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砂八家醫案》~ 學山公方案(諱宗岳字岱瞻) (1)

回本書目錄

學山公方案(諱宗岳字岱瞻) (1)

1. 學山公方案(諱宗岳字岱瞻)

王業侯令政傷寒治驗

業侯令政,素多鬱怒,因產後嗽咳未除,口乾喜飲,至春夏之交,忽惡寒壯熱,身重頭疼,其上則時欲飲水,水入即吐,下則氣痛泄瀉,小水全無。所服皆柴胡、黃芩、桔梗、竹茹、澤瀉、豬苓等藥,外熱似減,諸症轉甚。予忝在相知,為越俎而代庖焉。診脈兩寸浮大,關尺弦數,且聞噯氣頻加,並見上氣難忍,不得不略陳一二。

以辨症定治,大凡傷寒之來,始太陽而絡厥陰,在一經則有一經之症,有一經之症,必有一經之脈,以符合之。雖其錯綜變化,自不可執,要不外乎同中察異,所謂有者求之,無者求之是也。故有時上病不必治上,下病不必治下,從乎中治;有時上病而反治下,下病而反治上,運用存乎一心。夫當頭痛治頭,腳痛醫腳,遂以畢神奇之用,而稱大方家哉。

即今外顯惡寒發熱,頭疼吐逆,是太陽表症未解也。喜飲湯水,仍不能飲,非熱邪之入里,乃津液結聚於胸中也。肺主氣,水出高源。故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胸中為津液結聚,兼以素多鬱怒,遂使肺失其職,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須開其水飲,達陽和,則上之口乾,不治自愈,而下之小便,不利亦多矣。

因請立方,遂以小青龍減麻黃、細辛、五味,加茯苓、前胡、紫樸、蘇梗、廣皮,一劑立效。噯氣未除,兩寸尚浮,此氣逆上也,再加益智、香附,服後向安。但下午微寒,寒過又熱,至天明始退,如是者二日,此客病已去,本病猶存。因用調理脾胃,兼養血分之品,投之乃愈。

(壬寅初夏)

桂枝,白芍,炮姜,炙草,半夏,茯苓,前胡,紫樸,蘇梗,廣皮

陸繩武令政產後發熱論治

產後之症,以補養氣血為先,雖有他患,以末治之。所以內熱口乾者,不得任用寒涼,用寒涼則新血不生。而胃陽受困,頭疼惡寒者,不可專行發散,行發散則氣隨汗出。而精神告匱,前六七日時見脈勢澀弱,飲食不入,乳汁全無,頻頻自汗,以為平素體虛,而產後過傷氣血,用陽陰平調之劑,從緩治也。目今寒熱時發,神氣不清,脈來澀數而弱,左關略旺。

大抵皆陽陰二氣,自力乘侮,非干外邪所致。其神氣不清者,一由於血室空虛,留瘀得以隨熱勢而入,一由於胃陽不固,心神因以隨自汗而傷。法宜生血以退熱,養氣以安神,開胃以加食,乃能全愈也。

俞君愛令郎危症治驗

今春三月中旬,周莊俞君愛次子來,述其兄病症危篤,堅請一診。至則見其面黧神瘁,口噤自合,脈來軟弱,沉思半晌,因詰之曰:是病外無六經之邪,內無五藏之患,莫非負重遠行,枵腹任勞乎?何厥狀之困頓,至於此極也。

其家人曰:興工築岸,半月來勿得休息,繼又到貴鎮探視,食生冷難化之物,歸至中途,嘔吐頻作,胃中由是脹痛?三月前服導滯丸,大便行過數次,然終飲食不思,脹痛自若,轉覺神氣憤亂,今病危矣。原先生有以救之,乃恍然曰:勞苦旬余,過傷脾胃,復食以難化之物,其不能容而吐出也宜矣。一吐則脾胃愈傷,從前困倦之態,始顯呈於外。

白話文:

學山公方案(諱宗岳字岱瞻)

王業侯令政傷寒治驗:

