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牙緊咽腫

傅婦,葉孕四月,惡寒體木,咽腫牙緊,付外科醫治,內服外敷,直至聲音不出,湯水難入。危急之頃,商治於余,其意中仍泥為癰毒之病,其延余者,欲決生死,非求治也。診得脈來浮滑,身中麻木畏寒,悉是風痰為病,蓋風邪中上,故多有咽喉上痹之症。此與前案,治品翁內人,牙緊舌脹相符,余令將外敷之藥洗去,先與稀涎散,調水灌之,涎出口開。

更有奇者,視其舌下另生一齒,觀者數十人,咸稱從未見聞,其齒大如棗核,摸之稜指,按之似痛。遂以白礬肉桂末,點於舌下齒旁,立時取落,敲之即碎,外黃內白,遂乃開聲。疏以驅風消痰之方,二劑而痊,胎亦無恙。然意謂向治品兄內人舌下之蝦眼固奇,今治惠先兄室人舌下之鬼齒,則又更奇矣。

究皆風涎所生,可見風無定體,其為病之變態,人難測識,類多如此。

附方

防風,荊芥,薄荷,膽星,桔梗,殭蠶,白芷,礬石,甘草,薑汁,竹瀝

稀涎散,方見前本門(牙緊舌脹)

白話文:

【牙關緊閉咽喉腫脹】

有位名叫傅婦的女子,懷孕四個月,常感寒冷,身體虛弱,出現咽喉腫脹、牙關緊閉的症狀,於是尋求外科醫生治療,內服藥物外敷膏藥,但病情持續惡化,甚至到了無法發聲,連飲食都困難的地步。在病情危急時刻,家人找我商量治療方案,但她心中仍認為這是膿瘍之疾,邀請我只是為了判斷生死,並非真心求醫。

診察後發現她的脈象浮滑,全身麻木畏寒,這都是風痰所致的病症。風邪侵襲上焦,所以常見咽喉疼痛或閉塞的症狀。這種情況和之前治療品翁夫人的牙關緊閉、舌頭腫脹的情況相似。我指示她停止使用外敷藥物,先服用稀涎散,用水調和灌服,待口水吐出後,牙關便能打開。

更令人驚訝的是,發現她的舌下竟然長出一顆牙齒,圍觀的數十人都表示前所未見,這顆牙齒形狀像棗核,觸摸起來有棱角,按壓時似乎會感到疼痛。於是用白礬和肉桂粉混合,塗抹在舌下牙齒旁邊,立刻將其取出,輕輕敲擊就破碎了,外表呈黃色,內部則是白色,隨後她就能開口說話。接著我開出了驅風消痰的藥方,服用兩劑後病情康復,胎兒也安然無恙。我心想,先前治療品兄夫人舌下的「蝦眼」已屬罕見,如今治療惠先兄夫人的「鬼齒」更是匪夷所思。

然而,這些異常現象都是由風痰所導致,由此可見風邪無固定形態,它所引發的疾病變化莫測,人們往往難以預料,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附記:藥方包括防風、荊芥、薄荷、膽星、桔梗、殭蠶、白芷、礬石、甘草、薑汁、竹瀝等成分,詳細配方可在前文“牙關緊閉舌頭腫脹”部分找到(即稀涎散)。

2. 偏頭風痛

汪亮輝,年逾五十,患偏頭風症,自汗不止,腦中覺有冷涕一陣,自鼻而出,醫人不識,與蒼耳散,蓋錯認鼻淵症也。汗愈大,涕愈冷,痛愈甚,又與真武湯,蓋誤作陽虛頭痛也,漸至火升便艱。更醫又與茶調散,滿頭筋脹,二便阻滯,蓋不識虛實內外之風故也。考虛風內動之症,仲景以後,罕識其旨,惟近代天士葉氏,養肝熄風,頗得其法。

今此症脈左浮大,風居空竅,擾亂不息,頭汗不止,是為內風虛風可知矣。夫風氣通於肝,必養肝之中,佐驅風之品,然頭腦空竅,隧隙頗多,最難盡逐,必兼佐以堵塞之義,則空竅之風,無隙可乘。乃仿《金匱》侯氏黑散,內取桂枝、龍骨、牡蠣、菊花,驅風填竅,更取葉氏養肝熄風之法,如首烏、黑芝麻、金釵、鉤藤、桑葉、荷葉之屬,不數劑,諸病如失。此症余經驗頗多,向未發明,學者鑑此,當知治法矣。

