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回本書目錄

1. 癃閉門(小便不通)

2. 獨陽不化

都昌舟子,大小便秘,腰屈不伸,少腹脹痛,倩人扶持來寓求救,狼狽之狀,勢甚可駭。細視之,面色正赤,鼻準微黃,額汗如珠,舌苔中黃。詰之曰:小便秘乎?其倩人曰:二日一夜,並無半瀝,大便亦閉。余知鼻黃者,多患淋秘,淋秘鼻黃者,勢必危。仲景云:無尿額汗者死。

因謂之曰:事急矣,恐難治也。病者聞言大哭,余為之惻然,姑為診之。尺寸沉小,幸勁指有力,復慰之曰:此症雖危,吾可以法求之。意仿無陰則陽不化之旨,欲舉東垣滋腎之法。病者忽云:服車前草及六一散大黃藥一劑,愈加脹痛難忍。此又涼寒不服,意者,冷結關元乎?然脈象症候,固非無陽,且似有火,乃寒之而反重者何耶?因思《內經》有云: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所謂求其屬也。

遂訂六味地黃合滋腎作湯,大劑以進,滋陰以化氣,外用搗蔥合鹽炒熱,布包熨臍,通中以軟堅。自午至戌,內外按法不輟,俾得關通,二便頓解。此症生死反掌,讀仲景書者方知。

滋腎丸,方見卷二痿證門陽縮不伸。

六味地黃丸,方見卷二痿證門陽痿不起。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

在都昌有一個船伕,他同時遭受大小便不通的困擾,腰部彎曲無法伸直,下腹部更是脹痛不已。在朋友的攙扶下,他狼狽不堪地來到我的住處尋求幫助,那種慘狀令人驚訝。仔細觀察他的臉色紅得不正常,鼻子微微泛黃,額頭上汗珠密佈,舌苔中間呈現黃色。我問他:小便是否排不出?他的朋友回答說:已經兩天一夜完全沒有尿意,大便也排不出。我明白鼻子呈現黃色的人,多半會有小便困難和便祕的問題,而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情況就非常危險。醫聖張仲景曾說過,如果病人沒有尿意且額頭冒汗,這是一個死亡的徵兆。

我告訴他:情勢危急,恐怕很難治療了。病人聽到這番話後大聲哭泣,我感到十分不忍,於是決定為他診斷。他的脈象顯示尺部和寸部脈象都顯現沉小,但幸運的是脈搏有力。我再次安慰他說:雖然病情危急,但我可以找到方法來治療。我打算模仿“無陰則陽不化”的理念,試圖採用東垣滋腎的方法。然而,病人突然告訴我:他之前服用過車前草以及六一散和大黃藥,結果反而讓他的脹痛感更加嚴重。看來他是對寒涼藥物不適應,難道是因為寒冷導致下焦瘀滯嗎?然而從脈象和症狀來看,他並非完全缺乏陽氣,反而像是有火熱之象,那麼為什麼使用寒涼藥物反而病情加重呢?我想起了《黃帝內經》中的一句話:“對於那些用寒涼藥物治療卻出現熱象的病人,應該採用滋陰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求其屬’。”

因此,我決定開立六味地黃丸加上滋腎湯,用大劑量來治療,通過滋養陰液來促進氣機運行,同時在外部使用搗碎的蔥與鹽炒熱,用布包裹著熱敷肚臍,以通暢中焦,軟化堅硬的結塊。從中午到傍晚,我們持續進行內外兼施的治療,讓他得以順利排便,病情隨即得到緩解。這個病例就像生死只在一線之間,只有真正理解張仲景醫學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

滋腎丸的配方可以在第二卷痿證門的“陽縮不伸”部分找到。 六味地黃丸的配方同樣可以在第二卷痿證門的“陽痿不起”部分找到。

3. 濕熱內阻(二條)

