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一 (5)
卷一 (5)
1. 咳嗽失血(三條)
李賡揚先生,苦誦讀,館僧寺,冬月衣被單薄,就爐向火,而嚴寒外束,虛熱內蘊,漸致咳嗽吐血,醫者見其神形不足,謬稱癆損,日與養陰之藥,遂至胸緊減食,臥床不起。余診其脈,六部俱緊,重按無力,略有弦意,並無數大之象。密室中,揭帳診脈,猶云惡風,被縟墊蓋,尚背心寒凜。
按脈據症,明是風寒兩傷營衛之病,若不疏泄腠理,則肺氣愈郁,邪無出路,法當奪其汗,則血可止。經曰: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奈體質孱弱,加以勞心過度,不敢峻行麻黃,然肺氣久閉,營分之邪,非麻黃何以驅逐?考古治虛人外感法,莫出東垣圍範。因思麻黃人參芍藥湯,原治虛人吐血,內蘊虛熱,外感寒邪之方,按方與服,一劑微汗血止,再劑神爽思食,改進異功合生脈調理而安。亦仿古治血症,以胃藥收功之意也。
然余竊為偶中,厥後曾經數人,惡寒脈緊咳嗽痰血者,悉遵此法,皆獲全效。可見古人制方之妙,醫者平時不可不詳考也。
麻黃人參芍藥湯
麻黃,芍藥,黃耆,當歸,甘草,人參,麥冬,五味,桂枝
生脈散
人參,麥冬,五味
徐曉窗,年逾五十,形偉體強,忽患潮熱咳血,楚南諸醫,咸稱血因火動,疊進寒涼,漸至胸緊頭疼,不能自支。於是檢囊歸家,坐以待斃。延醫數手,無非養陰清火。迨至飲食愈減,咳紅日促,予按脈象,緊數之至,且病經數月,而形神未衰,聲音猶重,肌膚雖熱,而厚衣不除。久病面色蒼黑,額痛時如錐刺。
內外諦審,並無內傷確據,一派外感明徵。伏思表邪入陰,擾亂營血,必當提出陽分,庶幾營內可安,乃以參蘇飲除半夏,加入止嗽散與服二劑,助以熱粥,始得微汗,似覺頭疼稍減,潮熱頗息。以後加減出入不越二方,或增金釵麥冬,或參瀉白散,調理一月,藥僅十服,沉疴竟起。
未嘗稍費思索也。
附:後李維翰先生,畏寒發熱,脈緊無汗,咳嗽失紅之症,醫治弗效,慕名虔請。及余疏方,畏而不服,細為講論,疑團稍釋。奈前醫紛紛,既不識表邪入陰之症,又不解奪汗無血之義,中堅阻之,而余獨吹無和,以致熱腸不投。越月見訃音懸市,自恨遇而不遇,撫躬一嘆而已。
參蘇飲
人參,紫蘇,陳皮,枳殼,前胡,半夏,乾葛,木香,甘草,桔梗,茯苓,姜,棗
止嗽散
桔梗,甘草,橘紅,百部,白前,紫菀
瀉白散,方見前本門溫熱傳變。
白話文:
李賡揚先生,他因爲刻苦讀書,在寺廟裏的學館學習,冬天時衣物單薄,只能靠近爐火取暖,但外面的嚴寒使他的身體緊縮,體內卻蘊藏了虛熱,漸漸導致他開始咳嗽並吐血。醫生見他精神與體態虛弱,誤診爲癆損(肺結核),每日給他服用滋陰藥物,結果導致他胸部緊繃、食慾減退,甚至臥牀不起。我爲他診斷脈搏,發現他的六脈都緊繃,重按無力,略帶弦狀,沒有出現快速或大的跡象。即使在密閉的房間裏,拉開蚊帳診脈時,他還說怕風,即便蓋着厚重的被子,他的背部仍感到寒冷。
