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9)
退思集類方歌注 (9)
1. 射干麻黃湯
治咳而上氣,喉中如水雞聲者。
射干,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半夏,五味子(各半升),麻黃,生薑(各四兩),大棗(七枚),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射干麻黃湯細辛,紫菀款冬味夏朋,薑棗同煎療肺冷,咳而上氣水雞聲。酸收苦泄兼辛散,肺氣宣通痰自平。(此治形寒飲冷傷肺之要方也。喉中水雞聲者,痰氣出入而嗘咯也。由肺中冷,陽氣不能宣其液,鬱於肺而生聲,乃復用《本經》主治咳逆上氣之品,大泄陰液,宣通肺氣。
射干、紫菀,以苦泄之也,麻、辛、款、夏、生薑,以辛瀉之也,五味子酸以收其正氣,大棗甘以緩其下行,則射干、細辛、五味之性,從麻黃外達肺經,內通肺臟,泄肺之苦,遂肺之欲,補肺之正,溫肺之陽,俾氣道平而肺得陽和之致,自無嗘咯之聲矣。)
白話文:
這個方劑用來治療咳嗽、呼吸急促,喉嚨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
藥物組成:射干、細辛、紫菀、款冬花(各12克),半夏、五味子(各約60毫升),麻黃、生薑(各16克),大棗(7枚)。
煎煮方法:用水約2400毫升,先煮麻黃,沸騰兩次後撈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約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這個方子的歌訣說:射干麻黃湯包含細辛、紫菀、款冬花、半夏和五味子,加上生薑、大棗一起煎煮,可以治療肺部受寒引起的咳嗽、呼吸急促,以及喉嚨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方中的酸味藥有收斂作用,苦味藥有降泄作用,辛味藥則有發散作用,可以宣通肺氣,使痰液自然平息。(這個方子是治療因身體受寒、飲冷傷肺的主要方劑。喉嚨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是因為痰氣在呼吸時進出所發出的聲音。這是由於肺部受寒,陽氣無法正常宣發體液,使之鬱積在肺部而產生的聲音。因此,用《本經》中能治療咳嗽、呼吸急促的藥物,大量排出陰液,宣通肺氣。)
射干和紫菀以苦味來降泄,麻黃、細辛、款冬花、半夏、生薑以辛味來發散,五味子以酸味來收斂正氣,大棗以甘味來緩和藥性的下行。這樣,射干、細辛、五味子的藥性,就能夠藉由麻黃外達肺經,內通肺臟,將肺中的苦悶之氣排出,達到肺想要的狀態,同時補益肺的正氣,溫養肺的陽氣,使呼吸道平順,肺部恢復陽氣和諧的狀態,自然就不會再有喉嚨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了。
2. 《古今錄驗》續命湯
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並治咳逆上氣,但伏不得臥,面目浮腫者。
麻黃,桂枝,石膏,甘草,乾薑,人參,當歸(各三兩),川芎(一兩五錢),杏仁(四十枚),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當小汗。薄復脊,憑几坐,(坐則升發陽氣,足以敵邪外散。)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此亦唐人校訂《金匱》附方,非仲景方也。然其方頗合仲景之旨,故選之。)
《錄驗》續命(湯)麻桂姜,芎歸杏草石參勷。中風拘急(風邪入絡)成風痱,(「痱」,廢而不用也。)今古相傳此法良。(方名「續命」者,有卻病延年之功也。)風入絡中痰火壅,驅風自必佐清涼,兼調氣血扶其正,絡痹通而拘急康。(風入經絡,則內風與外風相煽,以致痰火一時壅塞。
