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六 (1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4)

1. 消渴(二條附)

林壽之子三歲,脾胃素虧,今夏發熱口渴,醫者不知其脾虛發熱,誤用外感之藥,其熱愈盛,其渴愈加,小便甚多,大便甚艱。更醫又不究其津液前陰已泄,致後陰津枯便艱之理,誤投破氣潤腸之藥,陡泄數次,肌肉消瘦,面唇俱白,舌光如鏡,飲水無度,小便不禁,飲一溲二,喜食酸鹹之物。

亟求余視,謂曰:此消渴之候,遍身肌肉血脈津液,皆從二便消泄而上愈渴,若不治其消,何以止其渴?且敗證種種,陰陽兩損,前賢已無治法,愚何敢任?所喜兩目精彩尚存,聲音猶響,生機或在於此。但未審能捨此三分之命,服吾十分之藥否?曰:無不信從。遂酌裁一方,陰陽兩補之意,加以澀精秘氣之藥,連服三十劑而愈。

以後連遇數症,消渴泄瀉,諸醫執用滋火之方,一經余治,悉用此法,加減出入,皆獲全愈。以龍眼蓮子湯代茶。

附方

熟地,人參,白朮,乾薑,枸杞,黃耆,菟絲,牡蠣,五味,肉桂,鹿茸,甘草,附子,桑螵蛸

蕭占春乃郎,自恃體質堅強,日食桃李,因患癤毒,頭項及身大如卵者十數枚,及癤毒大潰,膿血交迸,理宜身涼安靜,反加身熱躁擾。醫者不以清金潤燥,日與柴葛知芩,胃氣益削,口渴飲水,小溲無度,用盡滋水制火之法,消渴愈熾,形羸骨立,始延余治。余曰:癰疽潰後,氣血耗泄,非補氣養血,渴不能止。

處黃耆六錢,甘草一錢,銀花三錢。蓋黃耆補氣,忍痛養血,氣血充溢,渴何由作?服之半月,果獲全愈。

白話文:

林壽的兒子三歲大,他的脾胃本來就比較虛弱。今年夏天開始發燒、口渴,醫生當時不知道是因為脾虛導致的發熱,誤用了治療外感的藥物,結果使得他的發燒更加嚴重,口渴的感覺也更強烈,小便的量非常多,大便卻非常困難。換了另一個醫生,他沒有注意到身體的津液已經通過前面的尿道大量流失,導致後面的腸道缺乏津液,排便困難的道理,誤用了一些破氣和潤腸的藥物,孩子突然間拉了好幾次肚子,肌肉迅速消瘦,臉色和嘴脣都變得蒼白,舌頭看起來像鏡子一樣光滑,喝水的量無限制,小便也無法控制,喝一杯水就要去兩次廁所,他喜歡吃酸鹹的食物。

他們緊急找我診斷,我告訴他們:這是典型的消渴症狀,全身的肌肉、血液、津液都在通過大小便流失,所以口渴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如果不先解決消渴的問題,怎麼可能停止口渴呢?而且,這種病已經有許多失敗的例子,陰陽雙損,前輩們都已經找不到治療的方法,我怎麼敢擔此重任?值得慶幸的是,他兩個眼睛的精神還存在,聲音也還洪亮,或許生命活力就在這裡。但我不確定他是否願意接受只有三分之一存活率的治療,服下我百分之百的藥物。他們回答說:我們完全信任你。於是,我配了一副藥,這副藥具有陰陽雙補的作用,加上一些固精收斂的藥物,他連續服用三十天後,病情得到了康復。

之後,我接連遇到了幾個類似的病例,都是消渴和腹瀉,其他醫生都堅持使用滋補火氣的藥方,一旦由我接手,我都使用同樣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情況增減藥物,最後都取得了痊癒的效果。以龍眼蓮子湯作為日常飲品。

附錄的藥方如下:

熟地、人參、白朮、乾薑、枸杞、黃耆、菟絲、牡蠣、五味、肉桂、鹿茸、甘草、附子、桑螵蛸。

蕭佔春的兒子,自認為身體非常健康,每天吃大量的桃子和李子,因此得了膿瘍病,頭部和身體上長出了十幾個像雞蛋一樣大的膿包。等到膿包爆裂後,膿血四濺,按照常理應該會感到身體涼爽和安靜,但他反而感到身體非常熱並且焦躁不安。醫生沒有為他清熱潤燥,每天都讓他服用柴胡、葛根、知母、黃芩,導致他的胃氣越來越弱,口渴難耐,小便頻繁,即使使用了滋補水份抑制火氣的所有方法,消渴的情況仍然越來越嚴重,形體消瘦到只剩下皮包骨,才找我診治。我說:膿瘍爆裂後,體內的氣血大量流失,如果不補充氣血,口渴的情況是不可能停止的。

我開出的藥方是:黃耆六錢,甘草一錢,銀花三錢。因為黃耆可以補氣,忍冬花可以養血,只要氣血充足,口渴的情況就不會發生。他服用藥物半個月後,果然完全恢復了健康。

2.

