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集醫案》~ 卷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2)

1. 火衰目盲

黃榮青,年近六旬,形體素虛,今秋忽患目視不清,至晚直不見物,來寓索補水之方。余視其面色萎黃,形容憔悴,知由憂思抑鬱,損傷心脾所致。夫水僅能鑑物,而火則能燭物,今至夜不見,則無火不能燭物可知。夫心為陽而居上,心火過亢,則多妄見,心火衰微,則不能燭照,故至夜如盲也。與理中加固脂、益智,間進歸脾湯數十劑,乃獲復舊。

歸脾湯,方見前本門頰項浮爛。

白話文:

黃榮青,年紀接近六十歲,身體一直較虛弱,今年秋天突然出現視力模糊,到了晚上甚至完全看不見東西,於是來找我求取滋補腎水的藥方。我看他臉色蒼黃,外表顯得憔悴,推斷是由於過度憂慮和心情鬱悶,導致心脾受損。水雖然可以反映物體,但只有火才能照亮物體,現在他在夜晚看不見,可見是因為缺乏火氣無法照亮物體。心臟屬陽且位於上方,如果心火過旺,就會產生幻覺,心火不足,就無法照亮,所以到了夜晚就像瞎子一樣。我開了理中丸加固脂、益智,偶爾讓他服用歸脾湯數十次,終於使他的病情恢復原狀。

歸脾湯的處方,先前在處理面頰和頸部潰爛的問題中有提及過。

2. 目赤羞明

金紹裘內人,患兩目紅赤,畏日羞明,左眼尤甚。延目科醫治,日進清火散寒,目愈難開,飲食日減,形體日瘦,始延余治。余於目科素所未嫺,諦思經旨有云:五臟精華,皆上注於目,稟氣於脾。合於色脈,當推中氣久虛,五臟失稟,精不注目,虛火上炎。此內因之疾,既非發散可解,更非沉寒可清,當從甘溫瀉火之法,授以歸脾湯,加柴胡、丹皮,十餘劑,目赤漸退,光明如舊,且從此氣充血盛,已懷孕矣。

白話文:

金紹裘的妻子,患有雙眼紅腫,對光敏感害怕強光,尤其是左眼情況更嚴重。她請眼科醫生治療,醫生每日給她服用清熱去寒的藥物,但眼睛反而越來越難睜開,她的食慾逐漸減退,身體也日益消瘦,這時才找我來治療。我對於眼科疾病並非專長,但根據古籍記載:五臟的精華,都會向上滋養眼睛,而這些精華是由脾臟供應的。根據她的面色和脈象判斷,我認為她是長期中氣虛弱,五臟得不到充分的滋養,導致精華無法上達至眼睛,虛火上升。這是內在因素造成的疾病,不是單純的發汗或寒涼藥物可以解決的,應該採用甘溫去火的方法,所以我開了歸脾湯加上柴胡、丹皮,服用了十多劑後,她的眼睛紅腫漸漸消退,視力恢復正常,而且她的氣血變得更加旺盛,甚至已經懷孕了。

3.

喻廷錦,能食而疲,時飢嘈雜,小便赤澀,胸膈間微若有痛。諸醫咸謂消中,誤認為火,連服生地、麥冬、芩連、知柏,數月不輟,遂至時欲得食,旋食旋飢,面黃形瘦,小水愈赤,有進竹葉石膏湯者,疑而未服。余診得脈息屬虛,曰:君幾誤死。

能食而疲,此乃脾弱胃強,法當扶脾抑胃,奈何認為實火耶?其昆季咸知醫理,群起而問曰:小便赤澀,豈非火乎?余曰:曷不聞經云:中氣大虛,溲便為之變耶?且從來大小二便,豈定為虛實之確據耶?今諸君以便赤即認是火,則天下皆醫矣。遂疏六君子吞左金丸,數日稍愈,後除左金,獨用六君子湯,百餘劑而安。

左金丸,方見卷二痿證門陽縮不伸。

白話文:

[消]

喻廷錦這位患者,他雖然胃口很好但總感到疲倦,時常覺得餓且肚子不舒服,小便呈現赤色且排尿時有灼熱感,胸口偶爾會有微微的疼痛。許多醫生都診斷他是「消渴症」中的「消中」型態,誤以為是火旺所致,因此連續幾個月讓他服用生地、麥冬、黃芩、黃連、知母、黃柏等藥物,然而情況卻沒有改善,反而變得越來越容易餓,吃完東西很快又餓,臉色泛黃且身形消瘦,小便顏色更加深紅。有人建議他服用竹葉石膏湯,但他心中有所懷疑尚未服用。我為他診脈後,發現他的身體屬於虛弱狀態,我告訴他:你差點被誤診而死。

他能吃卻疲倦,這是因為脾臟功能弱而胃的功能相對強烈,治療上應該要補脾和抑制胃的過度活動,怎麼會被誤認為是實火呢?他的兄弟們都懂一些醫學知識,一起問我:小便呈現赤色且排尿時有灼熱感,這難道不是火旺嗎?我回答他們:你們有聽過醫書上寫著:中氣非常虛弱時,大小便都會改變嗎?而且,大小便的顏色和質地,怎麼可能成為判斷虛實的唯一依據呢?如果大家都認為小便顏色赤紅就是火旺,那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當醫生了。於是,我開立六君子湯加上左金丸讓他服用,幾天後病情逐漸好轉,之後去除左金丸,單獨使用六君子湯,經過一百多次的服用,病情終於穩定下來。

左金丸的配方,可參考第二卷痿證門中關於陽縮不伸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