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六 (11)
卷六 (11)
1. 慢脾風(四條)
聶秀章之子,三歲尚不能行,皆由體稟素弱。時值長夏,患煩渴吐瀉之症,醫者不究其脾胃之虛,執用外感之治,誤投知連陳半之屬,延經十日,愈治愈危,商請於余。冒暑視之,神已大敗,呼吸將絕,視其眼生翳膜,肌膚削極,吐瀉交作脾胃敗也,小水赤澀泄多亡陰也,口中時渴津液虧也,聲微息促氣不相接也,昏睡露睛脾敗不能合也,四肢厥逆陽氣竭絕也,手足微搐,喉內痰鳴枯延無統也,腦後腹上發熱虛陽外越也,通計諸狀,皆由脾腎兩敗,真脾慢風症。
然喜尚能飲乳不輟,但不能久乳因其虛而乏力之故,眾曰此症患者皆死,何治之有?余亦蹙額躊躇,然慢驚之證,固由脾腎之虛,至古人所制金石腦射之方,後賢已闢其謬,今極重之症,非取後賢所選理中、六君之藥,大劑急投,鮮克有濟。遂將古方十全、理中、六君、胃關之意,加入驅風之品,酌為一方,每劑十兩之重,每日夜令進三劑,緩緩與服,如灌溉之法,欲其周身空虛之地,無處不到。每藥囑其戚人聶方兄督進,毋令稍減。
如此三日,敗症稍回,神已漸醒。四日內,白珠赤脈貫眼,口舌糜爛,白垢滿布,狀似積粉,如月內小兒鵝口之形,眾嗟熱藥之誤,急欲更醫,聶方兄委曲周旋,邀余再視。眾持改用涼藥之見,余曰:服補劑而眼紅口爛,不但世俗謂之燥,即醫者亦多謂之燥矣。殊不知虛火上衝,陽氣將回,遊移不定,擾攘於外,尚未歸宅,斯正岐伯先師所稱陰病見陽者生,正屬可喜。此時若改用涼藥,勢此前功悉廢。
遂將開水拭去口中白垢,仍令原方加熟地三錢,以和其陰,再進,日夜三劑。次早視之,口中潤滑,眼內俱清,遂減一劑,每日令服二劑,逐日漸愈。不一月,前後共計藥三十斤,肌肉充盛,遂能趨步行走,眾始欽服。然余嘗嘆小兒之死於慢驚者,多由於此,即如此證,設認定其虛,或知其用藥而不能以重劑多劑救之,是為病重藥輕,延綿復死。
即進此方後,多有陽回而現陽證者,咸疑為熱,稍無定見,每多意亂心迷,乃至大變其法,改用涼劑,無不立斃。余每於斯證臨治之時,苦心體察,深恨世醫所治小兒吐瀉之證,無分寒熱虛實,端守辛散清涼之藥,實者僥倖得功,虛者脾腎兩敗,露睛厥逆,吐舌抽搐,遂曰驚風。
復不分急慢虛實等情,更以涼散香疏湯藥丸散燈火雜投,以致二便不禁,四肢冰冷,五臟竭絕而死。至死不明其故,良可悲也。近時人體稟氣澆薄,夏月極多此症,堪為痛心。是以愈加精研,博覽古訓,參以拙見,似有寸長,久欲與同道勘破,恐管窺之見,有不盡然,近年閱歷稍深,凡治慢驚悉用此法,屢驗不爽,敢望同志之士,共明夏月伏陰在內之理,當先顧脾胃為主,後察其六淫兼證,戰戰兢兢,毋傷其正,庶幾得焉。因名其方曰大回生湯。
白話文:
聶秀章的三歲兒子,從小體質虛弱,三歲還不會走路。盛夏時節,孩子得了煩渴嘔吐腹瀉的病症。醫生沒有診斷出是脾胃虛弱,執意用治療外感的藥物,錯誤地使用了知母、連翹、半夏等藥物,延誤了十天,病情危急,於是求助於我。