根據脈象和病症,明顯是他受到風寒傷害,損傷了營衛(人體防禦系統)。如果不疏泄皮膚毛孔,肺氣會更加鬱結,邪氣無處可去,治療法則應當讓他出汗,這樣可以止血。有經書上說:失去血液的人不可出汗,失去汗水的人不可出血。但他的體質虛弱,加上過度用腦,我不敢使用強烈的麻黃藥物。然而,他的肺氣長時間封閉,如果要驅逐營分中的邪氣,除了麻黃別無他法。我參考古時候治療虛弱人士感受外邪的方法,最推崇東垣的理論。於是我想到了麻黃人參芍藥湯,這原本是用來治療虛弱人士吐血,體內有虛熱,外感寒邪的方劑。按照方劑給予他服用,一劑後他微微出汗,血便停止,再服一劑,他精神煥發,食慾增加,之後改爲異功合生脈調理,他得以痊癒。這也是模仿古時候治療血癥,用調養脾胃的藥物來完成療程的想法。
後來,我曾經遇到數個人,他們都有怕冷、脈緊、咳嗽帶血的症狀,我都遵循這個方法,他們都得到了全面的效果。可見古人制定方劑的精妙,醫生平時不能不詳細研究。
麻黃人參芍藥湯的成分包括:麻黃,芍藥,黃芪,當歸,甘草,人參,麥冬,五味子,桂枝。
生脈散的成分包括:人參,麥冬,五味子。
徐曉窗,年過五十,體格健壯,突然患有潮熱咳血,湖南的醫生都認爲是血因爲火動,連續給他服用寒涼藥物,導致他胸部緊繃、頭疼,無法支撐自己。於是他整理行李回家,準備等死。請過幾個醫生,都是開養陰清火的藥物。直到飲食越來越差,咳血情況日益嚴重,我爲他把脈,脈象緊數到極點,而且疾病經過數月,但他的形體和精神並未衰弱,聲音依舊洪亮,雖然皮膚髮熱,但他一直穿着厚重的衣服。長期患病,臉色蒼白,額頭疼痛如同錐刺。
內外仔細檢查,沒有任何內傷的確切證據,只有一系列外感的明顯跡象。我思考表邪侵入陰分,擾亂了營血,必須將它從陽分排出,這樣營內才能安寧。於是以參蘇飲去掉半夏,加入止嗽散給他服用兩劑,輔助以熱粥,纔得到微汗,他似乎覺得頭疼稍微減輕,潮熱也有所緩解。之後的加減變化不超過這兩個方劑,或者增加金釵麥冬,或者使用瀉白散,調理一個月,僅僅服用十劑藥物,重症竟然痊癒。
這並沒有花費我多少思考。
附錄:後來,李先生也有畏寒發熱,脈緊無汗,咳嗽帶血的症狀,醫治無效,慕名虔誠地請我。當我開出處方時,他害怕不敢服用,我耐心地解釋,他的疑惑稍有釋然。但之前的醫生紛紛議論,他們既不認識表邪入陰的症狀,也不理解奪汗無血的道理,他們堅決反對,而我孤掌難鳴,導致我的好意未能得到認同。一個月後,我聽到他在市場上發佈的訃告,我自責遇見卻沒有能幫到他,只能嘆一口氣。
參蘇飲的成分包括:人參,紫蘇,陳皮,枳殼,前胡,半夏,幹葛,木香,甘草,桔梗,茯苓,姜,棗。
止嗽散的成分包括:桔梗,甘草,橘紅,百部,白前,紫菀。
瀉白散的方劑在前面的溫熱傳變章節中已提及。
2. 溫熱不治(二條)
黃成齋學博,外艱解組後,憂思百倍,今春面色如赭,坐談口穢,神情張皇,若有所失,蓋顯孤陽不生之機。予見而駭之曰:足下神形面色,陽氣獨治,無陰以守,然尚不倦,得毋出於強勉乎?渠曰不然。又曰:人身負陰抱陽,陰陽交戀不露,所以生生不息。今神形相失,急當潛心靜養,庶幾亢陽自返,所謂靜則陰生也。
渠曰唯唯。厥後聞伊不但應酬不節,抑且多方會計。延至秋深,忽潮熱不退,自擬因食物未節,屢進消導發散,因而汗出嘔逆,乃邀余治。余固早知其病必重也,視之汗大如雨,身熱烙手,舌苔滿黃,口穢難聞,抑且絕粒不進,徹宵不寐,熱微則神識稍清,熱甚則神亂妄言,及診其脈,洪大躁疾非常。余以誼關世好,而又金丹莫覓,直以病在不治之例辭之。
