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葉莊醫案》~ 卷一 (9)
卷一 (9)
1. 虛勞
接案,失血數發臥枕,氣衝至喉,似乎痰阻,其實吐咯不出。此任脈不司擔任,衝脈陽氣直衝於上,納食多噯,下損及胃,秦越人尚稱難治,便溏。凡填補下焦,必佐益胃,最忌清肺,寒潤更傷中氣。
大造丸去天麥二冬黃柏牛膝加入,二仙丹,人參,河車,熟地,龜版,五味,金櫻子,芡實
夏熱勞力,飲酒助熱泄氣,血後咳嗽,脅痛火升,已是肝腎陰傷,胃逆多噯,須慮食減。
熟地黃,茯神,北沙參,天冬,阿膠,建蓮肉,人中白,川斛膏和為丸
脈緩,寒失血,自述負重傷力,已是營衛兩怯,當以甘劑益中,勿見血輒與滋涼。
耆建中湯。
飲食先減,中焦已怯,辛辣都主走泄真氣,二次反覆血來,皆夜動不寐而至,因勞而發。《內經》曰:勞者溫之。取乎溫養氣分也。
黃耆,白芨,茯苓,米糖,米仁,炙草
奔走動陽失血,繼而咳嗽吐痰,由真陰虧損,五液蒸痰。趁此胃口頗旺,以靜藥填陰攝陽。
熟地(水制),阿膠,女貞子,天冬,米仁,刮白龜版,咸秋石,知母,霍山石斛
血脫補氣,況汗血並至者乎。冬令
人參,生芍,扁豆,熟地黃,玉竹,茯神,花蕊石,童便
脈微而芤,失血之象也。膺胸隱而痛,肺胃之絡也。
當歸鬚,炒黑山查,苡米仁,赤芍藥,川鬱金,絲瓜絡,通草
冬至已近,氣候太溫,少陽先升,地氣不藏,發越之性,無物不坼,所以吐血之症皆發矣。
熟地黃,女貞子,茜草,炒白朮,苡米仁,玉竹,旱蓮草,炙甘草
聲不變而粉紅,濁痰不已。是絡傷,非肺傷也,所以臑內痛。
白芨,麥冬,蒸術,米仁,苦參,北沙參,炙甘草,牡蠣
中氣不攝,非陰弱吐血可比,勿進陰藥。
四君子湯中加入,牛膝,玉竹
盛體失血,作酸噯逆,脈得左澀右弦。合引血乾之條,曲直作酸之旨,責之厥陰中陽氣上乘為治。
旋覆花,代赭石,老枇杷葉,塊茯苓,新絳屑
脈左數搏大,因驟然跌僕,吐血仍然,安穀如常。此陽氣暴升莫制,絡血不得寧靜而泛越夏三月至秋分,戒嗔怒情欲,莫令舉發。
六味加入,秋石,阿膠,川石斛
春暖陽氣升越,行走動陽失血,只宜安養靜坐。藥以甘緩,不傷胃氣。
風溫咳嗽初愈,暮汗繼以痰血,春半陽氣發泄,沖年陰未充盛,致血隨氣溢,讀書聲高則頭痛,陽升顯然。
六味去萸肉加入,白芍,阿膠,麥冬
脈緩大,吐血甚多,仍然安穀,此陽明胃絡病也。戒奔走煩勞,方可冀其奏效。
生黃耆,薏苡仁,南棗肉,山漆,茯苓
暑熱傷氣,秋燥上加,亦令傷氣,舌乾咽癢欲嗆,胃氣不充,肌膚已曾失血,兼保陰液為宜,擬用。
喻西昌清燥湯減人參
老年因秋燥咳嗽,食少胃弱,脈小數,當以清潤甘藥,不致傷胃。
南沙參,玉竹,桑葉,象貝,吧呾杏仁,炙甘草
白話文:
虛勞
病人因外傷失血多次,臥床不起,氣衝至喉嚨,好像痰阻,但實際上卻吐不出來。這是任脈失調,衝脈的陽氣直衝向上,因此食慾雖好卻常打嗝,下焦損傷及胃,即使是秦越人也會認為難治,且大便稀溏。凡是補益下焦,都必須同時益胃,最忌諱清肺,寒涼潤燥更會傷及中氣。
