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14)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14)

1. 〔附〕麻桂飲

(張介賓《新方八陣》),治傷寒陰暑,邪不能散。此麻、桂二湯之變方也。

官桂(一二錢),麻黃(二三錢),當歸(三四錢),甘草(一錢),陳皮(隨宜用或不用亦可),生薑(五七片或十片),水一鍾半,煎八分,去浮沫,不拘時服。若元氣大虛,陰邪難解者,當以大溫中飲更迭為用。

〔附〕大溫中飲(張介賓《新方八陣》),治陽虛傷寒;並一切四時勞倦寒疫之證,身雖發熱,時猶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蓋,或喜熱湯,或兼嘔泄,但六脈無力者。此為元陽大虛,正不勝邪之候,所謂「溫中自可散寒」,即此方也。

熟地(三五七錢),人參(二五七錢甚者一兩或不用亦可),肉桂(一二錢),白朮(三五錢),當歸(三五錢如泄瀉者不宜用或以山藥代之),柴胡(二三四錢),麻黃(一二三錢),炙草(一錢)

乾薑(炒熟一二錢或用煨生薑三五七片亦可),水二鍾,煎七分,去浮沫,溫服,或略蓋取微汗。(如氣虛甚,加黃耆二三錢。如寒甚陽虛者,加附子一二錢。按:方中柴胡、熟地,與溫中之義不符,嘔惡泄瀉者,非所宜也,必與附子同用,庶乎不寒不滯。)

麻桂飲中歸草陳,加姜煎服汗津津。(但取津津微汗透出為度)傷寒陰暑邪難散,用此醫之效甚佳。(旭高按:此亦麻、桂二湯之變方,較海藏神朮散尤為得旨。當歸、陳皮入發汗藥中,是調血而理氣。蓋汗由血化,亦必氣機通達,而後能透出。凡患傷寒體氣稍虛者,當引用之。

)大溫中飲再加朮,人參熟地柴胡倫。(大溫中飲即麻桂飲加參、柴、地、術。)脈細畏寒陰氣勝,陽虛溫托始回春。(凡陽虛陰勝,非用溫中托邪,則寒凝日深,必致不救。)

白話文:

麻桂飲

這個方子是從麻黃湯和桂枝湯變化而來的,可以治療因為寒氣或暑濕導致的傷風感冒,這種情況下邪氣不容易散去。

配方包含:官桂(12錢)、麻黃(23錢)、當歸(34錢)、甘草(1錢)、陳皮(用不用都可以)、生薑(5-7片或10片),加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去除浮沫,不拘時間服用。如果病人元氣嚴重虛弱,寒邪很難去除,就應該和大溫中飲交替使用。

大溫中飲

這個方子是用於治療陽氣虛弱的傷寒,以及各種因為疲勞或時疫導致的寒證。病人雖然會發燒,但同時會怕冷,即使在夏天也想蓋被子,或者喜歡喝熱湯,或者會同時有嘔吐或腹瀉的情況,但脈象會很虛弱無力。這代表元陽嚴重虛弱,正氣不足以抵抗邪氣,所以說「溫中自可散寒」,指的就是這個方子。

配方包含:熟地(3、5或7錢)、人參(2、5或7錢,嚴重者可用到1兩,也可能不用)、肉桂(12錢)、白朮(35錢)、當歸(35錢,如果腹瀉則不宜用,可用山藥代替)、柴胡(234錢)、麻黃(123錢)、炙甘草(1錢)、乾薑(炒熟,12錢,或用煨過的生薑3、5或7片),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七分,去除浮沫,溫熱服用,或者可以稍微蓋上被子取微汗。如果氣虛嚴重,可加黃耆23錢。如果寒氣嚴重、陽虛嚴重,可加附子12錢。注意:方子中的柴胡和熟地和溫中的原則不太一致,如果病人有嘔吐或腹瀉的情況,不適合使用,必須與附子一起使用,才能達到不寒涼也不停滯的效果。

總結:

麻桂飲這個方子加入了當歸、甘草、陳皮,再加生薑煎服,可以微微出汗。它適用於治療因為寒氣或暑濕導致,邪氣難以散去的傷風感冒。這個方子效果很好,比其他的方子更適合這種情況。當歸、陳皮加入發汗藥中,是為了調和氣血。因為汗液由血液轉化而來,也必須氣機通暢才能發出來。凡是患傷寒體質稍微虛弱的,應該用這個方子。

大溫中飲是在麻桂飲的基礎上加上了人參、熟地、柴胡和白朮。這個方子適用於脈象細弱、怕冷、陰氣較盛的情況,代表陽氣虛弱,需要用溫補的方式來扶助正氣,才能使病情好轉。凡是陽虛陰盛的情況,不用溫中扶正的方式來祛邪,寒邪會越來越嚴重,導致無法救治。