王輔粥,初起腹鼓腳浮,小水短少,大便甚艱,氣逆上衝,醫用五苓八正諸方,愈加腹鼓,小水涓瀝不通,按脈洪大,神彩尚存,足徵稟賦甚厚,方可耐此重症。診畢謂曰:此乃濕熱內蓄,恐成單脹,膀胱氣壅不行,以致小水悉閉。今欲治此,須通小水為急,但通小水,非氣化不出。

因問欲湯水否,曰:極不口渴。乃知確由下焦濕熱所致,與李東垣先生治王善夫一案大同,遂以黃柏、知母之苦寒以瀉內蓄濕熱,肉桂之辛熱以化膀胱之氣。才下咽,腹中甚痛,小水遂行,脹滿亦消,後以八味地黃丸,數服而痊。

八味地黃丸,方見卷二虛寒門首案。

黃萬順,善飲,素嗜炙食,每患淋秘,醫投以五苓八正散,輒小效,漸至溺必艱澀,少腹覺滿,時平時篤,已半載矣。一日房勞,前症倍盛,仍進五苓八正之屬,服之溺愈不通,涓瀝難出,腹脹腰屈,不可俯仰,匍匐就診。脈得兩尺堅搏,知為素蘊濕熱聚於下焦,膀胱之氣不化,仿東垣法,以知母三錢,黃柏三錢,肉桂一錢,服之半晌,安睡一頃,諸症如失。厥後一月數發,或一年數發,悉以此方必效。

惟其酒色不節,調理不善,宜乎病源不清,濕熱日聚,腎陽日耗,他日腹鼓喘急之患,殆所不免矣。越歲,果患是疾而死。

白話文:

【濕熱內阻】

有個名叫王輔的人,一開始腹部腫脹,雙腳也跟著浮腫,小便量非常少,大便非常困難,而且氣息上沖,醫生使用了五苓散、八正散等藥方治療,結果腹部反而更脹,小便完全不通。檢查他的脈象,發現脈象洪大,但他精神看起來還不錯,由此可證他體質原本就很強壯,所以才能承受這種嚴重的病情。醫生診斷完後說:這是因為體內濕熱積聚,可能要發展成單純性腹脹,膀胱的氣機受阻,導致小便完全無法排出。現在想要治療,必須先讓小便排出來,但是要讓小便排出來,必須要氣機運轉正常纔行。

醫生問他想不想喝水,他回答:完全不覺得口渴。這證明確實是由於下焦濕熱導致的問題,和李東垣先生治療王善夫的案例情況非常相似。於是醫生使用黃柏、知母的苦寒特性來清除體內的濕熱,使用肉桂的辛熱特性來促進膀胱的氣機運轉。藥物一下肚,腹部馬上劇烈疼痛,小便隨即排出,腹部脹滿的情況也跟著消失,之後再服用八味地黃丸,幾次服藥後,病情就完全恢復。

另一個人叫黃萬順,他喜歡喝酒,而且平常特別愛吃烤的食物,經常患有小便頻繁且量少的問題。醫生開了五苓散、八正散給他,病情稍微好轉,但漸漸地,每次小便都變得非常困難,下腹部感覺到滿脹,病情時好時壞,已經持續半年了。有一天,他進行了性行為,之前的症狀加重,再服用五苓散、八正散類的藥物,結果小便更不通暢,只能滴答滴答地排出,腹部脹痛,腰彎不下來,只能爬著來看醫生。檢查他的脈象,發現兩側足部的脈搏很硬,由此可知他長期積聚的濕熱集中在下焦,膀胱的氣機無法運轉。醫生模仿李東垣的方法,使用知母3錢、黃柏3錢、肉桂1錢,服藥半晌後,他安穩地睡了一會兒,所有症狀都消失了。之後一個月內,他又有幾次發作,或者一年內有幾次發作,只要服用這個藥方,病情一定會好轉。

只可惜他沒有節制地喝酒和過度性行為,也沒有好好調理身體,導致病根一直沒有清除,濕熱一天天累積,腎臟的陽氣一天天消耗,未來可能免不了會有腹部脹脹、呼吸困難的問題。過了一年,他果然因為這種疾病去世了。

