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砂八家醫案》~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10)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10)
1.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高汝明
少腹沖氣上逆,從左旋右,上攻胸脘刺痛,皆腎陰少司收攝,肝陽升發橫肆,血即隨氣咳吐。蓋相火不寧,未有不挾君火而擾動。欲使氣納歸元,仍宜靜藥導引。
人參,熟地,阿膠,補骨脂,萸肉,茯苓,柿霜,秋石
滸涇口
久嗽脈數,食減骨蒸,得自產後,陰虧蓐勞之漸也。
地骨皮,金石斛,百合,人參,麥冬,紫菀,當歸,桑皮,炙草
丸方,烏雞丸,開水下。
錫雖上山朱
性善躁鬱,相火易動,忽崇朝而諸症交作,致潮熱已至四旬,舌乾便燥,胸痞脹滿,堅硬不食。此以無形氣病,漸成有形結痰,所以虛而不受補也。滋則助脹,燥則傷陰。惟丹溪宣補並用,既能宣壅,復可通津,適合此症揆度。
生地汁,川貝母,鬱金汁,肥知母,苦杏仁,麥冬汁,左牡蠣,瓜蔞皮,廣陳皮,白蔻仁,香穀芽
王聖清
病後失調,胃陽窒塞,中脘痞結,阻隔上焦,煩渴善飲,二便閉結,即《內經》二陽結謂之消也。法當養金生水,軟堅消痞,俾得清升濁降,胃津遊溢於上,肺氣通調於下,病可內全矣。雖然渴而能食,必發瘡瘍,渴不能飲,易成中滿。失調久延可慮,莫道贈言不詳。
麥門冬湯合四苓散。
門村張
大風脹滿,脈多沉遲,然按之有神,方為有胃氣也。今診得沉細如絲,寸關歇止,知謀慮傷肝,積久延及心脾。心病血不流,脾病食不化,膠滯凝結中脘,先成痞塊,從微至著,暴腹脹大如蠱。醫家不明肝喜疏達,脾升胃降,治法非苦降即溫補,致藏府氣血日鈍,胃陽困厄,無怪乎愈治愈劇也。但經百日以來,精神日以告匱,即進藥餌,亦如杯水沃燎原矣。
姑進參附理中,冀穀食漸進,再商。
人參,附子,於朮,炙草
鳳凰山朱
診脈左弦勁而右細澀,氣逆從左上升,引胸脘而悶痛,食下噎塞,高年精血內枯,惱怒動肝,橫逆中土,上凌肺,下侵腎,致咳嘔便閉,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關格之漸。擬緩肝潤燥雙開,通其經隧。
生地,阿膠,桃仁,茯神,半夏,廣皮,鬱金,歸身,生薑汁,蘆根汁
大石橋
酒濕釀熱,味歸於脾,氣歸於肺,內蘊日久,干肺則痰咳喉燥,乘脾則食少便溏,先從肺胃調治,用保和湯。
茯苓,芡實,百合,胡蓮肉,麥冬,桑皮,烏梅,枇杷葉
蘇州程逸超
操持謀慮,怫逆內傷肝藏,致脾胃氤氳之氣,乾健之陽,失司宣化,納食艱澀,積痰覆溢嘔吐,漸成噎膈重症。雖高年液槁忌燥,然投陰柔潤劑,壅濕助痰,又窒礙脾陽奪食。宜順氣平痰,滋液養肝,以調其升降而導引之。
人參,炮姜,生於術,麥冬,橘皮,炒木瓜,炙草,雲苓,海粉,半夏曲,白蜜生薑汁
程逸超令郎
經云:怒則氣高。陽氣薄厥於上,必致神蒙竅蔽。且向有厥症,包絡之痰,易隨氣火上胃,胸悶口噤,耳聾神憒。今發五六日,心下痞滿不舒,脈微色脫,兩顴時顯紅赤,乃氣未平而神已耗。下虛本實先撥,從少陰厥陰兩治。
白話文: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高汝明:少腹部氣體逆衝向上,從左側旋轉到右側,向上攻衝胸脘,引起刺痛,都是因為腎陰不足,無法收攝,肝陽上升而橫行肆虐,血液隨著氣體而咳吐。這是因為相火(心火)不安寧,必然會挾帶君火(心火)一起擾動。想要使氣體歸納於元氣,仍需用溫和的藥物和導引法。藥方:人參、熟地、阿膠、補骨脂、萸肉、茯苓、柿霜、秋石。
