甚,稍一觸動,其痛非常。迨俯仰轉側不敢稍移,日夜豎坐者,業經兩旬,身無寒熱,二便略通,但痛經數月,而面色不瘁。閱前醫之藥,盡是養血驅風,服至茸附,亦不見燥,惟是腫痛漸加。余診兩尺弦數,兩頰赤色,且肢體關節近乎僵硬,而痛楚徹骨,手不可摸。
若果氣虛血少,安得不可摸觸乎?且數月之苦,而神色不為病衰耶?此必熱傷營血,血液涸而不流,正丹溪所稱敗血入經之症,名為痛風是也。緣寡居多郁,鬱則少火變壯火,壯火食氣,鬱火焚血,惡血結而不行,失其周流灌溉之常,故關節腫痛。處龍膽瀉肝湯,加桃仁、澤蘭清火逐瘀,同入竹瀝、薑汁通經入絡,外以澤蘭兜搗敷腫處。
內服外敷,按治十日,腫痛乃除。然尚關節不利,步履維艱,日與清肺之藥,緣秋令將至,恐燥氣焚金,痿軟無力。且肺主周身之氣,必得肺氣清肅,則關節清利矣。又肝強勁急,藉金以制之也。調治半月,乃得全瘳。
龍膽瀉肝湯,方見卷二癇厥門肝火生風。
白話文:
【四肢腫痛】
有一位姓王的婦女,年約三十歲,孀居十年,今年春天開始出現四肢腫痛的症狀,尤其手掌和腳踝的部位更為嚴重,稍微一碰就會劇烈疼痛。她甚至無法隨意翻身或改變姿勢,日夜只能直坐,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了二十天。她的身體並沒有感到冷熱不適,排尿和排便功能還算正常,但是疼痛持續了好幾個月,臉色卻沒有因此憔悴。看過的醫生開的藥都是用來補血和驅風的,即使服用了鹿茸和附子這類的藥物,也沒有出現燥熱的情況,然而,四肢的腫痛反而越來越嚴重。
我診斷她的雙腳脈象緊繃且頻率加快,臉頰呈現紅色,肢體關節近乎僵硬,疼痛感穿透骨髓,連手都不敢去觸碰。
如果真的只是氣血不足,怎麼可能連碰都不能碰呢?而且經歷了好幾個月的痛苦,她的精神狀態並沒有因此顯得疲憊不堪?這肯定是因為熱邪侵蝕血液,導致血液乾涸無法正常循環,正如丹溪先生所描述的「敗血入經」的病症,也就是所謂的痛風。這是因為孀居的生活容易造成心情鬱悶,鬱悶的情緒會讓微弱的火氣轉變成猛烈的火氣,猛烈的火氣會消耗元氣,鬱悶的火氣會焚燒血液,導致血液凝固無法流通,失去了正常的循環功能,所以關節才會腫痛。我開了龍膽瀉肝湯,加上桃仁和澤蘭來清火散瘀,再搭配竹瀝和薑汁以疏通經絡,外用澤蘭研磨後敷在腫脹的地方。
內服外敷,經過十天的治療,腫痛的症狀終於消失。然而,她的關節仍然活動不便,行走困難,我每天為她開具清肺的藥物,因為秋天即將到來,擔心燥氣會傷害肺部,導致身體無力。此外,肺部主管全身的氣息,只有當肺部氣息清新,關節才能靈活。另外,肝臟強韌且急躁,需要靠肺部來制衡。經過半個月的調理,她的病情終於完全康復。
治療使用的「龍膽瀉肝湯」,詳情請參考第二卷癇厥門中的「肝火生風」一章。
6. 肩胛腋痛
汪綸詔,患左肩胛疼痛,自肩入腋至脅,覺有一筋牽引作痛,晝夜叫喊無少休息,凡攻風逐痰,歷嘗不應。延余視時,病已極,然雖痛悶,口不能言,脈尚不停,且弦大洪數之至,明明肝火為病。曾記丹溪云:胛為小腸經也。胸脅,膽經也。此必思慮傷心,心臟尚未即病,而腑先病,故痛起自肩胛,是小腸經已先病也。
及至慮不能決,又歸之於膽,故牽引胸脅作痛,是膽經又病也。乃小腸火乘膽木,子來乘母,謂之實邪,與以人參木通煎湯吞當歸龍薈丸,應手而愈。
當歸龍薈丸,方見卷二癇厥門肝火生風。
白話文:
[肩胛腋痛]
有個名叫汪綸詔的人,他的左肩胛骨開始疼痛,痛感從肩膀延伸到腋下,甚至到側邊胸部,感覺像是有一條筋被拉扯著,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他都因劇烈的疼痛而不停地叫喊,無法得到片刻的寧靜。他試過各種治療風濕和祛痰的方法,但都毫無效應。
當我被請去診治的時候,他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雖然疼痛讓他感到煩悶,但他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我檢查了他的脈搏,發現脈象弦大洪數,這明顯顯示出他是因為肝火旺盛導致的疾病。
我想起了丹溪先生曾經提到過:肩胛骨區域是由小腸經絡負責的,而胸部和側邊胸部則是膽經的範圍。這個病人的病狀,必定是由於過度思考和擔憂,導致心臟尚未生病,但是其相應的腑(小腸)已經生病,所以痛感會從肩胛骨開始,這說明小腸經絡已經出現問題。
等到他對自己的疑慮無法解決,壓力又轉移到膽上,所以痛感才會延伸到胸部和側邊胸部,這表示膽經也受到影響了。這是小腸的火氣影響到了膽,兒子來找母親的麻煩,這種情況被稱為實邪。所以我開了人參和木通煮湯,並配以當歸龍薈丸,病人服用後,病情立即得到了緩解。
這個藥方,當歸龍薈丸,在第二卷癇厥門肝火生風的章節中有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