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11)
退思集類方歌注 (11)
1. 〔附〕九味羌活湯
(張元素方),治傷寒傷風,憎寒壯熱,無汗,頭項腰脊強痛,嘔吐口渴,及感冒四時不正之氣,溫病熱病。此解表之通劑。
白話文:
(張元素的藥方)用於治療因寒冷引起的感冒,症狀有畏寒、發燒、沒有汗水、頭頸和脊椎疼痛,嘔吐和口渴,以及由四季天氣變化引起的感冒和溫熱疾病。這是治療感冒的通用藥物。
羌活,防風,蒼朮(各錢半),細辛(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各一錢),加生薑、蔥白煎。(自汗,去蒼朮,加白朮。胸滿,去生地,加枳殼、桔梗。喘,加杏仁。夏月,加石膏、知母。汗下兼行,加大黃。藥備六經,治通四時,用者當隨證加減,不可執一。)
白話文:
羌活、防風、蒼朮(各半錢),細辛(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各一錢),再加上生薑、蔥白一起煎服。(如果出汗,就去除蒼朮,加上白朮。胸悶,就去掉生地,加上枳殼、桔梗。喘氣,就加上杏仁。夏季,加上石膏、知母。汗出兼瀉,就加上大黃。這副藥物涵蓋六經,用來治療全年各個季節的疾病,用藥時應根據實際症狀加減,不能拘泥於某一固定處方。)
九味羌活(湯)張元素,辛防蒼芷蔥薑互。(羌活入足太陽理遊風,細辛入足少陰散伏寒,蒼朮入足太陰去濕,白芷入足陽明散風,防風、蔥、薑通發周身之汗)。益以芩草監辛溫,(諸藥氣味辛溫,恐其僭亢,故用黃芩苦寒以監製之,甘草以調和之。)地芎入血調營故。(生地、川芎引諸藥入血祛邪,即藉以調營。
白話文:
九味羌活湯:張元素說,用羌活、細辛、蒼朮、白芷、防風、蔥、薑相互配伍。(羌活入足太陽經,治療外感風寒;細辛入足少陰經,散伏寒;蒼朮入足太陰經,祛濕;白芷入足陽明經,散風;防風、蔥、薑發散全身之汗。)再加入黃芩和甘草以監制辛溫之藥。(因為諸藥氣味辛溫,恐其太過亢盛,用黃芩的苦寒之性來監制,用甘草來調和。)生地、川芎入血調營故。(生地、川芎引諸藥入血祛邪,藉以此調營。)
徐靈胎嫌生地寒滯,易以當歸。甚是,宜遵之。)三陽解表通用靈,四時感冒兼能顧。此方原以代麻黃,氣弱陰虛人禁哺。(汪訒庵《醫方集解》引張元素曰:「有汗不得用麻黃,無汗不得用桂枝,若差服,則其變不可言,故立此方,使不犯三陽禁忌,為解表效方。冬可治寒,夏可治熱,春可治溫,秋可治濕,是諸路之應兵,代麻黃等湯,誠為穩當,但陰虛氣弱之人在所禁耳。」)
白話文:
徐靈胎認為生地黃性寒滯澀,容易引起食慾不振等問題,宜改用當歸。這很有道理,應該遵循此原則。)三陽解表通用靈這個藥方可通用於解表,四季感冒均可應用。此方原是為代替麻黃而研製的,但氣虛體虛的人禁用。(汪訒庵的《醫方集解》引張元素說:「有汗不能用麻黃,無汗不能用桂枝,如果使用不當,其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才創立這個藥方,以避免違反三陽禁忌,為解表藥方的典範。冬天可治療寒證,夏天可治療熱證,春天可治療溫證,秋天可治療濕證,是各類疾病的應急之藥,代替麻黃等湯劑,確實穩妥,但僅限於體虛氣弱的人禁用。」)
2. 〔附〕大羌活湯
(張元素方),治兩感傷寒。
羌活,獨活,防風,細辛,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各三錢),知母,川芎,生地(各一兩),每服五錢,水煎熱飲。
白話文:
羌活、獨活、防風、細辛、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各15克),知母、川芎、生地(各30克),每次服用25克,用沸水煎煮後,趁熱飲用。
大羌活湯即九味,己獨知連白朮暨。(即九味羌活湯去白芷,加上藥。)散熱培陰表裡和,(羌、獨、蒼、防、細辛發表散邪,芩、連、防己、知母、芎、地清裡培陰,白朮、甘草以固中州而和表裡。)傷寒兩感差堪慰。
白話文:
大羌活湯是由九味藥組成的方劑,我自己獨創性地添加了白朮。(即九味羌活湯去掉白芷,再加入白朮這味藥。)此方有散熱、滋陰、表裡調和的作用。(羌活、獨活、蒼朮、防風、細辛能祛除表邪;黃芩、黃連、防己、知母、川芎、生地黃能清裡滋陰;白朮、甘草能固護中焦,調和表裡。)對於傷寒兩感引起的疾病,此方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兩感傷寒者,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而煩滿;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語;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六日死,蓋以表裡陰陽俱病,故必死也。吳鶴皋《醫方考》曰:「易老意謂:證雖有表裡之殊,而無陰陽之異,傳經者皆為陽邪,一於升陽散熱、滋陰養臟,則感之淺者,尚或可平也。
白話文:
雙重感染傷寒的人,第一天太陽病和少陰病同時發作,就會頭痛、口乾、煩躁、胸悶。第二天陽明病和太陰病同時發作,就會肚子脹滿、身體發熱、不想吃東西、說胡話。第三天少陽病和厥陰病同時發作,就會耳聾、陰囊收縮、四肢厥逆、不能吃水和食物、不認識人,到了第六天就會死去。這是因為表裡陰陽都生病了,所以一定會死。吳鶴皋在《醫方考》中說:「易老先生的意思是:證候雖有表裡之分,但沒有陰陽之別。傳經的都是陽邪,一味升陽散熱、滋陰養臟,則感染較輕的,或許還可以治癒。
」按錢禎曰:「兩感者,本表裡之同病,似若皆以外感為言,而實有未必盡然者,正以內外俱傷,便是兩感。今見有少陰先潰於內,而太陽繼之於外者,即縱情肆欲之兩感也;太陰受傷於裡,而陽明重感於表者,即勞倦竭力、飲食不調之兩感也;厥陰氣逆於臟,而少陽復病於腑者,即七情不慎、疲筋敗血之兩感也。」此言最切此病,誠發前人所未發。
或謂兩感不多見者,蓋亦見之不明耳。其治法亦在乎知其由而救其本也。)
白話文:
錢禎說:「兩感是指內外同時發生的疾病,好像都是由外感引起的,但實際上未必完全如此。因為內外俱傷,就是兩感。現在看到有少陰(心臟、腎臟)先在內發病,而太陽(膀胱、小腸)繼之在外發病的,這就是縱情肆欲的兩感。有太陰(脾臟、肺臟)在內受傷,而陽明(大腸、胃)在表又重感的外感,這就是勞倦竭力、飲食不調的兩感。有厥陰(肝臟、膽囊)氣逆於內臟,而少陽(膽、三焦)又復病於腑的,這就是七情不慎、疲筋敗血的兩感。」這些話最切合這種疾病,確實是發前人所未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