白話文:

汪亮輝,已超過五十歲,患有偏頭痛伴隨風感的病症,不斷地冒汗,感覺腦中有陣陣的冷鼻涕自行鼻中流出,醫生誤診,給予蒼耳散治療,這顯然是將他的病狀誤認為鼻竇炎。然而,汗流得越多,鼻涕越冷,頭痛越劇烈,醫生又開了真武湯,這次是誤以為他有陽虛導致的頭痛,但病情反而發展到火氣上升,排便困難。再換一個醫生,又給了茶調散,結果頭部的血管脹痛,大小便都受阻,這是因為醫生未能分辨清楚病人的虛實內外風邪所致。

考察從張仲景之後,對於虛風內動這種病症,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其深意,只有近代的葉天士,以滋養肝臟、平息風邪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到治療的訣竅。

現在汪先生的左側脈象浮大,風邪藏在空竅中,不停地擾亂,頭部汗流不止,這就是所謂的內風虛風。風氣與肝臟相通,所以必須滋養肝臟,同時輔以驅風的藥物,然而頭腦中的空竅和縫隙很多,很難全部清除,必須加上封堵的策略,讓風邪無隙可趁。因此,我模仿《金匱要略》中的侯氏黑散,選用桂枝、龍骨、牡蠣、菊花等藥材來驅風填補空竅,再結合葉天士滋養肝臟、平息風邪的方子,如首烏、黑芝麻、金釵、鉤藤、桑葉、荷葉等,只用了幾次,所有的病狀都消失了。我處理過許多類似的病例,之前未曾公開分享,希望學者們從中學習,瞭解正確的治療方法。

3. 腦鳴肢痹

趙近仁,年將五十,須鬢已蒼,左䚡自肩臑肘胛,麻木不舒,腦中鳴響。醫者見其滿面油光,飲食如常,輒稱其氣血之華,誰識真陽外露,肝風內鼓?所服之藥,不出獨活寄生湯之法,欲為驅風,適以招風,乃由平時不講內外之風故耳。即有進以八珍之屬,冀其血行風滅,無如杯水車薪,不濟所事。

且值冬初,寒風凜冽,木葉盡脫之際,漸顯頭眩耳鳴肢墮等症。余診脈象緩大,知水不濡木,肝風始張,腎氣將騰,卒倒痱中之日來矣。授以河間地黃飲子,加鹿茸,大劑煎服,欲其火歸水中,水能生木,兼制扶桑丸,用以流利關節,祛濕潤燥。服至臘月,肢體勁強,神彩內蓄,自覺神魂返宅,適因歲暮,停藥未進,故頭眩雖息,而腦鳴未止,應知髓海難充,亦功虧一簣之過耳。

地黃飲

地黃,巴戟,山萸,蓯蓉,附子,肉桂,石斛,茯苓,菖蒲,遠志,麥冬,薄荷,五味,薑棗

白話文:

[腦鳴肢痹]

趙近仁,年約五十,鬍鬚和鬢髮已斑白,他的左臂從肩膀到肘部及肩胛部位,出現麻木且不舒適的狀況,同時腦中還會有鳴響的感覺。醫生看到他臉上油光滿面,飲食一如往常,便認為他氣血旺盛,但實際上是真陽外露,肝風在體內蠢蠢欲動,這卻鮮少有人察覺。他服用的藥物,多半遵循獨活寄生湯的療法,本想驅除風邪,結果反而引風入體,這是因為他平時忽略了對內外風邪的防範。即使有人建議他服用八珍類的藥物,希望藉此促進血液循環,消滅風邪,但就像杯水車薪,對於病情並沒有實質的幫助。

