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28)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28)

1. 〔附〕稀涎散

(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引孫兆方),治中風暴僕,痰涎壅盛,氣閉不通。先開其關,令微吐稀涎,續進他藥。亦治喉風牙關緊閉。

白話文:

許叔微在《普濟本事方》中引用了孫兆方的治療方法,用於治療中風暴僕、痰涎壅盛、氣閉不通的疾病。首先打開患者的關竅,使他微微吐出稀薄的痰涎,然後再繼續服用其他藥物。這種方法也適用於治療喉風牙關緊閉的疾病。

皂角(四挺去皮弦炙),白礬(一兩),共為末,溫水調下五分。或加藜蘆。

白話文:

皁角(四塊,去除外皮,切成條狀,然後炙烤),白礬(一兩),將兩者研磨成粉末,用溫水調和,一次服用五分。也可以加入藜蘆。

2. 〔附〕通關散

(朱震亨《丹溪心法附余》),猝中痰迷,用此吹鼻。

皂角,細辛(等分),研末吹。

白話文:

突然中風痰多昏迷,可用此方吹鼻。

取皂角與細辛(用量相同),研磨成粉末後吹入鼻中。

稀涎(散)皂角白礬班,或益藜蘆微吐間。(不可令大吐,但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便止。若盡攻其痰,則無液以養筋,令人攣急偏枯,此其禁也。)風中痰升人眩僕,當先服此通其關。(白礬酸苦能湧泄,咸能軟頑痰;皂角辛能通竅,咸能去垢,專制風木;藜蘆吐風痰,善通頂,令人嚏。此奪門之兵也。

白話文:

稀釋涎唾的皁角白礬散,或加益藜蘆,稍微吐一下(不可讓病人大量嘔吐,只要讓咽喉疏通,能吃下湯藥即可。如果完全攻擊痰,則沒有液體滋養筋,使病人攣急偏枯,這是它的禁忌。)。風中痰升,使人眩暈昏僕,應先服用此藥通其關竅(白礬酸苦能湧泄,鹹能軟頑痰;皁角辛能通竅,鹹能去垢,專制風木;藜蘆吐風痰,善通頂,令人嚏。這是奪門的兵法。)。

風初中時,痰盛宜先用此,令吐稀涎,續進他藥。)通關散用細辛皂,吹鼻得嚏保生還。(有嚏者可治;無嚏者為肺氣已絕,不治。)

白話文:

當風邪剛開始進入人體時,痰液增多,應先服用此藥,使人吐出稀涎,然後再服用其他藥物。通關散使用細辛、皁角,吹入鼻中使其打噴嚏,以保全生機。(能夠打噴嚏的人可以治癒;不能打噴嚏的人,說明肺氣已經斷絕,無法治癒。)

3. 〔附〕甘草常山散

(汪訒庵《醫方集解》引張子和方),吐瘧痰。

稀涎散加甘草、常山、藜蘆。

白話文:

稀涎散中加入甘草、常山、藜蘆。

4. 〔附〕如聖散

(汪訒庵《醫方集解》,治纏喉風痹,牙關緊閉。

前方去甘草、常山,加雄黃為末㗜鼻。(或以杜牛膝搗汁灌之)

白話文:

前面去甘草、常山的藥材,加上雄黃研成細末,吹入鼻子中。(或用杜牛膝搗汁灌入鼻中即可)

甘草常山(散)吐瘧痰,(常山善吐瘧痰,得甘草則功更捷。)藜蘆皂角白礬參。若除常草雄黃入,(名如聖散)喉風痰壅此能探。(喉風脹急,湯水難進,必先吐去其痰,續進他藥。余友陳正陽謂白礬酸澀難堪,不如易以月石。甚有道理,並識之。)

白話文:

甘草常山(散)能吐出瘧疾痰液,(常山擅長吐出瘧疾痰液,配上甘草則療效更迅速。)再加上藜蘆、皁角、白礬、參。如果再加入常山、雄黃,(此方稱為如聖散)喉嚨的痰壅塞阻塞,此方能通利。(喉嚨腫脹急迫,難以進食湯水,必須先把痰吐出,才能繼續服藥。我的朋友陳正陽說白礬酸澀難以忍受,不如改用月石。這很有道理,一併記錄下來。)

5. 〔附〕吐法

(張介賓《新方八陣》,代瓜蒂、三聖之屬。

蘿蔔子搗碎,以溫湯和攪,取淡湯徐徐飲之,少頃即當吐出。即有吐不盡者,亦必從下行矣。吐法新方最平穩,搗研卜子用宜生,溫湯和攪徐徐飲,上越還能使下行。(按:景岳此方,凡邪實上焦,或痰或食,或氣逆不通等證,皆可以此吐之,最為平穩。然恐未必即吐,必以指探之,乃能上越而吐。愚意加入香豉、橘紅,激而行之,則無有不吐者矣。)

白話文:

把蘿蔔籽搗碎,用微溫的熱水沖泡攪和,取出清淡的湯水慢慢飲用,不久就會吐出來。即使有吐不完的,也一定會從下方排出。吐法新方最為平穩,搗研蘿蔔子最好用生的,用溫湯沖泡攪和慢慢飲用,即使上焦也能通到下焦排泄出來。(按:景嶽此方,凡是邪實上焦,不管痰飲、積食,或是氣逆不通等症狀,都可以用此法催吐,最為平穩。但是擔心未必一定會吐,一定要用手指探察,才能讓上焦嘔吐出來。我認為加入香豉、橘紅,激發它排出,那就沒有不嘔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