2. 桂枝湯類

3. 桂枝湯

治中風傷寒,太陽病頭項強痛,發熱惡風惡寒,鼻鳴乾嘔,脈浮弱,汗自出者;雜病自汗盜汗,虛瘧虛痢,皆可治之。若脈浮緊而無汗者,不可用;酒客及亡血家,雖病風寒而汗出者,亦忌之。

桂枝(去皮),芍藥(各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擘),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以助藥力。

桂枝湯方是解肌,(《傷寒論·太陽篇》云「桂枝本為解肌」,明非發汗也。)芍藥甘草薑棗維。啜粥漬形充胃氣,(桂枝本不能發汗,故須助以熱粥,充胃氣以達於肺,肺主皮毛,汗所從出,是漬形為汗也。觀於此,可知傷寒不禁食矣。)調和營衛汗斯滋。(此方桂、芍相須,薑、棗相得,是調和營衛之方。

營衛和則汗自出,故曰「解肌」。)中風傷寒太陽病,虛瘧(調和營衛之功)虛痢(和陽斂陰之效)悉治之。大凡發熱脈浮弱,惡寒汗出最相宜。(桂枝一味,治太陽發熱惡寒之的藥。因脈浮弱汗自出,故加白芍斂陰護營,生薑佐桂以解表,大棗佐芍以和里,更用甘草和諸藥。凡發熱惡寒,脈浮弱,汗自出者,合此證即用此湯,勿拘風寒雜證也。

)若然無汗脈浮緊,(是麻黃證)酒客血家切忌施。(無汗忌酸斂,酒客忌甘,血家忌辛熱,故皆不可用。)夏月黃芩加入劑,改名陽旦湯宜知。(夏月用桂枝湯加黃芩,名陽旦湯。)

白話文:

桂枝湯,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中風或傷寒引起的太陽病,這種病會導致頭部和後頸部僵硬疼痛、發燒怕冷、鼻塞、想吐,脈象浮弱,而且自己會流汗的狀況;還有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自汗(自己流汗)或盜汗(睡覺時流汗),以及虛弱型的瘧疾和痢疾,也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但是,如果脈象是浮緊而且沒有流汗的人,就不能用這個方子;喝酒的人和失血過多的人,即使得了風寒而且有流汗,也同樣不能用這個方子。

這個方子的組成為:桂枝(去掉外皮)、芍藥(各三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掰開),用水七升,用小火慢慢煮到剩三升,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喝完藥後,要馬上喝熱稀粥來幫助藥效發揮。

桂枝湯的作用是解肌(使肌肉放鬆),而不是發汗。(《傷寒論》的太陽篇說「桂枝本為解肌」,說明這個方子不是用來發汗的。)這個方子的主要成分是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喝粥來幫助藥效的原理,是因為桂枝本身不能發汗,所以要藉由喝熱粥來增加胃氣,讓氣到達肺部,肺主管皮膚和毛孔,汗液就是從這裡出來的,這就是所謂的「漬形為汗」。(從這裡可以知道,得了傷寒病的人並不是不能吃東西的。)這個方子的作用是調和營衛,讓汗自然而然的流出來。

桂枝和芍藥互相配合,生薑和大棗相互輔助,這就是一個調和營衛的方子。當營衛調和後,汗自然就會流出來,這就是所謂的「解肌」。這個方子可以治療中風、傷寒引起的太陽病、虛弱型的瘧疾(調和營衛的作用)和虛弱型的痢疾(調和陽氣和收斂陰氣的效果)。總的來說,凡是發燒、脈象浮弱、怕冷、自己會流汗的狀況,最適合用這個方子。(桂枝是治療太陽病發燒怕冷的主要藥物。因為脈象浮弱而且自己會流汗,所以要加上芍藥來收斂陰氣保護營氣,生薑幫助桂枝解表,大棗幫助芍藥調和內部,再用甘草調和所有的藥。只要是出現發燒怕冷、脈象浮弱、自己會流汗的狀況,符合這些症狀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不用拘泥於是哪種風寒或其他疾病。)

如果沒有流汗而且脈象是浮緊的(這是麻黃湯證),喝酒的人和失血過多的人,千萬不要用這個方子。(沒有流汗的人忌諱用酸性收斂的藥,喝酒的人忌諱甘甜的藥,失血過多的人忌諱辛辣溫熱的藥,所以這三種狀況都不適合用桂枝湯。)夏天的時候,可以在這個方子裡加入黃芩,這個時候就叫做陽旦湯,應該要了解這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