到了初冬,寒風刺骨,樹葉全落的季節,他逐漸出現頭暈、耳鳴和四肢乏力的症狀。我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緩慢且大,顯示腎水無法滋養肝木,肝風開始旺盛,腎氣也將要上騰,他隨時可能因為突然倒下而陷入病危。因此我開立了河間地黃飲子,加上鹿茸,以大劑量煎煮服用,希望能夠讓心火歸於腎水,腎水能夠滋養肝木,同時抑制肝風。另外,我還配製了扶桑丸,用以流通關節,袪除濕氣,滋潤乾燥。他服用到臘月時,四肢變得強健有力,精神煥發,自己也覺得精神回到了身體,但因為年底的忙碌,停止服藥,所以雖然頭暈的問題已經改善,但腦鳴的問題仍然存在,這應該是髓海未能充分滋補,也是功虧一簣的緣故。

地黃飲

主要成分包括地黃,巴戟,山茱萸,蓯蓉,附子,肉桂,石斛,茯苓,菖蒲,遠志,麥冬,薄荷,五味子,薑棗。

4. 腸風下血

王惠階,年壯形偉,大便下血,醫治半載,以平素嗜酒,無不利濕清熱以止血,如地榆、柏葉、薑、連之類,服之不應。厥後補中、胃風,四神之屬,投亦罔效。求治於余,診脈小弦,大便或溏或泄,不及至圊,每多自遺,其血清淡,間有鮮色,更有奇者,腹中無痛,但覺愊愊有聲鼓動,因悟此必虛風內擾,以風屬無形有聲,與經旨久風成飧泄吻合。且脈弦者,肝象也,肝風內動,血不能藏故耳。

因與玉屏風,重防風,加白朮,乃扶土製木之意。更加葛根,辛甘屬陽,鼓舞胃氣,荷葉仰盂象震,挺達肝風,疊投多劑,其症一日或減,越日復增,輕重無常。予思虛風內動,按症投劑,疾不能瘳者,何故?潛思累夕,不得其解。忽記經有虛風邪害空竅之語,蓋我居腸間,盡是空竅之地,非補填竅隧,舊風雖出,新風復入,無所底止,故暫退而復進。

乃從《金匱》侯氏黑散,驅風堵截之義,悟出治法,填塞空竅,將原方加入龍骨、石脂,兼吞景岳玉關丸。不數日,果獲全瘳。

侯氏黑散

菊花,防風,白朮,桔梗,人參,茯苓,當歸,川芎,乾薑,桂枝,細辛,牡蠣,礬石

玉關丸

麵灰,枯礬,文蛤,五味,訶子

白話文:

王惠階,正值壯年,身形魁梧,卻有大便出血的情況,就醫治療了半年之久。由於他平常喜歡喝酒,醫生都用利濕清熱來止血的藥物,像是地榆、柏葉、薑、黃連等,但他吃了卻沒有改善。後來又嘗試補中、胃風,四神湯這類的藥物,也都沒有成效。於是來找我治療,診斷他的脈象為小弦,大便時常不成形或拉肚子,甚至來不及到廁所就自行排出,血色清淡,偶爾會有鮮紅色,更奇怪的是,他肚子並無疼痛感,只感覺到肚中有聲音鼓動,我想到這應該是虛風在體內擾亂,因為風是無形而有聲的,這與經典中提到的長期風邪會導致飧泄的理論相符。再者,脈象弦是肝的特徵,肝風內動,血液就不能被藏住。

因此,我使用玉屏風散,重用防風,加上白朮,這是扶助脾胃以制約肝風的意思。再加些許葛根,它性辛甘,屬陽,可以提振胃氣,荷葉像震卦一樣向上挺立,有助於疏導肝風,連續服用多劑,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但隔天又會加重,病情起伏不定。我思考著,體內虛風擾亂,按症狀投藥,病情卻無法痊癒,究竟是為什麼?我夜以繼日的深思,始終找不到答案。突然想起經典中有「虛風邪害空竅」的描述,我體內腸道,都是空竅之地,如果不填補這些空竅,就算舊的風邪已經被排出,新的風邪又會再次侵入,病情就會反覆,一時好轉,一時又惡化。

因此,我參考《金匱要略》中侯氏黑散的療法,理解到驅風堵截的道理,找到了治療的方法,即填塞空竅,將原方加入龍骨、石脂,同時吞服景嶽玉關丸。不出幾日,果然病情完全好了。

侯氏黑散的成分包括:

菊花,防風,白朮,桔梗,人參,茯苓,當歸,川芎,乾薑,桂枝,細辛,牡蠣,礬石

玉關丸的成分包括:

麵灰,枯礬,文蛤,五味,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