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四 (11)
卷四 (11)
1. 咽喉腫痛
陳繼曾尊堂,體素清癯,高年無病,舊冬患傷風咳嗽,疏解已痊,隨患咽喉微腫,小舌垂下,鹽點無益,守不服藥之戒,漸至喉間窒塞,飲食維艱,始延醫治。投疏風化痰之藥,口舌糜爛,啜芩連知梗之屬,喉痛愈增,吐出蛔蟲二條,人事大困,肌膚髮熱,醫者群至,俱稱風火,然見高年形衰色敗,究竟不敢下手。
余視牙關甚松,會厭口舌一帶俱白,細思咽主胃,喉主肺,今肺家無恙,故呼吸無礙,其吞吐甚艱,是病在於咽,而不在於喉也。又赤色為陽,白色為陰,今滿口色白,其為陰火明矣。
若果陽火為患,咽喉出入之地,豈能久待累月乎?必高年脾胃既衰,中土聚濕,新進水穀之濕不能施化,與內中素蘊之濕,挾身中生生之氣,鬱蒸如霧,上衝咽嗌,故作痛楚,延於口舌則糜爛,浮於肌膚則身熱,是少火變為壯火,良民變為匪類矣。奈何反進苦寒戕胃,致中土濕而且寒,故蛔蟲外出,而成種種危候。
急與理中丸五錢,青黛為衣,令其口含噙化。是夕咽痛減半,竟得安睡,繼進連理湯數劑而安。其病愈後,同道咸議余為補醫,以咽痛爛舌之症,從無參朮乾薑之治,豈知凡病有陰有陽,有虛有實,法當隨症施治,豈獨咽喉口舌為然哉?
連理湯,方見卷三吐瀉門胃寒腸熱。
白話文:
[咽喉腫痛]
陳繼曾的母親,身體一向清瘦,年紀大但很少生病。去年冬天得了風寒咳嗽,經治療後已經康復,但隨後咽喉有些微腫,扁桃腺垂下,塗抹鹽巴沒有改善。她堅持不服用藥物,導致咽喉阻塞感越來越嚴重,飲食困難,才開始尋求醫生治療。醫生給予疏風化痰的藥物,結果口腔和舌頭開始潰爛,服用黃芩、黃連等藥物後,咽喉痛反而加重,甚至吐出兩條蛔蟲,人變得非常虛弱,皮膚發熱,眾多醫生來診治,都說是風火所致,但看到她年紀大、身體衰弱、面色不好,都不敢輕易開藥。
我觀察到她的牙關鬆動,咽喉、舌頭周圍都呈現白色,經過思考,咽喉歸屬胃,喉部歸屬肺,現在肺部狀況良好,所以呼吸並無障礙,但吞嚥困難,顯示疾病在咽喉,而非喉部。紅色代表陽,白色代表陰,現在整個口腔都是白色,顯然是陰火所致。
如果真是陽火導致,咽喉作為食物和空氣的通道,怎麼可能忍受這種狀態長達幾個月呢?必定是因為年老脾胃功能衰退,中焦聚集濕氣,新攝入的食物濕氣無法有效代謝,加上體內長期積累的濕氣,攜帶體內的生機,像霧氣一樣蒸騰上升,衝擊咽喉,所以產生疼痛,延伸到口舌就會潰爛,表現在皮膚就是發熱,這是小火變成大火,原本正常的生理功能變成了病態。然而,卻反過來服用苦寒的藥物傷害脾胃,導致脾胃更濕更寒,所以蛔蟲被排出,形成各種危險徵兆。
我緊急給予五錢的理中丸,外層裹上青黛,讓她含在口中慢慢融化。那天晚上,咽喉痛減輕了一半,得以安睡,接下來幾天連續服用連理湯,病情穩定。她病癒後,同行都議論我是在補救前醫的失誤,因為咽喉疼痛、舌頭潰爛的病症,從未使用過人參、白朮、乾薑等溫補藥物治療,但他們不知道,疾病有陰有陽,有虛有實,應根據症狀施治,這不僅僅是咽喉口舌疾病如此。
"連理湯"的處方,可見於第三卷嘔吐、腹瀉門的胃寒腸熱部分。
2. 頸項生疽
黃榮青,項外結喉之間,忽生硬疽,延瘍醫調治,與疏風化痰之劑,疽形漸長,按之堅而不痛,將欲敷藥,就正於余。余曰:豈有不寒不熱不癢不疼之毒乎?此症由於思慮鬱結,營衛留滯,以致氣結不行,當進益氣和營之藥,不治而治也。連服歸脾數十餘劑,其核疽自化而消。
歸脾湯,方見前本門頰項浮爛。
白話文:
