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砂八家醫案》~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9)

回本書目錄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9)

1.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施村徐

食下噎塞,痛連胸腹,脈左搏右平,由恚怒傷肝,肝厥必乘胃府,血不藏聚,致嘔吐見血,而陽明之大絡亦損,所謂陽絡傷則血外溢也。用柔劑緩調。

半夏,人參,棗仁,炙草,陳皮,竹茹,阿膠,白蜜,生薑,大棗

泰興張來雍

積怒動肝損營,亢乃燥氣乘復,上噫氣,下泄氣,由血少藏聚,流而不行,痹阻厥陰,循經之所致,喉不利,脅痞痛也。況脈至右滑左澀,澀為肺象,滑為陽盛,金刑木位,膽陽不舒,脘中迷痛,食減液消,有自來矣。但今值瘧後,餘邪未盡,先宜清暑和標,再商治本之法。

麥冬,雲苓,半夏,扁豆,橘紅,丹皮,石斛,花粉,枇杷葉(服三劑後,用清燥救肺湯加減,又服二劑,進歸脾越鞠法)

無錫嚴藝舫

人在氣交,法乎天地,值長夏火土發泄,脾腎兩虧,不耐炎暑,食減脘悶,喉燥音低,當流金爍石,離能灼物,尤宜加意於保真。

四君子湯合生脈散

無錫鄒太和令侄

神傷於上,精損於下,藥力難補其空匱,林泉清處,心曠神情,天真可圖來復。

芡實,建蓮,遠志,天冬,元武板,人參,蓯蓉,茯神,熟地

江陰北門陸

咽喉腫脹,氣塞眩冒,心煩汗泄,食減便溏,脈至細小澀數。此心脾之虧,由肝腎內損,致陰心亢逆,上凌少陰循經之地。歸脾雖當,泥於心脾,於少陰腎藏有間矣。

人參,茯神,歸身,白朮,紫石英,麥冬,棗仁,益智,青鉛(一兩)

太平橋李

久淋久帶,必傷肝腎之陰,致奇脈交損,腰脊垂痛,維綱不振,寒熱交作,女科以肝為先天,宜柔劑緩調,以和八脈。

人參,牡蠣,龍骨,五味,歸身,白芍,阿膠,炙草,紫石英,鹿角霜

江輔臣

咳血脈弦,此肝血失藏,肺氣不降,從清陽治法。

桑葉,阿膠,紫菀,麥冬,川貝,鬱金,杏仁,丹皮,生苡仁

又血脫日久,陰氣難以驟復,過勞脊膂微痛。此因營虛失守,致督脈亦傷。平旦口苦舌乾,脈反見數,可知陰液內損,則君相之火,易以升動也。

生地,茯神,棗仁,紫菀,天冬,女貞子,阿膠,芡實,丹皮,麥冬,枇杷葉

鎮江程

左脈小弱,右寸滑大,髫年喘症,數載不痊,遇勞感寒即發,即風痰結於肺底,積久竟成窠囊,阻塞空竅,清肅不令下行矣。且肺病善咳,咳久未有不傳至三焦者。故每交少陽氣分用事,喘促更無止息也。早用化痰定喘,晚用復脈和陰。

海浮石,馬兜鈴,杏仁,桑皮,橘紅,川貝,紫菀,蘇子,北沙參,枇杷葉,晚服復脈湯。

本鎮沈

髫年體弱,咳嗽失音,陽虛必盜汗,陰虛生內熱。近因春升發泄,風熱乘虛襲入肺絡而咳,更無停止,宜以清上為先。

補肺阿膠湯,加元參、地骨皮、茯神、棗仁。

白話文: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施村徐氏方案: 患者食後噎塞,疼痛連及胸腹,脈象左側搏動有力,右側平和。這是由於憤怒傷肝,肝氣逆盛侵犯胃腑,導致血液不能正常聚集,出現嘔吐帶血的症狀,且陽明經絡受損,造成血液外溢。應使用溫和的藥物緩慢調理。 處方藥材:半夏、人參、棗仁、炙甘草、陳皮、竹茹、阿膠、蜂蜜、生薑、大棗。

