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46)
退思集類方歌注 (46)
1.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治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讝語,一身盡重,不能轉側者。
柴胡(四兩),黃芩,人參,甘草,生薑,茯苓,鉛丹,龍骨,牡蠣(各一兩半),大黃(二兩)半夏(二合半),大棗(六枚),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更煮一二沸,(大黃只煮一二沸,取其生而流利也。)去滓,溫服一升。(一方有桂枝,無甘草,非。蓋外無太陽之表證,則不得用桂枝,無甘草則不成和劑矣。)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茯苓鉛丹大黃繼。胸滿(下後邪陷胸中)煩驚(熱邪擾亂神明)讝語多,(熱邪入胃)一身盡重(少陽三焦氣機不利)小便秘。(津液少)現證錯雜藥亦雜,墜痰鎮驚是主劑。(此方用柴胡湯全方,治胸滿身重之半表裡;加鉛丹、龍、牡以鎮煩驚,茯苓以利小便,大黃以止讝語;心煩讝語而不去人參者,以驚故也。此乃正氣虛耗,邪已入里,而復外擾三陽,故現證錯雜,藥亦隨證施治。
)肝膽驚痰用此方,以治癲癇必有濟。(徐靈胎《傷寒論類方》曰:「此方能下肝膽之驚痰,以之治癲癇必效。」)
白話文:
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傷寒病發作八九天後,因為誤用瀉藥而導致的胸悶、煩躁驚恐、小便不順暢、胡言亂語,以及全身沉重到無法翻身的狀況。
藥方組成是:柴胡四兩,黃芩、人參、甘草、生薑、茯苓、鉛丹、龍骨、牡蠣各一兩半,大黃二兩,半夏二合半,大棗六枚。
用水八升煎煮,取汁四升,加入大黃再煮一兩次,(大黃只煮一兩次,是取其生藥的流利作用),然後去渣,溫服一升。 (另一個版本有桂枝,沒有甘草,這樣是不對的。因為沒有太陽表證,所以不能用桂枝,而沒有甘草就無法成為調和的藥方。)
這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配方中,加入了茯苓、鉛丹和大黃。胸悶是因為瀉藥後邪氣進入胸腔;煩躁驚恐是因為熱邪擾亂神明;胡言亂語是因為熱邪進入胃;全身沉重是因為少陽三焦的氣機不暢;小便不通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這些症狀交雜出現,所以用藥也比較複雜,主要是用來降痰鎮驚。
這個方劑是在柴胡湯的基礎上,用來治療胸悶、身體沉重的半表裡證,再加上鉛丹、龍骨、牡蠣來鎮定煩躁驚恐,用茯苓來幫助小便,用大黃來停止胡言亂語。之所以在心煩、胡言亂語的情況下仍然使用人參,是因為患者同時有驚恐的症狀。這是因為正氣虛弱,邪氣已經入裡,又在外擾三陽,所以症狀才會如此複雜,因此用藥也必須針對各種症狀進行治療。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肝膽的驚痰,用來治療癲癇也會有效果。(徐靈胎在《傷寒論類方》中說:「這個方子可以降下肝膽的驚痰,用來治療癲癇一定有效。」)
2. 柴胡桂枝幹薑湯
治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並治瘧疾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服一劑便效。
