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76)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76)

1. 〔附〕益元湯

(陶節庵《傷寒六書》),治面赤身熱,不煩而躁,飲水不入口,名戴陽證。

附子(炮),乾薑艾葉黃連知母人參,麥冬,五味子甘草,加入薑、棗、蔥白煎,入童便三匙,冷服。

白話文:

將附子(炮製過)、乾薑、艾葉、黃連、知母、人參、麥冬、五味子、甘草放入藥鍋中,加入薑、棗、蔥白煎煮,加入童便三匙,待藥湯冷卻後服用。

益元(湯)艾附與乾薑,麥味知連參草將,薑棗蔥煎入童便,(薑、附、艾葉回陽,協人參、甘草補氣,黃連以折泛上之火,知母以滋在下之陰,以靜其躁,蓋陽無陰則孤陽無所附麗,故扶陽亦兼和陰。麥冬、五味補肺清心,合人參以生脈。加童便冷服者,熱因寒用也。)赤面肢寒名戴陽。(此虛火上越之候,譬如燈將滅而復焰也。)

白話文:

增強元氣的藥湯用艾葉、附子、乾薑、麥冬、五味子、知母、連翹、參草、甘草、生薑、大棗、蔥白,用童便煎煮。(艾葉、附子、艾葉可以溫補陽氣,配以人參、甘草可以補氣,黃連可以抑制虛火上炎,知母可以滋養陰氣,使人心平氣和。因為陽氣沒有陰氣的輔助就會孤立無援,所以扶助陽氣的同時也要兼顧陰氣。麥冬、五味子可以補肺清心,配以人參可以生脈。加入童便服用是因為熱證是由寒證引起的。)面部發紅而四肢冰冷叫做戴陽。(這是虛火上越的徵兆,就像燈將要熄滅時又復燃一樣。)

2. 〔附〕回陽救急湯

(陶節庵《傷寒六書》),治三陰中寒,初病身不熱,頭不痛,惡寒戰慄,四肢厥冷,引衣自蓋,蜷臥沉重,腹痛吐瀉,口中不渴,或指甲、唇青,口吐涎沫,或無脈,或沉遲無力。

白話文:

(陶節庵《傷寒六書》)治療三陰中寒,初期沒有發燒或頭痛,但感到寒冷戰慄,四肢冰冷,穿衣後仍覺得寒冷,蜷臥在牀上,腹部疼痛、嘔吐腹瀉,口不渴,或者指甲、嘴脣青紫,口吐泡沫,或無脈搏,或脈搏沉遲無力。

附子(炮),乾薑肉桂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五味子,水二鍾,姜三片,煎之,臨臥入麝香三釐調服。中病以手足溫和即止。(無脈者,加豬膽汁一匙。)

白話文:

將炮附子、乾薑、肉桂、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五味子加水兩碗、薑三片一起煎煮好,睡前加入三釐麝香攪拌均勻服用。患者服用之後,手腳溫和即可停止服用。(若沒有脈搏,需增加豬膽汁一匙。)

回陽救急(湯)用六君,(參、苓、朮、草、半夏、陳皮,名六君子湯。)桂附乾薑五味群,加麝三釐或膽汁,三陰寒厥見奇勳。(寒中三陰,陰盛陽微,故以附子、薑、桂辛熱之藥,祛其陰寒。而以六君子溫補之藥,助其陽氣;五味子合人參,以生其脈。加麝香者,以通其竅;加膽汁者,熱因寒用也。)

白話文:

回陽救急湯採用六君子湯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半夏、陳皮) 為基礎方劑,再加入桂枝、附子、乾薑、五味子等藥物組成。如果患者出現嚴寒的症狀,還可以在湯劑中加入少量麝香或膽汁,以增強藥效。

在嚴寒的冬季,人體的陰氣旺盛,陽氣不足,因此需要使用附子、薑、桂等辛熱藥物來祛除體內的陰寒之氣。同時,方中加入六君子溫補藥物,以幫助增強人體的陽氣。五味子可以與人參合用,以生脈固脫。麝香可以通竅開竅,膽汁可以溫中散寒。

3. 〔附〕四維散

(張介賓《新方八陣》),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痢不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無出此方之右。

白話文:

(張介賓《新方八陣》),適用於治療脾腎虛寒,滑脫非常嚴重的情況,或者腹瀉不止,或者氣虛下陷,陰血脫落而無法停止的情況。沒有其他方劑比這個方劑更好。

人參(一兩),製附子(二錢),乾薑(炒黃二錢),甘草(炙一二錢),烏梅肉(五分或一錢酌其味之微甚隨病人之意而用之或不用此即四味回陽飲也),為末和勻,以水拌濕,蒸一飯頃,取起烘乾,再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湯調下。

白話文:

人參(一兩)、經過炮製的附子(二錢)、乾薑(炒至金黃色,二錢)、甘草(炙過的,一二錢)、烏梅肉(視口味的酸澀味,五分或一錢,由病人選擇,也可以不用,是回陽飲的四味藥方)、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後,用溫水調成糊狀,蒸煮約吃一餐的時間,取出後烘烤乾燥,再次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二錢,溫熱的水沖服。

四維散治痢無休,脾腎虛寒滑脫瘳,參附烏梅姜炙草,二陰脫血並堪投。(參、附、薑、甘,溫補脾腎。加烏梅酸收,以固滑脫也。)

白話文:

四維散用於治療痢疾,即使痢疾沒有休息的時候,也能夠治好脾腎虛寒滑脫。

四維散由人參、附子、烏梅、乾薑、炙草五味藥組成,人參、附子、乾薑、甘草都能溫補脾腎,再加入烏梅的酸味收斂,就能夠固澀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