蓋《內經·素問》篇云: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谷生精氣,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氣勝也。
不能食者,精無俾也。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此《素問》之言,已屬吻合矣。又《靈樞》篇云,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況叔和云:汗後脈靜,身涼則安,汗後脈躁,熱盛必難。
余以揣摩有素,莫敢援手,蓋攻邪保精,兩難立法耳。聞余告辭後,旋延二醫,商從表裡兩解,未逾日,氣高不返而逝。惜哉,設當日春升相見之時,肯聽予言,急搗養陰鎮陽之藥,轉剛為柔,歸於中和,加以潛心靜養,雖有此番病累,決無汗後洪大躁疾之脈矣。筆此以為養生者鑑,併為業醫者鑑也。
車啟南之子,年方二十,發熱頭痛,服表散藥,汗出淋漓,而熱反熾,更狂言亂語,口渴粥飲不進。其戚友知醫者多,特邀余診之。脈洪大急疾異常,尺膚爍指,余知此症,為陰陽交矣,堅辭不治。門人在旁,囑其不可用藥。余出復延二醫相商,與竹葉石膏湯,眾皆謂可,未晚果卒。
次早門人問曰:昨車姓之病,愚輩視之頗輕,而先生直云不治者,何也?答曰:此症《內經》明有開示一款云: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尚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謂陰陽交盡也。凡治溫症,若得戰汗,理當脈靜身涼,傷寒汗後亦然,今大汗既出,而熱反熾,是汗為陰氣之亡,而熱為陽氣之喪。
夫汗為陰液,陰氣既出,而孤陽獨亢,因顯躁疾之脈,已屬不治,再加狂言亂語,是心腎陰精絕於內,神明越於外,合於脈之躁疾,其何以施救援乎?若能飲食入胃,遊溢精氣,或使精生於穀,尚可幸圖於萬一。今口雖渴,而粥飲不入,合於脈之躁疾,全失和緩之象,又無胃氣矣。
所謂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吾儕身肩是任,可不見及此乎?門人促余筆之,以為後學之訓。
白話文:
黃成齋學識淵博,父親去世後卸下公職,憂慮思緒百倍於前。今年春天,他臉色如赤土,坐著說話時口氣污穢,神情慌張,彷彿有所失落,這顯示出他身體呈現孤陽不生的危機。我見狀驚訝地說:你的精神和臉色,只有陽氣在運作,沒有陰氣來平衡,你還不感到疲倦,該不會是勉強撐著吧?他回答並非如此。我又說:人的身體要陰陽平衡,陰陽相互交織、纏綿,才能生生不息。現在你的精神和身體脫節,應該靜心休養,或許這樣亢奮的陽氣可以回歸正常,這就是所謂的靜則陰生。
他連聲應允。然而之後聽說他不僅社交活動過度,甚至還多方操勞算計。到了深秋,他突然發燒且熱度持續不降,他認為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多次服用消食和散熱的藥物,結果反而導致汗出、嘔吐,於是請我來治療。我早就知道他的病情一定嚴重,看到他汗水如雨,身體熱得像烙鐵,舌苔布滿黃色,口氣難聞,而且完全無法進食,整夜無法入睡,熱度稍低時意識稍清醒,熱度高時就神智錯亂,胡言亂語,診斷他的脈搏,洪大躁動,極不正常。我以朋友情誼為由,又找不到靈丹妙藥,直接告訴他這種病已經無法治療。
