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一 (8)
卷一 (8)
1. 溫熱傳變
車覲廷妻,傅羽儀令愛也。初日,惡寒發熱,次日大熱不寒,飲水不輟,唇焦,紅舌燥裂,大便閉,胸前板痛,煩躁莫當。余診之,脈純躁無靜,剛勁沖指,謂曰:此乃溫熱病,非傷寒症也。若傷寒症,從皮毛而入,由傳變漸入於胃,結成可下之症。至溫熱病,從口鼻而入,不由傳變直入而附近於胃,結成大下之症。
其來路異,其去路一也。然此症才二日,即一團邪熱內結,如火燎原,其勢已極,亦溫熱病之最速者,須防物極則反,或有痙厥之變,稍遲,有朽腸腐胃之事矣,是所謂急症急攻,無庸迂緩。疏方以涼膈散,大黃重用。藥方煎時,掀衣發狂,怒目而視,牙關略緊,面紅目赤,揚手擲足,乃邪火一概上衝,莫可止遏之勢。
忙進前藥,灌至半,勢稍平,劑終,人事略醒,自索前藥,以其滓再煎服之,隨取前方再進一劑,其病悉清。詎調攝不善,半月後,因口角盛怒,時見微熱,初不以為意,倏於某日申酉刻,自覺難支,晬時聲音悉閉,奄奄一息。問其苦否,但點額搖頭,可見心地尚明,惟啞不能聲耳。
尤有奇者,腰以上發熱去被,揚手摸胸,腰以下畏寒厚覆,兩足僵直。醫數輩,未敢下藥,舉家慌甚。羽兄即夜來請,余念知己之女,戴月而往,診脈寸部浮數,尺中緊澀,似乎上下阻截,因其症從未經見,方非易擬,然目睹其狀,心甚憐之,兼之房中稚子失乳,老姑撫孫相哭,吾大為躊躇,默以其症,證諸經旨,以冀一悟。
其夫含淚問曰:前日重恙,幸叨再造,今復病此,先生亦蹙額無法耶?答曰:斯疾大奇大疑,泛泛一視,難明其理,吾正在諦審,且止啼哭,吾自當竭誠,以報知己。因環步思議,已而笑謂曰:此症雖奇,吾得之矣。竊思人身之氣,全賴肺以運之。今上下不通,無非治節不行,失其常度,而為上熱下寒之症。
其上熱下寒之由,蓋前此溫邪未得清解,今復加感冒,又值大怒,其氣愈阻,愈阻愈結,其氣遂橫於胸。其熱邪因氣不流行,仍親乎上,熱多動,必擾其血,故見上熱去被之症。其寒邪新感,亦因氣不流行,仍親乎下,寒多靜,必滯其血,故見下寒僵硬之症。總因氣結於胸,不能周流,以故舊熱新寒,各隨上下而相親,熱自熱,寒自寒,儼然分疆界焉。曰:此先生大開生路之論,未知古聖亦有此論否?余曰:大哉問也,吾為子悉言之。
嘗讀經曰:氣並於陽,血並於陰,此上下相親之義也。曰:其聲啞如何?曰:夫聲音發於肺,肺為嬌臟,最易受傷。今氣已結,更被熱邪傷之,又被寒邪塞之,欲其出聲,其可得乎?譬之鐘磬,內以物塞之,外雖重敲,冀其響不可得。是其病之所受,全在於肺,法宜先開肺氣而祛寒,使氣宣通,熱得下流,而胸結可散;後瀉其蘊熱,則肺可清,而壅塞自除。時際雞鳴,疏方先以烏藥順氣散一劑,以開肺氣而祛寒。
白話文:
車覲廷的妻子,也就是傅羽儀的女兒,在第一天的時候感到很冷並且發燒,第二天就高燒不退,而且她一直想喝水,嘴脣都乾燥脫皮了,舌頭紅且乾燥龜裂,大便也排不出,胸口前就像被木板壓著一樣疼痛,心情煩躁到無法忍受。我去替她診斷,她的脈搏非常急躁,沒有平靜的跡象,脈搏強烈到像是要衝出手指一樣,我告訴他們:這是溫熱病,不是一般的感冒。
如果是普通的感冒,通常會從皮膚進入身體,然後慢慢傳染到胃,形成可以治療的症狀。然而,溫熱病則是從口鼻進入,不會經過一般的傳播過程,而是直接進入並影響到胃,形成嚴重的病症。
雖然這病才開始兩天,但病邪已經在體內結聚,像野火燎原一樣迅速蔓延,這種情況在溫熱病中算是最快的。我們必須預防病情達到極點後可能出現的抽搐或昏厥,如果再晚一點,可能會有腸胃腐爛的危險,所以這種急病要立即治療,不能拖延。我開了一帖涼膈散,其中的大黃用量較重。
在煎藥的過程中,她掀開衣服,行為狂亂,眼神兇狠,牙關緊咬,臉色和眼睛都變得通紅,手腳揮舞,這是因為邪火全部上衝,無法控制的現象。
