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50)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50)

1. 〔附〕柴胡飲子

(張子和《儒門事親》),治肌熱、蒸熱、積熱、汗後餘熱,脈洪實弦數;亦治瘧疾。

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當歸、白芍、大黃。

柴胡飲子即小柴(胡湯),去夏加黃歸芍偕。略施汗下兼攻補,熱積三焦瘧亦佳。(此方治三焦積熱,略施攻補,深中肯綮。)

白話文:

這個方子(柴胡飲子),出自張子和的《儒門事親》,可以用來治療肌肉發熱、像蒸籠一樣的發熱、體內積熱、以及出汗後殘留的發熱,這些情況的脈象通常是洪大有力、弦硬且跳動快速。這個方子也可用於治療瘧疾。

這個方子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掉半夏,再加入當歸、白芍、大黃。

柴胡飲子,其實就是小柴胡湯,只是把半夏去掉,加上黃芩、當歸、白芍。這個方子略微運用發汗、攻下(瀉熱)的藥物,同時也兼顧補益,可以治療體內三焦積熱,對於瘧疾也有效。(這個方子主要治療三焦積熱,略施攻補,能直接擊中病灶。)

2. 〔附〕清鎮丸

(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治嘔吐脈弦,頭痛及熱嗽。

小柴胡湯內人參加倍,加青黛半兩,麵糊丸,生薑湯下。

清鎮丸治熱咳嗽,嘔吐脈弦頭痛究。(弦為少陽之脈。木火凌金則咳,乘胃則嘔,上衝則頭痛。)小柴(胡湯)青黛麵糊丸,木火上衝功克奏。(木鬱則達之,火鬱則發之,則柴胡為要藥。加青黛直折肝膽之火,生薑湯衝開格拒以止嘔豁痰,允稱良藥。)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清鎮丸」,出自劉完素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用來治療嘔吐,脈象呈現弦象(摸起來像琴弦),還有頭痛和熱性咳嗽。

這個方子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人參加倍,再加入青黛半兩,用麵糊做成藥丸,用生薑湯送服。

清鎮丸專門治療熱性咳嗽,以及嘔吐且脈象弦,伴隨頭痛這些症狀。(脈象弦代表是少陽經的問題。因為肝木和心火過盛,壓制了肺金就會導致咳嗽,侵犯到胃就會導致嘔吐,向上衝擊就會導致頭痛。)這個方子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上青黛,用麵糊做成藥丸,主要功效是平息木火上衝的症狀。(肝木鬱結要疏通它,心火鬱結要宣發它,所以柴胡是重要的藥物。加上青黛直接克制肝膽的火氣,用生薑湯沖服來打開胸膈的阻礙,以止嘔化痰,可以說是良藥。)

3. 〔附〕一柴胡飲

(張介賓《新方八陣》),凡感四時不正之氣,或為發熱,或為寒熱,或因勞因怒,或婦人熱入血室,或產後經後因冒風寒,以致寒熱如瘧等證,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須從涼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芍藥(二錢),黃芩,生地,陳皮(各一錢半),甘草(八分),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

一柴胡飲從寒散,(「一」為水數,從寒散也。)地芍黃芩陳草贊,內有火而外有邪,四時不正皆能判。(此大柴胡變局也。去半夏、枳實、薑、棗,加陳皮、甘草調氣,生地涼營分之熱。如邪結在胸而痞滿者,仍宜去生地加枳實為妙。)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一柴胡飲」,出自張介賓的《新方八陣》。凡是因為季節變化、氣候異常而生病,出現發燒、忽冷忽熱,或者因為過勞、生氣,又或是婦女熱邪進入血室、產後或月經後感受風寒,導致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等症狀,只要是外感邪氣,身體內又同時有火氣的,都應該用清涼疏散的方法來治療,這個方子很適合。

藥方組成是:柴胡(二到三錢)、芍藥(二錢)、黃芩、生地、陳皮(各一錢半)、甘草(八分),用水一碗半煎煮到剩下七八分,溫熱服用。

「一柴胡飲」這個方子是從寒涼的方向來疏散邪氣(這裡的「一」指的是水,代表這個方子是從寒涼的方向來疏散邪氣),它用了生地、芍藥、黃芩、陳皮、甘草來輔助。只要是體內有火氣,體外又有邪氣,不管是什麼季節、什麼不正的氣候導致的病,這個方子都能夠辨證使用。(這個方子是大柴胡湯的變方,去掉了半夏、枳實、生薑、大棗,加入了陳皮、甘草來調和氣機,用生地來清涼營分的熱。如果邪氣鬱結在胸腔,導致胸悶不舒,還是應該去掉生地,加入枳實效果更好。)

4. 〔附〕二柴胡飲

(張介賓《新方八陣》),凡遇四時外感,或其人元氣充實,臟氣素平無火,或時逢寒勝之令,本無內熱等證者,皆不宜妄用涼藥,以致寒滯不散,則為害非淺,宜此主之。

柴胡(一錢半或二三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厚朴(一錢半),生薑(三五七片),細辛(一二錢),甘草(八分),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

二柴胡飲散從溫,(「二」為火數,從溫散也。)厚朴細辛陳夏存,甘草生薑解外感,內無熱渴此方尊。(此小柴胡變局也。去人參、黃芩、大棗,加陳皮、厚朴、細辛,則和解之方,轉為溫散之劑。)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張介賓《新方八陣》中記載的,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如果遇到四季變化時感受外邪,但病人本身元氣充足,臟腑機能平和沒有火氣,或者正值寒冷的時節,本來就沒有內熱等症狀,都不適合隨便使用寒涼藥物,以免寒邪停滯不散,造成嚴重的危害。這種情況下,就應該使用這個方子。

藥方組成是:柴胡(一錢半或二三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厚朴(一錢半)、生薑(三到七片)、細辛(一到二錢)、甘草(八分)。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八分,溫服。

二柴胡飲這個方子,藥性偏溫,具有發散的作用(「二」代表火,所以藥性偏溫,具有發散作用)。方中使用了厚朴、細辛、陳皮和半夏這些藥材。用甘草和生薑來解除外感。如果體內沒有熱症或口渴,這個方子就非常適合使用。(這個方子是由小柴胡湯變化而來的,去掉了人參、黃芩和大棗,加上了陳皮、厚朴和細辛,使原本和解的方子,變成了偏溫、可以發散的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