泰興張來雍氏方案: 患者因積怒傷肝,損傷營血,肝氣亢盛導致燥熱之氣乘虛而入,出現上噫氣(呃逆)、下泄氣(腹瀉)的症狀。由於血液不足,運行不暢,阻塞厥陰經脈,循經脈所致,出現咽喉不適、脅肋脹痛。脈象右側滑數,左側澀滯,澀脈為肺象,滑脈為陽盛,金克木,膽陽不舒,脘腹隱痛,食慾減退,體液減少,這些都是長期積累的病症。患者瘧疾痊癒不久,餘邪未盡,應先清暑和解表證,再治本。處方藥材:麥冬、雲苓、半夏、扁豆、橘紅、丹皮、石斛、花粉、枇杷葉。(服用三劑後,改用清燥救肺湯加減,再服用二劑,之後改用歸脾湯、越鞠丸)。

無錫嚴藝舫氏方案: 患者正值氣候交替之時,暑熱之氣侵犯人體,脾腎兩虛,不能耐受暑熱,出現食慾減退、脘腹脹悶、咽喉乾燥、聲音低沉等症狀。夏季暑熱炎炎,需格外注重滋陰保真。處方:四君子湯合生脈散。

無錫鄒太和令侄氏方案: 患者心神受損,精氣虧損,藥物難以迅速補益。應尋求清靜環境,調養身心,才能恢復健康。處方藥材:芡實、蓮子、遠志、天冬、五味子、人參、肉蓯蓉、茯神、熟地黃。

江陰北門陸氏方案: 患者咽喉腫脹,氣逆上衝,頭暈目眩,心煩汗出,食慾減退,大便溏瀉,脈象細小、澀滯、數快。這是心脾兩虛,肝腎內損,陰火亢盛,上逆少陰經脈所致。雖歸脾湯主治心脾,但對於少陰腎虛有所不足。處方藥材:人參、茯神、當歸、白朮、紫石英、麥冬、棗仁、益智仁、鉛丹(一兩)。

太平橋李氏方案: 患者久病淋證、帶下,必然傷及肝腎陰液,導致奇脈受損,腰脊墜痛,身體虛弱,寒熱交替。婦科疾病以肝為先天,宜用溫和的藥物緩慢調理,調和八脈。處方藥材:人參、牡蠣、龍骨、五味子、當歸、白芍、阿膠、炙甘草、紫石英、鹿角霜。

江輔臣氏方案: 患者咳血,脈象弦數,這是肝血不能正常貯藏,肺氣不能下降,應從清瀉陽氣入手治療。處方藥材:桑葉、阿膠、紫菀、麥冬、川貝母、鬱金、杏仁、丹皮、生薏苡仁。 患者久病失血,陰氣難以迅速恢復,勞累後腰背微痛,這是因為營血虛弱,督脈受損。早晨口苦舌乾,脈象反而數快,說明陰液內損,導致心火易於亢盛。處方藥材:生地黃、茯神、棗仁、紫菀、天冬、女貞子、阿膠、芡實、丹皮、麥冬、枇杷葉。

鎮江程氏方案: 患者左側脈象細弱,右側寸關脈滑數有力,自幼患喘症,多年未愈,勞累或感受寒邪即發作。這是由於風痰結聚於肺底,日久形成痰核,阻塞氣道,導致肺氣不能下降。肺病久咳容易傳至三焦,每當少陽經氣運作時,喘促加重。應先化痰止喘,後益氣養陰。處方藥材:海浮石、馬兜鈴、杏仁、桑白皮、橘紅、川貝母、紫菀、蘇子、北沙參、枇杷葉;晚上服用復脈湯。

本鎮沈氏方案: 患者自幼體弱,咳嗽失聲,陽虛導致盜汗,陰虛導致內熱。近期因春季陽氣升發,風熱之邪乘虛而入,侵犯肺絡,導致咳嗽不止,應先清肺熱。處方:補肺阿膠湯,加元參、生地黃、茯神、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