喘(附)

黃含宇乃郎,忽然喘嗽氣促,醫用解表之藥,其氣愈緊。又加汗大,鼻扇胸高,其家驚怖,迫前醫復視,誤認氣脫,忙以人參五味之屬下咽,胸高喘迫,不能出聲,目瞪上視,汗大如雨,痰聲如雷。促余治之,知為胸膈積熱,心火凌肺,肺脹喘急,變幻最速,幼科稱為馬脾風者,即此是也。

以集成牛黃奪命散,加蘇子以疏肺,又入萊菔子以反參,急煎與服,危狀皆平,更與清肺藥而愈。竊此症目不常睹,醫者學而不思,不亦罔乎?

牛黃奪命散

黑牽牛(半生半炒,取頭末,五錢),錦莊黃(酒潤曬乾),陳枳殼(麥麩炒,各一兩)

白話文:

有個名叫黃含宇的小孩,突然間開始喘息咳嗽,呼吸急促。醫生原本用了發汗解表的藥物,但小孩的情況反而變得更糟,汗流浹背,鼻子翕張,胸部高挺,家人看到這種情況非常驚慌,催促原先的醫生再來診視,醫生錯誤地認為這是氣脫的現象,匆忙之間用上了人參、五味子等補氣的藥物。然而,小孩的胸部依然高挺,喘息更加急迫,無法出聲,雙眼瞪大向上看,汗水如雨般滴落,喉嚨裡的痰聲如雷鳴。在這緊要關頭,他們請我來治療,我判斷這是因為胸膈有積熱,心火過盛影響到肺部,導致肺部脹大、喘息急促,這種病情變化極快,在兒科中常被稱作「馬脾風」。

我使用了一種名為「牛黃奪命散」的藥方,加入蘇子以疏理肺部,再加入萊菔子來對抗人參的溫補效果,趕緊煎煮後讓小孩服用,危險的症狀都得到了緩解,之後再給他清肺的藥物,病情便痊癒了。這種病症並不是經常能見到的,如果醫生只學習醫術卻不去思考病症的本質,那豈不是枉然?

牛黃奪命散的成分如下:

黑牽牛(一半生一半炒,取頭部粉末,用量五錢),錦莊黃(用酒潤濕後曬乾),陳年枳殼(用麥麩炒過,各用量一兩)。

3. 目盲(附)

聶恆兆乃郎四歲,忽眼生翳膜,延目科醫治,說寒說熱,內服外點,其翳愈厚,遮滿黑珠,直不見物。其家意為自己瞎定,安心不治,奈焦煩啼哭,晝夜不安,始延余治,不過欲少止其焦哭耳。細為審之,病雖久而聲猶大,形雖瘦而腹甚高,知為熱積生蟲之候。所幸白珠尚有紅赤血絲,因慰之曰:不僅病可愈,且目可明。

遂以胡連、黃連、膽草、梔仁、雷丸、鶴蝨、吳萸、雞內金、君子、石決、厚朴,一派清火殺蟲之藥,研為細末,每日用雞肝一具,如無,以豬肝兩許代之。入藥末三錢,蒸熟與服。所喜伊子不以藥餌為苦,且日爭服之。服至三日,下蟲十餘條,目翳漸消,遂大安。閱半月,蟲下數十條,果然眼內俱清。

後以扶脾和胃之劑,加清肝之品,飲食漸進,形肥於舊也。

白話文:

聶恆兆的兒子四歲時,眼睛突然長了翳膜,家人請來眼科醫生治療,醫生說是寒氣,又說是熱氣,內服藥物,外用眼藥水點滴,但那翳膜反而越來越厚,遮住了整個瞳孔,他甚至無法看見東西。他的家人以為他註定要失明,便放棄了治療,但孩子日夜不停焦躁哭泣,讓他們十分煩惱,於是找我來看,只是希望我能讓他停止哭泣而已。

我詳細檢查了他的病情,雖然他生病很久,但聲音還很洪亮,身形雖然消瘦,但腹部異常腫脹,我判定這是因為熱毒積聚生蟲的徵兆。幸運的是,他的白眼球還有紅色的血絲,所以我安慰他們:「這不僅可以治好病,眼睛也能恢復光明。」

我開了胡連、黃連、膽草、梔仁、雷丸、鶴蝨、吳萸、雞內金、君子、石決、厚朴等清熱解毒、殺蟲的藥物,磨成細粉,每天用一個雞肝,若沒有雞肝,可用約兩片豬肝代替,加入三錢藥粉,蒸熟後讓他服用。令人高興的是,他不覺得藥物難吃,而且每天都主動要求服用。服藥三天後,他排出了十多條蟲子,眼中的翳膜逐漸消失,病情大為好轉。經過半個月,他排出數十條蟲子,眼睛真的完全清亮了。

之後,我用調理脾胃的藥物,加上清肝的成分,他的飲食逐漸恢復正常,身體也比以前更壯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