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澹翁醫案》~ 卷三 (3)
卷三 (3)
1. 卷三
治行路伏暑,白睛遍赤,頭痛如崩,嘔惡,煩渴不寧。
羚羊角,蔓荊子,香薷,蘇薄荷,明天麻,木賊草,甘菊花,大橘皮,川黃連,炒山梔,引用白菊花根汁和服,(一劑頭痛止八分。去),蘇薄荷,(加)蜜蒙花,穀精草,麥冬
服三劑,眼大明。
(又加)石燕子(一個),石斛(三錢)
又服三帖而痊。
治濕熱傷脾肺氣虛中滿之象。
白雲苓,粉丹皮,澤瀉,牛膝梢,桑白皮,陳皮,苡米,海金沙,厚朴,次去厚朴,(加)木瓜,(又加)麥冬,雞內金(一具),葛花
治氣夾濕成鼓,服藥二劑,行水而痊。
大厚朴,製半夏,廣陳皮,上血珀,京三稜,薤白,青皮,車前子,穭豆皮,引用生薑敗鼓皮(炙)
揉方
撐路根(半斤)(疑即食茱萸根),小麥面(一斤)
上杵爛,共入銅鍋炒熱,時時熨之。
治脾黃心虛,頭眩眼花耳鳴。
白茯苓(一錢),焦白朮(三錢),生苡米,當歸身(二錢),大白芍,建澤瀉,淨棗仁(二錢),遠志肉,西茵陳,引生薑皮小紅棗,退腫加宣木瓜,身如黃金色(加)秦艽,心悸加黃耆、人參。
治氣虛咳嗽,心悸盜汗。
生地,熟地,當歸,粉草,橘紅,天冬,柏子仁霜,淨棗仁,黃耆,川貝母,水中金
肺寒咳嗽,痰多喘息。
桑白皮,蜜炙麻黃,巴杏仁,製半夏,橘紅,赤苓,川貝母,白前,桔梗,引用老君須(加)蔞仁霜
治小兒八歲,患肺胃俱寒,咳嗽不已,痰壅眼戴。
乾薑,洋參,白茯苓,白朮,五味子,炙甘草,製半夏,細辛,薑棗引。
治一切風癇,用溫膽湯加
明天麻,羚羊角,鉤藤鉤,遠志肉,引用薑汁、竹瀝
治中風,化痰驅邪。
赤茯苓,製半夏,橘紅,明天麻,陳膽星,遠志肉,白茯神,鉤藤鉤,石菖蒲,引用桃奴,桃花瓣(二錢),鐵落漿兩碗,煎藥。
加味郁礬丸,川明礬(一兩),大黃(五錢),川鬱金(一兩),膽南星(二錢),溶化為丸。
治羊癇丸方
硃砂(三錢),甘遂(三錢),豬心(一具)
將前二味入心竅內,煨爛,杆泥為丸,每服(二錢),鉤藤湯下。
治穀道生風作癢,名曰臟風,服一帖全愈。
細生地,當歸身,白茯苓,甘草,連翹,白芍,蟬退,白芷,防風
白水煎服。
治男婦裡寒痛極,難經丸方。
枳實(炒,一兩),乾薑(四錢),甘草(四錢),熟附子(八錢),肉桂(六錢),公丁香(三錢),紅豆蔻(六錢),白朮(一兩),砂仁(一兩)
用薑汁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白水下。
春回散
白礬,胡椒,焰硝,黃丹
此法審症之輕重,日之深淺,分兩隨時加減,用釅醋調在手心,男左女右,合病者臍上,渾身汗出而罷。
治一切虛勞內虧,方用加味霞天膏
紫河車(一具,洗淨煨爛杵泥),麥冬(去心,四兩),黃耆(三兩),大生地(八兩),燕窩(四兩),鹿角膠(三兩),龜板膠(炒,一兩),龍眼肉(三兩),霞天膏(四兩),貢淡菜(四兩),大熟地(四兩),淨棗仁(一兩),明天冬(四兩),當歸全(一兩)
白話文:
[卷三]
