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一 (6)
卷一 (6)
1. 述治張高騰兄暑溫病書
予臨斯症時,病已四五日矣。某月十一日,睹神呆色垢,煩冤莫耐,潮熱微而惡寒,脈小數促,舌赤唇燥,溺短而艱,是暑溫之邪,深陷於營,勢非易治。姑與淡滲輕清之藥,而溺愈不通,脈現澀小,因思溫邪固不可緩圖,而淋秘尤當急治。且數脈轉澀,下元陰必不充,仿滋陰化氣之法,下午隨疏滋腎丸作湯亟進,溺始得長。
次日便泄溺短,更用五苓散加知母、木瓜,而二便無恙。十三日復診,其寒熱煩冤之狀仍若,脈仍小數促,蓋溫邪雖陷於營,其去路已非從下,必當提出於表,方為合法,遂給蘭草分消飲連服,而惡寒發熱之恙稍減其半。十五日復診,脈舒不促,但數小不長,諒非滋陰清熱之法不可。
白話文:
我遇到這個病症時,病人已經病了四五天了。某月十一日,觀察病人神態呆滯,面色垢穢,心中煩躁不安,難以忍受,身體微有潮熱但又怕冷,脈象細小而數且促,舌頭紅且嘴唇乾燥,小便量少且排泄困難,這是暑溫邪氣深入營氣,情况不容樂觀,不易治療。我暫時給予淡渗清熱的藥物,但小便仍然不通,脈象變得澀小。考虑到溫邪不可延誤,而淋秘更應當急治。並且脈象數而澀,下元陰氣肯定不足,仿照滋陰化氣的方法,下午立即用滋腎丸煎湯急服,小便才得以暢通。
第二天病人便溏小便量少,我又用五苓散加知母、木瓜,之後二便就都正常了。十三日複診,病人寒熱煩躁的症狀仍然存在,脈象依然細小而數且促,這是因為溫邪雖然深入營氣,但已經無法從下焦排出,必須從表皮提出,才是合理的治療方法,於是給予蘭草分消飲連續服用,惡寒發熱的症狀減輕了一半。十五日複診,脈象舒緩不促,但仍然細小不長,判斷必須使用滋陰清熱的方法才能有效。
連日服之,而寒熱更減二三,神始清,耳始聰,惟煩冤之狀,尚未能解。十八日,脈轉遲數,舌清唇紅,但指尖時微冷,天庭倏潮熱而不自覺,蓋溫邪雖從表達,然脈象遲為陽虛,數斷陰亢,是身中素虛之陰陽,尤當亟調。夫養正邪自除,理所有也。
因訂附桂八味連服二日,而脈皆平,諸病稍退,自云噯氣猶帶地黃之味,意擬丹澤之寒乎?故改附桂理陰煎,脈來數多遲少,固知劑中過助其陽,念日更用柔陰扶陽之藥,一服而寐已安。是日再視,二便寤寐如常,是暑溫之邪已解。但脈來右猶帶遲,左猶帶數,口甘唇紅,當從中治。
白話文:
連續服用藥物幾天後,寒熱症狀減輕了兩三成,精神也開始轉清,聽力也恢復了,不過煩悶、胸口鬱悶的感覺仍然沒有消除。過了十八天,脈象變得較為遲緩,舌頭清亮,嘴唇紅潤,但指尖偶爾會微微發冷,額頭突然感到潮熱卻不自覺,這是因為溫邪雖然從體表排出,但脈象遲緩代表陽氣虛弱,脈象跳動頻繁則代表陰氣亢盛,說明身體本身就虛弱,陰陽失調,需要趕緊調理。
為了調養身體,服用附桂八味湯兩天,脈象平穩,各種病症都有所減輕,病人自己說打嗝的時候還帶著地黃的味道,應該是藥性偏寒的關係。因此改用附桂理陰煎,脈象跳動頻繁,遲緩的脈象較少,說明藥性過於助長陽氣,需要用滋陰補陽的藥物。服用一劑藥後,病人睡得很安穩。隔天再次查看,大小便、睡眠都恢復正常,暑溫邪氣已經消除。但右手的脈象仍然偏遲緩,左手的脈象仍然偏頻繁,口甜嘴唇紅潤,應該從中焦入手調理。
似此陰陽兩虛之體,寒熱錯雜餘邪,最宜斟酌,非剛不足以滌穢,非柔何以濟其剛?孔氏曰: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不佞謹以治國之法,而通於治病可乎?其藥味必嘉言所謂能變胃而不受胃變者宜之,故疏連理湯與服,連進二日,所喜藥與病機相投,但未知鄙見有悖而理否。至善後之治,猶未敢臆揣,緣一病變態不常,四方水土有異,謹陳顛未,附質慧眼採鑑。
