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20)
退思集類方歌注 (20)
1. 小建中湯
治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等證;並治黃疸小便自利,及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又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並主之。
桂枝湯原方芍藥加三兩,加膠飴一升,水七升,煮三升,去渣,納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小建中湯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虛弱勞損導致的腹部痙攣疼痛,心悸、流鼻血,腹部疼痛,睡夢中遺精,四肢痠痛,手腳心煩熱,咽喉乾燥、口渴等症狀。同時也治療黃疸病,伴隨小便頻繁,以及傷寒病中陽脈運行不暢、陰脈繃緊,腹部急迫疼痛的狀況。此外,傷寒病發病二三天,出現心悸、心煩等症狀,也適用此方。
此方是從桂枝湯原方中,增加芍藥三兩,再加入麥芽糖一升。用水七升煎煮至三升,去除藥渣,放入麥芽糖,再用小火慢慢融化,溫服一升,每日服用三次。
2. 黃耆建中湯
治虛勞裡急諸不足,及傷寒汗後身疼,表虛惡寒,脈遲弱者。
小建中湯原方加黃耆一兩半。
白話文:
黃耆建中湯,是治療因虛勞導致腹部拘急、身體各種機能不足,以及傷寒病後發汗過多引起的身體疼痛、體表虛弱怕冷、脈象遲緩無力的情況。
此方是在小建中湯原方的基礎上,再加入黃耆一兩半。
3. 〔附〕當歸建中湯
(孫思邈《千金要方》),治產後諸虛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少腹拘急者。
小建中湯原方加當歸三兩。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千金要方》裡面的當歸建中湯,是用來治療婦女產後身體虛弱、氣血不足,導致肚子疼痛,痛到牽引腰背,以及小腹有緊縮拘急感的狀況。
這個方子是在原本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再加上當歸三兩而成。
4. 〔附〕樂令建中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臟腑虛損,潮熱自汗,將成勞瘵。
前胡,細辛,黃耆,人參,桂心,橘皮,當歸,白芍藥,茯苓,麥門冬,甘草,半夏,薑、棗水煎。
白話文:
這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樂令建中湯」,用來治療內臟虛弱損傷,導致身體發熱像潮水一樣,又容易自己流汗,這種情況可能發展成肺癆(肺結核)。
藥方組成是:前胡、細辛、黃耆、人參、桂心、橘皮、當歸、白芍藥、茯苓、麥門冬、甘草、半夏。再加上生薑、紅棗用水煎煮服用。
5. 〔附〕十四味建中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當歸,白芍藥,白朮,甘草,人參,麥門冬,川芎,肉桂,附子,肉蓯蓉,半夏,黃耆,茯苓,熟地黃,薑、棗水煎。
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羅,更用飴糖建中氣,(於桂枝湯重用芍藥,加飴糖,義偏重於酸甘,專和血脈之陰。僅能建中焦營氣,故曰「小」。)陽虛勞損(徐靈胎《蘭臺軌範》曰:「此方治陰寒陽衰之虛勞,正與陰虛火旺之病相反,庸醫誤用,害人甚多。此咽乾口燥,乃津液少,非有火也。
」)疸黃瘥。(此脾虛發黃之證,觀方下所云「小便自利」,非濕熱可知矣。)陽澀陰弦腹急痛,(中宮之陽氣虛,則木來乘土,故陽澀陰弦而腹痛。)不瘥更與小柴和。(腹痛服建中治太陰,不愈者,更與小柴胡治其少陽,疏土中之木也。以陰脈弦,故用此法。)悸煩無熱方堪服,(悸而煩,為虛煩可知,故用建中,以補心脾之氣。
蓋梔子湯治有熱之虛煩,此治無熱之虛煩也。)嘔家禁與用毋訛。(酒家忌甘,嘔家亦忌甘。)黃耆建中(湯)補不足,表虛身痛效無過。(此因過汗虛其衛陽,故汗後身痛,用此湯固衛氣以和營則愈。)又有當歸建中法,產後諸虛屬婦科。(黃耆建中,補中益衛氣;當歸建中,補中益營氣。
