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73)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73)

1. 〔附〕漿水散

(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治虛寒水瀉,冷汗脈微,甚則嘔吐,此為急病;夏暑暴瀉亡陽亦宜。

附子乾薑,炙甘草,官桂(各五錢),高良薑(二錢半),半夏(二兩)

白話文:

附子、乾薑、炙甘草、官桂(各 30 克),高良薑(15 克),半夏(120 克)

為細末,每服三五錢,漿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

河間漿水(散)治吐瀉,脈微汗冷亡陽者。附姜夏草桂良薑,(此即四逆湯加官桂佐附子,加良薑佐乾薑,加半夏佐甘草,治上吐下瀉,裡虛寒而外亡陽者,頗有殊功。)地漿隨時為取捨。須知漿水消暑邪,暑瀉方宜加入寫。(按:地漿水於牆陰處地下掘坎,以水傾入攪混,澄清用。

白話文:

「河間漿水(散)」可以治療嘔吐、腹瀉,脈搏微弱、冷汗淋漓、陽氣虛脫的病人。藥方中加入附子、乾薑、桂皮、良薑(這實際上就是四逆湯加官桂佐附子,加良薑佐乾薑,加半夏佐甘草,這也是用於治療上吐下瀉,內裡虛寒,外感亡陽的人,頗有奇效)。地漿水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加減。需要知道的是,漿水可以消除暑邪,如果是暑天腹瀉,則可以適當加入生薑。

(註:地漿水是在牆陰處地下挖一個坑,將水倒進去攪渾濁,待其澄清後使用。)

取其為陰中之陰,能瀉陽中之陽,以之治水土相混之病,仍自還於清,故伏暑濕熱,吐瀉煩渴有奇效。惟暑月吐瀉亡陽者,用姜附等回陽藥,宜以地漿水煎之。若非暑月,不宜用也,須知之。)

白話文:

取地黃因為它為陰中之陰,能瀉陽中之陽,用它來治療水土相混的疾病,仍然能使身體恢復正常狀況,因此在盛夏濕熱,吐瀉煩渴等症狀時,效果特別好。但如果是在夏季以外吐瀉,而又有亡陽的症狀,則應使用薑、附子等回陽藥,而此時宜以地漿水煎煮。但如果非在夏季,則不應該使用,一定要明白這一點。

2. 〔附〕回陽返本湯

(陶節庵《傷寒六書》),治陰盛格陽煩躁。

附子乾薑人參,麥冬,五味子,炙甘草,臘茶,水一鍾煎之,臨服入蜜五匙,頓冷服之,取汗為效。(若面赤戴陽者,加蔥白七莖,黃連少許。)

白話文:

附子、乾薑、人參、麥冬、五味子、炙甘草和臘茶,將這些藥材加在一起,用一茶杯的水煎服,在服用前加入五匙蜂蜜,一口氣喝完,以出汗為效。(如果臉紅發熱的人,可以添加七根蔥白和少許黃連。)

回陽返本湯陳皮,四逆生脈二方披。(此四逆湯生脈散,回陽而兼復陰。加陳皮以理氣也。生脈散編《炙甘草湯類》。)臘茶白蜜加煎服,(茶甘寒,蜜甘潤,皆以監薑、附燥熱也。)陰盛格陽煩躁宜。(陰盛格陽,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而煩躁,是其候也。)戴陽(《傷寒論·厥陰篇》曰:「面赤戴陽,下虛故也。

白話文:

(回陽返本湯)陳皮,四逆生脈二方混和(此四逆湯合生脈散,回陽而兼復陰。加陳皮以理氣也。生脈散被收錄於《炙甘草湯類》。)加入臘茶與白蜜一起煎服。(茶甘寒,蜜甘潤,皆以監薑、附燥熱也。)陰盛格陽煩躁時,服用此方有效。(陰盛格陽,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而煩躁,是其候也。)戴陽(《傷寒論.厥陰篇》上說:「面赤戴陽,下虛故也。

」)蔥白(蔥白通上焦之陽,下交於腎。)黃連入,(黃連與附子同用,能交水火於頃刻。)但躁不煩不可醫。(內熱曰「煩」,謂心中懊憹煩悶,為有根之火,故但煩不躁,及先煩後躁者,皆可治也。外熱曰「躁」,謂身體手足擾動,欲坐臥裸衣入井,為無根之火,故但躁不煩,及先躁後煩者,皆不可治也。)

白話文:

  • 蔥白(蔥白可以疏通上焦的陽氣,並與腎臟相交。)

  • 黃連加入其中(黃連與附子一起使用,可以在短時間內使水火交融。)

  • 但如果只是躁動不安而沒有煩悶,就無法醫治。(內在的熱叫做「煩」,是指心中懊惱煩悶,這是一團陰邪之火,所以只有煩悶而沒有躁動,或者先煩悶後躁動的,都可以治療。外在的熱叫做「躁」,是指身體手足擾動,想要坐臥裸衣跳入井中,這是一團浮熱之火,所以只有躁動而沒有煩悶,或者先躁動後煩悶的,都無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