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三 (3)
卷三 (3)
1. 獨陽不化
都昌舟子,大小便秘,腰屈不伸,少腹脹痛,倩人扶持來寓求救,狼狽之狀,勢甚可駭。細視之,面色正赤,鼻準微黃,額汗如珠,舌苔中黃。詰之曰:小便秘乎?其倩人曰:二日一夜,並無半瀝,大便亦閉。余知鼻黃者,多患淋秘,淋秘鼻黃者,勢必危。仲景云:無尿額汗者死。
因謂之曰:事急矣,恐難治也。病者聞言大哭,余為之惻然,姑為診之。尺寸沉小,幸勁指有力,復慰之曰:此症雖危,吾可以法求之。意仿無陰則陽不化之旨,欲舉東垣滋腎之法。病者忽云:服車前草及六一散大黃藥一劑,愈加脹痛難忍。此又涼寒不服,意者,冷結關元乎?然脈象症候,固非無陽,且似有火,乃寒之而反重者何耶?因思《內經》有云: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所謂求其屬也。
白話文:
都昌縣的船夫,大小便都排不出來,腰彎曲不能伸直,下腹部脹痛難忍,被人攙扶著來到我家求救。他狼狽的樣子,實在令人害怕。仔細觀察,他的面色紅潤,鼻尖微黃,額頭汗水如珠,舌苔呈淡黃色。我問他:「你小便不通嗎?」他身旁的人回答:「已經兩天一夜了,一點也沒有排出來,大便也一直便秘。」我知道鼻子發黃的人,大多患有淋症和秘症,淋症和秘症導致鼻子發黃,情況必然危急。仲景說:「小便不通、額頭出汗的人,必死無疑。」
因此我對他說:「情況很緊急,恐怕難以治癒。」病人聽到這話,大哭起來,我心裡很同情他,還是姑且替他診脈。脈象沉細微弱,幸好脈力還算有力。我安慰他說:「雖然這個病症很危險,但可以用藥物來治療。」我想到無陰則陽不化之理,想採用東垣滋腎的方法來治療。病人突然說:「我服用車前草、六一散和大黃等藥物一劑後,腹脹痛更加難忍。」這說明他的身體不適合寒涼藥物,或許是寒邪阻滯了關元穴?可是脈象和症狀顯示,他並不虛寒,反而像是陽氣有餘,為什麼用寒涼藥物反而病情加重了呢?我想到《內經》中說:「凡是因寒而發熱的病症,就要治療其陰分,這就是所謂『求其屬』。」
遂訂六味地黃合滋腎作湯,大劑以進,滋陰以化氣,外用搗蔥合鹽炒熱,布包熨臍,通中以軟堅。自午至戌,內外按法不輟,俾得關通,二便頓解。此症生死反掌,讀仲景書者方知。
滋腎丸,方見卷二痿證門陽縮不伸。
六味地黃丸,方見卷二痿證門陽痿不起。
白話文:
於是開了六味地黃丸加滋補腎臟的藥材熬製成湯,大量服用,藉由滋養陰精來化解身體的病氣;另外還使用搗碎的大蔥和食鹽一起炒熱,包裹在布袋裡敷在肚臍上,疏通中焦部位以軟化硬塊。從中午到晚上九點左右,不斷按照這個方法進行治療,讓病人能夠排泄出廢物,大小便立刻得到舒緩。這種病症生與死就在一念之間,只有熟讀張仲景著作的人才知道如何處理。
滋腎丸,配方可參考第二卷萎弱症篇中的「陽縮不伸」部分。
六味地黃丸,配方可參考第二卷萎弱症篇中的「陽痿不起」部分。
2. 濕熱內阻(二條)
王輔粥,初起腹鼓腳浮,小水短少,大便甚艱,氣逆上衝,醫用五苓八正諸方,愈加腹鼓,小水涓瀝不通,按脈洪大,神彩尚存,足徵稟賦甚厚,方可耐此重症。診畢謂曰:此乃濕熱內蓄,恐成單脹,膀胱氣壅不行,以致小水悉閉。今欲治此,須通小水為急,但通小水,非氣化不出。
因問欲湯水否,曰:極不口渴。乃知確由下焦濕熱所致,與李東垣先生治王善夫一案大同,遂以黃柏、知母之苦寒以瀉內蓄濕熱,肉桂之辛熱以化膀胱之氣。才下咽,腹中甚痛,小水遂行,脹滿亦消,後以八味地黃丸,數服而痊。
白話文:
王輔,剛開始患病時,腹部鼓脹、雙腳浮腫,小便量少、排便困難,氣逆上衝。醫師曾用五苓散、八正散等方劑治療,但病情卻更加嚴重,腹部更加鼓脹,小便涓滴不通,脈象洪大,精神尚且健旺。由此可見,王輔的體質強健,才能承受如此重的病症。