而善後之法,是有望於高明焉。後聞病者至家,仍以理中加枸杞服,旬余而安。
白話文:
這種陰陽兩虛、寒熱錯雜的病體,用藥需格外謹慎。既要剛烈以驅除邪氣,又要溫和以調和剛烈之性。孔夫子說:「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我以此治國之道,應用於治病,是否可行呢?藥材必須選擇能改變脾胃卻不被脾胃改變的,因此我選擇了疏[連理湯],連續服用兩天。所幸藥效與病情相合,但不知我的想法是否合乎道理。至於後續的治療,我還沒敢妄加揣測,因為病情變化無常,各地水土也有差異。謹將我的淺見呈上,敬請明眼人指點。
而後續的治療方法,希望能得到高明的醫者指點。後來聽說病人回家後,用理中湯加枸杞服用,十天後便痊癒了。
2. 陽症似陰
熊清平,乃郎將冠,得溫熱病,自以感冒法治之。已不中病,延醫更謂陰虛,投以六味地黃湯,益不中病。遷延旬日,胸腹飽脹,稍按甚痛,潮熱漸退,四肢冰冷,手足爪甲皆黑,舌苔乾燥,口不知渴,與之以水則咽,大便五日未通,小便赤澀而少,咽喉腫塞,日不能言,耳聾不知所問,六脈舉按皆無。
醫者不審熱深厥深之旨,鬱熱蓄盛,脈反滯澀之變;熱甚神昏,口不知渴之情;復不將望聞問切,四字較勘,僅守發厥脈伏之假象,冒為真據;且將胸腹飽脹,為陰寒上逆,而可按拒按,置之不辨;咽喉腫塞,妄為虛陽上浮,而色之赤白,口氣溫冷,又置之不辨;又以大便燥結,謬為陰凝不化,而痞滿實堅全具,又置之不察;直將一切內熱明證,概為假熱,竟用四逆湯,附子用到一兩。清夫婦疑而未進,就正於余。
白話文:
熊清平,原本是郎將,得了溫熱病,自己用感冒的方法治療,但病症沒有好轉。後來請醫生看病,醫生認為他是陰虛,就開了六味地黃湯,結果仍然不見起色。
病況持續了十多天,胸腹飽脹,稍微按壓就疼痛,潮熱逐漸退去,四肢冰冷,手足指甲都變黑,舌苔乾燥,口渴卻感覺不到,喝水只能咽下去,大便五天沒有排泄,小便顏色深紅且量少,咽喉腫塞,無法說話,耳朵失聰,聽不到任何聲音,六脈都按不到。
醫生沒有仔细了解“热深厥深”的意义,就是说没有辨明热邪深入和阳气衰竭的程度,错把郁热积聚导致的脉象滞涩当作真实情况;也没有注意到热邪严重导致神志昏迷,口渴却感觉不到的现象;更没有根据望闻问切四诊仔细判断,只抓住厥阴脉沉伏的假象,就当作真实依据;而且把胸腹饱胀误认为是阴寒上逆,可以按压却拒绝按压,根本没有认真辨别;把咽喉肿塞误认为是虚阳上浮,而没有看颜色、闻气味,去判断是热的还是冷的;又把大便燥结错误地认为是阴气凝滞不化,而没有注意到腹部胀满坚硬,这些症状都说明实证,他也没有去仔细观察。总之,他把一切明显的内热症状都当作假热,竟然用四逆汤,附子还用到了足足一两。
熊清平的家人对此感到怀疑,没有服用,就来向我请教。
內外一探,知為溫熱重病,陽邪亢熱已極,反兼寒化,如酷暑雨雹之象,勢亦在危。而細勘詳詢,明是在表失表,在裡失里,釀成極重熱症。再診其脈,舉按雖無,而沉候至骨,勁指甚堅,根蒂未絕,喜其可治。因謂曰:此大熱症也。遂疏黃連解毒湯合普濟消毒飲,重加大黃,囑其日夜兩劑,務俾大便通則火不伏,而厥可回,脈可出。清因二醫一用附子、乾薑,一用黃連、大黃,冰炭莫辨,無所適從。
白話文:
我仔細觀察病人內外情況,發現這是溫熱重病,陽邪的熱氣已經到達極點,反而又出現寒化,就像酷暑突然下冰雹一樣,病情十分危急。然而,我仔細詢問病情,明白這是表症沒有處理好,裡症也沒有處理好,才導致如此嚴重的熱症。我再次診脈,表面脈象幾乎摸不到,但是沉脈深入骨髓,手指堅硬,病根尚未斷絕,讓我感到欣慰,認為這個病還是可以治療的。於是我說:「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熱症。」於是,我開了黃連解毒湯和普濟消毒飲的合方,並加重了大黃的劑量,囑咐病人日夜各服用兩劑,務必讓大便通暢,這樣火氣就不會郁積,昏厥就能恢復,脈象也能恢復正常。之前兩位醫生一人用附子、乾薑,一人用黃連、大黃,簡直是冰炭不相容,不知所措。