黃榮青先生,在脖子靠近喉嚨的地方,突然長出了一個硬塊,他找來專治瘍癤的醫生進行治療,醫生給他開了一些疏散風邪、化痰的藥物,但這個硬塊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長越大,摸起來堅硬卻不疼痛。正準備要敷藥時,他來找我進一步診斷。我說:哪有既不冷、不熱、不癢、又不疼的毒素呢?這種病症是因為過度思考導致情緒鬱結,營養和防禦系統因此受阻,使得氣血運行不暢,應該服用能補氣和調節營養的藥物,以達到不刻意治療卻能治癒的效果。他連續服用了數十帖的歸脾湯,那個硬塊便逐漸軟化並消失無蹤。
歸脾湯的具體配方,在前面的頰部和頸部皮膚潰爛的部分有詳細介紹。
3. 下唇生瘡
詹盛林,冬月由遠地言旋,沿途下唇燥裂,時忽干痛,謂為霜風所侵,屢以豬膏塗潤,而掣痛反增。質之醫者,皆稱風火,日與清涼之藥,因而糜爛。至家就診於余,許以一劑可效,再劑可痊,遂疏椒梅附桂連理湯去甘草。盛聞余功限甚速,坦然服之,果驗。門人疑而問曰:唇爛不受寒涼之藥,愚輩知為虛火矣。
既舉附桂理中,何以復加黃連?又何以更用川椒烏梅乎?答曰:此正所謂下唇生瘡,蟲蝕其肛,其名為狐。若是虛火,豈有下唇已爛,上唇安然,且口舌無恙乎?門人退而喜曰:毫釐千里,良不誣也。
考狐惑症,謂狐惑,狐疑不決之狀,內熱生蟲之候也。上唇生瘡,則蟲食其臟,曰惑;下唇生瘡,則蟲蝕其肛,名曰狐,雄黃丸主之。按先君臨治斯症,不以雄黃丸,而投與椒梅理中湯,殆醫之不可盡以成法拘者也。男澍謹識。
雄黃丸
雄黃,當歸(炒,各七錢五分),檳榔(五錢),蘆薈(二錢五分),麝香(二錢五分)
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粥飲下,日三服。
白話文:
【下脣長瘡】
詹盛林在冬天從遠方回家,在路上他的下脣開始乾燥龜裂,偶爾會感到乾痛,他認為這是因為受到寒風侵襲,於是多次塗抹豬油想保濕,但反而讓疼痛感增加。他向醫生詢問,醫生都說這是風火所致,每天讓他服用清涼解熱的藥物,結果情況更加惡化,脣部開始潰爛。到家後他找我診斷,我保證一帖藥就能見效,兩帖藥就能痊癒,於是開立了椒梅附桂連理湯,只是去除了甘草成分。詹盛林聽說我開的藥效迅速,安心地服用了,結果真的奏效。
我的學生疑惑地問我:「下脣潰爛通常不能接受寒涼藥物,這表示我們都知道這是虛火所致。既然你已經使用了附桂理中湯,為什麼還要加黃連呢?為什麼還會加上川椒和烏梅?」我回答他:「這正是下脣長瘡的特徵,是因為蟲子侵蝕肛門,這種病叫做狐惑。如果是虛火,怎麼可能下脣已經潰爛,上脣卻安然無恙,而且口舌也沒有任何問題呢?」學生聽到這番解釋,心服口服地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你的講解真是精確無誤。」
查閱狐惑症的資料,狐惑症就是指像狐狸一樣疑神疑鬼,內心焦慮,身體產生熱毒,進而生蟲。如果上脣長瘡,那表示蟲子正在侵蝕內臟,稱之為惑;如果下脣長瘡,那表示蟲子正在侵蝕肛門,這種病叫做狐惑,應該使用雄黃丸治療。按照我父親之前的經驗,他並未使用雄黃丸,而是開立了椒梅理中湯,這顯示了醫生不能完全被傳統的治療方式束縛。此為我兒子澍謹慎記錄。
【雄黃丸】
雄黃、炒過的當歸(各七錢五分)、檳榔(五錢)、蘆薈(二錢五分)、麝香(二錢五分)
以麵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以粥水送服,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