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二 (6)
卷二 (6)
1. 答門人問死期脈解
門人問曰:王溪先生精營脫失之病,吾師朗若明鏡,某等業已解悟矣。至死期之驗,猶有未明,請更示之。答曰:《素問》篇云: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又曰:君火之下,陰氣承之。今脈來如火薪然,然者,燃也,是洪大已極之脈也。久病見此,乃真臟之脈盡發於外,豈非心精已奪乎!夫心為陽,夏令赤帝司權,天時之陽猶在,是內絕而外未遽絕,非死期也。
草乾之時,秋令金氣已深,陽氣已消,萬類咸萎,殘陽之脈已極,極則必盡,再合天時之陽氣並消,安得生乎?門人曰:唯唯,然某等尚有一疑請並示之。經又謂: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之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夫既言胞精不足,又安能善言?既能善言,又安得主死耶?又不言,為機關已阻,不曰主死,而曰可治者,何也?答曰:讀《內經》之法,當字字推想。且上古文字古奧,尤宜貫通,庶得其真。
弦縷之脈,其體雖細,最當玩其弦字。縷者,乃絲縷之謂,如弦縷,便伏有絞緊急疾下墜之象,此心陽已有亢熯之機,故言胞精不足也。胞精不足,殘陽有喪亡之漸,神明失守之徵,夫言自心發,其言必妄,善字當作妄字解,故云病善言。下霜之時,乃冬令水帝司權,正水來剋火之候,殘陽豈不消滅乎?故云下霜而死。
若不妄言,則雖見胞精不足,卻無神明喪失之症,城廓雖病,而君主尚安,亟以養營補心之類,尚可頻施救援之法,故云不言可治也。某等躍然領悟,余因喜其明而復語之曰:前條蓋言予奪,故必無可生之望,後條但言不足,故或有可治之症。此千古奧義,為爾輩筆之,以志一堂授受之心法云。
白話文:
學生們問道:對於王先生溪所患的精營脫失病症,老師您解析如同明鏡般清晰,我們已經理解透徹。但是關於預測死亡時刻的依據,我們還有些模糊,希望老師再進一步解釋。老師回答:根據《黃帝內經·素問》中的描述,如果脈搏跳動如火燒木柴般猛烈,這代表心臟的精氣正在快速流失。等到草木枯乾的秋季,病人就會離世。又說:心臟的陽氣之下,應由陰氣接續支撐。現在脈象呈現如火燒木柴般的強烈跳動,'燃'就是'燃燒'的意思,這是脈搏已經達到極度洪大的表現。長期患病的人出現這種脈象,說明體內的真臟脈象已經完全顯現於外,難道不是心臟的精氣已經耗盡了嗎?心臟屬陽,夏季正是赤帝(心臟)掌管時節,天時的陽氣尚存,所以體內的精氣雖然斷絕,但體外的陽氣尚未立刻消失,因此這並非死亡的時刻。
等到草木乾枯的秋季,金氣深重,陽氣已經消散,萬物都呈現萎靡狀態,身體殘留的陽氣已經達到極限,達到極限就必然會耗盡。再配合天時的陽氣一同消逝,人怎麼可能活下來呢?學生們說:我們明白了,但是還有一個疑惑,希望老師同時解答。經典中又提到:脈象如琴絃般細長,表示生殖系統的精氣不足。如果病人開始胡言亂語,等到下霜的冬季就會去世;如果不胡言亂語,還有治療的機會。既然說生殖系統的精氣不足,怎麼還能胡言亂語呢?既然能胡言亂語,怎麼又能判斷他將要離世呢?如果不胡言亂語,表示生理機能已經受到阻礙,為什麼不說他將要離世,反而說他可以治療呢?
