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誤下脹滿

何挺芳患傷寒病,服表散藥而頭痛,身痛,發熱,惡寒諸症已除,可知表邪固解。惟大小便不利,咳唾多涎,醫者不察,拘於傷寒法中有表邪既除、里邪可下之說,誤與承氣一服,遂至通腹反滿,嘔逆上氣。前醫再視,駭然辭去。余視口不渴,身不熱,且脈來弦滑,知無熱邪實結在裡,不過痰飲阻滯腸胃,承氣苦寒,徒損胃氣,以致傳化失常,濕邪不走,痰飲愈逆,故胃氣愈亂,脹滿愈增也。

當取五苓散,重桂化氣利濕,加入陳半,甘遂,和中逐飲,一劑二便俱通,病者立時精神爽利,未勞再劑而愈。蓋氣化濕走,又病機中,當以小便不通之為標急也。

五苓散,仲景

豬苓,澤瀉,茯苓,白朮,官桂

白話文:

何挺芳得了傷寒病,原本有頭痛、身體痛、發燒、畏寒等症狀,在服用瞭解表散寒的藥物後,這些症狀都消失了,由此可知,體表的邪氣已經被清除。然而,他還有大小便不順暢、咳嗽且吐出大量口水的問題,醫生沒有仔細檢查,只依循著傳統傷寒治療法則中的「表面邪氣已除,內裏邪氣就可以用攻下的方法處理」的概念,錯誤地讓他服用了承氣湯,結果導致他的腹部反而更為脹滿,出現了嘔吐和呼吸困難的症狀。原先的醫生再次診斷後,驚恐地離去,不敢再接手。

我觀察到他並不口渴,身上也沒有發熱,並且他的脈象呈現出弦滑的特徵,由此可知,並無熱邪實結於內的狀況,只是因為痰飲阻塞了腸胃。承氣湯性質苦寒,白白損耗了他的胃氣,導致身體機能失調,濕邪無法排出,痰飲的情況更加嚴重,因此胃氣更加混亂,脹滿的症狀也更為加劇。

應該使用五苓散,其中的官桂可以溫化氣機,幫助排除濕氣,加上陳皮、半夏、甘遂,能調和中焦,驅除痰飲,服用一劑後,大小便都變得順暢,病人立刻感到精神振作,不需要再服用第二劑就痊癒了。因為氣機運轉,濕氣排出,這是治病的根本,而在這個情況下,小便不暢顯然是最緊急需要處理的問題。

這就是「五苓散」的功效,方中含有豬苓、澤瀉、茯苓、白朮、官桂等成分,由張仲景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