惟宜先驅其風,繼清痰火,而後調其氣血,則經脈可以漸通。此方即從大青龍加減,借川芎佐桂枝以治風痹,乾薑佐麻黃治寒痹,杏仁佐石膏治熱痹,更用人參補氣,當歸活血,甘草和諸藥。蓋邪風中人身痱,必由表虛,絡脈弛縱,必由裡熱,故氣宜固,血宜活,風寒宜散,絡脈宜涼,自當內外施治,以辟邪風,非處方之冗雜也。)證既屬風風藥主,因人加減法當商,誤投溫補將邪斂,輕則偏枯重必亡。
(凡古人定病之名,必指其實,既曰「中風」,則其病屬風可知。既為風病,則主病之方,必以治風為本;其中或有陰虛、陽虛、感熱、感寒之別,則於治風方中,隨所現之證加減之。即使正氣內虛,亦宜於驅風藥中少加扶正之品,以助驅邪之力,從未有純用溫補者。今人一遇此證,即用參、地、桂、附等溫補,將風火痰涎盡行補住,輕者變重,重者必死。
或有元氣未傷,而感邪淺者,亦必遷延時日,以成偏枯永廢之人。此非溫補誤之耶!)續命(湯)中風之祖劑,若無絕證用皆臧。口開眼合兩手撒,直視搖頭面赤妝,遺溺汗淋俱絕證,陰陽離決命難長。(續命為中風之祖方,苟非中臟之絕證,皆可治之。惟口開眼合,手撒鼻鼾,遺尿吐沫,直視搖頭,面赤如妝,汗出如珠,此為絕證,則難挽救耳。)
白話文:
這個續命湯,是治療中風後身體無法控制、口不能說話、意識模糊不知疼痛,或者身體僵硬不能轉動,以及治療咳嗽、呼吸困難、只能趴著不能躺臥、臉部浮腫的病症。
藥材包含麻黃、桂枝、石膏、甘草、乾薑、人參、當歸各三兩,川芎一兩五錢,杏仁四十枚,用水一斗煮到剩四升,溫服一升。服藥後應該會稍微出汗。可以將背部覆蓋保暖,靠著椅子坐著(坐著可以升發陽氣,足以抵抗外邪散發),出汗後病就好轉。如果沒有出汗,可以繼續服藥,沒有什麼禁忌,但不要吹到風。(這個方子是唐朝人校訂《金匱要略》時附加的方子,不是張仲景的方子。但這個方子很符合仲景的用藥原則,所以選用它。)
這個名為「續命」的藥方,用了麻黃、桂枝、乾薑,還有川芎、當歸、杏仁、甘草、石膏、人參這些藥材。它能治療中風後身體僵硬,形成肢體廢用的情況。這個方法是古今相傳的良方。(方子取名為「續命」,是因為它有延年益壽的功效。)中風是風邪侵入經絡,導致痰火壅塞。治療要先驅散風邪,再清除體內熱毒,同時調理氣血,扶助正氣,這樣經絡通暢,身體僵硬的狀況就會好轉。(風邪進入經絡,會使內風和外風互相影響,導致痰和火一時壅塞。所以要先驅散風邪,再清除痰火,然後調和氣血,這樣經脈才能逐漸暢通。這個方子是由大青龍湯加減而成,用川芎來輔助桂枝治療風痺,用乾薑輔助麻黃治療寒痺,用杏仁輔助石膏治療熱痺,再用人參補氣,當歸活血,甘草調和藥性。中風導致肢體廢用,必定是因為身體表面虛弱,經絡鬆弛,同時體內有熱,所以要固氣、活血、散風寒、清涼經絡,從內外同時治療,才能驅除邪風,這並不是方子複雜。)既然病屬於風,就應該用治療風的藥物為主,再根據病人的情況加減藥物。如果誤用溫補藥物,會將邪氣困住,輕則導致半身不遂,重則死亡。(古人所訂的病名,必定是指病情的實況。既然說「中風」,那這個病就屬於風邪。既然是風邪引起的病,那麼治療的主方,必定是以治療風邪為主。其中如果有陰虛、陽虛、感受熱邪、感受寒邪等不同情況,就應該在治療風邪的方子中,根據實際情況加減藥物。即使是正氣虛弱,也應該在驅風的藥物中少量加入扶助正氣的藥物,來幫助驅邪,從來沒有純粹用溫補藥物的。現在的人一遇到這種病,就使用人參、熟地、桂枝、附子等溫補藥物,把風邪、火氣、痰液都補住了,輕則變重,重則死亡。有些元氣沒受損、感受邪氣較淺的病人,也會因為這樣而拖延病情,最後變成半身不遂、永久殘疾。這難道不是溫補藥物的錯誤嗎!)續命湯是治療中風的祖方,如果不是出現絕症,使用這個方子都能有效。如果病人出現口開眼合、兩手撒開、眼神直視、搖頭、臉色赤紅、大小便失禁、大汗淋漓等情況,都是陰陽離決的絕症,難以救治。(續命湯是治療中風的祖方,如果不是中臟的絕症,都可以治療。只有口開眼合、手撒開、鼻鼾、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眼神直視、搖頭、臉色赤紅、汗如雨下,這些才是絕症,難以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