4. 木鬱不舒

許福生,春月腹痛泄瀉,小水短澀,余門人以五苓散利水止泄,尿愈閉,腹愈痛,痛泄不耐,呼吸將危,急請余診。門人問曰:分利而尿愈閉者曷故?答曰:所謂木斂病耳。《內經》有云:生鬱於下,病名木斂。蓋木者,肝也。斂者,東也。

肝喜疏放,春月木氣當升,今木氣抑鬱斂束,再被滲利沉降之藥,致令生氣愈不得舒,是有秋冬而無春夏,安望其能疏放乎?用六君子湯,加防風、升麻、桑葉,數劑,遂其條達而愈。

白話文:

許福生在春天的時候出現了腹痛和腹瀉的情況,同時小便也變得短少且不暢。我的學生用五苓散這種藥物來幫助他利水並且止瀉,但結果反而讓他的小便更加閉塞,腹部疼痛更為嚴重,腹瀉也無法忍受,甚至呼吸都有危險,因此急忙請我來診治。

我的學生問我:為什麼使用分利法後,小便反而更加閉塞呢?我回答他:這就是所謂的「木鬱不舒」的症狀。根據《內經》記載:生髮之氣鬱結在下部,這種病被稱為「木鬱」。在這裡,「木」指的是肝臟,「鬱」則是東方之意。

肝臟喜歡疏鬆開放的環境,而在春天,木氣應該向上生長。現在,木氣卻受到抑制,變得鬱悶,再加上使用了滲利下沉的藥物,導致生命活力無法得到舒展,這就像是隻有秋冬而沒有春夏,如何期待它能疏鬆開放呢?

所以我使用了六君子湯,並添加了防風、升麻和桑葉等草藥。經過幾次服藥,許福生的病情得到了改善,恢復了健康。

5. 述治(二條)

小水不通,《內經》稱為淋秘癃閉,最當詳審。夫小水之源出於肺,故經曰水出高源也。其道由於三焦,故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其藏在於膀胱,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乃出。可見小便之通與不通,全在氣之化與不化,然而氣化二字難言之矣。有因濕熱鬱閉而氣不化者,用五苓、八正、禹功、舟車之劑,清熱導濕而化之。

有因上竅吸而下竅之氣不化者,用搐鼻法、探吐法,是求北風開南牖之義,通其上竅而化之。有有陰無陽而陰不生者,用八味丸、腎氣湯,引入腎命,熏蒸而化之。有因無陰而陽無以化者,用六味丸、滋腎丸,壯水制陽光而化之。有因中氣下陷而氣虛不化,補中益氣,升舉而化之。

有因冷結關元而氣凝不化,真武湯、苓薑朮桂之類,開冰解凍,通陽泄濁而化之。有因脾虛而九竅不和者,理中湯、七味白朮散之類,挾土製水而化之。古法森立,難以枚舉,總之治病必求其本。奈何近時業醫者日益眾,而古法日益荒,每遇小水閉塞之症,不究其本,執用車前、木通、苓澤,沉寒淡滲之藥,以為知醫,幸遇濕熱聚蓄內結,僥倖得功,以為能事。

倘遭一切陽虛之症,而用淡滲沉寒之藥,其陽愈虛而陰愈盛,陰愈盛而便愈不利,勢必腹脹。仍執檳榔牽牛之藥,而陽愈損,其氣愈亂,轉輸無由,勢必上奔,而為喘急無救矣。仲景云:小水不利,腹脹喘急者死,正因陽亡氣散故也。吾先君深知此理,曾有治詹姓冷結關元一案,足為承先啟後之資。

今秋盡冬初時,有字春和者,體肥面白,一日二更時,忽然腹痛,敲門邀視,余念鄰誼披衣而往,見其腰屈不伸,自以兩手撫按,小腹膨脹,腹中甚痛,面唇俱白,十指稍冷,小水緊迫欲解不出,脈來沉遲。內外一探,陽氣大虛,因問曰:日間曾服物否?應曰:清晨無病,上午小便時,身中忽然戰慄,尚有一半未能解出,以後微覺小腹帶墜,服六一散一文,愈覺腹脹,腹中大痛。