)樂令建中(湯)退虛熱,(此藥大能退虛熱,生氣血。)柴胡歸芍細辛多,參耆苓草陳半夏,肉桂門冬薑棗和。更有建中十四味,陰斑勞損起沉疴,(亦有陰證發斑者,淡紅隱隱,散見肌表,此寒伏於下,逼其無根之火熏肺而然,誤服寒藥立斃。)十全大補(湯)加附子,麥夏蓯蓉仔細哦。
(喻嘉言《醫門法律》曰:「十四味建中湯治臟氣素虛,以之兩建其脾腎之陰陽。蓋虛勞病多本脾腎,故引伸建中之法以治之。乃後人超出之方也。」又曰:「樂令建中湯,柴胡、細辛為君,意在退熱,而陰虛之熱則不可退;十四味建中湯,用附、桂、蓯蓉,意在復陽,而陰虛之陽未必可復,又在用方者之善為裁酌耳。」)
白話文:
十四味建中湯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這帖藥方包含:當歸、白芍藥、白朮、甘草、人參、麥門冬、川芎、肉桂、附子、肉蓯蓉、半夏、黃耆、茯苓、熟地黃,再加上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小建中湯的特點是芍藥的用量較多,加上桂枝、生薑、甘草、紅棗,以及用麥芽糖來補中氣。(小建中湯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重芍藥的用量,再加入麥芽糖,它的作用偏重於酸甘,專門調和血脈中的陰氣,但它只能補養中焦的營氣,所以叫做「小」。)此方適用於陽虛導致的勞損症狀。(徐靈胎在《蘭臺軌範》中說:「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陰寒陽衰的虛勞,跟陰虛火旺的病症完全相反。庸醫如果誤用,會害人很深。這裡說的咽乾口燥,是因為津液不足,而不是有火。」)此外,此方也能治療黃疸病。(這是因為脾虛引起的黃疸,從方子後面說的「小便自利」就可以知道,這不是因為濕熱引起的。)如果出現陽氣虛澀、陰脈弦急、腹部疼痛,(這是因為中焦的陽氣虛弱,導致肝木來克脾土,所以會出現陽氣澀滯、陰脈弦急和腹痛。)服用建中湯後沒有好轉,可以再服用小柴胡湯來治療。(腹痛服用建中湯治療太陰病,如果沒有好轉,就再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少陽病,目的是疏理脾土中的肝木。因為陰脈弦急,所以用這個方法。)如果有心悸煩躁,但沒有發熱,這個方子是適用的。(心悸煩躁,是因為虛煩,所以用建中湯來補養心脾之氣。梔子湯是治療有熱的虛煩,這個方子是治療沒有熱的虛煩。)嘔吐的人不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一定要注意。(喜歡喝酒的人忌用甘甜的藥,嘔吐的人也忌用甘甜的藥。)黃耆建中湯可以補養不足,對於因為表虛引起的身體疼痛,效果很好。(這是因為出汗過多導致衛陽虛弱,所以出汗後會身體疼痛。用這個方子可以固護衛氣,調和營氣,就會好轉。)另外還有當歸建中湯,適用於婦女產後各種虛弱的情況。(黃耆建中湯是補養中焦和衛氣,當歸建中湯是補養中焦和營氣。)樂令建中湯可以退虛熱,(這個藥退虛熱、生養氣血的效果很好。)成分包括:柴胡、當歸、白芍、細辛較多,加上人參、黃耆、茯苓、甘草、陳皮、半夏、肉桂、麥門冬、生薑和紅棗。還有一種十四味建中湯,可以治療陰斑和勞損等嚴重的疾病,(也有一些陰證會出現斑點,顏色淡紅,隱隱約約地散佈在皮膚表面。這是因為寒氣潛伏在下,逼迫無根之火上熏肺部導致的。如果誤服寒涼的藥物,會立即死亡。)是在十全大補湯的基礎上,加入附子、麥冬、肉蓯蓉,使用的時候需要仔細考慮。(喻嘉言在《醫門法律》中說:「十四味建中湯是用來治療臟腑本身就虛弱的情況,它同時補養脾腎的陰陽。因為虛勞的疾病多半是源於脾腎虛弱,所以延伸了建中湯的用法來治療。這是後人提出的新的藥方。」他又說:「樂令建中湯,是以柴胡、細辛為主要藥物,目的是退熱,但是陰虛導致的熱是不可以用退熱藥的。十四味建中湯,使用了附子、肉桂、肉蓯蓉,目的是恢復陽氣,但是陰虛導致的陽虛也未必能恢復,這就考驗用藥的人是否能恰當斟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