柴胡(半斤),桂枝,黃芩(各三兩),乾薑,牡蠣,甘草(各二兩),花粉(四兩),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枝幹薑湯,花粉芩甘牡蠣藏。邪在三陽陽氣結,從樞轉出易通陽。(揭出三陽經藥以名湯者,病在少陽,而太陽、陽明猶未罷,緣其津液內虧,故陽氣結而不通。用桂枝散太陽餘邪,乾薑開陽明痞結之氣,使以花粉佐牡蠣,入陰分升津液,以救三陽之熱,重用柴、芩、草轉少陽之樞,則三陽結邪,一一從樞轉出矣。)胸痞(乾薑)頭汗(桂枝牡蠣)小便少,(甘草花粉)寒熱往來(柴胡黃芩)煩渴將。
(煩,故去人參;不嘔,故去半夏;渴,故加花粉。)瘧發寒多微有熱,(風、寒、濕痹於肌表,陽氣鬱伏於營血之中,故瘧發寒多,或但寒無熱也。)只消一劑妙非常。(瘧寒多微有熱,顯然陰陽無爭,營衛俱病,故和陽即當和陰:用柴胡和少陽之陽,即用黃芩和里;用桂枝和太陽之陽,即用牡蠣和里;用乾薑和陽明之陽,即用花粉和里;使以甘草,調和陰陽,和之得其當,故一劑便效。
喻嘉言《醫門法律》曰:「柴胡本陰陽兩停之方,可隨瘧邪之進退以為進退者,加桂枝、乾薑,則進而從陽,痹著之邪,可以開矣;更加牡蠣以軟其堅壘,則陰陽豁然貫通,而大汗解矣,所以服一劑便效。其加芩、連以退而從陰,即可以類推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柴胡桂枝乾薑湯,是用來治療傷寒五六天,已經發過汗又用藥瀉下的情況。病人會感到胸部和脅肋有點脹悶,小便不順暢,口渴但不噁心,只有頭部出汗,並且會出現忽冷忽熱,心裡煩躁的症狀;這個方子也適用於治療瘧疾,症狀是發冷多於發熱,或者只有發冷沒有發熱,吃一劑藥就會有效。
這個藥方包含:柴胡(半斤)、桂枝、黃芩(各三兩)、乾薑、牡蠣、甘草(各二兩)、花粉(四兩)。用水一斗二升煮,煮到剩下六升時,把藥渣濾掉,再煮到剩下三升,溫熱服用,每次服用一升,一天三次。剛開始服用可能會有點煩躁,再服藥後會出汗,病就好了。
柴胡桂枝乾薑湯,主要成分是花粉、黃芩、甘草、牡蠣。這個藥方針對的是病邪在三陽經,導致陽氣鬱結不通的情況,透過疏通樞紐,讓陽氣順利運行。這方子之所以用三陽經的藥來命名,是因為病雖然在少陽經,但太陽經和陽明經也還沒完全恢復,因為體內津液不足,導致陽氣鬱結不通。用桂枝來散太陽經殘留的邪氣,用乾薑來打開陽明經的氣結,用花粉搭配牡蠣來滋潤陰液,緩解三陽經的熱,重點用柴胡、黃芩、甘草來疏通少陽樞紐,這樣一來,三陽經的邪氣就能從樞紐排出。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胸部脹悶(用乾薑),頭部出汗(用桂枝、牡蠣),小便減少(用甘草、花粉),忽冷忽熱(用柴胡、黃芩),以及煩躁口渴的症狀。
(因為病人煩躁,所以去除人參;因為不噁心,所以去除半夏;因為口渴,所以加入花粉)。瘧疾發作時,發冷多於發熱(這是因為風、寒、濕侵入肌膚表面,導致陽氣鬱結在營血之中,所以發冷多,或者只有發冷沒有發熱),只要吃一劑藥效果就非常好。(瘧疾發冷多於發熱,說明陰陽沒有明顯的爭鬥,營衛之氣都生病了,所以調和陽氣的同時也要調和陰氣:用柴胡調和少陽之陽,同時用黃芩來調和裡;用桂枝調和太陽之陽,同時用牡蠣調和裡;用乾薑調和陽明之陽,同時用花粉調和裡;再用甘草來調和陰陽,這樣調和得當,所以吃一劑藥就會見效。)
喻嘉言在《醫門法律》中說:「柴胡本來是陰陽都能調和的藥方,可以隨著瘧疾邪氣的進退而調整用藥。加上桂枝、乾薑,就能促進陽氣運行,讓阻滯的邪氣散開;再加入牡蠣來軟化堅硬的阻礙,就能使陰陽通暢,大量出汗後病就好了,所以吃一劑藥就有效。如果加上黃芩、黃連來退陰火,可以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