余曰:起先小便時寒戰,足見身之陽虛,再進滑石沉寒之物,凝而不化,是猶雪上加霜,自然關元冷結。時值二鼓,正陰氣充盛之時,陽愈不耐,故病見劇,法宜助陽開結,暖其水而冰自解,冰解而水自流,水流而壅塞自開,塞開而脹痛自消矣。疏方以附子為君,薑桂為臣,茯苓、甘草為佐,沉香為使。

意用姜附桂以消陰也,茯草以泄滿也,沉香以鼓升下焦氤氳之氣也。藥味精專,絲毫不雜,因病勢已極,重劑與之。恐其陰盛亡陽,彼疑藥之燥,分之重,竟不敢服,再四叮嚀,勉強服之。

余回寓,藥下未半刻,彼見病雖未加,而痛尚未減,即更他醫,至則大罪吾藥,幸彼亦僅用豬苓、澤瀉、車前、茯苓、陳皮、桔梗之輕劑,藥一下咽,小水長行,立時而痛脹俱失,豈知余劑為之嚮導哉!次日醫者病者皆曰:昨非後劑,幾被薑桂閉死矣。嗟乎!彼居無功之功,我得無罪之罪,安得同道高明之士,為我一正之。

記讀,先祖著《醫卜同源論》,末附治驗,有詹姓癃閉一案云:病自腹痛,連日服藥未愈,一日偶用車前草煎服,須臾痛轉加甚,小水緊迫,膨脹不出。延余診時,痛悶於床,呼吸將危,四肢厥冷,脈得寸部浮弦時止,尺部沉遲而疾。潛思陽明實痛,熱結膀胱,痛極必汗,今無汗,知非陽症也。

又初無惡寒頭痛,則於表裡無涉,此必生冷傷臟,是為冷結關元,陽氣不化。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重用附桂,加苓草,佐以枳實,合為逐冷化氣。一劑後,人事稍蘇,小便緊急十餘行,僅得半盞,再劑後,安睡一頃,下榻小水長行,痛止而安。此症因案中引而未發,故特表而出之。

男澍謹識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現代中文是:“治療論述(兩條)”。

內容翻譯如下:

小便不通,在《內經》中稱爲淋祕癃閉,必須詳細診斷。小便的源頭在於肺,所以經書上說“水出自高處”。其通道在於三焦,所以經書上說:“三焦是決瀆的器官,水道由此而出。”其儲存部位在於膀胱,膀胱是州都的器官,儲存津液,氣化才能排出。可以看出,小便是否暢通,完全取決於氣是否能化生,然而“氣化”二字難以解釋。有的是因爲溼熱鬱閉導致氣不能化生,使用五苓、八正、禹功、舟車等藥劑,清除溼熱並導溼而化生。

有的是因爲上竅吸而下竅的氣不化生,使用搐鼻法、探吐法,這是尋求北風開南窗的道理,通其上竅而化生。有的是因爲只有陰而無陽,導致陰不能生,使用八味丸、腎氣湯,引入腎命,燻蒸而化生。有的是因爲沒有陰,陽無法化生,使用六味丸、滋腎丸,壯水制陽光而化生。有的是因爲中氣下陷而氣虛不能化生,使用補中益氣,升舉而化生。

有的是因爲冷結關元而氣凝不能化生,使用真武湯、苓薑朮桂等藥物,開冰解凍,通陽泄濁而化生。有的是因爲脾虛而九竅不和,使用理中湯、七味白朮散等藥物,挾土製水而化生。古法森立,難以一一列舉,總之治病必須求其根本。

然而,近年來從醫的人越來越多,而古法卻日益荒廢,每當遇到小便閉塞的症狀,不追究其根本,堅持使用車前、木通、苓澤等沉寒淡滲的藥物,以爲這就是懂醫術,如果幸運遇到溼熱聚蓄內結的情況,僥倖成功,就以爲自己有能力。

