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64)
退思集類方歌注 (64)
1. 〔附〕大橘皮湯
(劉完素《宣明論方》),治濕熱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及水腫等證。
白話文:
治療由於濕熱引起的小便不暢通、大便稀而頻繁,以及水腫等症狀。
滑石(六兩),甘草(二錢),赤苓(一兩),豬苓,澤瀉,白朮,肉桂(各五分),陳皮(一兩),木香(一分),檳榔(三錢),加薑煎,每服五錢。
白話文:
滑石(120克),甘草(4克),赤苓(20克),豬苓、澤瀉、白術、肉桂(各1克),陳皮(20克),木香(2克),檳榔(6克),加入生薑煎煮,每次服用5克。
大橘皮湯治濕熱,五苓(散)六一(散)二方綴,陳皮木香檳榔增,能消水腫及瀉泄。(小水併入大腸,致小便不利,而大便泄瀉。五苓散、六一散二方,皆行水瀉熱之藥。加檳榔峻下,陳皮、木香理氣以利小便而實大便也。水腫亦濕熱為病,故皆治之。)
白話文:
大橘皮湯能治療濕熱,結合五苓散和六一散,加上陳皮、木香和檳榔,能夠消除水腫和腹瀉。(小便進入大腸後,導致小便不利,而大便腹瀉。五苓散和六一散都是治療水瀉熱的藥物。加上檳榔可以強行通便,陳皮和木香可以調理氣血,通利小便,調理大便。水腫也是濕熱引起的,所以都可以治療。)
2. 理中湯
治太陰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脈沉而細;以及中寒霍亂,胃中寒飲,喜唾涎沫,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太陰病症自發性腹瀉且不口渴,體內寒氣多而伴有嘔吐,腹痛,脈搏沈而細弱;以及因寒氣引起的霍亂,胃中有寒濕,常吐唾液和泡沫,都適合服用此藥。
人參,甘草(炙),白朮,乾薑(各三兩),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加附子一枚,名附子理中湯,治證同上,而手足厥冷者宜之。)
白話文:
人參、甘草(烤過的)、白朮、乾薑(各三兩),加入八升水,煮到剩三升,過濾渣滓,趁溫熱時喝一升,一天喝三次。(加入一顆附子,叫做附子理中湯,治療的證狀同上,手腳冰冷的人適合喝。)
理中湯主理中鄉,(理中者,理中焦之氣,以交於陰陽也。)甘草人參術乾薑,(人參、甘草,甘以和陰,白朮、乾薑,辛以和陽,辛甘相輔以處中,則陰陽自然和順矣。此溫補中焦之主方也。)嘔利腹痛脈沉細,口無燥渴此為良。(以上皆中宮虛寒之證。自利不渴者為寒,若渴者為熱。
)手足厥冷陰寒甚,或加附子總扶陽。(手足厥冷,陽氣虛而陰寒極矣,故加附子以扶陽氣。)
白話文:
理中湯適用於治療中焦虛寒,使陰陽平衡。方劑裡的人參和甘草,具有甘味而調和陰氣;白朮和乾薑,具有辛味而調和陽氣。辛甜相配,而達到中和,那麼陰陽自然就會和順。這是溫補中焦的良方。嘔吐、腹痛,脈細弱,口不覺得乾渴是此方適用的證狀。這些都是中宮虛寒的證狀。自己瀉肚子卻不口渴的是寒證,如果口渴則是熱證。
3. 桂枝人參湯
治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
白話文:
治療太陽病,如果外症還沒有消除,卻多次使用瀉下的方法,結果會導致熱邪與瀉利同時存在,瀉利不停,心口部位感到痞滿堅硬,表證和里證都未能得到解決的情況。
理中湯原方加桂枝四兩,甘草加一兩,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納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二夜一服。
白話文:
理中湯的原始配方中加入四兩桂枝,甘草加一兩,用九升水,先煮四種藥材,取五升湯液,放入桂枝,再煮取三升湯液,去除渣滓,溫熱後服用一升,一天兩次,晚上一次。
桂枝人參(湯)甘術薑,太陽協熱利煎嘗,必因數下傷中氣,里已虛寒用此方。(此必因數下之後而傷中氣,外雖協熱,而里已虛寒,故仍用溫補。)利不止而心下硬,脈來微弱始相當。(下利不止,脈微細弱,中宮之陽氣虛矣,雖心下痞硬,亦屬虛痞。)先煎四味後煎桂,溫補之中解表勷。
白話文:
桂枝人參湯加甘草、生薑,太陽陽明合病俱熱,服用溫熱藥物後會發汗,一定會因為幾次腹瀉後傷了元氣,體內已經虛寒的人再服用這個方劑。(這一定是由於幾次腹瀉後而傷了元氣,體表雖然合病俱熱,但體內已經虛寒,所以仍然用溫補的藥方來治療。)腹瀉不止而且有心下痞硬,脈搏很弱纔是符合證候的。(腹瀉不止,脈搏細弱,中焦的陽氣虛了,雖然有心下痞硬的症狀,但也是虛寒引起的痞硬。)先煎四味藥,然後再煎桂枝,在溫補的同時兼具解表振奮陽氣的作用。
(先煮四味,後納桂枝,欲其於溫補藥中越出於表,以散餘邪。此太陽、太陰同治之方,與桂枝加芍藥湯相表裡,同治太陽誤下,邪陷入於太陰之證。亦觀其表證里證之孰多孰少,故治各有別。)
白話文:
先煮四種藥材,最後加入桂枝,希望他在溫補藥方中發揮更強大的表解作用,以便散盡餘邪。這是太陽病與太陰病同時治療的方劑,與桂枝加芍藥湯相輔相成,共同治療太陽誤下,邪氣陷於太陰的證候。要觀察表證和裡證哪個多哪個少,所以治療方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