治療行路中暑,眼白通紅,頭痛劇烈如頭要裂開般,嘔吐噁心,口渴煩躁不安。用羚羊角、蔓荊子、香薷、蘇薄荷、明天麻、木賊草、甘菊花、大橘皮、川黃連、炒山梔,以白菊花根汁送服。(一劑藥後頭痛減輕八成,則可去掉)蘇薄荷。(再加)蜜蒙花、穀精草、麥冬。服用三劑,眼睛明亮許多。(再加)石燕子(一個)、石斛(三錢)。又服用三劑藥後痊癒。
治療濕熱傷及脾肺,氣虛導致腹部脹滿的症狀。用白茯苓、粉丹皮、澤瀉、牛膝梢、桑白皮、陳皮、苡米、海金沙、厚朴,先去掉厚朴,(再加)木瓜,(又加)麥冬、雞內金(一個)、葛花。
治療氣滯夾濕導致腹脹,服用兩劑藥後,利尿消腫痊癒。用大厚朴、製半夏、廣陳皮、上血珀、京三稜、薤白、青皮、車前子、穭豆皮,以生薑炙過的敗鼓皮煎服。
(揉方)
撐路根(半斤)(疑即食茱萸根)、小麥麵(一斤)。將以上藥物搗爛,放入銅鍋炒熱,隨時溫敷患處。
治療脾胃虛弱導致黃疸,頭暈眼花耳鳴。用白茯苓(一錢)、焦白朮(三錢)、生苡米、當歸身(二錢)、大白芍、建澤瀉、淨棗仁(二錢)、遠志肉、西茵陳,以生薑皮和紅棗煎服,若腫脹,則再加宣木瓜;若皮膚呈現黃金色,則再加秦艽;若心悸,則再加黃耆、人參。
治療氣虛咳嗽,心悸盜汗。用生地、熟地、當歸、粉草、橘紅、天冬、柏子仁霜、淨棗仁、黃耆、川貝母、水中金。
治療肺寒咳嗽,痰多氣喘。用桑白皮、蜜炙麻黃、巴杏仁、製半夏、橘紅、赤苓、川貝母、白前、桔梗,以老君須煎服,再加蔞仁霜。
治療八歲小兒肺胃俱寒,咳嗽不止,痰多眼腫。用乾薑、洋參、白茯苓、白朮、五味子、炙甘草、製半夏、細辛,以薑棗水煎服。
治療一切風癇,用溫膽湯加明天麻、羚羊角、鉤藤鉤、遠志肉,以薑汁、竹瀝煎服。
治療中風,化痰驅邪。用赤茯苓、製半夏、橘紅、明天麻、陳膽星、遠志肉、白茯神、鉤藤鉤、石菖蒲,以桃奴、桃花瓣(二錢)、鐵落漿兩碗煎服。
加味郁礬丸:川明礬(一兩)、大黃(五錢)、川鬱金(一兩)、膽南星(二錢),溶化製成丸劑。
(治羊癇丸方)
硃砂(三錢)、甘遂(三錢)、豬心(一個)。將硃砂和甘遂放入豬心內,煨爛,研磨成丸,每次服用二錢,用鉤藤湯送服。
治療肛門瘙癢,稱為臟風,服用一劑藥後痊癒。用細生地、當歸身、白茯苓、甘草、連翹、白芍、蟬退、白芷、防風,清水煎服。
治療男女裡寒痛經,用難經丸方:枳實(炒,一兩)、乾薑(四錢)、甘草(四錢)、熟附子(八錢)、肉桂(六錢)、公丁香(三錢)、紅豆蔻(六錢)、白朮(一兩)、砂仁(一兩)。用薑汁和藥丸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二錢,白水送服。
(春回散)
白礬、胡椒、焰硝、黃丹。此方需根據病情輕重、病程長短,調整藥量。用濃醋調勻,塗於左手心(男性)或右手心(女性),或塗於肚臍上,待全身出汗後停止。
治療一切虛勞內虧,用加味霞天膏:紫河車(一個,洗淨煨爛搗碎)、麥冬(去心,四兩)、黃耆(三兩)、大生地(八兩)、燕窩(四兩)、鹿角膠(三兩)、龜板膠(炒,一兩)、龍眼肉(三兩)、霞天膏(四兩)、貢淡菜(四兩)、大熟地(四兩)、淨棗仁(一兩)、明天冬(四兩)、當歸全(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