但如果遇到所有陽虛症狀,而使用淡滲沉寒的藥物,那麼陽會更加虛弱而陰會更加旺盛,陰越旺盛小便就越不利,勢必會導致腹部膨脹。仍然堅持使用檳榔牽牛等藥物,而陽會更加損傷,其氣會更加紊亂,無法轉輸,勢必會上奔,導致喘息急促無法救治。張仲景說:“小便不利,腹部膨脹喘息急促的人會死亡”,正是由於陽亡氣散的緣故。我的先父深知這個道理,曾經有過治療詹姓冷結關元的案例,足以作爲後人的借鑑。

今年秋天到冬天初時,有個叫春和的人,體胖面白,一天晚上二更時分,突然感到腹痛,敲門請我去看看,我考慮到鄰里情誼,穿上衣服前往。看到他腰部彎曲不能伸直,雙手捂着小腹,小腹腫脹,腹中非常疼痛,面部和嘴脣都是白色的,手指稍微冰冷,小便緊迫但無法排出,脈搏來得緩慢。內外檢查一遍,發現陽氣大虛,於是問他說:“白天有沒有服用什麼東西?”他回答說:“早上沒有生病,上午小便時,身體突然發抖,還有一半未能排出,之後微微覺得小腹有些墜感,服用了六一散一文,結果感覺腹部更加膨脹,腹中劇痛。”

我說:“起初小便時發抖,足以看出身體的陽虛,再服用滑石沉寒的東西,凝固而不化生,這就像雪上加霜,自然會冷結關元。現在正好是二鼓,正是陰氣充盛的時候,陽氣更加不耐受,所以病情加劇。治療方法應該是幫助陽氣打開結節,溫暖水份,冰自然就會融化,冰融化了水自然就會流動,水流了堵塞自然就會打開,堵塞開了脹痛自然就會消失。”於是開出了附子爲主藥,薑桂爲輔藥,茯苓、甘草爲佐藥,沉香爲使藥的處方。

用薑附桂是爲了消除陰氣,茯草是爲了泄滿,沉香是爲了鼓舞提升下焦氤氳之氣。藥物配方精準專注,絲毫不雜,因爲病情已經很嚴重,所以使用重劑量。擔心他的陰氣旺盛會亡陽,他懷疑藥物過於燥熱,分量過重,最終不敢服用,經過多次叮嚀,勉強服下了。

我回到住處,藥纔下去沒多久,他就覺得雖然病情沒有加重,但是疼痛還沒有減輕,立即找了其他醫生,新來的醫生大罵我的藥,幸好他也只是使用了豬苓、澤瀉、車前、茯苓、陳皮、桔梗等輕劑,藥一下嚥,小便開始暢通,立刻疼痛和脹痛都消失了,誰知道我的藥物起到了引導作用呢!第二天,醫生和病人都說:“昨天如果不是後來的藥物,差點被薑桂封閉致死。”哎呀!他居功自傲,我卻無功受過,真希望能有同行高明人士,爲我正名。

記得讀過先祖寫的《醫卜同源論》,結尾附有治療經驗,其中有一個詹姓癃閉的案例:病從腹痛開始,連續幾天服藥都沒有好轉,有一天偶然用車前草煎服,不久疼痛加劇,小便緊迫,無法排出。我被請去診斷時,他痛苦地躺在牀上,呼吸幾乎停止,四肢冰冷,脈搏在寸部浮弦時停頓,尺部沉遲且快速。我思考這是陽明實痛,熱結在膀胱,痛極必汗,但現在沒有出汗,知道這不是陽症。

又因爲最初沒有惡寒頭痛,所以與表裏無關,這一定是生冷傷髒,是冷結關元,陽氣不能化生。經書上說:“膀胱是州都的器官,儲存津液,氣化才能排出。”因此,我重用附桂,加上苓草,輔以枳實,合併爲逐冷化氣的藥物。一劑後,病人稍微恢復,小便緊急排出了十多次,僅得到半盞,再一劑後,安然入睡了一會兒,下牀小便暢通,疼痛停止,病情穩定。這個病例因爲在案例中被提及但沒有展開,所以特別拿出來講述。

男澍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