醫師診斷後說道:「這是濕熱內蓄,恐怕會發展成單脹,膀胱氣機阻塞不通,導致小便完全閉塞。現在要治療這個病症,必須先通暢小便,但單靠通暢小便,並不能使氣機化解排出。」
醫師詢問王輔是否口渴,王輔回答:「非常不口渴。」由此可知,王輔的病症確實是由下焦濕熱所導致,與李東垣先生治療王善夫的案例非常相似。
於是,醫師用黃柏、知母的苦寒藥性來瀉去內蓄的濕熱,用肉桂的辛熱藥性來化解膀胱的氣機。藥物才剛入口,王輔就感到腹部劇痛,隨即小便通暢,腹脹也消退。之後,醫師又用八味地黃丸調養,服藥數次後,王輔便痊癒了。
八味地黃丸,方見卷二虛寒門首案。
黃萬順,善飲,素嗜炙食,每患淋秘,醫投以五苓八正散,輒小效,漸至溺必艱澀,少腹覺滿,時平時篤,已半載矣。一日房勞,前症倍盛,仍進五苓八正之屬,服之溺愈不通,涓瀝難出,腹脹腰屈,不可俯仰,匍匐就診。脈得兩尺堅搏,知為素蘊濕熱聚於下焦,膀胱之氣不化,仿東垣法,以知母三錢,黃柏三錢,肉桂一錢,服之半晌,安睡一頃,諸症如失。厥後一月數發,或一年數發,悉以此方必效。
惟其酒色不節,調理不善,宜乎病源不清,濕熱日聚,腎陽日耗,他日腹鼓喘急之患,殆所不免矣。越歲,果患是疾而死。
白話文:
黃萬順喜歡喝酒,平常也愛吃烤物,常常會有尿道堵塞和排便困難的情況。醫生曾經用過五苓八正散治療他的病情,但效果不大好,現在甚至連上廁所都變得非常痛苦,腹部感覺很飽脅迫感強烈,而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半年了。有一天因為性生活太累,之前的病症更加嚴重,又吃了五苓八正散,結果反而讓尿液更不容易排出,肚子脷脳脹、腰部彎曲,不能直立行走,只能爬著去看醫生。經過把脈發現他的腳部脈象硬實有力,知道他是長期積蓄在身體裡的溼熱聚集在下焦部位,造成膀胱無法正常運作。因此模仿李杲的方法,使用知母、黃柏各3錢以及肉桂1錢來治療,服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所有症狀都有改善。此後一個月內多次出現相同的症狀,或者是一年內多次發生,都是用這個方法治癒的。
如果一直沒有控制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性行為,並且不好好照顧自己,那麼疾病的根源就不容易清除掉,溼熱就會不斷堆積,腎臟的功能也會逐漸衰退,未來可能會面臨到腹部浮腫和呼吸急促等問題。果然,在第二年的時候,他就因罹患這些疾病去世了。
3. 木鬱不舒
許福生,春月腹痛泄瀉,小水短澀,余門人以五苓散利水止泄,尿愈閉,腹愈痛,痛泄不耐,呼吸將危,急請余診。門人問曰:分利而尿愈閉者曷故?答曰:所謂木斂病耳。《內經》有云:生鬱於下,病名木斂。蓋木者,肝也。斂者,東也。
肝喜疏放,春月木氣當升,今木氣抑鬱斂束,再被滲利沉降之藥,致令生氣愈不得舒,是有秋冬而無春夏,安望其能疏放乎?用六君子湯,加防風、升麻、桑葉,數劑,遂其條達而愈。
白話文:
許福生,在春季的時候肚子痛、拉肚子,小便量少且澀。我的學生用五苓散來利水止瀉,結果尿液反而更閉塞,肚子也更痛了,痛到拉肚子都受不了,呼吸也快要危急,急急忙忙請我診治。
學生問道:「為什麼用利水的藥之後,尿反而更閉塞了呢?」我回答:「這就是所謂的『木斂病』。《內經》裡說:『生氣鬱結於下,病名為木斂。』木指的是肝,斂指的是向東收縮。
肝臟喜歡舒展,春季木氣應該要上升,現在木氣卻鬱結收縮,再被滲利沉降的藥物影響,導致生氣更加無法舒展,就如同有秋冬卻沒有春夏一樣,怎麼可能期望它能舒展呢?
