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六 (1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5)

1. 啼哭(二條附)

聶秀章,舉子甫及旬日,苦於啼哭不乳,或時驚怖,或時搐搦,或胸緊氣急,或目瞪頭搖,眾云驚風之候,已服金石腦射之藥。余視之,曰誤也。夫臍風一症,月內之兒固有之,但雖啼哭不乳,必兼撮口噤口之類。今兒之病,苦於啼哭不止為急,至於他證,不過時有之,所為更緩耳。

嘗考方書所謂口中之啼,多因腹中之痛,正所謂月內小兒盤腸氣痛是也。因視其腹,已果脹滿,肚上青筋累累,隨用燈火焠之,其哭稍定。更悟此兒因乃父秀章,自患氣阻之病,曾效四磨湯飲者,余前案中已發明之,斯兒亦稟受此根,仍與四磨飲,以散結氣。更因大便甚堅,用酒大黃水磨,以下其腹中之氣,不致久羈臟腑,一服悉安。

後數日,治許發科之子,方月,悉同此證,但多有嘔乳一病,乃臟腑陰陽不和,升降未順,是胎寒之屬,以指迷七氣湯,母子同服而愈。

指迷七氣湯

青皮,桔梗,半夏,益智,甘草,陳皮,莪朮,肉桂,丁香,藿香,香附,生薑,紅棗

上㕮咀,水三碗,煎至一碗,母子同服。

陳庶凡之子,素稟木火陰虧體質,及周時當季夏,每多夜啼,漸至口糜舌爛,唇紅齒燥,面白頰赤,小便赤短,時忽驚叫,微有搐掣,用盡石膏竹葉芩連木通之藥,苦寒疊進,其火愈盛。前醫束手辭去,庶凡來寓請救。余視之,果屬火症,並無他岐,前醫之藥,種種皆是。然涼之不效,乃太僕所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滋其腎。

況此兒陰虧之質,純陽之姿,內火發外之症,豈六淫外入之疾者比。以六味地黃湯,生脈散,數服而安。

白話文:

聶秀章的兒子剛出生十天左右,一直哭鬧不停,不肯吸奶,偶爾會顯得驚恐,有時候還會抽搐,胸部似乎很緊,呼吸急促,眼神呆滯,頭部搖晃,大家都認為是驚風的徵兆,已經給他服用了含金石腦的藥物。我看過後,認為他們的判斷錯誤。臍風這病,確實在一個月內的嬰兒身上常見,但是除了哭鬧不吸奶之外,通常會伴有嘴巴緊閉等症狀。現在這個孩子的問題,最緊急的是他持續哭鬧不止,其他的症狀,只是偶爾出現,相對來說並不嚴重。

我查閱了古籍,提到嬰兒哭鬧,大多因為腹部疼痛,也就是一個月內的嬰兒常有的腸胃氣痛。我看他的肚子,確實鼓脹,肚皮上的青筋一條條的,於是用火燈燒灼,他的哭聲才稍微平息。後來想到,他的父親聶秀章,曾經因為氣阻病服用過四磨湯,我在之前的病例中已詳細解釋過,這個孩子可能是遺傳了這個病根,所以我也讓他喝四磨湯,來散除體內的結氣。因為他的大便非常硬,所以我使用酒、大黃和水磨,來幫助排出腹部的氣,避免長時間滯留在腸胃,他服用了一次就安定了。

幾天後,我治療了許發科的兒子,也是剛滿月,同樣的症狀,但多了嘔吐的問題,這是因為臟腑的陰陽失調,氣血循環不順,屬於胎寒的範疇,我使用了指迷七氣湯,讓母親和孩子一起服用,病情就好了。

指迷七氣湯的成分包括:青皮、桔梗、半夏、益智、甘草、陳皮、莪朮、肉桂、丁香、藿香、香附、生薑、紅棗。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母親和孩子一起服用。

陳庶凡的兒子,天生肝火旺,陰虛體質,到了夏天,經常夜晚哭鬧,逐漸導致口腔潰瘍,舌頭破損,嘴脣紅腫,牙齒乾燥,臉色蒼白,兩頰泛紅,小便赤黃且量少,偶爾會突然驚叫,有些微的抽搐,用了許多清熱解毒的藥物,如石膏、竹葉、黃芩、連翹、木通等,但效果不佳,火氣反而越來越旺。前一位醫生無法處理,選擇離職,陳庶凡來找我求救。我看過後,確定是火氣旺盛的症狀,沒有其他問題,之前醫生開的藥方都沒有錯。然而,涼性的藥物無法解決問題,就像太僕所說的,如果體內火氣非常旺盛,單純的寒性藥物可能無法達到降溫的效果,因為體內缺乏陰液,應該滋補腎臟。

況且,這個孩子天生陰虛,外表卻呈現出純陽的狀態,體內的火氣外顯的症狀,不能跟由外部入侵的疾病相提並論。我使用六味地黃湯和生脈散,他吃了幾次後病情就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