我冒著暑氣去看他,孩子精神已經極度衰敗,呼吸瀕臨停止,眼睛長了翳膜,皮膚消瘦極了。嘔吐腹瀉不止,說明脾胃衰敗;小便赤澀,大便次數多,說明陰液虧損;口渴不止,說明津液不足;聲音微弱,呼吸急促,氣息不接,說明氣虛;昏睡、眼睛睜不攏,說明脾氣敗壞;四肢厥逆,說明陽氣衰竭;手足輕微抽搐,喉嚨裡痰鳴,說明陰寒內盛;腦後和腹部發熱,說明虛陽外越。綜合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脾腎兩虛導致的慢脾風。
令人欣慰的是,孩子還能喝奶,只是喝不了多久,因為虛弱而無力。大家都說這種病症的患者都會死,根本沒法治。我也很猶豫,但是慢驚之症確實是由脾腎虛弱引起的。古人用金石藥物治療,後來的醫生已經證明是錯誤的。對於這麼嚴重的病情,如果不採用理中湯、六君子湯這些藥方,大劑量緊急服用,很少能治好。
所以我把十全大補湯、理中湯、六君子湯、胃關湯的藥方意思結合起來,加入驅風的藥物,制定了一個藥方,每劑十兩重,每天夜裡服用三劑,慢慢地服用,像灌溉一樣,讓藥力遍布全身虛弱的地方。我囑咐聶方的哥哥監督服藥,不能減少劑量。
這樣服藥三天後,病情有所好轉,精神也漸漸清醒。第四天,眼睛裡出現了白色的珠狀物和紅色的血絲,口腔黏膜糜爛,滿是白色的垢,像嬰兒鵝口瘡一樣。大家擔心是熱藥用錯了,想要換醫生。聶方的哥哥極力勸說,請我再次診治。大家建議改用涼藥,我說:服用補藥後眼睛紅、嘴巴爛,不只是俗人認為是燥熱,醫生也多認為是燥熱。其實這是虛火上衝,陽氣將要回歸,遊移不定,擾攘於外,還沒有歸於正常,這正是岐伯先師說的“陰病見陽者生”,是好現象。如果此時改用涼藥,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
於是我用開水擦去孩子嘴裡的白色垢,仍然用原來的藥方,加三錢熟地黃以滋陰,繼續服用,每天夜裡服用三劑。第二天早上看,孩子口腔潤滑,眼睛也清亮了,於是減少一劑,每天服用兩劑,逐日好轉。不到一個月,總共服藥三十斤,肌肉也豐滿了,能夠走路了,大家都非常佩服。
我常常感嘆,小兒死於慢驚的,大多是因為這個原因。即使是這種病症,如果認定是虛症,或者知道用藥卻不能用重劑多劑量來救治,就是病重藥輕,病情延綿下去,最終死亡。
服用這個藥方後,很多人陽氣回升,出現陽證,都誤認為是熱症,判斷不準,常常心慌意亂,改變藥方,改用涼藥,結果都死了。我每次遇到這種病症時,都用心體察,非常痛恨世上的醫生治療小兒嘔吐腹瀉,不分寒熱虛實,只用辛散清涼的藥物,實證的僥倖能治好,虛證的脾腎兩虛,眼睛睜不開,四肢厥逆,吐舌頭,抽搐,就說是驚風。
更不分急慢虛實,又用涼散香疏的湯藥丸散等亂投,導致大小便失禁,四肢冰冷,五臟衰竭而死。死後不明原因,實在可悲。近來人們體質虛弱,夏天這種病症很多,令人痛心。所以我更加深入研究,廣泛閱讀古籍,加上自己的心得體會,似乎有了一點心得,很久以來就想和同行一起探討,擔心自己見識淺薄,理解不全面。近年來經驗有所加深,凡是治療慢驚,都用這個方法,屢試不爽,希望同道的醫生一起明白夏天伏陰在內的道理,應該先注重脾胃,然後觀察六淫兼證,戰戰兢兢,不要傷到正氣,才能取得療效。我把這個藥方命名為大回生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