我用六君子湯,加了防風、升麻、桑葉,服用幾劑藥後,病人的身體就通暢了,病情也好了。」
4. 述治(二條)
小水不通,《內經》稱為淋秘癃閉,最當詳審。夫小水之源出於肺,故經曰水出高源也。其道由於三焦,故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其藏在於膀胱,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乃出。可見小便之通與不通,全在氣之化與不化,然而氣化二字難言之矣。有因濕熱鬱閉而氣不化者,用五苓、八正、禹功、舟車之劑,清熱導濕而化之。
有因上竅吸而下竅之氣不化者,用搐鼻法、探吐法,是求北風開南牖之義,通其上竅而化之。有有陰無陽而陰不生者,用八味丸、腎氣湯,引入腎命,熏蒸而化之。有因無陰而陽無以化者,用六味丸、滋腎丸,壯水制陽光而化之。有因中氣下陷而氣虛不化,補中益氣,升舉而化之。
白話文:
小便不通的解析
小便不通,在《內經》中稱為淋秘癃閉,需要仔细研究。
小便的源頭來自於肺,所以經書說「水出高源」。小便流經三焦,經書也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小便最終儲存在膀胱,膀胱是「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乃出」,也就是說小便會在膀胱中經過氣化過程後排出。
由此可見,小便是否通暢,取決於氣是否能正常化或不化。然而,氣化這個詞很難用言語完全描述。
小便不通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 濕熱鬱閉,氣不化:可以使用五苓散、八正散、禹功散、舟車丸等方劑,清熱導濕,使氣化通暢。
- 上竅吸而下竅之氣不化:可以使用搐鼻法、探吐法等方法,如同「北風開南牖」,通暢上竅,使氣化通暢。
- 有陰無陽,陰不生:可以使用八味丸、腎氣湯等方劑,引入腎氣,溫煦滋養,使氣化通暢。
- 無陰而陽無以化:可以使用六味丸、滋腎丸等方劑,滋陰壯水,制約陽氣過旺,使氣化通暢。
- 中氣下陷,氣虛不化:需要補中益氣,升舉中氣,使氣化通暢。
有因冷結關元而氣凝不化,真武湯、苓薑朮桂之類,開冰解凍,通陽泄濁而化之。有因脾虛而九竅不和者,理中湯、七味白朮散之類,挾土製水而化之。古法森立,難以枚舉,總之治病必求其本。奈何近時業醫者日益眾,而古法日益荒,每遇小水閉塞之症,不究其本,執用車前、木通、苓澤,沉寒淡滲之藥,以為知醫,幸遇濕熱聚蓄內結,僥倖得功,以為能事。
倘遭一切陽虛之症,而用淡滲沉寒之藥,其陽愈虛而陰愈盛,陰愈盛而便愈不利,勢必腹脹。仍執檳榔牽牛之藥,而陽愈損,其氣愈亂,轉輸無由,勢必上奔,而為喘急無救矣。仲景云:小水不利,腹脹喘急者死,正因陽亡氣散故也。吾先君深知此理,曾有治詹姓冷結關元一案,足為承先啟後之資。
白話文:
