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砂八家醫案》~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7)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7)
1.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金匱腎氣丸
恬莊程
咳逆浮腫,脈得弦數。宗仲景汗出惡風,用越婢湯法。
越婢加茅朮、桑皮、細蘇梗、大腹皮、姜皮。
又脈緩嗽減,風水已退,從脾肺兩經調養。
葶藶子,茯苓,苡仁,廣皮,白朮,車前子,姜皮
宋大年令政
脾病則九竅不利,以至陰之藏,不得陽和舒布,斯水穀入胃,傳送不行,清濁混亂,遂成腹滿。腫脹之病,此經旨所謂藏寒生滿病。三陰結,謂之水也。病者胎前即患喘咳,產後繼以腫脹,經今百日有餘,脈來微弱無神,在右尤甚。可知氣血式微,中焦窒塞,升降無由,州都失職,決瀆不宣,日居月諸,灌入隧道,津液脂血,浸淫洋溢,悉化為水。總由中央孤藏無氣,不能灌溉四旁,以鎮流行,則水濕氾濫而難支矣。
讀《病機一十九條》,所以脹病獨歸脾土,蓋脾損不能散精於肺,則病於上,胃損不能司腎之關鑰,則病於上,三焦俱病,以腎純陰之劑投之,求其向愈,豈可得乎。勉擬東垣脾宜升胃宜降,合以回陽,不失乎人事之當盡也可。
真武湯加肉桂。
顧山李
脈弦細,左脅亦堅大如盤,痰裹氣凝血結,此五積症中之肥氣也。
蒸白朮,枳實,茯苓,厚朴,白蔻仁,白芥子,木香,青皮,煨生薑
施村蔣
神色痿弱,上下睛明穴黑滯,脈浮弦,腹痛喜食香味,寐則腸鳴,此蟲積為患也。
白朮,茯苓,廣皮,榧子,檳榔,木香,厚朴,鬱金
丸方,去木香、厚朴、鬱金,加雷丸、沉香,水泛丸。
方子臣
脈沉細,腎肝交損,陰中之陽內離,健運不司,食減腹脹,乃藏之寒生滿之漸也。宜用溫通宣補。
白朮炭,茯苓,廣皮,肉桂,附子,熟地炭,益智仁,炮姜,炙草
鄒日乾令堂
向多痰嗽,食下噎塞欲吐,胸脘痰悶不舒,高年陽氣,難復易虧,徒理其陰,焉中病之肯綮,擬肺胃清陽論治,所謂離照當空,陰霾必散也。用大半夏湯加乾薑少許大效。
半夏,白蜜,人參,乾薑
黃載陽
胃痛氣逆,上引胸脅,納食則脹痛猛甚,脈遲弦滑。此多思鬱結,氣陷於土,脾不升,胃不降,致水穀之海壅閉,所謂不通則痛耳。宜疏木以達之。取乎《內經》勝克治病之旨。
逍遙散合四磨飲。
峭岐趙湘遠
人身氣血,流布經俞脈絡,全賴中州施化,得以納穀生津,考之《內外傷辨》,所以獨取脾胃立論也。今診脈弦細而遲,脅痛嗽血,得自力傷,不獨金水交虧,緣土衰少生化之權,致吞酸脘痛,妨於飲食。此即東垣所謂戊無火不運,而痛斯作。宜溫中辛散,佐苦甘淡以泄之。若徒補下元,則太陰之脾藏愈窒矣。
川樸,橘紅,炙草,北沙參,茯苓,乾薑,木香,草蔻仁
又痛緩嗽減血止,飲食漸加,坤土健運已行,木火亦能和斂,然水弱難以驟補,宗繆仲淳脾腎雙補法。
白話文: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金匱腎氣丸
恬莊程:咳嗽氣逆、浮腫,脈象弦數。參考張仲景的汗出惡風,使用越婢湯的方劑。 在越婢湯基礎上加入茅術、桑皮、細蘇梗、大腹皮、薑皮。 脈象變緩,咳嗽減輕,水腫消退後,則從脾肺兩經調理,使用葶藶子、茯苓、薏苡仁、廣皮、白朮、車前子、薑皮。
宋大年令政:脾臟病變則九竅不通,陰氣積聚,陽氣不能舒展,導致水穀無法正常運化,清濁混雜,腹部脹滿。腫脹之病,是藏寒生滿的病機。三陰經阻塞,形成水腫。病人孕前就有喘咳,產後出現腫脹,至今已百餘日,脈象微弱無力,右側尤甚。可知氣血衰微,中焦阻塞,升降失調,臟腑功能失常,導致津液積聚,化為水腫。根本原因是中焦脾臟虛弱無氣,無法溫養四肢,使水濕氾濫難以控制。
參考《病機十九條》,脹滿病歸屬於脾土,因脾虛不能將精氣輸布到肺,則病在上焦;胃虛不能控制腎臟,則病在上焦。三焦皆病,單用滋陰補腎的藥物難以奏效。效仿李東垣脾宜升、胃宜降的理論,配合回陽藥物治療較為恰當。使用真武湯加肉桂。
顧山李:脈象弦細,左脅部堅硬腫大如盤,痰濁凝滯,氣血瘀結,這是五積症中的肥氣。使用蒸白朮、枳實、茯苓、厚朴、白蔻仁、白芥子、木香、青皮、煨生薑。
施村蔣:面色萎黃虛弱,眼瞼睛明穴處發黑,脈象浮弦,腹痛,喜食香甜之物,睡覺時腸鳴,這是蟲積所致。使用白朮、茯苓、廣皮、榧子、檳榔、木香、厚朴、鬱金。丸劑,去木香、厚朴、鬱金,加雷丸、沉香,水泛丸。
方子臣:脈象沉細,腎肝虧損,陰中之陽氣不足,運化功能失常,食慾減退,腹部脹滿,是寒邪凝滯於臟腑所致。宜溫通宣補。使用白朮炭、茯苓、廣皮、肉桂、附子、熟地炭、益智仁、炮薑、炙甘草。
鄒日乾令堂:長期咳嗽痰多,食後哽塞欲吐,胸脘痰悶不舒,年高體弱,陽氣不足,單純滋陰難以奏效。應從肺胃清陽入手治療,使陽氣上升,驅散陰邪。使用大半夏湯加乾薑,效果顯著。 使用半夏、白蜜、人參、乾薑。
黃載陽:胃痛氣逆,向上牽引胸脅,進食則脹痛加劇,脈象遲弦滑。這是思慮過度,氣機鬱結,脾氣不升,胃氣不降,導致胃腸阻塞不通,故而疼痛。宜疏肝理氣。參考《內經》的勝克制病之法。使用逍遙散合四磨飲。
峭岐趙湘遠:人體氣血的運行,依靠中焦脾胃的運化,才能吸收水穀精微,滋養全身。參考《內外傷辨》,治療應從脾胃入手。脈象弦細遲,脅痛咯血,由於勞損,不僅金水兩臟虧虛,而且脾土衰弱,影響氣血生化,導致吞酸、脘痛,影響飲食。這是李東垣所說的戊土無火不運,故而疼痛。宜溫中散寒,佐以苦甘淡藥泄瀉。若單純補益下元,則脾臟更加阻塞。使用川樸、橘紅、炙甘草、北沙參、茯苓、乾薑、木香、草蔻仁。疼痛咳嗽咯血減輕,飲食增加,脾土運化功能恢復,木火亦能調和,但腎水虛弱不宜驟補,參考繆仲淳脾腎雙補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