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49)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49)

1. 〔附〕三柴胡飲

(張介賓《新方八陣》),凡人素稟陰分不足,或肝經血少而偶感風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補而散者,或病後產後感冒,有不得不從解散,而血氣虛弱,不能外達者,宜此主之。

白話文:

(張介賓《新方八陣》),對於那些先天性陰氣不足、或肝經血少偶感風寒的人,或感受邪氣不深,可以同時補養和疏散的人,或病後產後感冒,不得不用疏散的方法,但又血氣虛弱,不能外發的人,都適合用這味主藥來治療。

柴胡(二三錢),芍藥(一錢半),陳皮,炙甘草(各一錢),生薑(三五片),當歸(二錢溏泄者易以熟地),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

白話文:

柴胡(2-3錢),芍藥(1.5錢),陳皮,炙甘草(各1錢),生薑(3-5片),當歸(2錢,若有溏泄的人可改用熟地),水一杯半,煎至八分滿,溫熱後服用。

三柴胡飲三為木,(「三」為木數,從肝經血分也。)歸芍陳薑炙草六,素稟陰虛外感因,肝經血少咸宜服。(此從四逆散加減。以生薑佐柴胡,以當歸佐芍藥,以陳皮佐甘草,兼調氣血而散外邪,亦和平之劑。)

白話文:

三柴胡飲有三味藥是屬於木(三是木的數目,從肝經血分來取的),加上歸芍陳薑炙草六味藥,本來就體質陰虛的人,加上外感邪氣所引起的疾病,肝經血少的人都適合服用(此藥是由四逆散加減變化的,用生薑佐柴胡,用當歸佐芍藥,用陳皮佐甘草,在調氣血的同時,散去外來邪氣,也是和平的藥劑)

2. 〔附〕四柴胡飲

(張介賓《新方八陣》),凡人元氣不足,或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或六脈緊數微細,正不勝邪等證,必須培助元氣,兼之散邪,庶可保全,宜此主之。

白話文:

張介賓《新方八陣》中提到,凡是人的元氣不足,或者忍飢勞累,而外感風寒,或是六脈緊數微細,正氣不勝邪氣等情形,都必須培助元氣同時散去邪氣,才能保全生命,宜以此為主。

柴胡(一二錢),人參(二三錢或五七錢酌而用之),生薑(三五七片),當歸,炙甘草(一錢),水二鍾,煎七八分,溫服。如胸膈滯悶者,加陳皮一錢。四柴胡飲四為金,(「四」為金數,從氣分也。)薑草當歸鬚用參,加入陳皮寬膈滯,氣虛外感此能任。(此亦小柴胡變局,去黃芩、半夏,而加當歸、陳皮。

本方雖治從氣分,而略兼營分,蓋氣虛者,營血必不足,故補氣亦必兼補血也。)

白話文:

柴胡(一到二錢),人參(二到三錢或五到七錢,視情況而定),生薑(三到七片),當歸,炙甘草(一錢),水二碗,煎到剩下七到八分,溫熱飲用。如果胸膈有悶塞感,可以加一錢陳皮。四柴胡飲的四個成分,都是屬於金,(「四」為金數目,從氣分而來。)人參、甘草、當歸鬚用參,加上陳皮寬鬆膈滯,氣虛外感都能適用。(這也是小柴胡的變局,去除了黃芩、半夏,而加入了當歸、陳皮。)

3. 〔附〕五柴胡飲

(張介賓《新方八陣》),凡中氣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宜此主之。

白話文:

凡是中氣不足,而外界的邪氣又不能散去的情況,應該使用這個方法來治療。

柴胡(一二錢),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白朮(二三錢),芍藥(一錢半炒用),陳皮(酌用或不必用),炙甘草(一錢),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熱服。

白話文:

柴胡(12克),當歸(23克),熟地(35克),白朮(23克),芍藥(15克,炒用),陳皮(酌量使用,或不加),炙甘草(12克),水一碗半,煎至七分,飯後熱服。

五柴胡飲從脾胃,(「五」為土數,從脾胃也。)地芍歸陳術草匯,徒散外邪非善全,兼培氣血斯為貴。(此逍遙散變方也。去茯苓、薄荷、生薑,加陳皮、熟地,則補多散少矣。此與四柴胡飲相表裡。但四柴胡飲調氣分之藥為多,此則兼培氣血為異。按:以上五方,皆出柴胡治例,錄出聊為加減成方之一助。

然畢竟後世之方,總不免籠統之弊,若病在太陽,便用柴胡,古有引賊入門之戒,用者審之。)

白話文:

五柴胡飲從脾胃入手,(「五」為土數,從脾胃也。)地芍歸陳術草匯集,徒然散去外邪不是好方法,兼顧補養氣血纔是最好的。(這是逍遙散的變通方。去茯苓、薄荷、生薑,加陳皮、熟地,則補的藥多而散的藥少。這個方子和四柴胡飲相表裡。但四柴胡飲調理氣分的藥物較多,這個方子則兼顧滋養氣血,這是不同的。按:以上五個方子,都是從柴胡治法演變而來,記載出來只是為了提供加減成方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