老師回答:研讀《黃帝內經》的方法,應該對每一個字都進行深入思考。而且上古的文字深奧,更應該融會貫通,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義。脈象如琴絃般細長,雖然脈體細小,但最應該注意的是'弦'這個字。'縷'指的是絲線,脈象如琴絃般細長,隱含著緊張、急促、向下墜落的形象,這表示心臟的陽氣已經過於旺盛,因此說生殖系統的精氣不足。生殖系統的精氣不足,殘留的陽氣逐漸喪失,神智也開始失守。說話是從心中發出的,如果他的話語毫無邏輯,'善'字應該理解為'胡'字,因此才說病人開始胡言亂語。下霜的冬季,正是水帝(腎臟)掌管的時節,正好是水剋制火的季節,殘留的陽氣怎麼可能不消散呢?所以說下霜時病人就會去世。
如果病人沒有胡言亂語,即使顯示出生殖系統精氣不足的跡象,但沒有神智喪失的症狀,雖然身體有病,但心臟功能尚好,及時使用滋養血液和補充心臟功能的藥物,仍有可能進行救援,因此說如果不胡言亂語,還有治療的機會。我們學生們豁然開朗,我因為他們的明悟而感到高興,再次告訴他們:前面的情況是在談論精氣的完全喪失,所以絕對沒有存活的希望;後面的情況只在談論精氣的不足,所以可能還有治療的機會。這是千百年來的深奧道理,我寫下這些,來記錄我們師徒間的心法傳授。
2. 痿證門
3. 肺熱葉焦
黃守基,年二十歲,客漢陽,當秋寒熱咳嗽,足跗浮腫。延瘍科醫治,誤用敷藥,足大指潰爛瀝瀝,又誤用燥血藥,煎熬津液,勉強收功。漸至足不能移,肌膚益削,已成癱瘓,歷醫不瘳,皆以不痛為不治。次年六月,買舟歸里,求治於余。兩人抬出診視,余視其形羸發脫,脈象細數,腿股大肉已盡,腳垂縱緩廢弛。
因思經云:大筋軟短,小筋弛長為痿。又曰:陽明虛則宗筋失潤,不能束骨而利機關,法當端取陽明。且起自秋間,寒熱咳嗽,肺失清肅,誤進燥藥,津液枯焦,此燥氣焚金,當以肺熱葉焦則生痿躄論治。蓋痿者枯萎之象,非滋血液,何以得生?惟胃為生血之源,又為金之母,故曰治痿獨取陽明也。況寒暑交遷,又值燥金用事,宜清金潤燥,佐以甘淡益胃之藥。
於是以二地、二冬、石斛、薏苡、梨汁、蔗汁之屬,日進大劑,按治十日,飲食稍加,改進虎潛丸,加黃耆,白朮、薏苡、桑枝、茅根,補助陽明。自秋至臘,按日不歇,僅得肌肉稍充,筋骨稍束,尚未能開步,次年繼進前藥百日,至夏乃愈,計治一載,始獲全功。
虎潛丸
黃柏,知母,地黃,虎脛,龜板,鎖陽,當歸,牛膝,白芍,陳皮,羊肉
白話文:
黃守基,今年二十歲,旅居在漢陽。秋天時他開始出現寒熱交錯的症狀,並伴隨咳嗽及雙腳浮腫。他請瘍科醫生治療,但醫生誤用了外敷藥物,導致他的腳趾潰爛滲液。後又誤用了燥血的藥物,使他身體的津液被過度消耗,病情勉強得以控制。然而,他的雙腳逐漸無法行走,肌肉削瘦,最終導致癱瘓。儘管看過許多醫生,但病情都沒有好轉,醫生們都認為既然他不覺得疼痛,就無法治療了。
隔年六月,他乘船回鄉,尋求我的治療。他由兩人抬著來診所,我看他身形憔悴,頭髮稀疏,脈搏細微急促,大腿肌肉幾乎消失,腳掌下垂,鬆弛無力。
我想到經典中寫到:大筋萎縮,小筋拉長會導致痿證。又說:如果陽明經絡虛弱,則主要的筋脈失去滋潤,無法束縛骨骼和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因此應從陽明經絡著手治療。而且他的病發自去年秋季,當時他出現寒熱咳嗽,肺部失去清肅的功能,又誤服燥藥,導致體內津液乾涸,這正是燥氣侵蝕肺金,應該以肺熱葉焦導致痿證的理論來治療。因為痿證象徵著枯萎,如果不滋養血液,如何能恢復生機?胃是產生血液的源頭,同時也是肺的母親,所以說治療痿證應獨取陽明經絡。況且現在正值季節交替,燥金盛行,應清肺潤燥,輔以甘淡的藥物來滋養胃部。
於是,我讓他每天服用大量含有熟地、麥門冬、石斛、薏苡仁、梨汁、蔗汁等藥材的大劑量藥物。經過十天的治療,他的飲食狀況有所改善,然後我讓他改服虎潛丸,加入黃耆、白朮、薏苡仁、桑枝、茅根等補助陽明經絡的藥物。從秋季到臘月,每天都持續服藥,他的肌肉才稍微豐滿,筋骨也稍微收縮,但還無法行走。第二年,我讓他繼續服用同樣的藥物一百天,到了夏天,他終於康復。總計一年的治療,他才完全康復。
藥方:虎潛丸,成分包括黃柏、知母、地黃、虎脛骨、龜板、鎖陽、當歸、牛膝、白芍、陳皮、羊肉。
4. 火爍金傷