有些人因為寒氣凝結在關元穴導致氣機停滯,可以用真武湯、苓薑朮桂等藥物,像破冰解凍一樣,通暢陽氣,排出濁氣,使之化解。有些人則是脾虛導致九竅不和,可以用理中湯、七味白朮散等藥物,運用土來制水的方法來化解。古代醫術博大精深,各種治療方法數不勝數,但歸根結底,治病必須探究其根本原因。然而,近年來學醫的人越來越多,而古法卻逐漸荒廢,許多醫生遇到小水閉塞的病症,不深入探究病因,只用車前、木通、茯苓澤瀉等寒涼滲利之藥,自以為精通醫術。偶爾遇到濕熱聚積內結,侥幸治癒,就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医术高明。
如果遇到一切陽虛的病症,卻用寒涼滲利之藥,陽氣就會更加虚弱,陰氣就會更加旺盛,陰盛則更加不利,必然導致腹脹。如果還執意使用檳榔、牽牛等藥物,陽氣就會更加損傷,氣機就會更加紊亂,氣血運行受阻,必然上衝,導致喘急無救。張仲景說:「小水不利,腹脹喘急者死」,正是因為陽氣耗盡,氣散亡故。我的父親深知此理,曾經治療過詹姓患者的關元穴冷結之症,這足以作為後世的借鑑。
今秋盡冬初時,有字春和者,體肥面白,一日二更時,忽然腹痛,敲門邀視,余念鄰誼披衣而往,見其腰屈不伸,自以兩手撫按,小腹膨脹,腹中甚痛,面唇俱白,十指稍冷,小水緊迫欲解不出,脈來沉遲。內外一探,陽氣大虛,因問曰:日間曾服物否?應曰:清晨無病,上午小便時,身中忽然戰慄,尚有一半未能解出,以後微覺小腹帶墜,服六一散一文,愈覺腹脹,腹中大痛。
余曰:起先小便時寒戰,足見身之陽虛,再進滑石沉寒之物,凝而不化,是猶雪上加霜,自然關元冷結。時值二鼓,正陰氣充盛之時,陽愈不耐,故病見劇,法宜助陽開結,暖其水而冰自解,冰解而水自流,水流而壅塞自開,塞開而脹痛自消矣。疏方以附子為君,薑桂為臣,茯苓、甘草為佐,沉香為使。
白話文:
今年秋季將盡,冬季剛開始的時候,有一位名叫春和的人,體型肥胖,臉色蒼白。在晚上二更時分,他突然腹痛,敲門請我前去診治。我念及鄰里之情,披衣前往,見到他腰部彎曲,無法伸直,自己用手按著肚子,小腹鼓脹,腹中疼痛難忍,面唇皆白,十指稍微冰冷,小便急迫想要解卻解不出來,脈象沉遲。
我內外診察一番,發現他的陽氣大虛,便問他:「白天有沒有服用什麼藥物?」他回答:「早上起床時身體沒有病,中午小便的時候,突然感到身體戰慄,而且有一半尿液還沒有排出來,之後就稍微感覺小腹墜脹,服用了六一散一錢,反而覺得腹脹更加嚴重,腹中劇痛。」
我說:「你剛開始小便時就出現寒戰,足以說明你身體陽氣虛弱。你又服用了滑石這種寒涼的藥物,藥力凝結而不化,就如同雪上加霜,自然會導致關元部位寒凝阻塞。現在正值二更時分,正是陰氣最盛的時候,陽氣更加虛弱,所以病症表現得更加嚴重。治療方法應該是幫助陽氣,疏通阻塞,溫暖他的水分,寒氣自然就會消散,寒氣消散之後,小便就會自然流出,小便流出之後,阻塞就會自然打開,阻塞打開之後,腹脹疼痛就會自然消失。」
我根據他的病症,開了藥方,用附子做主藥,薑桂做輔藥,茯苓、甘草做佐藥,沉香做使藥。
意用姜附桂以消陰也,茯草以泄滿也,沉香以鼓升下焦氤氳之氣也。藥味精專,絲毫不雜,因病勢已極,重劑與之。恐其陰盛亡陽,彼疑藥之燥,分之重,竟不敢服,再四叮嚀,勉強服之。