根據《內經·素問》的記載:有人患有溫熱病,出汗後熱度又升高,且脈搏躁動快速,不是出汗就能減緩的,出現胡言亂語、不能進食的情況,這種病被稱為陰陽交,交者即死。人之所以會出汗,都是因為食物產生的精氣。現在邪氣在骨肉間爭鬥而出汗,表示邪氣被排出了,精氣佔了上風。精氣勝利應該可以進食,不會再發燒。如果再度發燒,那就是邪氣。汗是精氣。現在出汗後熱度又升高,表示邪氣勝過精氣。
不能進食,表示精氣無法得到補充。疾病如果持續存在,壽命就可以預測到將終結。《素問》所言,已經與他的病情相符。此外,《靈樞》也有提到,熱病患者即使已經出汗,但脈搏仍然躁動快速的,會死亡。現在脈搏與出汗情況不符,表示無法抵擋疾病。胡言亂語,表示失去意志,失去意志的人會死亡。現在有三個死亡的徵兆,卻沒有一個生存的跡象,就算病情好轉,最終也會死亡。況且叔和也說:出汗後脈搏平靜,身體涼爽才安全,出汗後脈搏躁動,熱度高,必然難以處理。
我經過思考後,不敢出手治療,因為攻邪保精,兩者都難以制定治療方案。聽說我辭去治療後,他立刻找了另外兩位醫生,商量從表裡兩方面進行治療,不到一天,氣息上衝無法回歸而去世。可惜啊,如果當初春天見面時,願意聽我的建議,趕緊服用滋陰鎮陽的藥物,將剛烈轉為柔和,回歸中和,再加上靜心休養,雖然這次生病,絕對不會出現出汗後脈搏洪大躁動的現象。我寫下這些,作為養生者的參考,同時也是醫者的警示。
車啟南的兒子,年僅二十歲,發燒頭痛,服用了散熱的藥物,汗出如雨,但熱度反而更高,更開始胡言亂語,口渴卻無法進食。他有很多親朋好友是醫生,共同邀請我來診斷。他的脈搏洪大急促,異常,手腕的皮膚燙手,我知道這是陰陽交的症狀,堅決拒絕治療。學生在一旁,囑咐他們不要使用藥物。我出去後,他們又找了兩位醫生商量,給他竹葉石膏湯,大家都認為可以,結果當天晚上他就去世了。
第二天早上,學生問我:昨天車家的病,我們看來似乎很輕,但你卻直接說無法治療,為什麼呢?我回答:這個症狀,《內經》中有明確的描述:有人患有溫熱病,出汗後熱度又升高,且脈搏仍然躁動快速,不是出汗就能減緩的,出現胡言亂語、不能進食的情況,這種病被稱為陰陽交。交者即死。指的是陰陽都已經耗盡。治療溫熱病,如果出汗,理論上脈搏應該平靜,身體涼爽,即使在傷寒病後也是如此。現在大量出汗後,熱度反而更高,這表示汗液流失了陰氣,而熱度則代表陽氣的喪失。
汗液是陰液,陰氣一旦流失,孤陽就會獨自亢奮,因此脈搏會顯示出躁動的跡象,這已經無法救治,再加上胡言亂語,表示心腎陰精在體內已經耗盡,神智已經超出體外,加上脈搏的躁動,如何能夠進行急救呢?如果能夠進食,讓精氣產生,或許還有萬分之一的機會。現在雖然口渴,但粥水無法吞嚥,加上脈搏的躁動,完全失去了平和的跡象,也沒有胃氣了。
所謂的現在有三個死亡的徵兆,卻沒有一個生存的跡象,就算病情好轉,最終也會死亡。我們身為醫生,怎能不理解這些呢?學生催促我寫下這些,作為後學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