何國開乃媳,得足痛病,醫謂為血虛生風,凡疏風養血之藥,自春至夏,任服無間。迨至七月燥金用事,足不能移,形體羸瘦,又加痰飲嘔逆不已,此火爍金傷,兼之陽明失節,以致機關不利。與丹溪大補陰丸及虎潛合法,重加石斛桑葉汁,三十劑全愈。
大補陰丸
黃柏,知母,地黃,龜板,豬脊髓,蜜丸
白話文:
何國開的媳婦得了腳痛的病,醫生診斷是因為血虛導致的風邪入侵,從春天到夏天,她一直在服用疏風養血的藥物,未有間斷。但到了七月,當天氣轉為乾燥,她的病情反而更嚴重,連腳都無法移動,身體也變得非常消瘦,並出現了持續的痰飲和嘔吐的症狀。這是因為火氣太盛傷害了肺金,加上胃腸運作失調,導致身體機能運作不順暢。後來使用了丹溪的大補陰丸和虎潛合方,且大量加入了石斛和桑葉的汁液,經過三十劑後,病情完全康復。
大補陰丸的成分包括:黃柏,知母,地黃,龜板,豬脊髓,並以蜂蜜製成丸狀。
5. 風火內淫
傅嫗四肢疼痛,不能運動,醫進驅風燥濕、清火補血之劑,煩熱大作,汗出淋漓,耳聾口燥,胸緊氣促,四體不知痛癢。前醫仍認為筋骨之病,投附子、草烏、秦艽、獨活、牛膝、木瓜等藥,愈治愈篤。
延予商治,乃翁問曰:服藥兩月,愈見沉重,果是何症?余曰:此症原由形體肥盛,素多痰火,痰火盛於內,而召風以入,風入空竅,痰火隨之,共入經絡,初猶不覺,迨至機關不利,而痰火與風,聚結一家矣。書曰:肺主周身之氣,雖痰火風雜併為病,無不關乎肺臟,正《內經》所謂肺熱葉焦,則生痿躄是也。夫風藥多燥,豈非助熱而加其痿躄乎?《內經》云:風淫於內,治以甘寒。
夫甘寒清火,人所共知,而熄風誰能深信?不知風走空竅,原由火召,非甘寒厚味,監督其間,不能填塞其隙。開方服二劑,潮熱減半,汗止,大便艱,卻無痞滿,尚屬枯焦,未敢議下。更方又服二劑,潮熱蠲除,人事始清,但時言痛楚,非病進也,蓋經脈流通之佳兆耳。復立第三方,服至五劑,手足運動,再服五劑,形骸如常。
人皆渭奇,實非奇也。後七月餘訪友至高姓,治一婦,悉同此症,但初起多服耆朮龍眼等藥,筋加短縮,與以前第三方,每劑加倍,半月而愈。可知醫貴洞悉病情,運巧思以制方,毋按圖以索驥,斯得之耳。
白話文:
一位名叫傅嫗的女性四肢感到疼痛,無法自由活動。醫生開始給予她驅風、去濕、清火和補血的藥物治療,但結果是她感到更加煩躁和熱,汗流浹背,耳朵聽力下降,口乾舌燥,胸部緊繃呼吸困難,四肢更是毫無知覺,無法感受到痛或癢。
先前的醫生仍然認為這是筋骨疾病,於是又開了附子、草烏、秦艽、獨活、牛膝、木瓜等藥物,然而病情反而更嚴重。
後來,我被請來討論治療方案,傅嫗的父親問我:「吃了兩個月的藥,病情反而加重,這到底是什麼病?」我回答:「此病主要是因為患者身體過於肥胖,平日就有痰多和火氣旺盛的情況。痰火在體內旺盛,導致風邪進入,風邪進入體內的空隙,痰火跟隨而來,共同侵入經絡。起初可能還沒有太大的感覺,但當身體機能出現問題,痰火和風邪就聚集在一起,形成結塊。根據醫學理論,肺部負責全身的氣息循環,即使痰、火、風三者混合發病,也都和肺臟息息相關,正如古籍《內經》所述:肺熱葉焦,就會產生萎縮和行走困難的症狀。風藥多數具有燥性,這樣不是反而會助長熱氣,使萎縮的症狀更加嚴重嗎?《內經》說:風邪在體內過剩,應該用甘寒的藥物來治療。
甘寒的藥物可以清熱,這點眾所周知,但是熄滅風邪,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相信呢?其實風邪進入體內的空隙,原本就是由火氣招致,如果不使用甘寒且濃厚的藥物,在中間起到調節的作用,就無法填補這些空隙。開出藥方,服用兩劑後,潮熱減輕一半,汗也停止了,雖然大便有些困難,但並無脹滿感,身體內部還有些乾燥,不敢立刻進行瀉下治療。更改藥方,再服用兩劑,潮熱完全消失,意識也清醒了許多,只是偶爾會抱怨疼痛,這並不是病情惡化,而是經脈開始流通的徵兆。再次更改藥方,服用五劑後,手腳可以自由活動,再服用五劑,身體恢復正常。
大家都覺得神奇,其實並不是什麼奇跡。七個月後,我去高姓朋友家訪友,治療了一位婦女,她的病情和傅嫗一模一樣,只不過在初期多服用了黃耆、白朮、龍眼等藥物,導致筋骨更加縮短。我給她開了和傅嫗第三次的藥方,只是藥量加倍,半個月後就痊癒了。由此可見,醫生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瞭解病情,運用靈活的思維來開藥方,不能墨守成規,才能得到最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