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砂八家醫案》~ 王鍾岳先生方案 (2)
王鍾岳先生方案 (2)
1. 王鍾岳先生方案
無錫杜鳳山
腎脾久虛,水濕下陷,致足腫,陰囊無縫,本屬陽虛,非溫通下元不可,以復脾中之陽,兼復腎中之陽,日能雪消春水,沖和之致,漸可復矣。
上肉桂,淡附子,澤瀉,茯苓,益智仁,破故紙,神麯,白朮,木香
無錫上山朱大倫
咳嗽半載,兼之脾不運化,金土二藏,皆虛可知也。所賴本質素足,未見其形色盡槁,雖虛陽上浮,咽燥音啞,似覺津液內奪,不過一時易退,而中土轉運之軸失司,所必然也。然此時入秋燥令,火必傷肺,傷土不用事,脾土益衰,食不化而上泛,便則泄,咳則燥而內生煩火,此又必然也。大率治法,調金水兩藏,抑肝培土,以復其元,約方之法,可附於後。
雖未必有補天之力,方冀奏績於將來。
川貝,麥冬(俱半炒),茯苓,扁豆,廣皮白,穀芽(炒),南棗,枇杷葉,(又)瓊玉膏,加減資生丸
無錫上山祝振聲夫人
大凡病之來,必由於調理失宜,風寒起居不節,日就耗損而然也。始因小產後,經則淋漓不斷,甚至雜穢。今復春夏之交,遂崩漏不止,下元衰弱可知矣。況本質又屬陽虛,血無所統,散失無度,積而不行,血必大下,而無留戀歸經之日,致血與氣兩不維附,漸成抽絲引絮,日夜無度,為之索然。夫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雖屬衝任所司,其源在此。
今擬上益心脾之陽,下滋肝腎之陰,隸以澀可固脫,勿使病內苦結。陽歸其宅,可望氣血沖和,自能霍然。
熟地(四兩),當歸(三兩),白芍(二兩),赤石脂(煅一兩半),鹿角霜,芡實,海螵蛸(酒炒),枸杞(各一兩),黃柏(八錢),元武板(刮淨,兩半),五味子(五錢)
少夫人
三瘧之後,中脘痞結,氣鬱生痰,痛嘔少食,兼之經水愆期,來時作痛且嘔,甚至經逆不調,而脈細並澀,視其形氣未弱,血則有餘,而氣太郁,色雖紫而有寒。乃因血積胞門,或凝子宮,致衝任不榮,經年不孕。今取義於震陽也,一索而得長男。更欲求其虛靈不昧之性,使三氣混合,自然一舉而得子矣。
熟地,川芎,白朮,肉桂,兔絲,歸身,白芍,艾絨,吳萸,枸杞,川斷,香附
金匱陶叔和年五十外少腹有缺
少腹是二陰所處,今少腹若有形質,其勢日甚,上衝至胃,皆由平素胃陽有餘,腎陰不足,濕熱痰飲,日漸下趨,遂使陽不通陰,升降失職,非痃非痹,無所定名,潛匿其間,時或隱現。投以溫治則熱,涼治則寒,究竟下焦之邪,不因有形之蓄積,始來然耶。
茯苓,瓜蔞霜,山查肉,半夏,飛滑石,延胡,青木香,川楝子,白螄螺谷,水泛為丸。
吳載暘小腹痛症
二便俱閉,小腹形如覆杯,手不可按,濁氣上逆,則煩悶不舒,暴怒趨急,漸至如此,膀胱氣不化行,精液復傷,脂腴凝滯,閉塞下元。宜通達氣血之滯,瘀散脹消,二便始快矣。
白話文:
[王鍾岳先生方案]
無錫杜鳳山
患者腎脾長期虛弱,水濕下注導致足腫,陰囊鬆弛,屬於陽虛體質,必須溫通下焦,恢復脾陽和腎陽,如同春雪消融,氣血調和,病情就能逐漸恢復。
處方:肉桂、淡附子、澤瀉、茯苓、益智仁、破故紙、神麴、白朮、木香
無錫上山朱大倫
患者咳嗽半年,且脾臟運化功能失調,肺與脾臟都虛弱。雖然患者體質尚可,未見形體消瘦,雖然有虛陽上浮、咽喉乾燥、聲音嘶啞,似乎津液不足,但這些都是暫時的,主要問題是脾臟運化失常。然而,秋季乾燥,燥邪傷肺,脾土功能減弱,導致飲食不消化,上吐下瀉,咳嗽乾燥,內生煩熱。總之,治療方法應調和肺與腎,抑制肝氣,培補脾土,以恢復元氣。具體處方附於後。
雖然不能保證完全治愈,但希望藥方能有效。
處方:川貝母、麥冬(半炒)、茯苓、扁豆、廣皮、穀芽(炒)、南棗、枇杷葉、瓊玉膏,並可加減資生丸
無錫上山祝振聲夫人
任何疾病的產生,都源於調理不當,風寒侵襲,起居不節,日積月累造成的損耗。患者因小產後,經血淋漓不止,甚至伴有惡露。如今春夏之交,崩漏不止,下焦虛弱。況且患者本就陽虛,血氣不能統攝,散失過多,瘀滯不行,導致經血大量流失,無法歸經,氣血不能相維繫,如同抽絲剝繭,日夜不止,身體虛弱不堪。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雖然衝任二脈主司月經,但其根本在於心肝脾。
所以,計劃用藥溫補心脾之陽,滋養肝腎之陰,並用收澀之品以止血,避免病情加重。陽氣歸位,氣血調和,就能痊癒。
處方:熟地黃(四兩)、當歸(三兩)、白芍藥(二兩)、赤石脂(煅一兩半)、鹿角霜、芡實、海螵蛸(酒炒)、枸杞子(各一兩)、黃柏(八錢)、元武板(刮淨,二兩半)、五味子(五錢)
少夫人
患者三次瘧疾之後,中脘部痞塊,氣機鬱滯,痰濕阻滯,疼痛嘔吐,食慾不振,月經週期紊亂,行經時疼痛嘔吐,甚至經血逆流,脈象細澀,但患者形體並未衰弱,血氣充盈,但氣機鬱滯,面色紫暗,有寒象。這是因為血瘀積於胞門或子宮,導致衝任二脈失調,多年不孕。如今治療以溫補陽氣為主,一舉得男。更希望其虛靈之性不被損傷,使三氣調和,自然能順利懷孕。
處方:熟地黃、川芎、白朮、肉桂、菟絲子、當歸尾、白芍藥、艾絨、吳茱萸、枸杞子、川斷、香附
金匱陶叔和年五十外少腹有缺
少腹是陰器所在,如今少腹出現異常,病情日漸加重,上衝至胃部,皆因平素胃陽過盛,腎陰不足,濕熱痰飲日漸下行,導致陽氣不能溫煦陰氣,升降失調,既非痃癖,也非痹證,難以定名,潛伏於體內,時隱時現。如果用溫熱之法治療則會加重病情,用寒涼之法治療又會加重寒邪。究竟下焦的病邪是不是由於有形的積聚造成的呢?
處方:茯苓、瓜蔞霜、山楂肉、半夏、滑石(飛)、延胡索、青木香、川楝子、白螺穀,水泛為丸。
吳載暘小腹痛症
患者大便秘閉,小腹脹大如覆杯,按之疼痛,濁氣上逆,導致煩悶不舒,容易暴怒,病情日漸加重,膀胱氣機不通,精液受損,脂腴凝滯,下焦阻塞。應該疏通氣血,消散瘀滯,才能使大小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