方劑:大造丸去麥冬、二冬、黃柏、牛膝,加入二仙丹、人參、河車、熟地、龜板、五味子、金櫻子、芡實。
夏天因勞累過度,飲酒助熱耗氣,失血後咳嗽,脅肋疼痛,火氣上升,這是肝腎陰液受損,胃氣逆亂常打嗝,需要減少飲食。
方劑:熟地黃、茯神、北沙參、天冬、阿膠、蓮子肉、人參白、川貝母膏,和為丸劑。
脈象緩弱,體寒且失血,病人自述因負重勞累受傷,已導致營衛兩虛,應當用甘溫的藥物益氣養中,不要一見出血就用滋陰涼血的藥物。
方劑:耆建中湯。
病人飲食減少,中焦已虛,辛辣食物都會導致真氣外泄,二次出血都是因夜間活動過度,睡眠不足而引起,是因勞累而發病。《內經》說:勞則溫之。此處取其溫養氣分的用意。
方劑:黃耆、白芨、茯苓、米糖、米仁、炙甘草。
因奔走勞累導致陽氣耗損而失血,繼而咳嗽吐痰,這是由於真陰虧損,五液蒸騰化為痰。此時胃口尚好,可用平和的藥物滋陰補腎,斂陽固脫。
方劑:熟地黃(水制)、阿膠、女貞子、天冬、米仁、刮白龜板、牡蠣、知母、霍山石斛。
失血後需要補氣,何況還有汗血並出的情況呢?(此為冬季)
方劑:人參、生白芍、扁豆、熟地黃、玉竹、茯神、花蕊石、童便。
脈象微弱而浮大,這是失血的表現。胸膺隱隱作痛,是肺胃經絡受損。
方劑:當歸尾、炒黑山藥、薏苡仁、赤芍藥、川鬱金、絲瓜絡、通草。
冬至將近,天氣仍然溫暖,少陽之氣先升,地氣不能收藏,萬物蓬勃生長的特性使各種疾病易發,所以吐血的症狀都容易出現。
方劑:熟地黃、女貞子、茜草、炒白朮、薏苡仁、玉竹、旱蓮草、炙甘草。
聲音不變,痰液顏色粉紅,濁痰不止。這是經絡受損,而非肺臟受損,所以脅肋內側疼痛。
方劑:白芨、麥冬、蒸白朮、米仁、苦參、北沙參、炙甘草、牡蠣。
中氣不足,不能單純用陰虛吐血的治療方法,不要服用滋陰的藥物。
方劑:四君子湯中加入牛膝、玉竹。
身體強壯的人失血後,出現胃酸反胃的症狀,脈象左邊數而有力,右邊弦細。根據引血歸經、胃酸反胃的症狀,應當責之於厥陰經,中陽之氣上逆而治。
方劑:旋覆花、代赭石、老枇杷葉、茯苓塊、新絳屑。
脈象左側搏動有力,數而大,因突然跌倒而吐血,食慾仍然正常。這是陽氣暴漲而不能控制,導致經絡中的血液不能安靜而溢出。夏季三月到秋分,應戒除嗔怒和情慾,避免誘發病情。
方劑:六味地黃丸加入秋石、阿膠、川石斛。
春天溫暖,陽氣上升,行走活動導致失血,只宜安靜休息,藥物應選擇甘緩平和的,不要傷及胃氣。
風溫咳嗽剛剛痊癒,傍晚出汗,繼而咳出痰血,春天陽氣發泄,而人體陰液尚未充盈,導致血液隨著氣血溢出,讀書聲音高亢則頭痛,陽氣上升明顯。
方劑:六味地黃丸去吳茱萸肉,加入白芍、阿膠、麥冬。
脈象緩弱而大,吐血很多,但食慾仍然正常,這是陽明經胃絡病變。應戒除奔走勞累,才能期待藥物見效。
方劑:生黃耆、薏苡仁、南棗肉、山藥、茯苓。
暑熱傷氣,秋燥加重,也導致傷氣,舌乾口渴,咽癢想咳嗽,胃氣不足,皮膚也曾失血,兼顧保護陰液,考慮使用以下方劑。
方劑:喻昌清燥湯減人參。
老年人因秋燥咳嗽,食慾減少,胃氣虛弱,脈象細小而數,應當使用清潤甘味的藥物,避免傷及胃氣。
方劑:南沙參、玉竹、桑葉、貝母、杏仁(去皮尖)、炙甘草。