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47)
退思集類方歌注 (47)
1.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
治勞瘧口渴。
小柴胡湯原方去半夏,加栝蔞根四兩。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止渴升清(此方功效如此)勞瘧瘳。(瘧不離乎少陽,故用柴胡;勞瘧陰虧口渴,故去半夏,加花粉。)勞瘧病緣中氣弱,補中益氣亦相投。(遇勞即發名「勞瘧」,中氣虛也。後人用補中益氣湯治之,亦效。)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因為疲勞引起的瘧疾,症狀是口渴。
這個方子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把半夏去掉,加上四兩的栝蔞根。
這個方子的名稱是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它的功效是止渴、提升清陽之氣,可以治好因為疲勞引起的瘧疾。(因為瘧疾的病位主要在少陽經,所以要用到柴胡來治療;因為疲勞引起的瘧疾會導致陰液虧虛而口渴,所以要去掉容易使人乾燥的半夏,加上可以生津止渴的栝蔞根。)疲勞引起的瘧疾,病因是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也是適合的。(這種瘧疾是因為勞累而發作,所以稱為「勞瘧」,病因是中氣虛。後世醫家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也有效果。)
2. 四逆散
治少陰病,四逆,泄利下重,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者。
柴胡,白芍,枳實,甘草(炙),等分為末,白飲和服方寸匕。四逆散治少陰樞,(小柴胡湯,少陽樞機之劑也;四逆散,少陰樞機之劑也。)枳實柴胡甘芍俱。等分研和白飲服,斂陰泄熱兩相須。(少陰為三陰之樞,猶少陽為三陽之樞也。此四逆散與小柴胡制方之義略同,特以樞有陰陽之異,故用藥亦分氣血之殊,而其輔正逐邪,和解表裡,則兩方如一方也。蓋彼用黃芩泄肺熱,恐金勝木也;此用枳實泄脾實,恐土勝水也。
彼用人參補脾氣,恐少陽之邪,傳入於太陰也;此用芍藥益肝陰,恐少陰之邪,傳入於厥陰也。而樞機為病,必以和解,故柴胡、甘草,在所不易矣。)泄利下重(枳實)腹中痛,(芍藥甘草)熱邪厥逆(柴胡芍藥)保無虞。(《傷寒論·厥陰篇》曰:「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
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徐靈胎《傷寒論類方》曰:「此(四逆)乃少陰傳經之熱邪,並無脈微惡寒等陰證,即下利一端,並非清穀,而反下重,故不得用溫熱。」)
白話文:
治療少陰病,出現手腳冰冷、腹瀉、裡急後重(想大便卻拉不出來的感覺),患者可能會有咳嗽、心悸、小便不順暢,或肚子疼痛等症狀。
使用柴胡、白芍、枳實、炙甘草,將這四種藥材等比例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一小茶匙。
四逆散是治療少陰樞機的方劑。(就像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樞機的方劑一樣。四逆散和柴胡湯都有疏通氣機的功效。)方中包含枳實、柴胡、甘草和白芍,將它們等比例研磨混合後,用白開水服用,可以達到收斂陰氣,同時又能疏泄熱邪的效果。(少陰是三陰經的樞紐,就像少陽是三陽經的樞紐一樣。四逆散和柴胡湯的組方道理大致相同,只是因為樞機有陰陽之分,所以用藥也有氣血上的差異。不過它們扶助正氣、驅逐邪氣、調和表裡的功效,兩方就像同一個方劑。柴胡湯用黃芩來疏泄肺熱,是為了避免金剋木,而四逆散用枳實來疏泄脾的實邪,是為了避免土剋水。