然其婦急欲將余方購藥,而清究不能決,更延一醫,匆匆一視,又謂為陰毒。其婦曰:生死有數,若服謝先生藥,死亦無恨。清因妻意甚堅,勉為煎就,意仍狐疑,其婦強為徐灌。約二時之久,一劑已終,小水甚長,即索水飲,清見人事略醒,復煎一劑,是夜連得大利,果厥回脈出。次早復視,更以涼膈散,重服清胃藥而健。
後置酒於家道謝,清因述曰:眾醫謂為陰寒,獨先生斷為陽熱,小兒幾希之命,固蒙再造,但承賜妙方,若非內子堅意,幾乎誤矣。余驚疑之,嫂何以獨信予也?適其婦出房道謝,其婦曰:先生初視之時,面有憂色,是憂其難治也;及診畢而躊躇深思,是思其可治也;至再診而面忽有喜色,是喜其得法也。且審症而戰戰兢兢,疏方乃洋洋溢溢,是直無所疑也。
白話文:
孩子的母親急著要買藥按我的方子抓藥,但我心中還是很猶豫,又請了另一位醫生來,匆匆看了一下,又說孩子是陰毒。孩子的母親說:「生死有命,如果吃了謝先生的藥,死了也沒有遺憾。」因為妻子堅持要按我的方子治病,我勉強煎好了藥,心裡仍然很懷疑,妻子強迫孩子慢慢喝下去。大約兩個小時後,一劑藥喝完了,小便量很多,孩子就想要喝水。我看到孩子意識有些清醒,又煎了一劑藥,當晚孩子連續拉了好幾次肚子,果然昏迷的情況消失了,脈搏也恢復了跳動。第二天早上再去看孩子,我又給他吃了涼膈散,繼續服用清胃藥,身體越來越好了。
後來我到孩子家裡喝酒感謝,我便跟他們說:「其他醫生都說孩子是陰寒,只有先生您判斷是陽熱,孩子幾乎命懸一線,多虧您再造之恩,不過您開的妙方,要不是我妻子堅決要按您的方子治病,差點就錯過了。我很驚訝也很疑惑,嫂子為什麼單獨相信我呢?」剛好孩子的母親從房間裡出來道謝,她說:「先生您第一次看孩子的時候,臉上帶著憂慮,那是因為您擔心孩子難治;診斷完畢後您躊躇深思,那是因為您在思考如何治病;到第二次診斷的時候,您的臉上突然有了喜色,那是因為您找到了治病的方法。而且您診斷的時候戰戰兢兢,開藥方時卻洋洋灑灑,這說明您是胸有成竹、毫不懷疑。」
先生慎重若斯,無疑若斯,予復何疑?余聞言深為歎服。夫醫家望聞問切,而望居其首,業醫者往往忽之,今熊婦竟能望醫之神色而知醫,吾輩昧昧不且有愧於婦人乎!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分)
普濟消毒散(東垣)
黃芩,黃連,甘草,玄參,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殭蠶,升麻,柴胡,桔梗,陳皮
涼膈散,方見前本門溫熱傳變。
白話文:
先生如此慎重,如此沒有疑惑,我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我聽到您這番話,深深感到佩服。醫家診病,要以望聞問切四診為基礎,而望診居於首位,很多醫生卻常常忽略它,如今熊婦竟能憑藉觀察醫生的神色就知道醫術的高低,我們這些人還看不清這點,難道不該感到羞愧嗎?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分)
普濟消毒散(東垣)
黃芩、黃連、甘草、玄參、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殭蠶、升麻、柴胡、桔梗、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