業侯令政,平時就容易鬱怒,生產後咳嗽一直沒好,口乾想喝水,到了春夏之交,突然惡寒發熱,身體沉重頭痛,上半身時常想喝水,但喝下去就吐出來,下半身則腹痛腹瀉,小便完全沒有。他服用過柴胡、黃芩、桔梗、竹茹、澤瀉、豬苓等藥物,雖然外在的熱症似乎減輕了,但其他症狀卻更嚴重了。我因為與他相識,就越俎代庖替他治療。診脈發現寸口脈浮大,關、尺脈弦數,而且聽到他經常打嗝,還見他上氣難忍,因此不得不稍微說明一下。

辨證論治,凡是傷寒的發生,都是從太陽經開始,然後影響到厥陰經,一個經絡的病症,一定會有該經絡的脈象,彼此相符應。雖然它的變化錯綜複雜,不能拘泥於一定的規律,但總歸離不開在相同中察覺不同,所謂有的就去尋找它,沒有的也去尋找它,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有時上半身的病不一定治上半身,下半身的病也不一定治下半身,要從中間著手治療;有時上半身的病反而要治療下半身,下半身的病反而要治療上半身,運用方法全憑經驗。如果只是頭痛就治頭,腳痛就治腳,這樣就能把神奇的藥效發揮出來,而被稱為醫術高明的大夫嗎?

現在明顯的症狀是惡寒發熱,頭痛嘔吐,這是太陽經表證未解。想喝水卻喝不下,這不是熱邪入裡,而是津液停留在胸中。肺主氣,水從高處流下。所以經書說:膀胱是貯藏津液的器官,氣化了才能排出。胸中津液停滯,加上平時就容易鬱怒,導致肺臟功能失調,不能調節水道,輸送到膀胱,必須疏通水液,使陽氣和順,則上半身的口乾就會不治自愈,下半身的小便也會暢通很多。

因此我開了個方子,用小青龍湯去掉了麻黃、細辛、五味子,加了茯苓、前胡、紫蘇、蘇梗、廣皮,一劑藥就見效了。打嗝還沒好,寸口脈仍然浮大,這是氣逆上衝,又加了益智仁、香附,服藥後好多了。但下午略感寒冷,寒氣過了又發熱,到天亮才退燒,這樣持續兩天,客邪已經去除,本病還存在。於是採用調理脾胃,兼顧養血的藥物,服用後就好了。

(壬寅年初夏)

藥方:桂枝、白芍、炮姜、炙甘草、半夏、茯苓、前胡、紫蘇、蘇梗、廣皮

陸繩武令政產後發熱論治:

產後疾病,以補養氣血為先,即使有其他疾病,也要先治本病。所以內熱口乾,不能用寒涼藥物,用寒涼藥物則新血不能生成。而胃陽受損,頭痛惡寒,不能單純發散,發散則氣隨汗出。精神衰竭,產後六七天出現脈象澀弱,飲食不進,乳汁全無,頻頻出汗,認為是平素體虛,加之產後傷及氣血,使用調和陰陽的藥物,緩慢治療。現在寒熱時發,精神不清,脈象澀數而弱,左關脈略旺。

總的來說,都是陰陽二氣互相侵犯,並非外邪所致。精神不清,一是因為血室空虛,瘀血隨著熱勢而入侵;二是因為胃陽不足,心神因出汗而受損。方法是滋生血液以退熱,養護元氣以安神,調理脾胃以增加食慾,才能痊癒。

俞君愛令郎危症治驗:

今年春天三月中旬,周莊俞君愛的次子來求診,說他哥哥病情危急,懇求我診治。看到他面色黧黑,精神萎靡,口緊閉合,脈象軟弱,沉思片刻,便問他:這病既無六經外邪,也無五臟內患,莫非是負重遠行,飢餓勞累嗎?怎麼會這麼虛弱,到這種地步?

家人說:他參與築岸工程,半個月沒休息,又去貴鎮探望,吃了難消化的生冷食物,回來的路上嘔吐不止,胃部因此脹痛。三個月前服用過導滯丸,大便排泄過幾次,但是一直飲食不振,脹痛如故,又覺得精神煩亂,現在病危了。我問他還有什麼辦法能救治,便恍然大悟:勞累十多天,損傷了脾胃,又吃了難消化的食物,所以不能承受而嘔吐,是很正常的。嘔吐之後脾胃更受損,以前疲倦的狀態才明顯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