柴胡湯用人參來補脾氣,是為了避免少陽的邪氣傳入太陰;而四逆散用芍藥來滋養肝陰,是為了避免少陰的邪氣傳入厥陰。樞機出現問題,一定要用調和的方法來治療,所以柴胡和甘草是不可或缺的。)腹瀉、裡急後重(枳實的作用),肚子痛(芍藥和甘草的作用),熱邪導致的手腳冰冷(柴胡和芍藥的作用),都能夠有效治療,不會有危險。(《傷寒論·厥陰篇》說:「陰陽之氣不能順暢銜接,就會出現厥的現象。厥的症狀,就是手腳冰冷。」徐靈胎在《傷寒論類方》中說:「這種手腳冰冷是少陰經熱邪引起的,並沒有脈微弱、怕冷等虛寒的症狀。雖然有腹瀉,但並不是拉出未消化的食物,反而有裡急後重的感覺,所以不能使用溫熱的藥物。」)
3. 大柴胡湯
治傷寒發熱,汗出不解,熱結在裡,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復往來寒熱,脈沉實或弦數者。
柴胡(半斤),半夏(半升),黃芩,芍藥(各三兩),生薑(五兩),枳實(四枚),大棗(十二枚)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也。
大柴胡湯芩夏芍,枳實薑棗共煎嘗。(此小柴胡、四逆散二方合用者也。除去人參、甘草者,蓋熱邪已結在裡,不可更實其脾也。前小柴胡湯獨治陽樞,故曰「小」;此則陰陽二樞並治,故稱曰「大」。)表有寒熱(柴胡)裡熱結,(黃芩枳實)痞硬(枳實)微煩(黃芩)嘔(半夏生薑)利(黃芩芍藥大棗)良。(此下氣分無形之熱結,故不用大黃。
)或有加入大黃者,表裡兼攻便秘將。(按:前證下利,是地道已通,且不腹滿,不口乾燥渴,故原方不用大黃。大黃乃王叔和所加,必見煩渴、譫語、腹滿、大便硬者方宜。)柴胡芒硝(湯)義亦爾,仍有桂枝大黃湯。(見《桂枝湯類》。按:大柴胡加大黃,乃合用小承氣;小柴胡加芒硝,乃合用調胃承氣。
皆少陽、陽明同治之方。桂枝加大黃湯為太陽、陽明同治之方。皆雙解表裡法也。)
白話文:
大柴胡湯,用來治療外感發熱,出了汗卻沒有退燒,熱邪結在體內,導致胸口下方感覺堵塞、硬邦邦的,想吐又拉肚子,而且發作時又會忽冷忽熱,脈象呈現沉實或是弦數的人。
藥方組成:柴胡(半斤),半夏(半升),黃芩,芍藥(各三兩),生薑(五兩),枳實(四枚),大棗(十二枚)。將上述藥材加入十二升水煎煮,煮到剩六升時,將藥渣濾掉,再把藥液煎煮至剩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有個加強版藥方會額外加入大黃二兩,如果沒有加,恐怕就不能算是大柴胡湯了。
大柴胡湯的組成為黃芩、半夏、芍藥、枳實、生薑、大棗一起煎煮服用。(這個藥方是小柴胡湯和四逆散這兩個方子合用而成的。拿掉了人參和甘草,是因為熱邪已經結在體內,不應該再補脾胃了。先前的小柴胡湯只治療陽樞,所以稱作「小」;這個藥方則是陰陽二樞同時治療,所以稱作「大」。)外表有寒熱症狀(使用柴胡),體內有熱邪結聚(使用黃芩、枳實),胸口堵塞(使用枳實),稍微感覺煩躁(使用黃芩),想吐(使用半夏、生薑),拉肚子(使用黃芩、芍藥、大棗),療效很好。(這是針對下焦氣分無形的熱邪結聚,所以沒有使用大黃。)
有時候會加入大黃,這樣就變成表裡同時攻下的藥方,可以治療便秘。(請注意:前述的拉肚子,是因為腸道已通暢,而且不會腹脹,也沒有口乾舌燥,所以原本的藥方才沒有使用大黃。大黃是王叔和後加的,必須是有出現煩躁口渴、胡言亂語、腹脹、大便硬等情況才適合使用。)柴胡芒硝湯的道理也是一樣,還有桂枝大黃湯也是類似的。(詳細內容請參考《桂枝湯類》。大柴胡湯加入大黃,就相當於合併使用小承氣湯;小柴胡湯加入芒硝,就相當於合併使用調胃承氣湯。這些都是同時治療少陽和陽明的藥方。桂枝加大黃湯則是同時治療太陽和陽明的藥方。這些都是表裡雙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