滸涇口:久咳,脈搏數次,食慾減退,骨瘦如柴,產後所致,陰虛勞損日久所成。藥方:地骨皮、金石斛、百合、人參、麥冬、紫菀、當歸、桑皮、炙甘草。製成丸劑,名為烏雞丸,用開水送服。
錫雖上山朱:性格急躁易怒,相火容易亢盛,忽然早晨諸症一起發作,潮熱已持續四十天,舌乾便秘,胸部痞脹堅硬,食慾不振。這是因為無形的氣病,漸漸形成有形的痰結,所以虛弱而不能接受補益。滋補會加重脹滿,燥熱會損傷陰液。唯有像丹溪翁(朱丹溪)那樣宣泄與補益並用,既能宣通壅滯,又能滋潤津液,適合此症的考慮。藥方:生地汁、川貝母、鬱金汁、肥知母、苦杏仁、麥冬汁、牡蠣、瓜蔞皮、廣陳皮、白蔻仁、香穀芽。
王聖清:病後氣機失調,胃陽受阻,中脘痞結,阻礙上焦,口乾舌燥,飲水量多,大便秘結,小便不通,這正如《內經》所說的二陽結,導致消瘦。治療方法應當養護肺金以滋生腎水,軟堅消痞,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胃液滋潤上焦,肺氣通調下焦,病情就能痊癒。雖然口渴卻能進食,必然會發瘡瘍;口渴不能飲水,容易形成胃脘滿悶。氣機失調日久延誤,後果不堪設想,切勿輕忽。藥方:麥門冬湯合四苓散。
門村張:大風脹滿,脈象沉遲,但按之有力,說明還有胃氣。現在診脈沉細如絲,寸關脈搏停歇,知道是思慮過度傷肝,久而久之累及心脾。心病則血液運行不暢,脾病則飲食消化不良,膠滯凝結於中脘,先形成痞塊,逐漸發展,腹部脹大如蠱。醫生不明肝喜疏泄,脾主升,胃主降的道理,治療方法不是苦寒瀉下就是溫熱補益,導致臟腑氣血日益衰弱,胃陽虛弱,難怪病情反覆劇烈。但經百日以來,精神日益衰竭,即使服用藥物,也如同杯水車薪。先服用參附理中湯,希望飲食能逐漸好轉,再作商議。藥方:人參、附子、乾薑、炙甘草。
鳳凰山朱:診脈左側脈象弦數有力,右側脈象細澀,氣逆從左側上升,引起胸脘悶痛,食物下咽受阻,老年人精血枯竭,惱怒傷肝,肝氣橫逆犯脾,上犯肺,下侵腎,導致咳嗽嘔吐,大便秘結,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濁陰之氣不能下降,氣機阻滯日久。擬採用疏肝潤燥、雙向調節的方法,通暢經絡。藥方:生地、阿膠、桃仁、茯神、半夏、廣陳皮、鬱金、當歸尾、生薑汁、蘆根汁。
大石橋:飲酒濕邪化熱,濕邪歸脾,熱邪歸肺,內蘊日久,傷及肺則出現痰咳喉燥,傷及脾則出現食少便溏,先從肺胃入手調理,服用保和湯。藥方:茯苓、芡實、百合、蓮子肉、麥冬、桑皮、烏梅、枇杷葉。
蘇州程逸超:操勞思慮,情志鬱結傷及肝臟,導致脾胃升降失調,陽氣不足,無法宣發肅降,飲食不順,痰液積聚,嘔吐,逐漸形成噎膈重症。雖然高齡陰液枯竭忌燥熱,但是服用陰柔潤燥的藥物,會加重濕邪,助長痰液,又會阻礙脾陽,影響飲食。應該順氣平痰,滋陰養肝,調節升降,引導氣機。藥方:人參、炮薑、生乾薑、麥冬、橘皮、炒木瓜、炙甘草、茯苓、海藻、半夏曲、白蜜生薑汁。
程逸超令郎:經書上說:憤怒則氣機上逆。陽氣虛弱上浮,必然導致神志不清,竅位阻塞。而且之前就有厥證,包絡的痰液容易隨著氣火上逆犯胃,引起胸悶、口噤、耳聾、神志恍惚。現在發病五六天,心下痞滿不舒,脈象微弱,面色蒼白,兩顴時常發紅,這是因為氣機未平,神氣已經耗損。下元虛弱,實證在先,應從少陰、厥陰兩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