我們趕緊讓她喝藥,喝了半劑後,她的狀況稍微平靜下來,等藥喝完,她的人也清醒了一些,自己要求再喝剩下的藥,於是我們再將殘渣煎煮,讓她再喝一劑,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改善。但之後因為調養不當,半個月後,她因為生氣,再次出現低燒,當時並沒有多在意,但在某一天下午,她突然覺得自己撐不住,很快的,她的聲音就完全消失,只剩下一絲氣息。我們問她是否痛苦,她只是點頭搖頭,可以看出她的心智還清楚,只是無法說話。
更奇怪的是,她的腰部以上發熱,想要掀開被子,手還會摸自己的胸口,但是腰部以下卻怕冷,蓋了很多被子,雙腳僵硬。幾個醫生都不敢開藥,全家人都慌了。傅羽儀晚上來找我,我想到她是我的好友的女兒,就在月亮下前往。我發現她的脈搏浮動快速,尺脈緊繃,好像上下都被阻隔,因為這種症狀我從未見過,所以開方不容易,但我看到她的情況,心裡十分同情,加上房間裡的小孩因為沒奶喝而哭泣,老母親抱著孫子哭泣,我非常猶豫,默默地根據她的症狀,參考古籍,希望有所啟發。
她的丈夫眼眶含淚問我:前幾天那麼重的病,幸虧您救了她,現在又生病,您也無法解決嗎?我回答:這個病太奇怪太難理解,只看表面很難明白道理,我正在仔細檢查,請停止哭泣,我會盡力回報這份友情。我在房間裡走來走去思考,最後笑著說:這個病雖然奇怪,但我已經知道原因了。我認為人體的氣息,主要靠肺來運行。現在上下不通,都是因為肺的運作出了問題,失去正常的節奏,才會出現上熱下寒的症狀。
之所以會上熱下寒,是因為之前的溫熱病邪沒有得到清除,現在又感冒,再加上大怒,氣息更受阻塞,氣息越堵,病邪就越結聚,導致氣息橫在胸口。熱邪因為氣息無法流通,仍然集中在上方,熱氣多動,必然擾亂血液,所以才會出現上熱掀被的症狀。寒邪因為氣息無法流通,仍然集中在下方,寒氣多靜,必然阻塞血液,所以才會出現下寒僵硬的症狀。總的來說,因為氣息結在胸口,無法流通,所以舊熱新寒各自集中在上下,熱的就熱,寒的就寒,像是有著明顯的界限。
他問我:您的理論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不知道古人是否有這樣的理論呢?我回答: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來告訴你。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寫道:氣息集中在陽,血液集中在陰,這就是上下相親的道理。他又問:那為什麼她會失聲呢?我回答:聲音是由肺產生的,肺是最容易受傷的器官。現在氣息已經結聚,又被熱邪傷害,又被寒邪堵塞,想要發出聲音,怎麼可能呢?就像是鐘或磬,如果裡面塞滿東西,外面無論怎麼敲打,都不可能有聲音。她的病,主要出在肺上,治療應該先開通肺氣,驅寒,讓氣息能順利流通,熱氣能往下流,胸口的結聚就能消散;之後再清除體內的熱邪,肺部就能清潔,阻塞自然消除。
到了雞叫的時候,我先開了一帖烏藥順氣散,用來開通肺氣,驅寒。到了早上,她全身微微出汗,下半身的熱度減輕,腳也能彎曲伸展,胸口也舒服多了。雖然聲音能發出,但還是不清楚,偶爾還會失聲。到了白天,我再開了一帖瀉白散,加上白虎加桂枝湯,這個方子能有效清除熱邪,清潔肺部。一劑下去,她的熱度全部退去,聲音也恢復清亮,前後兩劑,病就像冰雪融化一樣好了。之後,我用保護肺部和滋潤津液的藥物調理,讓她恢復健康,旁邊的人都非常佩服。
以下是使用的藥方:
- 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 涼膈散:連翹,甘草,薄荷,大黃,梔子,竹葉,芒硝,黃芩,蜂蜜
- 烏藥順氣散:烏藥,橘紅,麻黃,川芎,白芷,桔梗,枳殼,殭蠶,乾薑,甘草,加蔥、姜
- 瀉白散:桑白皮,甘草,地骨皮,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