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10)
退思集類方歌注 (10)
1. 〔附〕小續命湯
(孫思邈《千金要方》),治中風喎斜不遂,語言謇澀,及剛柔二痙,厥陰風泄。此六經中風之通劑。
防風(一兩半),生薑(五兩),桂心,麻黃,杏仁,川芎,白芍,人參,甘草,黃芩,防己(各一兩),附子(一枚),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筋急語遲,脈弦,倍人參,加薏苡、當歸,去白芍。煩躁不大便,去桂、附,倍芍藥,加竹瀝。
若是筋骨僵硬、說話緩慢,脈象緊繃,則要加倍人參的用量,加入薏苡仁和當歸,並去除白芍。
若是煩躁不安、大便不暢,則要去除桂枝、附子,加倍白芍的用量,加入竹瀝。
白話文:
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記載了一個治療中風後遺症如面部歪斜、肢體不遂、言語不清,以及剛柔兩種痙攣和厥陰風洩的通用方劑。
配方如下:防風一兩半,生薑五兩,桂心、麻黃、杏仁、川芎、白芍、人參、甘草、黃芩、防己各一兩,附子一枚。用十二升水先煎煮麻黃三次,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
如果患者出現筋脈緊張、言語遲緩,且脈象呈現弦狀,應加倍使用人參,添加薏苡仁和當歸,同時去掉白芍。
若患者感到煩躁不安,並且大便不通,則應去掉桂心和附子,加倍使用白芍,並加入竹瀝。
身痛發搐,加羌活。日久不大便,胸中不快,加大黃、枳殼。口渴,加麥冬、花粉。臟寒下利,去防己、黃芩,倍附子,加白朮。汗多,去麻黃,加朮。嘔逆,加半夏。語言謇澀,手足戰掉,加菖蒲、竹瀝。煩渴多驚,加犀角、羚羊角。舌燥,去桂、附,加石膏。)
白話文:
-
身體疼痛且抽搐,加入羌活。
-
長期沒有排便,胸悶不適,增加大黃、枳殼的劑量。
-
口渴,加入麥冬、花粉。
-
臟腑寒涼導致腹瀉,去除防己、黃芩,增加附子的劑量,加入白朮。
-
汗出過多,去除麻黃,加入朮。
-
嘔吐反胃,加入半夏。
-
語言蹇澀,手足發抖,加入菖蒲、竹瀝。
-
煩躁口渴且驚悸多夢,加入犀角、羚羊角。
-
舌頭乾燥,去除桂枝、附子,加入石膏。
小續命湯桂附芎,麻黃參芍杏防風,黃芩防己兼甘草,六經風中此方通。(麻黃、杏仁,麻黃也,治寒。桂枝、芍藥,桂枝也,治風。參、草補氣,芎、芍養血,生薑散寒,防風治風淫,防己治濕淫,附子治寒淫,黃芩治熱淫,故為治中風之通劑。劉宗厚《玉機微義》曰:「此方無分經絡,不辨寒熱虛實,雖多亦奚以為。
白話文:
小續命湯含有桂皮、附子、川芎、麻黃、黨參、芍藥、杏仁、防風、黃芩、防己和甘草。當六經受到風邪侵襲時,都可以使用這個處方。
(麻黃、杏仁,麻黃也,治寒。桂枝、芍藥,桂枝也,治風。參、草補氣,芎、芍養血,生薑散寒,防風治風淫,防己治濕淫,附子治寒淫,黃芩治熱淫,故為治中風之通劑。)
劉宗厚在《玉機微義》中說:「這個處方不分經絡,不辨寒熱虛實,即使成分很多,又有什麼用呢?」
」汪訒庵《醫方集解》曰:「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風方,多從此方損益為治。」旭高按:此方即從《古今錄驗》續命湯加減。蓋病來雜擾,故藥亦兼該也。)
白話文:
汪昂在《醫方集解》中說:「這個藥方現在很少有人使用,但是,歷代以來的各種治風藥方,大多是從這個藥方加減演變而來的。」旭高按:這個藥方就是從《古今錄驗》的續命湯加減而來的。病情錯綜複雜,因此藥物也應該兼顧多種功效。
2. 〔附〕定喘湯
(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治肺虛感寒,氣逆膈熱而作哮喘。
麻黃,半夏,款冬花,桑白皮(各三錢蜜炙),蘇子(二錢),杏仁,黃芩(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白果(二十一枚炒黃),加薑煎。
白話文:
麻黃3錢、半夏3錢、款冬花3錢、桑白皮3錢(用蜂蜜炒香)、蘇子2錢、杏仁1錢5分、黃芩1錢5分、甘草1錢、白果21顆(炒香)、加上生薑一起煎。
定喘(湯)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杏黃芩兼甘草,肺寒膈熱喘哮嘗。(此定喘之主方也。凡病哮喘,多由寒束於表,陽氣並於膈中,不得泄越,故膈間必有痰熱膠固,斯氣逆聲粗而喘作矣。治之之法,表寒宜散,膈熱宜清,氣宜降,痰宜消,肺宜潤,此方最為合度。白果收澀,二十一枚恐太多,宜減之。)
白話文:
定喘(湯):白果和麻黃,款冬花、半夏、白皮桑,蘇葉、杏仁、黃芩加上甘草,肺寒、橫膈膜熱喘、哮喘可試用。(這是治療哮喘的主要方劑。凡是哮喘疾病,大多是因身體表層受寒,陽氣積聚在橫膈膜中,無法宣發流通,因此橫膈膜之間必定有痰熱膠結,這樣氣息就會逆轉、聲音變得粗重,而引起哮喘。治療的方法,表層的寒邪應發散,橫膈膜的熱應清瀉,氣應下降,痰應消散,肺應滋潤,此方最為合適。白果性澀,二十一枚恐怕過多,應減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