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砂八家醫案》~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6)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6)
1.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天竺黃,川貝,麥冬,石菖蒲汁,烏犀尖,細辛,竹瀝,生薑汁
徽友張聲遠
努力負重傷中,氣結不舒,脘痛按之有聲,脈左細右弦,兩尺空豁。因痛久肝脾兩傷,氣血痹阻其經,遂致水飲溢膜外而為病也。且調氣和絡,冀病緩再商。
檳榔汁,白芍,苡仁,鬱金,半夏,旋覆花,紫檀屑,絳絹屑
又服調氣藥脹痛稍緩,但按左脅下,氣鳴響仍然不止,要皆飲邪外里,脾胃不舒。所謂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地。
外臺茯苓飲,加白蠟三錢。
徽友顧御六
關脈弦,尺脈弱,腰脊痛,少腹脹,氣從左脅下繞臍攻逆,濁陰凝聚,下焦見症,皆屬肝腎,議溫柔通劑。
當歸,白芍,肉桂,熟地炭,鬱金,牛膝,桃仁,大紅花縐妙,丸方,肉蓯蓉,補骨脂,歸身,牛膝,小茴,熟地,川斷,肉桂
又脅痛脘悶,氣塞不通,日晡煩熱,小便赤色而脈弦數,都因水虧木張,肝火上乘,脾土交春夏,木火升騰,前病復來矣,暫擬疏泄。
孫團士
病起左脅,上及中脘,下趨少腹,脈弦結歇止,此膽陽不舒,肝邪用事,則氣血痹阻衝突乎其間也,宗通則不痛之意。
當歸,香附,丹參,青皮,通草,附子,茯神,新絳,青蔥
許公安令媳
脈數弦芤,肝腎真陰內損,陰虛陽搏,血動下溢淋漓,固當滋益腎陰,引血歸肝。但肝病必然乘脾,又當佐以植土。又脈緩弱,火漸降,血自得引歸經。但汗多食減色奪,此陰虛陽無所附也,急宜補氣以通血,勿徒見血投涼。
洋岐徐
經云:血脫補氣。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即太僕所謂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也。今年高體弱,陽絡傷而血外溢。治病之初,但以滋陰降火為事。不知周身之血,悉統攝於脾,脾惡濕而喜燥,過服歸、地、芩、連,壅於脾胃,則中州窒塞,升降無由,遂成脹滿之候也。況元氣素虛,平昔思慮多郁,肝膽之陽,久已不和。
去冬先患腫毒,後即繼以血症,血去則脾損而氣愈弱矣。今診脈虛弦不和,兩關尤大而澀,可知起恙因由,皆關肝脾兩藏。是時急於寒涼止血,遂致屈曲之木,愈陷於壅塞之土。時當春令不復,焉有暢茂條達之機。急者先治,莫過調脾和胃一法,則州都運化,決瀆宣通,而胃氣自能下行,脾氣遊溢,上可散精於肺,以通調水道,斯清濁自分,上下無不條達。
中土既和,精悍得以四布,又何必拘拘於開鬼門,潔淨府,逐水消腫之驗劑,而脹始釋者哉。
補中益氣湯去黃耆,倍人參,加茯苓、澤瀉、薑、棗煎。
云葶李乾一
脹久氣日益衰,致胸腹臍下漸硬,食下便甚,雖云脾病善脹,要亦肝腎少司攝納使然。醫家專事辛燥,罔顧下元虛損,多其不知量也。
白話文:
戚雲門先生方案(字楚三)
徽友張聲遠:
病人因外傷導致氣鬱不舒,腹部疼痛,按壓有聲響,脈象左邊細弱,右邊弦急,兩尺脈位空虛。由於疼痛時間長,肝脾兩臟受損,氣血運行受阻,導致體內水液溢出體表而發病。治療應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為主,待病情緩解後再作調整。
處方:檳榔汁、白芍藥、薏苡仁、鬱金、半夏、旋覆花、紫檀屑、絳絹屑。
服用調氣藥物後,脹痛略微緩解,但按壓左脅下仍有氣鳴聲,表明邪氣仍在體表和內臟,脾胃功能失調。最虛弱的地方,也是邪氣容易侵入的地方。
處方:茯苓飲(外臺秘方),加白蠟三錢。
徽友顧御六:
脈象關脈弦急,尺脈弱,腰脊疼痛,下腹部脹滿,氣體從左脅下繞臍上逆,濁陰之氣凝聚,下焦出現症狀,都屬於肝腎不足。治療應以溫和通利為主。
處方:當歸、白芍藥、肉桂、熟地黃炭、鬱金、牛膝、桃仁、紅花、肉蓯蓉、補骨脂、杜仲、牛膝、小茴香、熟地黃、川斷、肉桂(丸劑)。
又出現脅肋疼痛、胸悶、氣機阻滯不通,午後煩熱,小便顏色深紅,脈象弦數,皆因陰液虧損,肝木氣盛,肝火上炎,脾土受損,木火之氣上衝,舊病復發。暫時以疏泄肝火為主。
孫團士:
病情始於左脅,向上蔓延至中脘,向下到達下腹部,脈象弦急,時而停止,這是膽陽不舒,肝邪盛行,導致氣血運行受阻所致,治療以疏通經絡為重點。
處方:當歸、香附、丹參、青皮、通草、附子、茯神、生地黃、蔥白。
許公安令媳:
脈象數、弦、洪,肝腎陰精虧損,陰虛陽亢,導致出血,應以滋補腎陰,引血歸肝為主。但肝病常累及脾臟,需佐以健脾藥物。脈象緩弱,火邪漸退,血液會自行歸經。但病人汗多、食少、面色蒼白,這是陰虛陽氣不足,需急補氣血,不宜單純使用寒涼藥物止血。
洋岐徐:
古籍記載:失血應補氣。因為有形的血液不能迅速生成,而無形的氣是應當優先固護的。就像《太僕》中所說,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滋生;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轉化。病人今年年老體弱,陽氣受損,導致出血。治療初期,只以滋陰降火為主。但沒有考慮到全身血液都由脾臟統攝,脾臟怕濕喜燥,過度服用當歸、熟地黃、黃連等藥物,會壅塞脾胃,導致氣機阻滯,升降失調,從而出現脹滿。況且病人元氣本就虛弱,平時思慮過多,肝膽陽氣久已不和。
去年冬天先患腫毒,之後又出現出血症狀,失血導致脾臟受損,氣更虛弱。現在診脈虛弱而弦急,兩關脈特別大而澀滯,可知病情起因都在於肝脾兩臟。當時急於用寒涼藥物止血,導致肝氣鬱結,更加阻礙脾胃運化。春天已過,焉有暢通的機會。緊急情況先治療,莫過於調和脾胃,使氣機通暢,則胃氣能下降,脾氣能外輸,上可疏通肺氣,下可通調水道,使清濁分離,上下皆通暢。
中土平和,精氣就能佈散全身,又何必拘泥於開鬼門、潔淨府、逐水消腫的方法呢?
處方:補中益氣湯去黃耆,倍加人參,加茯苓、澤瀉、生薑、大棗。
云葶李乾一:
脹滿久治,氣息日益衰弱,導致胸腹臍下漸漸硬結,飯後更甚。雖然脾病易導致脹滿,但也是肝腎氣虛,攝納功能不足所致。一些醫生只用辛燥之品,而不顧及下元虛損,多不知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