余回寓,藥下未半刻,彼見病雖未加,而痛尚未減,即更他醫,至則大罪吾藥,幸彼亦僅用豬苓、澤瀉、車前、茯苓、陳皮、桔梗之輕劑,藥一下咽,小水長行,立時而痛脹俱失,豈知余劑為之嚮導哉!次日醫者病者皆曰:昨非後劑,幾被薑桂閉死矣。嗟乎!彼居無功之功,我得無罪之罪,安得同道高明之士,為我一正之。
白話文:
醫生用生薑、附子、桂枝來消散陰寒,茯苓來泄去體內積聚,沉香來鼓動下焦的氤氳之氣。藥方精準,絲毫不摻雜,因為病況已十分危急,所以用了重劑。擔心患者陰盛陽衰,又怕他們懷疑藥物燥烈,所以分量加重,患者始終不敢服用,醫生一再叮嚀,才勉強服下。
我回到住所,藥還沒服下半刻,患者雖然病況沒有加重,但疼痛依然未減,便又去找了另一位醫生。這位醫生大肆責怪我的藥方,幸好他也只是用了豬苓、澤瀉、車前草、茯苓、陳皮、桔梗等輕劑,藥一下咽,小便就源源不斷地排出,疼痛和脹滿立刻消失,哪裡知道我的藥方是引導之功呢?第二天,醫生和患者都說:要不是服了後面的藥方,幾乎要被薑桂閉死!唉!他得了無功之功,我蒙受了無罪之罪,怎麼才能讓同道中高明的醫生,為我正名呢?
記讀,先祖著《醫卜同源論》,末附治驗,有詹姓癃閉一案云:病自腹痛,連日服藥未愈,一日偶用車前草煎服,須臾痛轉加甚,小水緊迫,膨脹不出。延余診時,痛悶於床,呼吸將危,四肢厥冷,脈得寸部浮弦時止,尺部沉遲而疾。潛思陽明實痛,熱結膀胱,痛極必汗,今無汗,知非陽症也。
又初無惡寒頭痛,則於表裡無涉,此必生冷傷臟,是為冷結關元,陽氣不化。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重用附桂,加苓草,佐以枳實,合為逐冷化氣。一劑後,人事稍蘇,小便緊急十餘行,僅得半盞,再劑後,安睡一頃,下榻小水長行,痛止而安。此症因案中引而未發,故特表而出之。
男澍謹識
白話文:
我翻閱先祖所著的《醫卜同源論》,書中記載著一個詹姓女子癃閉的案例。這位女子患病時腹痛難忍,連續服藥多日卻不見好轉。有一天,她偶然用車前草煎服,沒想到片刻之後,疼痛加劇,小便排泄困難,肚子漲得厲害。我接到求診時,病人痛苦地躺在床上,呼吸微弱,四肢冰涼,脈象浮弦細弱,尺脈沉遲而快。我仔細思考,判斷這是陽明經實證,熱結膀胱導致的疼痛,疼痛極度時應該會出汗,但病人卻沒有出汗,說明不是陽證。
此外,病人也沒有惡寒頭痛,說明不涉及表裡症,應該是生冷食物傷了臟腑,導致關元部位寒氣凝結,陽氣無法化解。古書中說:「膀胱是人體的州都之官,負責儲藏津液,氣化才能排出。」因此,我重用附子、桂枝,並加入茯苓草,佐以枳實,組成方劑以驅寒化氣。服用一劑後,病人稍微恢復意識,小便量增多,排出十餘行,只差半盞就排空了。服用第二劑後,病人安穩地睡了一會,下床後排尿順暢,疼痛消失,身體好轉。這個案例在原書中沒有明確記載,所以我特別把它記錄下來。
男澍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