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5)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5)

1.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乾嘔,發熱不渴,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少腹滿者;並治溢飲,身體重痛,肌膚悉腫。麻黃(去節),芍藥,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各三兩),半夏,五味子(各半升),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此方有加減法,另詳余所著《古方餘論》中。

白話文:

治療傷寒表證沒有解除,心下有水氣,咳嗽和輕微喘息,乾嘔,發熱但不渴,或者口渴或者腹瀉,或者小便不利,小腹滿脹的人;也可用於治療溢飲,身體沉重疼痛,皮膚全部腫脹的人。

藥物:麻黃(去節)、芍藥、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各三兩),半夏、五味子(各半升),水一斗,先煮麻黃減少二升,去除浮沫,放入其他藥物,煮取三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此方有加減法,另詳我所著的《古方餘論》中。)

2. 小青龍加石膏湯

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氣也。

白話文:

治療肺脹咳嗽並且呼吸困難的症狀,還有煩躁和氣喘,如果脈象顯示浮脈,這表示心臟下方有水腫的情況。

小青龍湯原方加石膏二兩。煮法同。強人服一升,虛人減之。

白話文:

小青龍湯的原方再加上二兩的石膏。煮的方法和以前一樣。強壯的人服一升,虛弱的人酌量減少服用劑量。

小青龍湯治水氣,喘咳不渴嘔利慰。(凡水停心下之證,多喘咳而不渴,此要訣也。其餘下利與小便不利,或然或不然也。)薑桂麻黃芍藥甘,細辛半夏兼五味,備舉辛溫散水寒,兼用酸苦以安肺。(此方專治水氣。蓋汗為水類,肺為水源,邪汗未盡,必停於肺胃之間。

白話文:

小青龍湯可以治療水停心下之證,症狀為喘咳而沒有口渴,同時伴有嘔吐和腹瀉。(凡是水停留在心下的證狀,大多會喘咳但不會口渴,這是此方針對的要訣。至於其他的下痢與小便不通暢,則不一定會出現。)配方中含有生薑、桂皮、麻黃、芍藥、甘草、細辛、半夏和五味子,都是辛溫發散、祛除水寒的藥物,同時還加入酸苦味的藥物來安撫肺部。(此方專門治療水氣。汗水屬於水類,肺臟是水氣的來源,邪氣沒有完全排出,必然會停留在肺胃之間。

病屬有形,非一味發散所能除,故備舉辛溫以散水,兼用酸苦以安肺,於麻、桂二湯內,不但留白芍之酸收,拘其發散之猛,再復五味、乾薑攝太陽之氣,監製其逆,細辛、半夏溫散水寒,從陰出陽,庶幾水從汗解而不傷陰,此發汗散水之聖方也。)溢飲水腫服之奇,發汗散水此所謂。

白話文:

疾病是屬於有形的,不是單純使用發散藥物就能夠消除的,因此,並用辛溫藥物來發散水邪,再輔以酸、苦藥物來安撫肺臟。在麻黃湯和桂枝湯內,不僅保留白芍的酸味和收斂作用,以抑制發散藥物的猛烈性,還加入五味子、乾薑以攝納太陽之氣,防止感冒的發生。細辛和半夏可以溫散水寒,從陰中生出陽氣,使水通過汗液排出,而不傷害陰氣。這是發汗散水最好的方法。溢飲水腫服用此方,效果很好。發汗散水就是這個意思。

(溢飲者,水腫也。水飲外溢於肌膚,旁流於四肢,故一身悉腫。然亦必有喘咳見證,用此發汗散水,其效乃奇。)肺脹煩躁加石膏,寒溫並進斯為貴。(肺脹咳喘,多因水飲,而煩躁則挾熱邪,故於小青龍湯加石膏,寒溫並進,水熱俱蠲,於法尤為密矣。)

白話文:

(溢飲者,水腫也。水飲外溢於肌膚,旁流於四肢,故一身悉腫。然亦必有喘咳見證,用此發汗散水,其效乃奇。)

肺脹煩躁加石膏,寒溫並進斯為貴。(肺脹咳喘,多因水飲,而煩躁則挾熱邪,故於小青龍湯加石膏,寒溫並進,水熱俱蠲,於法尤為密矣。)

水腫是水液在體內溢出,氾濫於肌膚,流遍四肢,所以全身都腫脹。然而,也一定會有喘咳的症狀,用這個方子發汗散水,效果非常神奇。(肺脹煩躁加上石膏,寒涼與溫熱並用,這是最好的方法。)

肺脹咳喘,大多是由於水飲引起的,而煩躁則是夾雜著熱邪,所以要在小青龍湯中加入石膏,寒涼與溫熱並用,水氣和熱邪都會被消除,這種方法尤其嚴謹。

白話文:

水腫是體內水分過多,漫延到皮膚,遍布四肢,因此全身都會出現腫脹的情況。同時,患者通常會伴有喘息和咳嗽的症狀。使用這個處方來促進排汗和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效果非常顯著。(如果肺部脹滿且感到煩躁,可以添加石膏,結合寒性和溫性的藥物,這是最佳的治療方式。)

肺部脹滿導致的咳嗽和喘息,大多數情況下是由體內積水所引起,而煩躁的情緒則是由熱毒所致。因此,在小青龍湯中加入石膏,寒性與溫性藥物並用,可以有效清除體內的水氣和熱毒,這種治療方法特別周全。

3. 甘草麻黃湯

治里水脈沉,面目黃腫,小便不利。

甘草(二兩炙),麻黃(四兩),水五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甘草,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慎風寒。

白話文:

甘草(二兩炙炒),麻黃(四兩),水五升,先煮麻黃去浮沫,加入甘草,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小心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